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6866U -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6866U
CN210216866U CN201920654745.8U CN201920654745U CN210216866U CN 210216866 U CN210216866 U CN 210216866U CN 201920654745 U CN201920654745 U CN 201920654745U CN 210216866 U CN210216866 U CN 210216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body
cavity
electric
pipe
functio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47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n Sun
孙斌
Fei Wang
王飞
Weidong Wang
王伟东
Mupeng Ke
柯睦鹏
Hua Fang
方华
Qi Yu
于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mao You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mao You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mao You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mao You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47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6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6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6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顶吊装置包括有吊杆、舱体、功能模块和功能模块连接件,所述舱体通过吊杆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下方,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设置在舱体内并与功能模块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有电气模块,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包括有通电线缆,所述舱体内依次设置有绝缘隔板,将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电气腔体和非电气腔体,所述通电线缆设置在电气腔体内部并与电气模块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绝缘隔板的设置将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电气腔体和非电气腔体,对电气设备进行隔离,结构合理、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吊舱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考教育改革探索,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越来越看重,很多学校传统的实验室形式以及数量都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为解决教室数量不足、教室功能单一等问题,顶吊装置应运而生,并能提供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给排水、通电、通风、照明等媒介。比起传统施工方式,因这所有媒介都是通过顶总连接,故不必破坏未房间的地面结构,并且施工周期更短。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975110.X(公告号为CN20531442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吊顶安装通风、供给水、电气设备的可升降集成系统》公开的一种吊顶安装通风、供给水、电气设备的可升降集成系统,其中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上,通风通道设置在安装支架中,吸风装置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并与通风通道管路连通,功能模块连接件设置在安装支架中并与功能模块相连接,功能模块安装件位于安装支架的下方,功能模块安装在功能模块安装件上,功能模块安装件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并与功能模块安装件连接用于驱动功能模块安装件在竖向平面内旋转。该方案的吊顶安装通风、供给水、电气设备的可升降集成系统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安装简单快速,成本低,不破坏地面和墙面;安装后更换安装位置简单方便,对空间的使用没有限制;接口位置可调,使用简单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但是,对于包括上述可升降集成系统在内的现有顶吊装置来说,在舱体内的安全方面的设计仍然存在问题,尤其是水电隔离等重要安全保障方面,一旦顶吊装置舱体内水管接头部分发生漏水,水就很有可能溅射到带电部位,即在舱体内部就已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另外市面上类顶吊装置的给排水连接管均要穿过摇臂,然后在摇臂电气底座上再接出水口,摇臂需要经常上下摇摆,使得连接管长期需要疲劳性的弯折,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就大打折扣,且电气底座本身空间就狭小,用电接口与给排水接口都挤在一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的顶吊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的顶吊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顶吊装置,包括有吊杆、舱体、功能模块和功能模块连接件,所述舱体通过吊杆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下方,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设置在舱体内并与功能模块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有电气模块,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包括有通电线缆,所述舱体内依次设置有绝缘隔板,将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电气腔体和非电气腔体,所述通电线缆设置在电气腔体内部并与电气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绝缘隔板的数量为两个,并竖直分布在舱体内,将舱体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通气腔体、电气腔体和通水腔体,两个绝缘隔板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电气腔体,通气腔体和通水腔体组成所述的非电气腔体。
进一步,所述功能模块还包括有吸风装置、给水接头和排水接头,对应地,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还包括有通风管、给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通风管设置在通气腔体内部并与吸风装置相连通,所述给水管设置在通水腔体内部并与给水接头相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通水腔体内部并与排水接头相连通。
再进一步,所述吸风装置包括有连接管、转向管和吸风罩,所述连接管与通风管相连通,所述转向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转向管首尾成角度连接,位于最前端的转向管的头部成角度连接在连接管的尾部,位于最末端的连接管的尾部与吸风罩相连通,从而方便调节吸风装置的角度并实现万向调节。
更进一步,所述转向管的数量为三个。一般来说,两个转向管已能满足吸风罩任意旋转的需要,为了赋予吸风装置更高的自由度以及避免冗杂,实际应用中,转向管的数量宜设置为三个。
再进一步,所述给水接头和排水接头均为带自封闭功能的快速接头,使用过程中正常插拔不会有漏水、滴水现象,加强了顶吊装置的整体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顶吊装置的用户体验。
再进一步,所述舱体两侧设置有灯箱,该灯箱内部安装有灯管,以满足用户的照明需求。
再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舱体底部的摇臂,该摇臂中空,与电气腔体相连通,且摇臂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电气模块安装在该底座上,所述通电线缆穿过摇臂内部延伸至底座与电气模块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使用电气模块。
更进一步,所述舱体底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摇臂通过该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舱体的底部,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驱动摇臂旋转的电机,从而减小摇臂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顶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上述的顶吊装置,各所述顶吊装置沿轴向成排布置,前一顶吊装置中舱体的后端面与后一顶吊装置中舱体的前端面相抵,相邻顶吊装置的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且相邻顶吊装置的舱体内部的通电线缆、通风管、给水管和排水管均相连接或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绝缘隔板的设置将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电气腔体和非电气腔体,对电气设备进行隔离,结构合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图5卸下盒体的后端壁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吸风装置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吊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顶吊装置,包括有吊杆1、舱体2、功能模块3和功能模块连接件4,舱体2通过吊杆1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下方,功能模块连接件4 设置在舱体2内并与功能模块3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功能模块3包括有电气模块31、吸风装置32、给水接头33和排水接头34,对应地,功能模块连接件4包括有通电线缆41、通风管42、给水管43和排水管44。
舱体2内依次设置有两个竖直分布的绝缘隔板21,将舱体2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通气腔体b1、电气腔体a和通水腔体b2,其中两个绝缘隔板21之间形成有上述的电气腔体a,通气腔体b1和通水腔体b2组成非电气腔体b。通电线缆41设置在电气腔体a 内部并与电气模块31相连接;通风管42设置在通气腔体b1内部并与吸风装置32相连通;给水管43设置在通水腔体b2内部并与给水接头33相连通;排水管44设置在通水腔体b2并与排水接头34相连通,从而对电气设备进行隔离,从根源上杜绝了水电交叉等问题,完全做到了水电隔离。由于通水和通气之间不需要隔绝,本实施例中,通水腔体b2内部也设置有通风管42并连通有吸风装置32,充分利用了舱体2内的有效空间。另外,舱体2两侧设置有灯箱22,该灯箱22内部安装有灯管221,以满足用户的照明需求。
为了方便调节吸风装置32的角度并实现万向调节,吸风装置32包括有连接管321、转向管322和吸风罩323,连接管321与通风管42相连通,转向管3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转向管322首尾成角度连接,位于最前端的转向管322的头部成角度连接在连接管321的尾部,位于最末端的连接管321的尾部与吸风罩323相连通。转向管322 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一般来说,两个转向管322已能满足吸风罩323任意旋转的需要,为了赋予吸风装置32更高的自由度以及避免冗杂,本实施例中,转向管322的数量为三个。
为了避免给水接头33和排水接头34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水现象,给水接头33和排水接头34均为快速接头,该接头带自封闭功能,使用过程中正常插拔不会有漏水、滴水现象,加强了顶吊装置的整体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顶吊装置的用户体验。
电气模块31可直接安装在舱体2的底部,当然,为了方便使用电气模块31,舱体 2底部设置有摇臂5,该摇臂5中空,与电气腔体a相连通,且摇臂5的底部连接有底座51,该底座51上也安装有电气模块31,通电线缆41穿过摇臂5内部延伸至底座51 与电气模块31进行连接,摇臂5的中空设置便于管线收拢。为了减小摇臂5的占用空间,舱体2底部设置有连接座23,摇臂5通过该连接座23转动连接在舱体2的底部,连接座23上连接有驱动摇臂5旋转的电机6,因此,当不需要使用底座51上的电气模块31时,可以通过电机6将摇臂5转动到水平状态,摇臂5收拢后可减小占用空间,当需要使用底座51上的电气模块31时,可以通过电机6将摇臂5转动到竖直状态,摇臂5展开后方便用户使用底座51上的电气模块31。摇臂5和连接座23的具体连接结构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摇臂5位于顶部的外侧壁上凸设有旋转轴52,对应地,连接座23上开设有供旋转轴52插入的旋转孔231,摇臂5和连接座23通过旋转轴52 和旋转孔231进行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舱体2的底部安装有罩体24,该罩体24包围设置在摇臂5和连接座23的连接处以及电机6的外围,罩体24上开设有供摇臂5进行旋转活动的活动口241,该罩体24的设置可以提高安全性和美观度。另外,舱体2 的底部还设置有多媒体扩展板7,该多媒体扩展板7可以集成电插座板、网口、视频接口、音频接口、杨声器、USB等多种接口,搭配的形式多样,强大的扩展功能,也能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吊系统,包括有多个上述顶吊装置,各顶吊装置沿轴向成排布置,前一顶吊装置中舱体2的后端面与后一顶吊装置中舱体2的前端面相抵,相邻顶吊装置的舱体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且相邻顶吊装置的舱体2内部的通电线缆41、通风管42、给水管43和排水管44均相连接或相连通,结构简单,布线方便。另外,功能模块连接件4的布线进口一般开设在其中一个顶吊装置的舱体2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安装时,将顶吊装置的吊杆1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处,使用时,通过电机6将摇臂5转动到竖直状态,摇臂5展开后方便用户使用底座51 上的电气模块31,可根据需要调整吸风装置32的角度,通过将水管插设到给水接头33 或排水接头34实现给水或排水需求,使用完毕后,通过电机6将摇臂5转动到水平状态,并调整吸风装置32的角度,减小顶吊装置整体的占用空间。

Claims (10)

1.一种顶吊装置,包括有吊杆(1)、舱体(2)、功能模块(3)和功能模块连接件(4),所述舱体(2)通过吊杆(1)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下方,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4)设置在舱体(2)内并与功能模块(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3)包括有电气模块(31),对应地,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4)包括有通电线缆(41),所述舱体(2)内依次设置有绝缘隔板(21),将舱体(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电气腔体(a)和非电气腔体(b),所述通电线缆(41)设置在电气腔体(a)内部并与电气模块(3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21)的数量为两个,并竖直分布在舱体(2)内,将舱体(2)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通气腔体(b1)、电气腔体(a)和通水腔体(b2),两个绝缘隔板(21)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电气腔体(a),通气腔体(b1)和通水腔体(b2)组成所述的非电气腔体(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3)还包括有吸风装置(32)、给水接头(33)和排水接头(34),对应地,所述功能模块连接件(4)还包括有通风管(42)、给水管(43)和排水管(44),所述通风管(42)设置在通气腔体(b1)内部并与吸风装置(32)相连通,所述给水管(43)设置在通水腔体(b2)内部并与给水接头(33)相连通,所述排水管(44)设置在通水腔体(b2)内部并与排水接头(34)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装置(32)包括有连接管(321)、转向管(322)和吸风罩(323),所述连接管(321)与通风管(42)相连通,所述转向管(3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转向管(322)首尾成角度连接,位于最前端的转向管(322)的头部成角度连接在连接管(321)的尾部,位于最末端的连接管(321)的尾部与吸风罩(32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322)的数量为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接头(33)和排水接头(34)均为带自封闭功能的快速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两侧设置有灯箱(22),该灯箱(22)内部安装有灯管(2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舱体(2)底部的摇臂(5),该摇臂(5)中空,与电气腔体(a)相连通,且摇臂(5)的底部连接有底座(51),所述电气模块(31)安装在该底座(51)上,所述通电线缆(41)穿过摇臂(5)内部延伸至底座(51)与电气模块(31)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底部设置有连接座(23),所述摇臂(5)通过该连接座(23)转动连接在舱体(2)的底部,所述连接座(23)上连接有驱动摇臂(5)旋转的电机(6)。
10.一种顶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顶吊装置,各所述顶吊装置沿轴向成排布置,前一顶吊装置中舱体(2)的后端面与后一顶吊装置中舱体(2)的前端面相抵,相邻顶吊装置的舱体(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且相邻顶吊装置的舱体(2)内部的通电线缆(41)、通风管(42)、给水管(43)和排水管(44)均相连接或相连通。
CN201920654745.8U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Active CN210216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4745.8U CN210216866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4745.8U CN210216866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6866U true CN210216866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5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4745.8U Active CN210216866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6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0033A (zh) * 2020-10-27 2021-02-12 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吊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0033A (zh) * 2020-10-27 2021-02-12 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吊塔
CN112360033B (zh) * 2020-10-27 2022-05-20 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吊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16866U (zh) 一种顶吊装置和顶吊系统
CN209309821U (zh) 一种吸顶式led照明装置
CN202840160U (zh) 轨道型插座
CN207750753U (zh) 一种线条灯等距式无缝对接结构
CN20721387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吸顶灯
WO2018221947A1 (ko) 접속점을 측벽에 배치시킨 전기 배선 구조 및 건축물 시공 방법
CN215888864U (zh) 一种暗灯槽吊顶拼接件
CN205137259U (zh) 一种与装修角线结合的基础照明灯具
CN210395764U (zh) 带夜景照明灯的幕墙单元体板块
CN208238040U (zh)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3517998U (zh) 一种用于挂墙式电壁炉的固定装置
CN20767418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浴镜灯
CN105332457A (zh) 吊顶安装可升降集成系统
CN205314426U (zh) 一种吊顶安装通风、供给水、电气设备的可升降集成系统
CN101158455A (zh) 模块灯具装置
JP2850759B2 (ja) 配線ダクト装置
CN215580288U (zh) 一种电线电缆管支撑托架
CN209705861U (zh) 一种一体式结构的灯
CN202056632U (zh) 新型串灯结构
CN110748859A (zh) 一种用于建工场地的组装式灯架结构
CN210568248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臂灯杆
CN218935519U (zh) 一种集成吊装摇臂装置
CN216790462U (zh) 吊顶式空气净化仪的风道壳体结构及吊顶式空气净化仪
CN214379801U (zh) 一种电缆隔离支架
CN212991521U (zh) 一种多类型插口插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uamao Group Co.,Ltd.

Assignor: NINGBO HUAMAO YOUJIA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3000011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op lifting device and a top lifting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820

Assignee: Ningbo Ziqiang Educational Equipment Co.,Ltd.

Assignor: NINGBO HUAMAO YOUJIA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3000011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op lifting device and a top lifting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82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