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7889U -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7889U
CN210217889U CN201920946887.1U CN201920946887U CN210217889U CN 210217889 U CN210217889 U CN 210217889U CN 201920946887 U CN201920946887 U CN 201920946887U CN 210217889 U CN210217889 U CN 210217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temperature
overflow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68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xin Tan
檀金鑫
Heng Wang
王恒
Yuxing Tian
田宇星
Shasha Gao
高沙沙
Lianqing Xie
谢连青
Liang Zu
祖亮
Wentian Yao
姚文天
Wenjuan Li
李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68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7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7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7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冷却领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和溢气补水系统,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低温散热器、水冷中冷器、油冷器和电子水泵;溢气补水系统包括溢水罐、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第一溢气管、第二溢气管和第三溢气管,第一溢气管和第二溢气管经第一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一溢气总管相连,第一溢气总管和第三溢气管经第二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二溢气总管相连,第一溢气管和第二溢气管上分别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两个系统共用一个溢水罐补水,节省布置空间和安装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降低涡轮增压车型涡轮迟滞,提升动力响应速度,水冷中冷器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水冷中冷器可大幅减少增压器的减压时间,缩短增压气体的流通路径,从而缩短涡轮迟滞的时间,提升动力响应速度。由于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而水冷中冷器的冷却液温度在50-60℃左右,变速器的冷却液温度在70℃左右,因而需要水冷系统保证车辆正常稳定运行。但是由于涡轮增压系统内各部分的冷却温度不同,因此,目前的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及变速器的高温冷却循环系统和用于水冷中冷器的低温冷却循环系统,也即采用两个独立循环系统。而为了排除循环系统内的气体,并对循环系统进行补水,两个循环系统需要分别连接一个溢水罐,造成结构复杂、安装成本高、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系统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和溢气补水系统,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用于发动机的冷却;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低温散热器、水冷中冷器、油冷器和电子水泵,电子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对水冷中冷器和变速器进行冷却;溢气补水系统,包括用于储水的溢水罐、用于给所述高温散热器补水的第一补水管、用于给所述低温散热器补水的第二补水管、用于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相连的第一溢气管、用于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相连的第二溢气管和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出水端相连的第三溢气管,所述第一溢气管和所述第二溢气管经第一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一溢气总管相连,所述第一溢气总管和所述第三溢气管经第二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二溢气总管相连,所述第二溢气总管与所述溢水罐相连,所述第一溢气管和所述第二溢气管上分别设有用于防止倒流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溢气补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溢水罐相连的总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经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总补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设在所述高温散热器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补水管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一溢气管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出水端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借助高温回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回水管上设有管接头,所述第三溢气管与所述管接头的出水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的冷却进水端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借助高温进水管相连,所述高温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冷却水送入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进水管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靠近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在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同一端,所述第二补水管连接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二溢气管连接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同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冷中冷器借助低温进水管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和所述油冷器借助低温连通管连通,所述油冷器和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借助低温回水管连通,低温冷却水先后流经所述水冷中冷器和所述油冷器后进入所述低温散热器进行散热降温。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高温冷却系统和低温冷却系统并联在溢气补水系统的循环管路上,同时在两个循环系统上分别设置三通节流阀,能够降低两个循环系统内的液体进入溢水罐的流量,减少高温冷却循环系统对低温冷却循环系统的影响,使两个系统能够共用一个溢水罐补水,进而节省布置空间,节省安装成本,节省加注水工序,且由于采用一个溢水罐,节省制作成本,节省开模费用,减少了加注枪数量,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油冷器;2、低温连通管;3、水冷中冷器;4、第三溢气管;5、第一溢气总管;6、电子水泵;7、第一三通节流阀;8、低温回水管;9、第二溢气管;10、低温进水管;11、单向阀;12、第一溢气管;13、高温回水管;14、风扇;15、高温散热器;16、低温散热器;17、第一补水管;18、第二补水管;19、第一三通接头;20、水温传感器;21、高温进水管;22、总补水管;23、第二三通接头;24、溢水罐;25、第二溢气总管;26、节能循环管;27、发动机水泵;28、发动机;29、暖风;30、管接头;31、第二三通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进行说明。所述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和溢气补水系统,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15,用于发动机28的冷却;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低温散热器16、水冷中冷器3、油冷器1和电子水泵,用于水冷中冷器3和变速器的冷却;溢气补水系统包括用于储水的溢水罐24、用于给高温散热器15补水的第一补水管17、用于给低温散热器16补水的第二补水管18、用于与高温散热器15相连的第一溢气管12、用于与低温散热器16相连的第二溢气管9和用于与发动机28的冷却出水端相连的第三溢气管4,第一溢气管12和第二溢气管9经第一三通节流阀7并联后与第一溢气总管5相连,第一溢气总管5和第三溢气管4经第二三通节流阀31并联后与第二溢气总管25相连,第二溢气总管25与溢水罐24相连,第一溢气管12和第二溢气管9上分别设有用于防止倒流的单向阀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高温冷却系统和低温冷却系统并联在溢气补水系统的循环管路上,共用一个溢水罐24补水,能够节省布置空间,节省安装成本,节省加注水工序,且由于采用一个溢水罐24,节省制作成本,节省开模费用,减少加注枪数量,进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二,由于与高温散热器15相连的第一溢气管12内的气体和液体温度高于与低温散热器16相连的第二溢气管9内的气体和液体的温度,与发动机28相连的第三溢气管4的温度会更高,高温冷却系统的高温气体和液体进入溢水罐24内,会使溢水罐24内的温度升高,为降低高温冷却系统对低温冷却系统的影响,各溢气管经两个三通节流阀并联节流后,降低两个冷却系统内的液体进入溢水罐24内的流量,可以避免高温液体补入溢水罐24造成溢水罐24内液体温度偏高的问题,减少高温对低温度的影响,使高低温能够共用溢水罐24进行补水;其三,由于发动机28的温度最高,相对压力最大,因此,在第一溢气管12和第二溢气管9上分别设置单向阀11,防止发动机28内的高压气体沿溢气管回流到两个散热器内,影响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这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高温冷却系统中经高温散热器15冷却的水,用于对发动机28的冷却,经发动机28后的水温较高;而低温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是对水冷中冷器3和变速器降温冷却,相比高温冷却系统的水温较低,由于两套冷却系统的温度不同,通过设置节流阀11,避免共用一个溢水罐24造成高温对低温的影响,进而解决了高低温不能共用一个溢水罐24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节流阀,两个进水端的口径均小于出水端的口径。
本实施例中,在高温冷却循环系统上装配有根据水温特性曲线控制的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的作用是根据冷却水的温度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发动机内还装配有发动机水套,发动机水套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燃烧室和缸体内壁的温度通过热传导将热能转移到冷却液,由于液体是可流动的,经过水泵循环到散热器,由散热器通过外界空气的流动给冷却液散热,再由散过热的冷却液循环到发动机水套接收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如此循环实现热能转移。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溢气补水系统还包括与溢水罐24相连的总补水管22,第一补水管17、第二补水管18经第一三通接头19与总补水管22连通。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高温散热器15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设在高温散热器15相对的两端,第一补水管17与高温散热器15的出水端相连,第一溢气管12与高温散热器15的进水端相连,发动机28的冷却出水端与高温散热器15的进水端借助高温回水管13相连。本实施例中,经过发动机28的循环水与发动机28进行热量交换后,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进入高温散热器15,高温散热器15的进水端为经发动机28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循环水,高温散热器15的出水端为经过冷却后的循环水,因此,高温散热器15的进水端的温度高于出水端的温度,因此,第一溢气管12连接在高温散热器15的进水端,该进水端气体压力大,可提高溢气引出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高温散热器15的结构形式为的Ⅰ型流,也即进水端和出水端分设在散热器的两端。
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高温回水管13上设有管接头30,第三溢气管4与管接头30的出水端相连。高温回水管13连接发动机28的出水端和高温散热器15的进水端,循环水经发动机28进行热量交换后,发动机28的出水端的温度升高,气压大,因此,第三溢气管4连接在温度较高的发动机28的出水端,利于提高溢气引出。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发动机28的冷却进水端与高温散热器15的出水端借助高温进水管21相连,高温进水管21上设有用于将冷却水送入发动机28的发动机水泵27。高温冷却系统循环管路上,通过发动机水泵27提供驱动力,通过溢气管向溢水罐24内排放气体和冷却液。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高温进水管2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水温传感器20,水温传感器20靠近高温散热器15的出水端。其中,在高温进水管21上还设有第二三通接头23,高温回水管13上的管接头30为第三三通接头,在第二三通接头23和第三三通接头之间连接节能循环管26,在冬季,可利用发动机28的热量,开启驾驶室内暖风29,对驾驶室内提供暖风,起到节能和资源利用的作用。其中的水温传感器20用于检测发动机28的节能器是否工作异常。
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低温散热器16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在低温散热器16的同一端,第二补水管18连接在与低温散热器16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对的一端,第二溢气管9连接在与低温散热器16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同的一端。低温散热器16的结构形式为U型流,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在同一端。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低温散热器16的出水端与水冷中冷器3借助低温进水管10连通,水冷中冷器3和油冷器1借助低温连通管2连通,油冷器1和低温散热器16的进水端借助低温回水管8连通,低温冷却水先后流经水冷中冷器3和油冷器1后进入低温散热器16进行散热降温。本实施例中,水冷中冷器3和油冷器1串联在一个循环回路中,共用一个低温散热器16,经低温散热器16冷却的循环水先经水冷中冷器3再经油冷器1对变速器进行冷却,再返回低温散热器,由于水冷中冷器3的温度低于变速器的温度,在冷车状态下启动,经过水冷中冷器的冷却液在流经油冷器时,会为油冷器提供一个工作温度,有助于油冷器更好的工作,提高了热量交换的效果。因此,经过水冷中冷器3的循环水还可以对变速器进行冷却,既能利用热量交换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也能够节约能源,节约布置空间,减少整个系统占用的体积,减少安装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在高温散热器15的一侧设有风扇14,气流依次经低温散热器16和高温散热器15,由于低温散热器16的温度低于高温散热器15的温度,低温散热器16周围的空气与低温散热器16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过高温散热器15,仍能够与高温散热器15进行热交换降温,通过空间合理的布置,减少部件的数量,节省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为便于描述,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由于在车辆上使用高低温共用一个溢水罐24的冷却循环系统,因此能够节省布置空间,节省安装成本,节省工人安装时间和加注工序,节省开模费用,减少加注枪数量,提高车辆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用于发动机的冷却;
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低温散热器、水冷中冷器、油冷器和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对水冷中冷器和变速器进行冷却;以及
溢气补水系统,包括用于储水的溢水罐、用于给所述高温散热器补水的第一补水管、用于给所述低温散热器补水的第二补水管、用于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相连的第一溢气管、用于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相连的第二溢气管和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出水端相连的第三溢气管,所述第一溢气管和所述第二溢气管经第一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一溢气总管相连,所述第一溢气总管和所述第三溢气管经第二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二溢气总管相连,所述第二溢气总管与所述溢水罐相连,所述第一溢气管和所述第二溢气管上分别设有用于防止倒流的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气补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溢水罐相连的总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经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总补水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设在所述高温散热器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补水管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一溢气管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出水端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借助高温回水管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回水管上设有管接头,所述第三溢气管与所述管接头的出水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进水端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借助高温进水管相连,所述高温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冷却水送入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水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进水管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靠近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在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同一端,所述第二补水管连接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二溢气管连接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同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冷中冷器借助低温进水管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和所述油冷器借助低温连通管连通,所述油冷器和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借助低温回水管连通,低温冷却水先后流经所述水冷中冷器和所述油冷器后进入所述低温散热器进行散热降温。
9.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
CN201920946887.1U 2019-06-21 2019-06-21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0217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6887.1U CN210217889U (zh) 2019-06-21 2019-06-21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6887.1U CN210217889U (zh) 2019-06-21 2019-06-21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7889U true CN210217889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6887.1U Active CN210217889U (zh) 2019-06-21 2019-06-21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78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617A (zh) * 2020-07-01 2020-10-23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搭载at、isg电机的混合动力车耦合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159800A1 (zh) * 2023-02-03 2024-08-0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617A (zh) * 2020-07-01 2020-10-23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搭载at、isg电机的混合动力车耦合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159800A1 (zh) * 2023-02-03 2024-08-0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5312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10217889U (zh) 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CN109915249A (zh)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48915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6894877A (zh) 一种高低温分流式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2539106B (zh) 一种新型柴油机冷却系统
CN103352752A (zh)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CN108343500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WO2023024994A1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CN209340025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KR101734769B1 (ko) 오일 온도를 제어할 수 있는 하이브리드형 인터쿨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878211A (zh) 一种高效混动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0566332A (zh) 一种适用于增压直喷发动机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12508518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2671925U (zh) 一种高效混动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361098A (zh) 两级增压中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103485879B (zh) 一种膨胀水壶总成与冷却循环系统
CN105240101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201619B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箱的双循环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11963293A (zh) 一种高效混动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7206645U (zh) 一种水冷中冷和变速器冷却耦合系统及车辆
CN215761904U (zh) 一种中置后驱发动机出水节温布置结构
CN21291055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5293533U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冷却系统
CN207634166U (zh) 一种发动机逆流式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