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1014U -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1014U
CN210201014U CN201920431233.5U CN201920431233U CN210201014U CN 210201014 U CN210201014 U CN 210201014U CN 201920431233 U CN201920431233 U CN 201920431233U CN 210201014 U CN210201014 U CN 210201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coaxial
metal flange
hole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12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jie Zeng
曾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ng Junkai Indust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ng Junkai Indust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ng Junkai Indust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ng Junkai Indust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12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1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1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1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包括两个设置有“D”型输出接口的金属法兰,两个绝缘安装板,一个金属灌封壳,若干个同轴端子和两个紧固件,其中,金属法兰设置于保护器两端,绝缘安装板设置于金属法兰内,金属灌封壳设置于两个金属法兰之间,若干个同轴端子设置于所述金属灌封壳内部并通过绝缘安装板固定,从“D”型输出接口伸出;两个紧固件贯通设置于金属法兰两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弥补了国内外产品空白。用于卫星载荷、固存、数传等设备测试、联试过程中的安全保护,以及线缆转接,有效提高装备可靠性并大大降低研制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Description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背景技术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Adapter)是一种器件,与相应的微同轴高速
连接器产品配合使用,在系统测试、调试等研制过程中,用来实现对卫星载荷和数传输设备的安全保护,以及高速传输连接线缆的快捷转接。
该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属国内外产品空白,为我国星载微同轴高速连接器系列产品国产化研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微同轴高速连接器及组件为我们遥感类卫星的关键部件,长期以来依赖从西方进口,每年需花费外汇上亿美元,但,一方面进口产品质量问题频繁且技术分析直接指向其设计和工艺缺陷,例如,微同轴端子插拔损坏,内导体焊接不良,外导体脱落,微同轴端子连接线损坏等,另一方面进口产品的品种不全且性能已明显不能满足我国卫星研制的技术发展需要,同时,日益扩大的西方禁运导致采购风险急剧上升,国产化研制需求强烈且紧迫。
该微同轴转接保护器作为微同轴高速连接器及组件使用中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一直是国内外产品的空白项,现有的替代产品,成本高、性能差且使用极其不便。导致该类产品空白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使用量小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其研制技术和工艺难度大。
该类产品的缺乏,一直是航天人心中的痛。卫星项目的研制过程极其复杂、严格,从单板、单机到系统,不同研制阶段都需进行大量试验,包括电性能和各类环境性能的测试和联试。在这些测试和联试过程中,单板或单机设备上的连接器,需要与连接电缆或测试引线反复插拔成百上千次,极易引发连接器的损坏,连接器一旦损坏必须更换,而每一次更换其损失将是巨大的,不仅需要花费3-6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动则千万的元器件更换和全部试验项目的重新进行,人力、物力、经济损失都将是巨大的。
因而,研制该类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并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需求紧迫、社会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下西方出口限制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实用新型弥补了这项产品的国际空白,不仅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
而且,设计充分考虑了高速信号传输对同步一致性、串扰抑制和EMC干扰等电子学要求,以及卫星研制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可实现对设备的有效安全保护和线缆的快捷便利转接,且性能、可靠性均满足卫星研制要求,在有效提高卫星系统研制可靠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卫星研制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同轴转接保护器,拥有 2芯、8芯、…、24芯,6种规格,各规格包括“针——针”“孔——针”“孔——孔”三种形式并具有延伸开发功能,每种转接保护器包括:
壳体,由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第一绝缘安装板、第二绝缘安装板和一个金属灌封壳组成,其中,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中间均设置有“D”型输出接口,“D”型输出接口上设置有凹状限位槽和凸状限位槽,“D”型输出接口内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绝缘安装板、第二绝缘安装板绝缘安装板,第一绝缘安装板、第二绝缘安装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微同轴端子安装过孔,所述第一绝缘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上设置有供微同轴端子的对应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上的“D”型输出接口两侧均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
微同轴端子,设置有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金属灌封壳内部,通过第一绝缘安装板、第二绝缘安装板上相应的微同轴端子安装过孔并固定,分别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上的“D”型输出接口伸出,内个所述微同轴端子由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和半刚性同轴电缆连接线组成;
紧固件,设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两端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灌封壳为两端开口的空心腔体,由多瓣组成,通过螺钉组合固定,并与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无缝连接,金属灌封壳与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形成的腔体内由胶体固化填充。
作为优选,其中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包括插针式内导体、筒状弹性外导体和第一绝缘体;所述插针式内导体的前端设置为尖头柱状,后端设置有第一观察孔、第一焊孔和第一外部台阶;所述筒状弹性外导体由两部分组成,前端设置为劈叉状,后端设置为筒状部,两者紧密结合;两个第一绝缘体子均设置为柱状,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
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孔式内导体、筒状外导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插孔式内导体的前端设置为劈叉孔状,后端设置有第二观察孔、第二焊孔和第二外部台阶;所述筒状外导体由两部分组成,前端、后端均设置为筒状,两者紧密结合;两个第二绝缘体均为柱状,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线,设置于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之间。
作为优选,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的筒状弹性外导体上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的筒状外导体上设置有第二台阶,用于将微同轴端子安装到第一绝缘安装板、第二绝缘安装板后的限位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灌封壳于其插接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微同轴端子插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绝缘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压板,所述绝缘压板上设有供所述微同轴端子的对应端穿过的通孔,各所述绝缘压板均于其各自的两侧之间设有压板灌胶孔,各绝缘压板均与所述绝缘板的对应侧面之间设有从对应的压板灌胶孔灌入的密封胶且通过对应的螺钉固定装配于所述绝缘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D”型输出接口朝外的一侧边缘均设置有与其外轮廓相配的环状凹槽,其内部均设置有密封缓冲件。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缓冲件包括通过销固定于环状凹槽内且与所述环状凹槽尺寸相适配的固定座,所述环状凹槽同一高度的两侧壁对应且均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环状凹槽内设有与各所述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弹簧安装孔,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的一侧壁的同一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的一侧壁端面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各所述立柱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立柱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内,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固定座与各所述立柱对应位置的侧壁横穿设有多个条形孔,各所述销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及其对应的条形孔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环状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由螺母、连接杆、螺纹杆和“C”型卡簧组成,其中,所述连接杆设置于螺母和螺纹杆之间,连接杆和螺纹杆的结合部设置有“脖子”,“脖子”上设置有“C”型卡簧;
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上的通孔,所述螺母和“C”型卡簧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第二金属法兰外侧相接触;所述“C”型卡簧安装在“脖子”上,实现紧固件的安装固定并保证紧固件可自由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杆的上部的下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下固定件的上侧的内固定杆、套设于所述内固定杆的上侧的上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内固定杆上且压紧于所述下固定件的上侧的弹簧,所述下固定件的下底面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相接触,所述上固定件的上表面与所述螺母的下底面相连接,所述上固定件包括主固定体、沿着所述主固定体的轴向穿设于所述主固定体的中部的内安装孔、凹设于所述内安装孔的侧壁内的第一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卡紧牙和设置于所述主固定体的下侧的锁定座;所述内安装孔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卡紧牙的纵截面为梯形;若干个所述卡紧牙均匀的分布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两个所述锁定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安装孔的两侧;所述锁定座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为圆台状;所述内壳的侧壁为椭球面,所述下固定件为圆盘状,于所述下固定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连接杆相适应;所述下固定件的下部凹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内固定杆相适应;所述内固定杆为圆柱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设计充分考虑了高速信号对同步一
致性、串扰抑制和EMC干扰等电子学要求,充分考虑了卫星研制项目对可靠性的要求,可实现对设备的有效安全保护和线缆的快捷便利转接,在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卫星研制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弥补了该项产品的一项国际空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
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
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微同轴转接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微同轴转接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微同轴转接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微同轴转接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微同轴端子和公头、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插针式内导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插孔式内导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灌封壳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矩形多芯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包括:
壳体,由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和一个金属灌封壳1组成,其中,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 3中间均设置有“D”型输出接口8,“D”型输出接口8上设置有凹状限位槽 10和凸状限位槽11,“D”型输出接口8内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绝缘安装板 16、第二绝缘安装板9,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微同轴端子安装过孔,所述第一绝缘安装板16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片12,所述密封垫片12上设置有供微同轴端子4的对应端穿过的通孔14,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上的“D”型输出接口8两侧均设置有通孔14,用于安装紧固件7;
微同轴端子4,设置有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金属灌封壳1内部,通过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上相应的微同轴端子安装过孔并固定,分别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上的“D”型输出接口8伸出,内个所述微同轴端子4由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5、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6和半刚性同轴电缆连接线15组成;
紧固件,设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两端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型输出接口可为梯形或者矩形(非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灌封壳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腔体,由多瓣组成,通过螺钉13组合固定,并与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无缝连接,金属灌封壳1与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形成的腔体内由胶体固化填充。
其中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5包括插针式内导体5-1、筒状弹性外导体5-2 和第一绝缘体5-3、5-4;所述插针式内导体5-1的前端设置为尖头柱状5-1-1,后端设置有第一观察孔5-1-3、第一焊孔5-1-2和第一外部台阶5-1-4;所述筒状弹性外导体5-2由两部分组成,前端设置为劈叉状5-2-1,后端设置为筒状部 5-2-2,两者紧密结合;两个第一绝缘体5-3、5-4均设置为柱状,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
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6包括插孔式内导体6-1、筒状外导体6-2和第二绝缘体6-3、6-4;所述插孔式内导体6-1的前端设置为劈叉孔状6-1-1,后端设置有第二观察孔6-1-3、第二焊孔6-1-2和第二外部台阶6-1-4;所述筒状外导体6-2由两部分组成,前端6-2-1、后端6-2-2均设置为筒状,两者紧密结合;两个第二绝缘体6-3、6-4均为柱状,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线15,设置于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5、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小型同轴连接器5的筒状弹性外导体5-2上设置有第一台阶5-5,第二微小型同轴连接器6的筒状外导体6-2上设置有第二台阶 6-5,用于将微同轴端子4安装到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后的限位和固定。
所述紧固件7由螺母7-2、连接杆7-4、螺纹杆7-1和“C”型卡簧7-3组成,其中,所述连接杆7-4设置于螺母7-2和螺纹杆7-1之间,连接杆7-4和螺纹杆7-1的结合部设置有“脖子”7-5,“脖子”7-5上设置有“C”型卡簧 7-3;
所述连接杆7-4穿过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上的通孔14,所述螺母7-2和“C”型卡簧7-3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 外侧相接触;所述“C”型卡簧7-3安装在“脖子”7-5上,实现紧固件7的安装固定并保证紧固件7可自由旋转。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选择紧固件安装方向适配的转接保护器,将转接保护器安装到被保护设备的相应插座连接器上并拧紧两端紧固件,需要测试或系统联试时,将连接电缆或测试引线安装到转接保护器上,实行与被测设备的连接,而非直接将电缆或测试引线安装到设备连接器上。在全部测试或系统联试过程完成前,转接保护器始终不被拆卸,连接电缆或测试引线的安装或拆卸只在转接保护器上进行。测试或系统联试全部项目完成后,卸掉转接保护器进行系统组装。这样,设备上的插座连接器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只被插拔一次,因而得到有效保护。
紧固件设置为可卸而非不可卸的形式,当紧固件在使用中发生损坏时可直接更换,方便且代价极小,同时,当转接保护器要改变用途,如两端的适配连接器形式相反时,只需卸下紧固件颠倒安装,从而实现一款产品多种用途,减少采购品种和资金成本。
微同轴端子连接线采用半刚性电缆,并选择预先成型工艺,一方面,同时实现了微同轴端子物理长度和物理形态的一致性,信号对相位差可有效控制在 1°以内,远远小于市面代用产品15-20°的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了信号对的同步一致性,另一方面实现了产品组装全过程的可视、可检和可控,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金属灌封壳、金属法兰和灌封口封片均选用金属材料,并在结构上紧密配合,该设计不仅为组装、灌封工艺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更为产品组装全过程的
可视、可检从而可控创造了条件,有效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金属灌封壳、金属法兰和灌封口封片均选用金属材料并在结构上紧密配合,从而获得良好的EMC抑制效果,屏蔽效果大于90dB,远远大于市面代用产品屏蔽效果40-60dB的水平,很好地满足低压差分条件下的弱能量的数字信号传输电学环境要求。
固定微同轴端子的绝缘安装板采用绝缘材料,保证各微同轴端子间的良好绝缘,实现了微同轴端子外导体间的良好的电气隔离,有效解决了传统同轴连接器(如SMA、TNC等)安装后,因外导体间、外导体与设备间必然导通的缺陷,从而有效避免母线干扰对信号的破坏甚至电路的损毁。
金属法兰上的“D”型输出接口上设置凹(凸)状限位槽,限制插拔时的过渡倾斜而有效避免使用中的微同轴端子损坏。该类连接器的匹配和分离,需要依靠紧固件的牵引实现,而连接器的匹配和分离要求在操作中头、座间的水平方向倾角不大于5°,否则极易造成微同轴端子的物理损坏。连接电缆或测试引线在安装或拆卸时,在无约束的情形下,安装或拆卸很难保证头、座的水平倾角不大于5°的要求,在金属法兰“D”型输出接口上设置凹(凸)状限位槽,可将头、座的水平倾角强迫性限制在2°以内,从而,在设计上根本避免了上述损坏的发生。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金属灌封壳1于其插接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有绝缘板18,所述绝缘板 18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微同轴端子4插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绝缘板 18的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压板19,所述绝缘压板19上设有供所述微同轴端子4 的对应端穿过的通孔,各所述绝缘压板19均于其各自的两侧之间设有压板灌胶孔,各绝缘压板19均与所述绝缘板18的对应侧面之间设有从对应的压板灌胶孔灌入的密封胶且通过对应的螺钉固定装配于所述绝缘板18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金属灌封壳内于其插接方向上的两端之间,即两端盖之间设有绝缘板,绝缘板上设有安装孔,微同轴端子穿设于安装孔内且通过设于绝缘板的两侧的两绝缘压板压紧固定,绝缘压板于其两端之间设有压板灌胶孔,绝缘压板在装入壳体后首先通过其压板灌胶孔与绝缘板的对应侧面之间灌设有密封胶,胶液同时通过所述微同轴端子的灌胶孔流入微同轴端子,灌胶结束后,各绝缘压板通过对应的沉头螺钉穿过其对应的压板灌胶孔并固定于绝缘板上,绝缘压板上设有供微同轴端子穿过的通孔。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D”型输出接口8朝外的一侧边缘均设置有与其外轮廓相配的环状凹槽20,其内部均设置有密封缓冲件17。
所述密封缓冲件17包括通过销17-1固定于环状凹槽20内且与所述环状凹槽20尺寸相适配的固定座17-2,所述环状凹槽20同一高度的两侧壁对应且均匀设有多个固定孔17-3,所述环状凹槽20内设有与各所述固定孔17-3位置对应的第一弹簧安装孔17-4,所述固定座17-2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17-4 的一侧壁的同一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立柱17-5,多个所述立柱17-5分别与所述固定孔17-3对应,所述固定座17-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17-4的一侧壁端面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各所述立柱17-5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7-6,所述第一弹簧17-6一端套设于所述立柱17-5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17-4内,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17-7,所述固定座17-2与各所述立柱17-5对应位置的侧壁横穿设有多个条形孔17-8,各所述销17-1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17-3及其对应的条形孔17-8将所述固定座17-2固定于所述环状凹槽20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所述销固定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上的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座上的条形孔使固定座可以在固定的销上进行上下滑动;当所述固定座上的密封圈与接头接触面接触时,挤压密封圈,在固定座上设置的条形孔的作用,使密封座可以向远离接头的方向上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在接头对接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挤压第一弹簧的同时,第一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密封圈与接头端面充分接触,提高了密封缓冲件与接头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达到防尘防水的作用。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紧固件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7-4的上部的下固定件7-9、设置于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上侧的内固定杆7-7、套设于所述内固定杆7-7的上侧的上固定件7-8、套设于所述内固定杆7-7上且压紧于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上侧的弹簧7-6,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下底面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相接触,所述上固定件7-8的上表面与所述螺母7-2的下底面相连接,所述上固定件7-8包括主固定体7-81、沿着所述主固定体7-81的轴向穿设于所述主固定体7-81的中部的内安装孔7-82、凹设于所述内安装孔7-82的侧壁内的第一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卡紧牙7-84和设置于所述主固定体7-81的下侧的锁定座7-83;所述内安装孔7-82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卡紧牙7-84的纵截面为梯形;若干个所述卡紧牙7-84均匀的分布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两个所述锁定座7-83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安装孔7-82的两侧;所述锁定座7-83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为圆台状;所述内壳的侧壁为椭球面,所述下固定件7-9为圆盘状,于所述下固定件7-9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连接杆7-4相适应;于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下部凹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内固定杆7-7相适应;所述内固定杆7-7 为圆柱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由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和一个金属灌封壳(1)组成,其中,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中间均设置有“D”型输出接口(8),“D”型输出接口(8)上设置有凹状限位槽(10)和凸状限位槽(11),“D”型输出接口(8)内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微同轴端子安装过孔,所述第一绝缘安装板(16)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片(12),所述密封垫片(12)上设置有供微同轴端子(4)的对应端穿过的通孔(14),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上的“D”型输出接口(8)两侧均设置有通孔(14),用于安装紧固件(7);
微同轴端子(4),设置有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金属灌封壳(1)内部,通过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上相应的微同轴端子安装过孔并固定,分别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上的“D”型输出接口(8)伸出,所述微同轴端子(4)由第一微小同轴连接器(5)、第二微小同轴连接器(6)和半刚性同轴电缆连接线(15)组成;
紧固件,设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两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灌封壳(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腔体,由多瓣组成,通过螺钉(13)组合固定,并与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无缝连接,金属灌封壳(1)与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形成的腔体内由胶体固化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微小同轴连接器(5)包括插针式内导体(5-1)、筒状弹性外导体(5-2)和第一绝缘体(5-3、5-4);所述插针式内导体(5-1)的前端设置为尖头柱状(5-1-1),后端设置有第一观察孔(5-1-3)、第一焊孔(5-1-2)和第一外部台阶(5-1-4);所述筒状弹性外导体(5-2)由两部分组成,前端设置为劈叉状(5-2-1),后端设置为筒状部(5-2-2),两者紧密结合;两个第一绝缘体(5-3、5-4)均设置为柱状,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
第二微小同轴连接器(6)包括插孔式内导体(6-1)、筒状外导体(6-2)和第二绝缘体(6-3、6-4);所述插孔式内导体(6-1)的前端设置为劈叉孔状(6-1-1),后端设置有第二观察孔(6-1-3)、第二焊孔(6-1-2)和第二外部台阶(6-1-4);所述筒状外导体(6-2)由两部分组成,前端(6-2-1)、后端(6-2-2)均设置为筒状,两者紧密结合;两个第二绝缘体(6-3、6-4)均为柱状,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线(15),设置于第一微小同轴连接器(5)、第二微小同轴连接器(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微小同轴连接器(5)的筒状弹性外导体(5-2)上设置有第一台阶(5-5),第二微小同轴连接器(6)的筒状外导体(6-2)上设置有第二台阶(6-5),用于将微同轴端子(4)安装到第一绝缘安装板(16)、第二绝缘安装板(9)后的限位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灌封壳(1)于其插接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有绝缘板(18),所述绝缘板(18)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微同轴端子(4)插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绝缘板(18)的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压板(19),所述绝缘压板(19)上设有供所述微同轴端子(4)的对应端穿过的通孔,各所述绝缘压板(19)均于其各自的两侧之间设有压板灌胶孔,各绝缘压板(19)均与所述绝缘板(18)的对应侧面之间设有从对应的压板灌胶孔灌入的密封胶且通过对应的螺钉固定装配于所述绝缘板(1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型输出接口(8)朝外的一侧边缘均设置有与其外轮廓相配的环状凹槽(20),其内部均设置有密封缓冲件(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缓冲件(17)包括通过销(17-1)固定于环状凹槽(20)内且与所述环状凹槽(20)尺寸相适配的固定座(17-2),所述环状凹槽(20)同一高度的两侧壁对应且均匀设有多个固定孔(17-3),所述环状凹槽(20)内设有与各所述固定孔(17-3)位置对应的第一弹簧安装孔(17-4),所述固定座(17-2)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17-4)的一侧壁的同一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立柱(17-5),多个所述立柱(17-5)分别与所述固定孔(17-3)对应,所述固定座(17-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17-4)的一侧壁端面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各所述立柱(17-5)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7-6),所述第一弹簧(17-6)一端套设于所述立柱(17-5)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孔(17-4)内,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17-7),所述固定座(17-2)与各所述立柱(17-5)对应位置的侧壁横穿设有多个条形孔(17-8),各所述销(17-1)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17-3)及其对应的条形孔(17-8)将所述固定座(17-2)固定于所述环状凹槽(2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7)由螺母(7-2)、连接杆(7-4)、螺纹杆(7-1)和“C”型卡簧(7-3)组成,其中,所述连接杆(7-4)设置于螺母(7-2)和螺纹杆(7-1)之间,连接杆(7-4)和螺纹杆(7-1)的结合部设置有“脖子”(7-5),“脖子”(7-5)上设置有“C”型卡簧(7-3);
所述连接杆(7-4)穿过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上的通孔(14),所述螺母(7-2)和“C”型卡簧(7-3)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第二金属法兰(3)外侧相接触;所述“C”型卡簧(7-3)安装在“脖子”(7-5)上,实现紧固件(7)的安装固定并保证紧固件(7)可自由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微同轴转接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7-4)的上部的下固定件(7-9)、设置于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上侧的内固定杆(7-7)、套设于所述内固定杆(7-7)的上侧的上固定件(7-8)、套设于所述内固定杆(7-7)上且压紧于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上侧的弹簧(7-6),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下底面与所述第一金属法兰(2)相接触,所述上固定件(7-8)的上表面与所述螺母(7-2)的下底面相连接,所述上固定件(7-8)包括主固定体(7-81)、沿着所述主固定体(7-81)的轴向穿设于所述主固定体(7-81)的中部的内安装孔(7-82)、凹设于所述内安装孔(7-82)的侧壁内的第一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卡紧牙(7-84)和设置于所述主固定体(7-81)的下侧的锁定座(7-83);所述内安装孔(7-82)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卡紧牙(7-84)的纵截面为梯形;若干个所述卡紧牙(7-84)均匀的分布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两个所述锁定座(7-83)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安装孔(7-82)的两侧;所述锁定座(7-83)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为圆台状;所述内壳的侧壁为椭球面,所述下固定件(7-9)为圆盘状,于所述下固定件(7-9)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连接杆(7-4)相适应;所述下固定件(7-9)的下部凹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内固定杆(7-7)相适应;所述内固定杆(7-7)为圆柱状。
CN201920431233.5U 2019-04-01 2019-04-01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Active CN210201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1233.5U CN210201014U (zh) 2019-04-01 2019-04-01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1233.5U CN210201014U (zh) 2019-04-01 2019-04-01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1014U true CN210201014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1233.5U Active CN210201014U (zh) 2019-04-01 2019-04-01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10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114A (zh) * 2019-04-01 2019-07-12 北京荣俊恺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CN112563841A (zh) * 2020-11-11 2021-03-26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宇航用6.25Gbps同轴结构差分数据电缆组件
CN116979318A (zh) * 2023-09-25 2023-10-31 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插接高速线缆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114A (zh) * 2019-04-01 2019-07-12 北京荣俊恺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CN112563841A (zh) * 2020-11-11 2021-03-26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宇航用6.25Gbps同轴结构差分数据电缆组件
CN112563841B (zh) * 2020-11-11 2022-06-28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宇航用6.25Gbps同轴结构差分数据电缆组件
CN116979318A (zh) * 2023-09-25 2023-10-31 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插接高速线缆连接器
CN116979318B (zh) * 2023-09-25 2023-12-15 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插接高速线缆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01014U (zh)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CN202383235U (zh) 绝缘拉杆的耐压试验工装
CN104090132A (zh) 一种栅栏型接线端子电源模块测试转接接头
CN110011114A (zh) 微同轴转接保护器
CN208315886U (zh) 一种密封防水型信号连接器
CN203607625U (zh)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201113116Y (zh) 传感器连接装置
CN215894706U (zh) 一种电压试验线接线装置
CN211148703U (zh) 航空插保护试验转换装置
CN204835059U (zh) 一种连接器快速锁紧及拆卸结构
CN208506084U (zh) 一种用于电缆中间接头的快速连接装置
CN103606786A (zh)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210835090U (zh) 一种开启式线损检测装置
CN208955307U (zh) 一种可更换式连接器结构
CN209182357U (zh)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试验装置
CN208548652U (zh) 一种用于安装电缆中间接头的充气装置
CN113036501A (zh) 一种高低压集成电连接器
CN211980971U (zh) 一种胶芯结构
CN219067261U (zh) 一种非焊接式跳线
CN206098782U (zh) 车载hsd高清高速线缆组件
CN217639179U (zh) 一种电缆试验快速连接装置
CN215415505U (zh) 一种gis断路器专用测试接口装置
CN214277687U (zh) 电缆连接器拉脱力测试用夹持结构及测试装置
CN211045866U (zh) 一种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CN219513480U (zh) 一种usb连接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