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2770U -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2770U
CN210202770U CN201920283682.XU CN201920283682U CN210202770U CN 210202770 U CN210202770 U CN 210202770U CN 201920283682 U CN201920283682 U CN 201920283682U CN 210202770 U CN210202770 U CN 210202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collecting
pipeline
oat
rain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36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aofeng Li
李霄峰
Fu Yang
杨富
Chao Jiang
姜超
Guilian Huang
黄桂莲
Huiqian Wu
武慧倩
Fang Guo
郭芳
Yuan Li
李元
Xinlei Hou
侯鑫磊
Minna Zheng
郑敏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02836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2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2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27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包括集雨池,集雨井,上灌溉管道,中渗透管道,以及下连通管道;集雨池设于地势低洼地段;集雨井与集雨池的底部连通,集雨井与集雨池连接处设置防护网;上灌溉管道进口端伸入集雨井且设于集雨井的中部,上灌溉管道出口端设于地面以上用于灌溉;中渗透管道设于浅表地面且进口端设于集雨井的中下部;下连通管道设于任意两个集雨井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集雨池在旱作地区的雨季将雨水储藏于地下,通过下连通管道进行水系交互,保证旱作区域的水能够满足大面积燕麦的种植需求,在燕麦大量须水期间还能够通过上灌溉管道抽取集雨井中的水,进行灌溉,保证燕麦生长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属于农业灌溉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而相对忽视对旱地农业增产技术的改进。这是因为灌溉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灌溉面积的继续扩大已经接近极限,现在,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旱地增产技术的改进。其中土壤蒸发是导致旱地土壤水分散失的一个重大因素,一般占降水量的1/3甚至更多。因此,如何减少土壤蒸发,增大地下储水量便成为旱区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燕麦为禾本科植物,其株高60~120厘米,须根系,入土较深,燕麦是耐旱作物,但是在燕麦生长特定时期需水较多,而中国主产区又属于旱作农区,在燕麦生长特定时期,主产区地面水分很少,因此目前亟须一种能够在燕麦有机生长期间满足燕麦对水的需求的旱作灌溉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包括集雨池,集雨井,上灌溉管道,中渗透管道,以及下连通管道;
所述集雨池设于地势低洼地段;
所述集雨井与所述集雨池的底部连通,所述集雨井与所述集雨池连接处设置防护网;
所述上灌溉管道进口端伸入所述集雨井且设于所述集雨井的中部,所述上灌溉管道出口端设于地面以上用于灌溉;
所述中渗透管道设于浅表地面且进口端设于所述集雨井的中下部;
所述下连通管道设于任意两个所述集雨井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集雨池在旱作地区的雨季将雨水储藏于地下,通过下连通管道进行水系交互,保证旱作区域的水能够满足大面积燕麦的种植需求,在燕麦大量须水期间还能够通过上灌溉管道抽取集雨井中的水,进行灌溉,保证燕麦生长特性;
耕作层之下紧接有一层较为紧实的土层,称为“犁底层”,厚度大约5-7厘米,最高可达20厘米。由于长期耕作,犁底层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形成紧实的层次。造成片状结构或大块状结构,孔隙度小,使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本实用新型在燕麦根系发达的基础上,设置中渗透管道,中渗透管道设于浅表地面能够保证在长期耕作的土地上依旧能正常种植燕麦,减少深耕操作,降低劳作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集雨池为漏斗型,其内壁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相对的一侧面上标注有标尺。
集雨池能够将地表雨水收集,保证地表雨水不会迅速蒸发。
设置有台阶便于对人员下至集雨池底部对雨水带来的杂物进行清理和能保证集雨井不被堵塞;标尺的设置能方便使用对集雨池内部水量进行直接观测,有利于根据储水量进行旱作水量分配。
进一步的,所述集雨井深度为20-50m。集雨井能够将地表雨水注入地下,做到长时间储水。能够在燕麦的生长须水期间,能够大量提供水分。
进一步的,所述集雨井内壁设置有防反渗透膜。防反渗透膜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从集雨井内部向外流失,也能够从地下水中吸收水分,补充到集雨井中,使集雨井能充分的保水。
进一步的,所述中渗透管道深度为20-50cm。中渗透管道在地表下20-50cm能够充分保证燕麦的正常生长阶段的须水量,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为圆形防护网,其边缘固定多个拉结绳,多个所述拉结绳另一端固定所述集雨池内壁上。
圆形防护网及能够防止雨水夹杂的杂物进入集雨井造成堵塞,也能够保证人员安全,防止人员以外坠落。
进一步的,所述中渗透管道上设有多个浸润头,所述浸润头包括连通管以及浸润棉纤维,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中渗透管道连通,所述浸润棉纤维塞在所述连通管内部且延伸出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浸润棉纤维通水量为100ml/天-500ml/天。
进一步的,还包括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为视频监视器以及红外线测距仪,所述视频监视器设于所述集雨池斜上方且高于所述集雨池最高点,所述红外线测距仪设于所述集雨井正上方且与所述集雨池最高点齐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雨季的地表雨水集中收集储藏于地下,大量减少地表水分流失,保证旱作区域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2、本实用新型针对燕麦作物,根据燕麦的生长特征,设置中渗透管道,保证犁底层不会形成片状结构或大块状结构,不存在孔隙度小,使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的问题,减少了深耕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中渗透管道示意图;
图中:1为集雨井;2为集雨池;3为防护网;4为上灌溉管道;5为中渗透管道;6为下连通管道;7为浸润头;8为监测器;81为视频监视器;82为红外线测距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包括集雨池1,集雨井2,上灌溉管道4,中渗透管道5,以及下连通管道6。
集雨池1设于地势低洼地段,且集雨池1为漏斗型,其内壁上设置有台阶,台阶相对的一侧面上标注有标尺;地势低洼地段能够将雨水汇集到一起,能充分收集雨水。设置有台阶便于对人员下至集雨池1底部对雨水带来的杂物进行清理和能保证集雨井不被堵塞;标尺的设置能方便使用对集雨池1内部水量进行直接观测,有利于根据储水量进行旱作水量分配。
集雨井2与集雨池1的底部连通,集雨井2深度为20-50m,集雨井2内壁设置有防反渗透膜。防反渗透膜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从集雨井内部向外流失,也能够从地下水中吸收水分,补充到集雨井中,使集雨井能充分的保水。
集雨井2与集雨池1连接处设置防护网3;防护网3为圆形防护网,其边缘固定多个拉结绳,多个拉结绳另一端固定集雨池1内壁上。圆形防护网及能够防止雨水夹杂的杂物进入集雨井2造成堵塞,也能够保证人员安全,防止人员以外坠落。
上灌溉管道4进口端伸入集雨井2且设于集雨井2的中部,上灌溉管道4出口端设于地面以上用于灌溉;
中渗透管道5设于浅表地面且进口端设于集雨井2的中下部;
下连通管道6设于任意两个集雨井2之间。
利用集雨池1在旱作地区的雨季将雨水储藏于地下,通过下连通管道6进行水系交互,保证旱作区域的水能够满足大面积燕麦的种植需求,在燕麦大量须水期间还能够通过上灌溉管道4抽取集雨井中的水,进行灌溉,保证燕麦生长特性;
耕作层之下紧接有一层较为紧实的土层,称为“犁底层”,厚度大约5-7厘米,最高可达20厘米。由于长期耕作,犁底层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形成紧实的层次。造成片状结构或大块状结构,孔隙度小,使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本实施例在燕麦根系发达的基础上,设置中渗透管道5,中渗透管道5设于浅表地面能够保证在长期耕作的土地上依旧能正常种植燕麦,减少深耕操作,降低劳作强度。
中渗透管道5深度为20-50cm。
如图2所示:中渗透管道5上设有多个浸润头7,浸润头7包括连通管以及浸润棉纤维,连通管一端与中渗透管道5连通,浸润棉纤维塞在连通管内部且延伸出连通管的另一端。浸润棉纤维通水量为100ml/天-500ml/天。
浸润棉纤维可以保证水分源源不断的从中渗透管道5中渗出,有利于燕麦的扎根及生长。
上灌溉管道4、中渗透管道5上均设置有抽水泵和加压泵,能够保证集雨井2中的水被抽出使用。中渗透管道5上的浸润头7中的浸润棉纤维通水量为100ml/天-500ml/天是根据加压泵调整的,压力变大,其浸润速度变大,而加压泵可以根据燕麦的生长需求设置。
还包括监测器8,监测器8包括为视频监视器81以及红外线测距仪82,视频监视器81设于集雨池1斜上方且高于集雨池1最高点,红外线测距仪82设于集雨井2正上方且与集雨池1最高点齐平。
视频监视器81能够准确观察到集雨池1中的水量情况,以及与集雨井2连接处的堵塞情况,便于人员的及时清理,也能保证人员的安全,防止人员意外坠落;红外线测距仪82能够监测集雨井2中的水量深度,根据水量以及燕麦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最大限度的保证燕麦高产。
本实施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将雨季的地表雨水集中收集储藏于地下,大量减少地表水分流失,保证旱作区域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本实用新型针对燕麦作物,根据燕麦的生长特征,设置中渗透管道,保证犁底层不会形成片状结构或大块状结构,不存在孔隙度小,使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的问题,减少了深耕作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雨池(1),所述集雨池(1)设于地势低洼地段;
集雨井(2),所述集雨井(2)与所述集雨池(1)的底部连通,所述集雨井(2)与所述集雨池(1)连接处设置防护网(3);
上灌溉管道(4),所述上灌溉管道(4)进口端伸入所述集雨井(2)且设于所述集雨井(2)的中部,所述上灌溉管道(4)出口端设于地面以上用于灌溉;
中渗透管道(5),所述中渗透管道(5)设于浅表地面且进口端设于所述集雨井(2)的中下部;
以及下连通管道(6),所述下连通管道(6)设于任意两个所述集雨井(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池(1)为漏斗型,其内壁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相对的一侧面上标注有标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井(2)深度为20-5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井(2)内壁设置有防反渗透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渗透管道(5)深度为20-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3)为圆形防护网,其边缘固定多个拉结绳,多个所述拉结绳另一端固定所述集雨池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渗透管道(5)上设有多个浸润头(7),所述浸润头(7)包括连通管以及浸润棉纤维,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中渗透管道(5)连通,所述浸润棉纤维塞在所述连通管内部且延伸出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棉纤维通水量为100ml/天-500ml/天。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器(8),所述监测器(8)包括为视频监视器(81)以及红外线测距仪(82),所述视频监视器(81)设于所述集雨池(1)斜上方且高于所述集雨池(1)最高点,所述红外线测距仪(82)设于所述集雨井(2)正上方且与所述集雨池(1)最高点齐平。
CN201920283682.XU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02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3682.XU CN210202770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3682.XU CN210202770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2770U true CN210202770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5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368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02770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2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83417U (zh) 一种节水灌溉系统
CN206879682U (zh) 一种用于旱地造林的集水节水缓渗装置
CN107155785A (zh) 通过蓄积雨水植树的方法及装置
CN207185513U (zh) 一种林木种植用自动养护系统
CN215857492U (zh) 一种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08286080U (zh) 针对公园景观的生态型节水灌溉设备
CN101288379A (zh) 果园集雨节水微灌方法
CN211228416U (zh) 一种包覆复合外包滤料的农田排水暗管
CN211353410U (zh) 坡地茶园渗管取水集水滴灌系统
CN210202770U (zh) 一种燕麦有机旱作的灌溉装置
CN209277257U (zh) 一种集雨型道路植被互联系统
CN207538115U (zh) 雨水利用核桃种植园
CN207553246U (zh) 白三叶种植田地的疏水系统
CN208105426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绿化带
CN216362919U (zh) 一种新型社区雨水花园
CN215648571U (zh) 一种用于灌溉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09546487U (zh) 三七种植地块结构
CN1169422C (zh) 土层下地膜覆盖吸灌方法
CN206078250U (zh) 自给水型路侧苗木环保绿化结构
CN214316417U (zh) 一种用于草药种植的节水浇灌装置
CN21806040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
CN211646546U (zh) 一种山地苗圃雨水收集与灌溉系统
CN208285983U (zh) 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蔬菜种植大棚
CN213755926U (zh) 一种用于草药种植的水平衡控制装置
CN215912786U (zh) 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市政绿植水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