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6049U - 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16049U CN210216049U CN201920397707.9U CN201920397707U CN210216049U CN 210216049 U CN210216049 U CN 210216049U CN 201920397707 U CN201920397707 U CN 201920397707U CN 210216049 U CN210216049 U CN 2102160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soil
- water
- waist
- transve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涉及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地基,地基表面固定架设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包括横向底杆、腰杆、支杆、立杆、横向顶杆、集水口以及排水口,横向底杆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连接有腰杆,横向底杆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支杆倾斜固定连接于腰杆顶端与立杆底端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堤坝一侧的绿化植物层和另一侧的水泥层,绿化植物层的作用是通过植物根系间的网兜效应或者是锚固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另一侧的水泥层主要作用是抗击流水和波浪的冲击,从而保持水土流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地和丘陵区,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所以防止水土流失迫在眉睫,目前主要采用的治理方法有综合治理和化学治理,其中综合治理有一项是堤坝的建设加固工程,堤坝的建设直接影响保持水土流失的效果,稳固性和耐用性差的堤坝容易塌方,水土流失快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通过设置在地基上表面的固定框架,然后在框架里面填充泥土层,再在泥土层表面栽植绿化植物层,从内的架构到外层的植物防护,解决了现有的堤坝不稳固,受雨水以及水浪冲刷容易塌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包括地基,所述地基表面固定架设有若干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横向底杆、腰杆、支杆、立杆、横向顶杆、集水口以及排水口。
所述横向底杆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腰杆,所述横向底杆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支杆倾斜固定连接于腰杆顶端与立杆底端之间,所述横向顶杆两端下表面分别与两所述腰杆顶端固定连通,所述横向顶杆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有集水口,所述横向底杆两端下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水口。
相邻两所述固定框架的横向底杆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底杆,相邻两所述固定框架的横向顶杆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顶杆,位于同侧的所述纵向连接底杆与纵向连接顶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网。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固定框架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成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底杆、腰杆、支杆、立杆、横向顶杆均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地基上表面堆设有泥土层,所述固定框架的横向底杆、腰杆、支杆、立杆、横向顶杆埋入泥土层内部,所述泥土层一侧设有绿化植物层,另一侧浇筑有水泥层。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底杆、横向顶杆与两个腰杆之间合围形成梯形结构,所述腰杆、支杆与横向底杆之间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两所述支杆与横向顶杆之间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口为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水口将雨水集中流入排水槽孔,然后通过排水口排出到下水道,节约了水资源,防止了水流失。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堤坝一侧的绿化植物层和另一侧的水泥层,绿化植物层的作用是通过植物根系间的网兜效应或者是锚固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另一侧的水泥层主要作用是抗击流水和波浪的冲击,从而保持水土流失。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框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固定框架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固定框架的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地基,2-固定框架,3-横向底杆,4-腰杆,5-支杆,6-立杆,7-横向顶杆,8-纵向连接底杆,9-纵向连接顶杆,10-集水口,11-排水口,12-固定网,13-泥土层,14-绿化植物层,15-水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包括地基1,地基1表面固定架设有若干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包括横向底杆3、腰杆4、支杆5、立杆6、横向顶杆7、集水口10以及排水口11。
横向底杆3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腰杆4,横向底杆3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6,支杆5倾斜固定连接于腰杆4顶端与立杆6底端之间,横向顶杆7两端下表面分别与两腰杆4顶端固定连通,横向顶杆7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有集水口10,横向底杆3两端下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水口11。
相邻两固定框架2的横向底杆3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底杆8,相邻两固定框架2的横向顶杆7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顶杆9,位于同侧的纵向连接底杆8与纵向连接顶杆9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网12。
其中,若干固定框架2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成一排。
其中,横向底杆3、腰杆4、支杆5、立杆6、横向顶杆7均为中空结构,当路面有积水的时候,通过集水口10流入排水口11排出,防止堤坝积水导致泥土随着水流失掉。
其中,地基1上表面堆设有泥土层13,固定框架2的横向底杆3、腰杆 4、支杆5、立杆6、横向顶杆7埋入泥土层13内部,泥土层13一侧设有绿化植物层14,另一侧浇筑有水泥层15,绿化植物层14的作用是通过植物根系间的网兜效应或者是锚固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另一侧的水泥层15主要作用是抗击流水和波浪的冲击,从而保持水土流失。
其中,横向底杆3、横向顶杆7与两个腰杆4之间合围形成梯形结构,腰杆4、支杆5与横向底杆3之间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两支杆5与横向顶杆7之间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这样的结构形状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集水口10为锥形结构,这样的结构方便收集雨水,并且方便雨水集中流入排水口11。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通过此实用新型建设的防止水土流失堤坝,内框架采用的是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内部的连接杆采用梯形和三角形结构,特点是稳固、坚定、耐压,地基1上表面堆设有泥土层13,泥土层13的一侧栽植有绿化植物层14,绿化植物层14通过植物根系间的网兜效应或者是锚固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另一侧浇注有水泥层15,水泥层15 可以抵挡河水和水浪的冲击,当雨水来临时,可以及时通过集水口10将雨水集中,通过排水口11排出,保持水土的流失,并且有效的增加了堤坝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包括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表面固定架设有若干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包括横向底杆(3)、腰杆(4)、支杆(5)、立杆(6)、横向顶杆(7)、集水口(10)以及排水口(11);
所述横向底杆(3)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腰杆(4),所述横向底杆(3)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6),所述支杆(5)倾斜固定连接于腰杆(4)顶端与立杆(6)底端之间,所述横向顶杆(7)两端下表面分别与两所述腰杆(4)顶端固定连通,所述横向顶杆(7)两端上表面固定连通有集水口(10),所述横向底杆(3)两端下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水口(11);
相邻两所述固定框架(2)的横向底杆(3)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底杆(8),相邻两所述固定框架(2)的横向顶杆(7)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顶杆(9),位于同侧的所述纵向连接底杆(8)与纵向连接顶杆(9)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网(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固定框架(2)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成一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底杆(3)、腰杆(4)、支杆(5)、立杆(6)、横向顶杆(7)均为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上表面堆设有泥土层(13),所述固定框架(2)的横向底杆(3)、腰杆(4)、支杆(5)、立杆(6)、横向顶杆(7)埋入泥土层(13)内部,所述泥土层(13)一侧设有绿化植物层(14),另一侧浇筑有水泥层(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底杆(3)、横向顶杆(7)与两个腰杆(4)之间合围形成梯形结构,所述腰杆(4)、支杆(5)与横向底杆(3)之间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两所述支杆(5)与横向顶杆(7)之间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口(10)为锥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97707.9U CN210216049U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97707.9U CN210216049U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16049U true CN210216049U (zh) | 2020-03-31 |
Family
ID=6992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97707.9U Active CN210216049U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16049U (zh) |
-
2019
- 2019-03-27 CN CN201920397707.9U patent/CN2102160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52734B2 (en) | Ecological revetment for regulating wandering rivers | |
CN210712879U (zh) | 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 | |
CN211621457U (zh) | 一种抗冲刷的河流生态护岸结构 | |
CN110670604A (zh) | 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070245A (zh) | 河道生态净污型正方体框体及其构建组合挡坝方法 | |
CN111379238B (zh) | 发育侵蚀沟的沟头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7959233U (zh) | 生态格网结构 | |
CN110725277A (zh) | 一种抗冲刷的河岸消落带生态治理方法 | |
CN212896148U (zh) |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 | |
CN206625181U (zh) | 河道土层防护结构 | |
CN210482209U (zh) | 一种水库大坝防滑坡结构 | |
CN210216049U (zh) | 水土保持用防止水土流失装置 | |
CN114215010B (zh) | 一种堤坝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338994A (zh) | 一种嵌合勾连框格生态护岸结构 | |
CN212103892U (zh) | 一种高强度生态护坡 | |
CN209989867U (zh) | 一种水土保持用半渗透截流水平沟 | |
CN209260662U (zh) | 一种嵌合勾连框格生态护岸结构 | |
CN206538735U (zh) | 一种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 | |
CN203238591U (zh)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净化的人工生态岛 | |
CN110306498A (zh) | 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的活土坝 | |
CN216999541U (zh) | 护坡砌块及适用于雨源型河道的生态护坡结构 | |
CN221255389U (zh) | 一种生态分流拦水坝 | |
CN212742408U (zh) | 一种预制生态混凝土结构 | |
CN205314051U (zh) | 河堤护岸结构 | |
CN113356140B (zh) | 护坡砌块及适用于雨源型河道的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