CN210219740U -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9740U
CN210219740U CN201921039787.7U CN201921039787U CN210219740U CN 210219740 U CN210219740 U CN 210219740U CN 201921039787 U CN201921039787 U CN 201921039787U CN 210219740 U CN210219740 U CN 210219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gas
pipe
coa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97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uncai Zhang
张存才
Yanmei Zhang
张艳梅
Yingying Mou
牟迎迎
Chuanbo Li
李传波
Panyu Yu
于攀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ngneng Boi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ngneng Bo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ngneng Bo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ngneng Boi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97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9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9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9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具体涉及能量循环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循环利用机构;所述循环利用机构包括燃烧箱,所述燃烧箱顶部固定设有锅炉,所述燃烧箱和锅炉内部均设有加热腔,所述燃烧箱背面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一端固定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输出端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输出端设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一端固定设有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换热器输出端设有第二输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利用机构,无需进行空气预热,同时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增加了对锅炉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循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的气化燃气的化学热能与显热被输入到燃煤锅炉炉膛,大型燃煤锅炉沿程各受热面提高生物质燃气的热量的吸收效率,生物质燃气的热量最终由大型火电机组高效转化为电能,生物质燃气燃烧后的烟气由大型燃煤锅炉尾部烟气净化系统完成净化。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79439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包括生物质气化炉本体,生物质气化炉本体通过燃气管道与旋风除尘器连接;旋风除尘器通过高温管路与气气换热器连接,气气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燃气管道与燃煤锅炉连接;气气换热器的出风口通过送风道与燃煤锅炉的二次风道连通,气气换热器的进风口还通过引风道与燃煤锅炉的二次风道连通,引风道上设置有风机,燃煤锅炉的尾部设置有空气预热器,二次风道将空气预热器与燃煤锅炉炉膛连通;该实用新型提出一个更高效、简便的生物质降温输送的换热方案,用燃煤锅炉的二次风做高温生物质燃气的冷却介质,生物质燃气的冷却热量被二次风带入燃煤锅炉的炉膛。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实用用燃煤锅炉的二次风做高温生物质燃气的冷却介质,生物质燃气的冷却热量通过二次风带入燃煤锅炉的炉膛内部进行加热,二次风对高温生物质燃气冷却时会对热量产生消耗,冷却后的热量对燃煤锅炉的炉膛的加热效果较小,对燃煤锅炉的炉膛加热效果不佳,燃煤锅炉的加热效果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通过设置循环利用机构,无需进行空气预热,同时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增加了对锅炉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循环利用机构;
所述循环利用机构包括燃烧箱,所述燃烧箱顶部固定设有锅炉,所述燃烧箱和锅炉内部均设有加热腔,所述燃烧箱背面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一端固定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输出端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输出端设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一端固定设有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换热器输出端设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贯穿锅炉且延伸至加热腔内部,所述锅炉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两端分别贯穿燃烧箱和锅炉且延伸至加热腔内部,所述锅炉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内部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三输气管一端贯穿锅炉且延伸至加热腔内部,所述第三输气管输出端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输出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贯穿燃烧箱且延伸至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炉内部设有煤渣室,所述煤渣室顶部设有燃烧室,所述煤渣室内部设有燃烧机构,所述燃烧机构包括出气环管,所述出气环管顶部设有镂空网,所述镂空网与煤渣室内壁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环管与第二连接管贯通连接,所述出气环管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出气口内部固定设有过滤网。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室一侧设有燃烧管,所述燃烧管一端固定设有燃气燃烧器,所述燃气燃烧器与燃烧箱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箱另一侧设有进煤口,所述进煤口底部设有出煤口,所述进煤口和出煤口一侧均设有封盖,所述进煤口和出煤口一端均与封盖一端铰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炉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锅炉另一侧设有蒸汽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和蒸汽管均贯穿锅炉且延伸至内部,所述进水管和蒸汽管内部均设有手阀。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燃烧器输入端设有高温燃气管,所述高温燃气管与空气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空气换热器输入端设有生物质气化炉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循环利用机构,使用时,生物质气化炉本体生成高温燃气后通过通入到空气换热器内部,打开第一风机,燃烧箱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进入到空气过滤器内部进行空气过滤,之后第一风机通过第一输气管将空气输送至空气换热器内部的与高温燃气进行换热,降温后的高温燃气进入到燃气燃烧器内部,之后输送到燃烧室进行燃烧,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输气管进入到燃烧箱内部设有的加热腔内部,之后向通过进煤口向燃烧室投放煤炭进行燃烧,燃烧室燃烧加热后对锅炉进行加热,同时外部的部分热量对燃烧箱内部设有的加热腔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锅炉内部设有的加热腔,从而对锅炉内部进行加热,空气经过之后通过进水管向锅炉内部输送水,锅炉加热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之后通过蒸汽管输送至汽轮发电机进程发电,之后产生的高温热空气通过第二风机经过第二连接管输送至煤渣室内部,对煤渣室和燃烧室进行空气供给和加热,无需进行空气预热,同时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增加了对锅炉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
2、通过设置燃烧机构,燃气燃烧器将燃气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出气环管内部,之后燃气通过燃烧管进入到燃烧室内部添加化学燃料,进行化学燃烧加热,同时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连接管输送的空气通过出气环管经过多个出气口排出,对煤炭在镂空网上进行燃烧,空气为煤炭提供氧气,提升了煤炭的燃烧效果,有效的提升了煤炭的燃烧效果,提升低锅炉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镂空网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循环利用机构、3燃烧箱、4锅炉、5加热腔、6出气管、7空气过滤器、8第一风机、9第一输气管、10空气换热器、11第二输气管、12第一连接管、13第三输气管、14单向阀、15第二风机、16第二连接管、17煤渣室、18燃烧室、19燃烧机构、20出气环管、21镂空网、22过滤网、23燃烧管、24燃气燃烧器、25进煤口、26出煤口、27封盖、28进水管、29蒸汽管、30手阀、31高温燃气管、32生物质气化炉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循环利用机构2;
所述循环利用机构2包括燃烧箱3,所述燃烧箱3顶部固定设有锅炉4,所述燃烧箱3和锅炉4内部均设有加热腔5,所述燃烧箱3背面设有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一端固定设有空气过滤器7,所述空气过滤器7输出端设有第一风机8,所述第一风机8输出端设有第一输气管9,所述第一输气管9一端固定设有空气换热器10,所述空气换热器10输出端设有第二输气管11,所述第二输气管11贯穿锅炉4且延伸至加热腔5内部,所述锅炉4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管12,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两端分别贯穿燃烧箱3和锅炉4且延伸至加热腔5内部,所述锅炉4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输气管13,所述第三输气管13内部设有单向阀14,所述第三输气管13一端贯穿锅炉4且延伸至加热腔5内部,所述第三输气管13输出端设有第二风机15,所述第二风机15输出端设有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连接管16贯穿燃烧箱3且延伸至内部;
所述锅炉4一侧设有进水管28,所述锅炉4另一侧设有蒸汽管29;
所述进水管28和蒸汽管29均贯穿锅炉4且延伸至内部,所述进水管28和蒸汽管29内部均设有手阀30;
所述燃气燃烧器24输入端设有高温燃气管31,所述高温燃气管31与空气换热器10固定连接,所述空气换热器10输入端设有生物质气化炉本体32。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生物质气化炉本体32生成高温燃气后通过通入到空气换热器10内部,打开第一风机8,燃烧箱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6进入到空气过滤器7内部进行空气过滤,之后第一风机8通过第一输气管9将空气输送至空气换热器10内部的与高温燃气进行换热,降温后的高温燃气进入到燃气燃烧器24内部,之后输送到燃烧室18进行燃烧,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输气管11进入到燃烧箱3内部设有的加热腔5内部,之后向通过进煤口25向燃烧室18投放煤炭进行燃烧,燃烧室18燃烧加热后对锅炉4进行加热,同时外部的部分热量对燃烧箱3内部设有的加热腔5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12进入到,锅炉4内部设有的加热腔5,从而对锅炉4内部进行加热,空气经过之后通过进水管28向锅炉4内部输送水,锅炉4加热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之后通过蒸汽管29输送至汽轮发电机进程发电,之后产生的高温热空气通过第二风机15经过第二连接管16输送至煤渣室17内部,对煤渣室17和燃烧室18进行空气供给和加热,无需进行空气预热,同时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增加了对锅炉4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
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还包括燃烧机构19,所述燃烧机构19设置在煤渣室17内部,所述锅炉4内部设有煤渣室17,所述煤渣室17顶部设有燃烧室18;
所述出气环管20与第二连接管16贯通连接,所述出气环管20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出气口内部固定设有过滤网22;
所述燃烧室18一侧设有燃烧管23,所述燃烧管23一端固定设有燃气燃烧器24,所述燃气燃烧器24与燃烧箱3固定连接;
所述燃烧箱3另一侧设有进煤口25,所述进煤口25底部设有出煤口26,所述进煤口25和出煤口26一侧均设有封盖27,所述进煤口25和出煤口26一端均与封盖27一端铰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燃气燃烧器24将燃气通过第二连接管16进入到出气环管20内部,之后燃气通过燃烧管23进入到燃烧室18内部添加化学燃料,进行化学燃烧加热,同时第二风机15通过第二连接管16输送的空气通过出气环管20经过多个出气口排出,对煤炭在镂空网21上进行燃烧,空气为煤炭提供氧气,提升了煤炭的燃烧效果,有效的提升了煤炭的燃烧效果,提升低锅炉4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设置循环利用机构2,使用时,生物质气化炉本体32生成高温燃气后通过通入到空气换热器10内部,打开第一风机8,燃烧箱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6进入到空气过滤器7内部进行空气过滤,之后第一风机8通过第一输气管9将空气输送至空气换热器10内部的与高温燃气进行换热,降温后的高温燃气进入到燃气燃烧器24内部,之后输送到燃烧室18进行燃烧,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输气管11进入到燃烧箱3内部设有的加热腔5内部,之后向通过进煤口25向燃烧室18投放煤炭进行燃烧,燃烧室18燃烧加热后对锅炉4进行加热,同时外部的部分热量对燃烧箱3内部设有的加热腔5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12进入到,锅炉4内部设有的加热腔5,从而对锅炉4内部进行加热,空气经过之后通过进水管28向锅炉4内部输送水,锅炉4加热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之后通过蒸汽管29输送至汽轮发电机进程发电,之后产生的高温热空气通过第二风机15经过第二连接管16输送至煤渣室17内部,对煤渣室17和燃烧室18进行空气供给和加热,无需进行空气预热,同时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增加了对锅炉4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
参照说明书附图2,通过设置燃烧机构19,燃气燃烧器24将燃气通过第二连接管16进入到出气环管20内部,之后燃气通过燃烧管23进入到燃烧室18内部添加化学燃料,进行化学燃烧加热,同时第二风机15通过第二连接管16输送的空气通过出气环管20经过多个出气口排出,对煤炭在镂空网21上进行燃烧,空气为煤炭提供氧气,提升了煤炭的燃烧效果,有效的提升了煤炭的燃烧效果,提升低锅炉4的加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循环利用机构(2);
所述循环利用机构(2)包括燃烧箱(3),所述燃烧箱(3)顶部固定设有锅炉(4),所述燃烧箱(3)和锅炉(4)内部均设有加热腔(5),所述燃烧箱(3)背面设有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一端固定设有空气过滤器(7),所述空气过滤器(7)输出端设有第一风机(8),所述第一风机(8)输出端设有第一输气管(9),所述第一输气管(9)一端固定设有空气换热器(10),所述空气换热器(10)输出端设有第二输气管(11),所述第二输气管(11)贯穿锅炉(4)且延伸至加热腔(5)内部,所述锅炉(4)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管(12),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两端分别贯穿燃烧箱(3)和锅炉(4)且延伸至加热腔(5)内部,所述锅炉(4)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输气管(13),所述第三输气管(13)内部设有单向阀(14),所述第三输气管(13)一端贯穿锅炉(4)且延伸至加热腔(5)内部,所述第三输气管(13)输出端设有第二风机(15),所述第二风机(15)输出端设有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连接管(16)贯穿燃烧箱(3)且延伸至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4)内部设有煤渣室(17),所述煤渣室(17)顶部设有燃烧室(18),所述煤渣室(17)内部设有燃烧机构(19),所述燃烧机构(19)包括出气环管(20),所述出气环管(20)顶部设有镂空网(21),所述镂空网(21)与煤渣室(17)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环管(20)与第二连接管(16)贯通连接,所述出气环管(20)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出气口内部固定设有过滤网(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8)一侧设有燃烧管(23),所述燃烧管(23)一端固定设有燃气燃烧器(24),所述燃气燃烧器(24)与燃烧箱(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3)另一侧设有进煤口(25),所述进煤口(25)底部设有出煤口(26),所述进煤口(25)和出煤口(26)一侧均设有封盖(27),所述进煤口(25)和出煤口(26)一端均与封盖(27)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4)一侧设有进水管(28),所述锅炉(4)另一侧设有蒸汽管(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8)和蒸汽管(29)均贯穿锅炉(4)且延伸至内部,所述进水管(28)和蒸汽管(29)内部均设有手阀(3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燃烧器(24)输入端设有高温燃气管(31),所述高温燃气管(31)与空气换热器(10)固定连接,所述空气换热器(10)输入端设有生物质气化炉本体(32)。
CN201921039787.7U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Active CN210219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9787.7U CN210219740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9787.7U CN210219740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9740U true CN210219740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9787.7U Active CN210219740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9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4815B (zh)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205535744U (zh) 燃气锅炉空气和补水循环预热系统
CN101576353B (zh) 一种间断温区常压逆向加热方法及其装置
CN101561182B (zh) 带发电装置的燃气壁挂炉
CN210219740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侧耦合燃煤锅炉
CN200996720Y (zh) 多温区高效常压加热炉
CN204421052U (zh) 一种余热回收炉
CN105865023B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热风炉
CN201148909Y (zh) 燃煤涡轮动力装置
CN204495082U (zh)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212409059U (zh) 一种常压热水锅炉
CN209295431U (zh) 高温等离子热风炉
CN207035091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循环流化床联合循环系统
CN208138013U (zh) 基于膜式壁气化炉的含碳燃料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
CN207750970U (zh) 一种生物质直燃烟气耦合发电系统
CN202973044U (zh) 节能环保蒸汽发生器
CN210425553U (zh)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CN219571883U (zh) 一种模块化燃气蒸汽发生器
CN205299961U (zh) 一种全自动水管燃气锅炉
CN213931016U (zh) 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锅炉改造的高效送风装置
CN215403109U (zh) 多功能炭化氧化还原反应炉
CN217843816U (zh) 一种燃煤电厂耦合污泥掺烧余热再利用系统
CN212901586U (zh) 一种并联斯特林发动机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16159079U (zh) 一种具备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环保锅炉
CN207540155U (zh) 一种锅炉及热风炉二合一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