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4146U - 游戏床 - Google Patents

游戏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4146U
CN210204146U CN201920734556.1U CN201920734556U CN210204146U CN 210204146 U CN210204146 U CN 210204146U CN 201920734556 U CN201920734556 U CN 201920734556U CN 210204146 U CN210204146 U CN 210204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ed body
connecting piece
cloth cover
body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45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ong He
何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Unique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Unique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Unique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Unique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45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4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4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4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游戏床。游戏床包括床体框架和套设于其上的床体布套,并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供孩童休憩玩乐的容纳空间;在床体布套的第一位置高度和第二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断开时,床体布套具有较深的深度,孩童能够站立在游戏床内玩耍,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能起到护栏的作用,防止孩童翻出;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二者之间的床体布套被折叠起来,容纳空间的纵深变浅,游戏床变为婴儿床,供孩童睡眠使用。因此,通过在床体布套的不同高度处设置相适配的连接件,实现床体布套内容纳空间纵深的改变,实现游戏床和婴儿床的转变。

Description

游戏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游戏床。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婴儿床和儿童游戏床是不同的两种类别,很难做到二者兼顾;婴儿床的床体深度较浅,主要是在婴儿睡觉时起保护作用的,防止婴儿掉落摔伤;儿童游戏床则需要较深的床体,可以容纳孩童在游戏床内玩乐、站立等;两种床的尺寸和重量都很大,工艺也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戏床,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床和儿童游戏床无法兼顾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游戏床,包括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所述床体布套套设于所述床体框架上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可供婴儿游憩的容纳空间;在所述床体布套的第一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床体布套的第二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通过连接或分开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改变所述容纳空间的纵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拉链或纽扣。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框架包括上围框架和多根床脚支架;多根所述床脚支架环绕所述上围框架间隔分布并与所述上围框架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上围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上围框架包括两根第一上围管、两根第二上围管和四个三通连接件;两根所述第一上围管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二上围管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一上围管和两根所述第二上围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首尾顺次相连接形成方形的所述上围框架;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两根所述第一上围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两根所述第二上围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床脚支架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床脚支架的顶端分别对应与四个所述三通连接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上围管包括第一短管、第二短管和收车关节;所述第一短管和所述第二短管通过所述收车关节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一上围管相适配,所述第一上围管的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围管通过管塞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管塞包括接管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二上围管的两端沿其轴线分别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接管连接部能够插入到所述插接孔内,并通过紧固件将所述管塞与所述第二上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铰接连接口;所述转动连接部位于所述铰接连接口内,并通过铰接连接件与所述铰接连接口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部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铰接连接口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能够与所述凹陷部相抵靠,用于对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铰接连接口进行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连接口内还设置有补强片,所述补强片位于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铰接连接口的贴合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床脚支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的端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按钮、弹性件、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按钮的一端端部能够伸出所述凹槽;所述按钮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台,所述卡接凸台能够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靠;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和所述按钮相抵靠;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床脚支架相适配的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通孔,所述床脚支架的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插接口内,且所述按钮的端部能够突出所述卡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的平面呈钝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床包括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床体布套套设在床体框架上,通过床体框架对床体布套进行支撑,使床体布套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可以将孩童放到该容纳空间内,供孩童休憩玩乐。
在床体布套的第一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在床体布套的第二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适配,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断开连接时,床体布套具有较深的深度,可以将孩童放入到游戏床内,供孩童在内部玩耍,孩童站立起来时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也能起到护栏的作用,防止孩童翻出;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位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床体布套会被折叠起来,从而使容纳空间的纵深变浅,使游戏床变为婴儿床,供孩童睡眠使用。
因此,通过在床体布套的不同高度处设置相适配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的连接和断开,能够实现床体布套内容纳空间纵深的改变,方便快捷的实现游戏床和婴儿床的转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床体布套收叠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床脚支架与三通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床体框架折叠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床体布套,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上围框架,21-第一上围管,22-第二上围管,23-第一短管,24-第二短管,3-床脚支架,31-凹槽,32-按钮,33-弹性件,34-限位凸台,35-卡接凸台,4-三通连接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第三连接部,44-第一插接口,45-铰接连接口,46-补强片,47-第二插接口,48-卡接通孔,5-收车关节,6-管塞,61-接管连接部,62-转动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游戏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游戏床,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1;床体布套1套设于床体框架上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可供婴儿游憩的容纳空间;在床体布套1的第一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在床体布套1的第二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1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12;通过连接或分开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能够改变容纳空间的纵深。
本申请提供的游戏床包括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1,床体布套1套设在床体框架上,通过床体框架对床体布套1进行支撑,使床体布套1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可以将孩童放到该容纳空间内,供孩童休憩玩乐。
在床体布套1的第一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在床体布套1的第二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相适配,当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断开连接时,床体布套1展开,具有较深的深度,可以将孩童放入到游戏床内,供孩童在内部玩耍,孩童站立起来时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1也能起到护栏的作用,防止孩童翻出;当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连接时,位于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的床体布套1会被折叠起来,从而使容纳空间的纵深变浅,使游戏床变为婴儿床,供孩童睡眠使用。
因此,通过在床体布套1的不同高度处设置相适配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的连接和断开,能够实现床体布套1的内部容纳空间纵深的改变,从而方便快捷的实现游戏床和婴儿床的转变。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位于床体布套1中部某个高度的外周向上,第二连接件12位于床体布套1底部的外周向上,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相连接,将游戏床切换成婴儿床;切换成婴儿床后,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之间的床体布套1会堆叠在床体布套1的底端,然后将床垫铺设于床体布套1内,能够将堆叠的床体布套1隐藏在床垫的下方,从而保证婴儿床的美观。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可以为相适配的拉链,通过拉链的拉合和解开二者之间的连接,能够快速方便的实现婴儿床和游戏床的切换,且能够保证床体布套1连接处的强度。
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也可以为相适配的扣眼和纽扣,通过纽扣与扣眼的扣合和解开,在保证床体布套1连接处的强度的同时,实现婴儿床和游戏床的便捷切换。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床体框架包括上围框架2和床脚支架3;床脚支架3的数量为多根,多根床脚支架3均匀间隔分布且多根床脚支架3的顶端与上围框架2相连接,用于对上围框架2进行支撑,使上围框架2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
床体布套1的顶端套设在上围框架2上,床体布套1的主体能够完全下放,形成具有一定纵深的容纳空间,可供孩童在内部玩耍。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床体框架为可折叠框架,其中上围框架2包括四根上围管,四根上围管通过四个三通连接件4首尾顺次相连接形成一个方形的上围框架2;四根上围管中其中相对的两根为第一上围管21,另外相对的两根为第二上围管22。
三通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其中第一上围管21的两端均与三通连接件4的第一连接部41相连接;第二上围管22的两端均与三通连接件4的第二连接部42转动连接,使第二连接管能够向床体框架的内部转动;床脚支架3的数量为四根,四根床脚支架3的顶端分别与四个三通连接部的第三连接部43一一对应并连接,实现对上围框架2的稳定支撑。
第二上围管22为中部可向床体框架内部弯折的上围管,包括第一短管23、第二短管24和收车关节5;第一短管23和第二短管24彼此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三通连接件4的第二连接部42转动连接,第一短管23和第二短管24彼此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收车关节5相连接;收车关节5为常用于婴儿车或婴儿折叠床的收车关节5,第一短管23和第二短管24通过收车关节5连接成一根第二上围管22时,收车关节5能够自锁不发生转动,当需要将游戏床收折起来时,按下收车关节5的按钮,能够使第一短管23和第二短管24向内弯折。
因此通过第二上围管22与第二连接部42的转动连接,及第一短管23和第二短管24的转动连接,能够将床体框架快速便捷的收折起来,节省占地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上围管21与三通连接件4的连接是通过在第一连接部41上开设第一插接口44,第一插接口44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上围管21相适配,使第一上围管21能够插入到第一插接口44内,第一插接口44的侧壁和第一上围管21的外壁上均开设有通孔,当第一上围管21插入到第一插接口44内时,二者外壁上的通孔能够重合,然后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插接口44和第一上围管21上的通孔将二者紧固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上围管22是通过管塞6与第二连接部42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围管22与第二连接部42相连接的两端的端部均开设有插接孔,管塞6的接管连接部61能够插入到该插接孔内并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上围管22和接管连接部61将二者紧固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42开设有铰接连接口45,管塞6的转动连接部62能够插入到铰接连接口45内,铰接连接口45的外壁和转动连接部62上均开设有通孔,当转动连接部62插入到铰接连接口45内时,铰接连接口45外壁上的通孔能够与转接连接部上的通孔相连通,通过铰接连接件穿过二者的通孔,使二者转动连接,第二上围管22能够向床体框架的内部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动连接部62上设置有凹陷部,铰接连接口45的内部设置有凸台部,将转动连接部62插入到铰接连接口45内时,凹陷部能够与凸台部相抵靠,此时铰接连接口45外壁上的卡接通孔48能够与转接连接部上的通孔相连通,从而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二者之间的装配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铰接连接口45内还设置有补强片46,补强片46位于转动连接部62和铰接连接口45的贴合面处,从而对转动连接部62和第二连接部42进行补强,增加连接处的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床脚支架3与三通连接件的第三连接部43相连接,对上围框架2进行支撑,床脚支架3与第三连接部43是可拆卸连接的。床脚支架3与第三连接部43相连接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连接部43相定位连接的卡接组件。
卡接组件包括按钮32、弹性件33和限位凸台34,其中限位凸台34设置于凹槽31靠近其敞口端的一侧的内壁上,按钮32位于凹槽31内,且按钮32朝向凹槽31底壁的一端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台35,按钮32上的卡接凸台35能够抵靠在凹槽31内壁上的限位凸台34上,从而将按钮32限位于凹槽31内,按钮32无法从凹槽31内脱落;同时,按钮32朝向凹槽31敞口端的一端端部能够伸出凹槽31。
弹性件33位于按钮32和凹槽31底壁之间,且弹性件33的两端能够分别与按钮32和凹槽31底壁相抵靠;初始位置时,由于弹性件33的弹性力,按钮32外壁上的卡接凸台35抵靠在凹槽31内壁上的限位凸台34上,按钮32朝向凹槽31敞口端的一端端部会突出凹槽31,即按钮32会突出床脚支架3的外壁;向下按压按钮32,弹簧被压缩,按钮32会被完全压入到凹槽31内。
第三连接部43上开设有第二插接口47,第二插接口47的形状和尺寸与床脚支架3相适配,向凹槽31内按压按钮32,使按钮32不突出床脚支架3的外壁,将床脚支架3插入到第二插接口47内;第二插接口47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卡接通孔48,当床脚支架3安装到第二插接口47内后,床脚支架3上的按钮32会在弹性件33弹力的作用下从第二插接口47侧壁上的卡接通孔48伸出,从而将床脚支架3与第三连接部43卡接在一起。
当需要将床脚支架3与第三连接部43拆卸分离时,只需向凹槽31内按压按钮32,将按钮32压入到凹槽31内,床脚支架3无法通过按钮32与第三连接部43形成卡接,即可从第二插接口47内向外拔出床脚支架3,实现床脚支架3的拆卸。
优选地,弹性件33可以为弹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三通连接件4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从而使两根第一上围管21和两根第二上围管22首尾相连接形成方形的上围框架2。
第三连接部43与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均呈钝角连接,即当床脚支架3与第三连接部43相连接对上围框架2进行支撑时,床脚支架3不是垂直于地面的,而是向床体框架的外侧倾斜一定的角度,从而对游戏床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游戏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框架和床体布套;
所述床体布套套设于所述床体框架上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可供婴儿游憩的容纳空间;
在所述床体布套的第一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床体布套的第二位置高度处沿其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
通过连接或分开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改变所述容纳空间的纵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拉链或纽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框架包括上围框架和多根床脚支架;
多根所述床脚支架环绕所述上围框架间隔分布并与所述上围框架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上围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框架包括两根第一上围管、两根第二上围管和四个三通连接件;两根所述第一上围管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二上围管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一上围管和两根所述第二上围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首尾顺次相连接形成方形的所述上围框架;
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两根所述第一上围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两根所述第二上围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床脚支架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床脚支架的顶端分别对应与四个所述三通连接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上围管包括第一短管、第二短管和收车关节;所述第一短管和所述第二短管通过所述收车关节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一上围管相适配,所述第一上围管的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围管通过管塞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所述管塞包括接管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
所述第二上围管的两端沿其轴线分别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接管连接部能够插入到所述插接孔内,并通过紧固件将所述管塞与所述第二上围管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铰接连接口;所述转动连接部位于所述铰接连接口内,并通过铰接连接件与所述铰接连接口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铰接连接口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能够与所述凹陷部相抵靠,用于对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铰接连接口进行定位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连接口内还设置有补强片,所述补强片位于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铰接连接口的贴合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脚支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的端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卡接组件;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按钮、弹性件、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按钮的一端端部能够伸出所述凹槽;
所述按钮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台,所述卡接凸台能够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靠;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和所述按钮相抵靠;
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床脚支架相适配的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通孔,所述床脚支架的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插接口内,且所述按钮的端部能够突出所述卡接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的平面呈钝角连接。
CN201920734556.1U 2019-05-20 2019-05-20 游戏床 Active CN210204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4556.1U CN210204146U (zh) 2019-05-20 2019-05-20 游戏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4556.1U CN210204146U (zh) 2019-05-20 2019-05-20 游戏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4146U true CN210204146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4556.1U Active CN210204146U (zh) 2019-05-20 2019-05-20 游戏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4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9709A (en) Elevated floorboard frame for a playpen and baby bed
US6634038B2 (en) Collapsible playpen with detachable cot
EP3085574A1 (en) Depth-adjustable fabric enclosure
US20030177575A1 (en) Infant playyard
US20130326817A1 (en) Infant Support Structure
CN103908116A (zh) 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及其安装结构
CN103960917A (zh) 婴儿支撑装置
CN210204146U (zh) 游戏床
EP0972473A1 (en) Split lockable hinge for a baby bed
TWI828158B (zh) 用於折疊式遊戲床的掛籃配件
CN212688500U (zh) 一种伸缩翼型挂杆晾晒架
CA3160780A1 (en) Foldable playard having x-frame assemblies, oval-shaped leg assemblies, and canopy cover
CN211065866U (zh) 三合一童床
CN219699481U (zh) 一种可折叠式床头板支架
CN208480947U (zh) 一种拼接连接的子母床
CN214016861U (zh) 一种婴儿床围
CN21905633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7937560U (zh) 一种折叠式储物柜
CN207949458U (zh) 一种可折叠的婴幼儿摇床
CN204015740U (zh) 折收式多阶围床
CN215456836U (zh) 一种座位可变独立睡篮
CN102727005B (zh) 婴儿床
CN202287318U (zh) 折叠式婴儿弹椅
CN204232650U (zh) 椅子
CN217187258U (zh) 一种助行式输液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