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9952U -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9952U
CN210199952U CN201921109707.0U CN201921109707U CN210199952U CN 210199952 U CN210199952 U CN 210199952U CN 201921109707 U CN201921109707 U CN 201921109707U CN 210199952 U CN210199952 U CN 210199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st
wrist band
heart
rhythm
de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97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lai Cai
蔡清来
Yingli Wu
吴英丽
Hongbo Liao
廖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 Sw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ck Sw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 Sw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 Sw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97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9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9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9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护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本实用新型可在患者心率不在安全范围内时电脉冲模块自动释放电脉冲按摩内关穴,缓解患者症状;通过魔术贴固定卷曲后的智能护腕末端,使末端刚好抵触手腕线,以后每次校准时,穿戴智能护腕并将末端抵触手腕线即可,方便校准。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护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背景技术
心脏病突发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情况,患者会突然感到心口剧痛,并蔓延至全身,导致站立不住、行动不便或根本无法行动。出现此种情况,一旦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而在救护车来之前,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急救措施会增加患者的生存概率。
(1)随着安卓、IOS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可穿戴的智能移动医疗设备逐渐走入实用阶段,例如:各类智能腕带、智能腕表等。目前,移动医疗中展示的可穿戴设备普遍具有心率检测功能,有的设备依靠无线数据网络的支持还能够在脉搏异常时提供报警以召唤急救。然而,在心脏病紧急突发时,上述的这些产品也只能提供报警以召唤急救,缺乏对心脏病突发主动急救的能力,使得佩戴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急救车的到来,这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2)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用于此处可调节自律神经,改善胸痛、心悸、胸闷气急症状,该穴也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具有宁心安神、宜痹解郁、宽胸理气、缓急止痛、调补阴养气血、疏通经脉等作用。突发心脏病时,用拇指尖按捏10—15分钟内关穴或用尖锐器具刺激内关穴等方式,可缓和心脏病患者症状。
(3)部分相关专利已公开了能够通过释放电脉冲来刺激内关穴的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但手环、手表本身是通过其物理结构穿戴在用户手腕,并不具有弹性,与手腕贴合性差,佩戴时容易移动位置,使内关穴定位失准。且每个人内关穴穴位距手腕线长度均不同,若每次佩戴均要校准佩戴位置多有不便,而目前仍没有能辅助确定位置和方便日常佩戴校准的产品或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
优选的,所述护腕本体长度等于或大于13cm。
优选的,所述毛面和刺面呈环状设置于护腕本体的靠近手腕线一侧末端,且毛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刺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
优选的,所述护腕本体为一体式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
优选的,所述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呈环状,第一外壳体侧壁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内壳体呈盖状,第一内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一接合件,第一接合件穿过护腕本体上设有的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卡接;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组接有装饰环、透明显示窗、显示屏和第一PCB板,装饰环上设有与第一PCB板连接的控制按钮。
优选的,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之间的护腕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的环形侧壁内面积。
优选的,所述电脉冲模块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组接的双电极、第二内壳体、第二PCB板和第二外壳体,双电极设于护腕本体内表面,第二PCB板与心率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二内壳体呈隔板状,第二外壳体呈盖状,第二内壳体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第二外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二接合件,第二接合件穿过护腕本体上设有的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卡接。
优选的,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之间的护腕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环形侧壁内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智能护腕设有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中的心率传感器实时检测心率,当用户心率超出预设安全范围时,心率检测模块微处理器将信息传递至电脉冲模块,电脉冲模块产生电脉冲并通过双电极释放电脉冲刺激用户内关穴。通过实时检测和自动释放电脉冲的方式,在突发心脏病时能够及时有效的缓和心脏病患者症状。
(2)本实用新型智能护腕的电脉冲模块在智能护腕外表面设有外壳体,外壳体容置了电脉冲模块主体功能部分,用于产生电脉冲,也用于佩戴校准位置。佩戴时通过外壳体对齐内关穴来调整智能护腕佩戴位置,简单便捷。
(3)本实用新型智能护腕较市场常见护腕更长,末端与长出部分分别设置魔术贴的毛面与刺面,用户将智能护腕套入手腕并校正位置调整智能护腕后,将多出手腕线长度部分卷曲并通过魔术贴贴合在末端上,使此时的智能护腕位置准确并且末端不超出手腕线,当下次穿戴时只需将末端抵至手腕线即可,便于此后每次穿戴的校准。
(4)本实用新型智能护腕与市场常见护腕的主流材质相同,为弹性毛巾材质,佩戴时依靠自身弹性能够全方位贴合手腕,不易移位,释放电脉冲刺激内关穴时也不会出现穴位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戴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心率检测模块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脉冲模块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护腕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护腕本体,11-第一开口,12-第一通孔,13-第二开口,14-第二通孔,2-心率检测模块,21-装饰环,212-控制按钮,22-透明显示窗,23-显示屏,24-第一外壳体,25-电源,26-第一PCB板,27-心率传感器,28-第一内壳体,281-第一壳体通口,282-第一接合件,3-电脉冲模块,31-双电极,32-第二内壳体,321-第二壳体通口,33-第二PCB板,34-第二外壳体,341-第二接合件,4-魔术贴,41-毛面,42-刺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总体结构包括护腕本体1、心率检测模块2、电脉冲模块3、魔术贴4。
护腕本体1主体结构为市场常见的护腕。市场常见的护腕主要分为一体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或弹性绷带型护腕,本实施例中较佳的选用一体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通过其本身弹性能够完全贴合手腕。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护腕本体1较市场常见护腕长至少5CM,为双层,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为一体织成,外层与内层中形成夹层。护腕本体1上集成有心率检测模块2、电脉冲模块3、魔术贴4。
心率检测模块2穿透护腕本体1内外两层并集成于护腕本体1上部,呈表盘形式,与市场常见心率手环、心率手表结构原理同,用以检测并显示心率,其中心率显示部分结构裸露于护腕本体1外表面,心率检测部分集成于护腕本体1内表面。
电脉冲模块3穿透护腕本体1内外两层并集成于护腕本体1下部,呈纽扣状,用以产生电脉冲并通过双电极31传递电脉冲以按摩内关穴。其中双电极31和第二内壳体32集成于护腕本体1内表面,正对应位置的护腕本体1外表面集成有外壳,用以辅助固定电脉冲模块3以及帮助用户调整护腕本体1佩戴,即参照外壳位置便能对准电脉冲模块3和内关穴。
魔术贴4包括毛面41、刺面42。毛面41与刺面42均以胶粘或车缝方式呈环状设置于护腕本体1的靠近手腕线一侧末端,即远离心率检测模块2和电脉冲模块3一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刺面42呈间隔状排列环状设置于末端,毛面41呈与刺面42位置一一对应的间隔状排列环状设置于刺面42一侧。环状设置的毛面41与刺面42具有一定间隔。其中,毛面41与刺面42公知不具有弹性,二者位置一一对应的间隔状排列设置,正是为了避免完全覆盖所在环状区域,保证了护腕本体1本身弹性不受影响进而保证护腕本体1本身贴合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护腕本体1套入手腕,并通过校正电脉冲模块3外壳与内关穴位置来调整护腕本体1,调整完毕后,将多出手腕线长度部分卷曲,该部分便包含刺面42,该部分卷曲后贴合在毛面41上如图1、图3所示,使此时的护腕本体1位置准确并且末端不超出手腕线,当下次穿戴时只需将末端抵至手腕线即可,便于此后每次穿戴的校准。
进一步的,电子护具1较市场常见护腕长出的部分即为末端,为保险设置长度,用以设置刺面42。公知不同用户,各自内关穴距离手腕线之间的垂直长度均不同,护腕本体1长出至少5CM能方便不同用户校正位置,不会因为过短而出现电脉冲模块3与内关穴位置已校正,末端却无法抵及手腕线的不便下次穿戴校正的情况。其中,“护腕本体1长出至少5CM”指市场常见的护腕的长度一般为8CM、11CM、15CM三个尺寸,本申请护腕本体1在对应不同尺寸下长度至少大于等于13CM、16CM或21CM,即本申请护腕长度一般为13CM以上。
如图4所示,魔术贴4如上呈间隔状排列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毛面41与刺面42均为4片,呈条状并且位置对应。进一步的,每一片毛面41面积均大于或至少等于每一片刺面42的面积,每一片毛面41面积相同,每一片刺面42面积相同。
如图4所示,心率检测模块2的装饰环21、控制按钮212和第一外壳体24裸露于护腕本体1外表面,第一内壳体28集成于内表面;电脉冲模块3的第二外壳体34裸露于外表面,双电极31和第二内壳体32集成于内表面。
如图5、图7所示,心率检测模块2包括装饰环21、控制按钮212、透明显示窗22、显示屏23、第一外壳体24、电源25、第一PCB板26、心率传感器27、第一内壳体28、第一壳体通口281、第一接合件282,护腕本体1设有第一开口11、第一通孔12、第二开口13、第二通孔14。
心率检测模块2总体结构与市场常见心率手环、心率手表结构及电路连接原理同,具体的,装饰环21与透明显示窗22边缘固接,显示屏23设置于第一外壳体24内,电源25与心率传感器27、微处理器集成于第一PCB板26,电源25可通过数据线或无线方式充电(未示出),第一内壳体28呈盖状,设有第一壳体通口281用以裸露心率传感单元。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心率检测模块2在结构上与市场常见心率手环、心率手表结构不同之处在于:
(1)装饰环21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212,透明显示窗22设置有与控制按钮212形状大小相契合的通口(未示出),控制按钮212与第一PCB板26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控制内部系统的运行或停止。
(2)第一外壳体24呈环状,其环形侧壁下部设置有四个柱状第一凹槽(未示出),第一内壳体28环形侧壁上部设置有四个柱状第一接合件282,第一接合件282与柱状第一凹槽大小体积相契合,用以使第一外壳体24与第一内壳体28卡接。心率检测模块2集成于护腕本体1上部的区域也对应设置有第一开口11和第一通孔12,第一开口11小于第一外壳体24和第一内壳体28的环形内面积,第一通孔12形状大小与第一接合件282相契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护腕本体1内表面的第一内壳体28的第一接合件282穿透护腕本体1并与其外表面的第一外壳体24卡接固定,第一外壳体24与第一内壳体28和护腕本体1的接触部分还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
(3)本实施例中心率检测模块2采用型号为AT89C51的微处理器,型号为SON1303的心率传感器27,型号为H139BLN01.0的显示屏23。
(4)显示屏23显示实时心率,并且微处理器预设有安全心率范围,本实施例中为60—80BPM,当低于60BPM或者高于80BPM,则心率检测模块2微处理器将信息传递至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具体的,导线设置于护腕本体1的夹层,导线通过在夹层中连接心率检测模块2微处理器和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
如图6、图7所示,电脉冲模块3包括双电极31、第二内壳体32、第二壳体通口321、第二PCB板33、第二外壳体34、第二接合件341。
双电极31分为正、负电极,在本实施例中为金属双电极31,双电极31之间的间距控制在3mm以内,双电极31可以是并排设置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也可以是条形或其他形状,或者双电极31也可以是一电极在中心,另一电极在外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双电极31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圆形。双电极31通过胶粘或其他方式固定贴附在第二内壳体32外表面。
第二内壳体32为盖状,顶盖设有两第二壳体通口321,两第二壳体通口321位置与双电极31分别对应,用以使导线通过,便于双电极31与第二PCB板33电性连接。第二内壳体32顶盖形状大小与双电极31相对应,至少能够使双电极31刚好固定贴附。
第二PCB板33集成有微处理器,与控制按钮212和电源25电性连接,通过电性连接使电源25为电脉冲模块3运行供电,控制按钮212与第二PCB板33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控制电脉冲模块3的运行或停止,将电脉冲模块产生的低频脉冲电流经导线传递至双电极31,进行相应的穴位刺激。
第二外壳体34为盖状,上部环形设置有四个柱状第二接合件341,上述第二内壳体32环形侧壁下部相应的环形设置有四个柱状第二凹槽(未示出),第二接合件341与柱状第二凹槽大小体积相契合,用以使第二外壳体34与第二内壳体32卡接。电脉冲模块3集成于护腕本体1下部的区域也对应设置有第二开口13和第二通孔14,第二开口13小于第二外壳体34和第二内壳体32的环形内面积,第二通孔14形状大小与第二接合件341相契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护腕本体1外表面的第二外壳体34的第二接合件341穿透护腕本体1并与其内表面的第二内壳体32卡接固定,第二外壳体34与第二内壳体32和护腕本体1的接触部分还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
本实施例中电脉冲模块3采用型号为AT89C51的微处理器。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护腕本体1具体使用流程:
(1)首先确认自己内关穴的位置,每个人的内关穴位置因人而异,距手腕线长度均不同。
(2)护腕本体1套上手腕,通过电脉冲模块3的第二外壳体34与内关穴对应位置以校正。
(3)将护腕本体1多出手腕线长度部分卷曲,多出部分至少包含刺面42,卷曲后将刺面42贴合在毛面41上,此时护腕本体1末端不超出手腕线,当下次穿戴时只需将末端抵至手腕线即可,便于此后每次穿戴的校准。
(4)按下控制按钮212,内部系统开始运行,电源25开始为心率检测模块2和电脉冲模块3供电。
(5)心率检测模块2通过心率传感器27实时检测心率是否在60—80BPM安全范围内,将实时心率传递并显示在显示屏23上。
(6)当实时检测心率低于60BPM或者高于80BPM,则心率检测模块2微处理器将信息传递至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通过双电极31对内关穴释放电脉冲以应急按摩内关穴。
(7)当心率传感器27检测到实时心率回到安全范围内后,心率检测模块2微处理器将信息传递至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停止通过双电极31释放电脉冲。
(8)再次按下控制按钮212,内部系统停止运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电路连接:控制按钮212与电源25连接,电源25为内部系统运行供电;心率传感器27与心率检测模块2微处理器连接,心率检测模块2微处理器与显示屏23和电脉冲模块3微处理器连接,电脉冲模块3与双电极3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23显示心率用以提醒心脏病患者实时心率状况,本实用新型也可不需要显示屏23及相应的装饰环21、透明显示窗22等相关显示用组件,功能仅自动检测心率亦可。
其中,可将红外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护腕本体1内表面以取代控制按钮212,当用户戴上智能护腕即开始运行,脱下智能护腕即停止运行。
其中,毛面41与刺面42位置可互换。
其中,不影响智能护腕贴合性情况下,毛面41与刺面42可分别设置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量。
其中,不影响心率检测模块2和电脉冲模块3固定强度情况下,接合件和与其配合的通孔可分别设置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1)通过魔术贴固定卷曲后的智能护腕末端,使末端刚好抵触手腕线,以后每次校准时,穿戴智能护腕并将末端抵触手腕线即可,方便校准;
(2)以市场常见的毛巾弹性护腕为主体,整体均有弹性,充分贴合手腕,使电脉冲模块与内关穴校准后不易移位,且舒适感强;
(3)患者心率不在安全范围内时电脉冲模块自动释放电脉冲按摩内关穴,缓解患者症状。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腕本体长度等于或大于1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面和刺面呈环状设置于护腕本体的靠近手腕线一侧末端,且毛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刺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腕本体为一体式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呈环状,第一外壳体侧壁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内壳体呈盖状,第一内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一接合件,第一接合件穿过护腕本体上设有的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卡接;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组接有装饰环、透明显示窗、显示屏和第一PCB板,装饰环上设有与第一PCB板连接的控制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之间的护腕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的环形侧壁内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模块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组接的双电极、第二内壳体、第二PCB板和第二外壳体,双电极设于护腕本体内表面,第二PCB板与心率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二内壳体呈隔板状,第二外壳体呈盖状,第二内壳体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第二外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二接合件,第二接合件穿过护腕本体上设有的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之间的护腕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环形侧壁内面积。
CN201921109707.0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Active CN210199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9707.0U CN210199952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9707.0U CN210199952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9952U true CN210199952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7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9707.0U Active CN210199952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9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32931T3 (es) Dispositivo multisensor para el tratamiento y la monitorización remotos de parámetros biológicos vitales
US20160226542A1 (en) Wearable system
US4014323A (en) Electrotherapy system
CN105011927B (zh) 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CN106725374A (zh) 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WO2016106768A1 (zh) 一种智能健康腕带
US11058349B2 (en) Non-invasive handling of sleep apnea, snoring and emergency situations
CN114423490A (zh) 使用耳状刺激设备递送疗法的系统和方法
CN111135456A (zh)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穴位手环
US20240074701A1 (en) Wearable continuous emergency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CN204542091U (zh) 智能手环
CN104688204A (zh) 无创传感检测手环
KR102166290B1 (ko) 스마트 웨어러블 미세전류 치료기
CN207654547U (zh) 一种能防晕动症的穴位按摩手环
CN213634781U (zh) 一种医用报警装置
CN210199952U (zh)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CN113101523A (zh) 一种便携式aed除颤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9611127U (zh) 多功能健康监护贴
KR20130109607A (ko) 생체신호측정용 의복
CN206026658U (zh) 智能防晕止吐腕带
CN204655803U (zh) 一种急救带
CN205268820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护理带
CN112386259A (zh) 检测脑电波的可穿戴设备
CN209302022U (zh) 一种防松脱理疗电极片
CN211273148U (zh) 一种用于眼部理疗的电极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