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9612U - 手持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持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9612U
CN210199612U CN201921170162.4U CN201921170162U CN210199612U CN 210199612 U CN210199612 U CN 210199612U CN 201921170162 U CN201921170162 U CN 201921170162U CN 210199612 U CN210199612 U CN 210199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hip
capacitor
emitting diode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01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o Zhi
支涛
Weiliao Lyu
吕伟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9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9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持通信设备,包括:控制模块;2.4G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升压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及电池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本申请通过将电脑简化成手持通信设备,达到了减小携带设备体积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由于电脑体型庞,大不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手持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持通信设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商用服务机器人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商用机器人在服务中,不可避免的与其他设备产生交集(互相通信),如电梯、闸机、自动门设备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机器人真正运行起来前完成现场部署。相关技术中,现场部署需要使用电脑。由于电脑体型庞大,不便携带。
针对相关技术中现场部署需要使用电脑。由于电脑体型庞大,不便携带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通信设备,以解决现场部署需要使用电脑。由于电脑体型庞大,不便携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持通信设备,包括:
控制模块;
2.4G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
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
升压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及
电池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可选地,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433M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433M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
可选地,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及所述电池电量指示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
可选地,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智能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
可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基础控制模块;及
休眠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当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停止数据交互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时,所述休眠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断电。
可选地,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所述2.4G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与所述 2.4G通信模块之间数据交互。
可选地,所述升压转换器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
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
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端;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端;
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端;
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四端;
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端;
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端;
第五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负极接地;
第一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
第六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
第七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
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
第五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且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USB新芯片,所述第一USB新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所述第一USB新芯片的负极接地;及
第二USB新芯片,所述第二USB新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所述第二USB新芯片的负极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脑简化成手持通信设备,达到了减小携带设备体积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由于电脑体型庞,大不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手持通信设备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升压转换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手持通信设备,包括:控制模块;2.4G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升压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及电池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2.4G模块与控制模块主要通过SPI进行通信,控制模块可以通过SPI接口对2.4G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控制模块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2.4G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控制模块:主要是功能的实现,可以配置wifi模块、 2.4G模块、433M模块、蓝牙模块,同时也可将其分别断电,已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程序逻辑的实现主要在这个部分。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433M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433M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在本实施例中, 433M模块与控制模块主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串口对433M 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控制模块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433M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为锂电池,然而并不以此为限。锂电池即是通用的18650可充电电池。其中供电单元:“手持设备模块”,此电路通过5V供电,接入USB1或者USB2的V+ 和V-处,此电压为IP5306升压而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电源管理模块采用IP5306方案,此方案集成升压转换器、锂电池充电管理、电池电量指示等功能。以达到可充电、可供电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其中,wifi 模块与控制模块主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串口对wifi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控制模块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wifi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其中,蓝牙模块与控制模块主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串口对蓝牙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控制模块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蓝牙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手机,然而并不以此为限。手机端设计一款app,此app可以通过蓝牙或者wifi与此电路产生连接关系,此电路可以通过无线部分,433M或者2.4G,与外界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手机端的部署与诊断,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基础控制模块;及休眠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当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停止数据交互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时,所述休眠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断电。休眠是为了避免现场工作人员操作完毕了,但是忘记关闭设备供电的情况,避免出现长期无辜耗电的情况,避免出现下次部署没电的尴尬,也节约资源。达到休眠条件时,先通过相关IO引脚分别关闭wifi模块、2.4G模块、433M 模块、蓝牙模块的供电,同事控制模块进入休眠模式。此时耗电仅为数百uA。数秒后,IP5306电源管理模块检测到5V输出口没有电流消耗,就会切断输出回路,手持设备模块彻底断电。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所述2.4G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与所述2.4G通信模块之间数据交互。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升压转换器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
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
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端;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端;
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端;
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四端;
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端;
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端;
第五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负极接地;
第一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
第六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
第七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
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
第五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且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USB新芯片,所述第一USB新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所述第一USB新芯片的负极接地;及
第二USB新芯片,所述第二USB新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所述第二USB新芯片的负极接地。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数据发送模块设置在电梯、自动门等需要信息交互的设备上,通过数据发送模块发送这些设备的状态,并接受手持通信设备发送的各种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来自于该手持信息设备本身,也可以来自于该手持通信设备相连接的各种智能终端,如手机等。通过在这些智能终端上安装相应的APP,达到与该手持通信设备信息交互的目的。手持信息设备可以通过蓝牙、WIFI、2.4G、433M或者数据线等各种方式与该数据发送模块进行交互。另外,手持通信设备也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式与手机连接,进行数据交互。均在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内。
另外,当手持通信设备本身不含有供电模块的时候,手持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数据线或者其他有线或者无线供电方式来获取电力。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手持设备模组”主要分为供电部分、433M部分、 2.4G部分、蓝牙部分、wifi部分等等,其中手机端设计一款app,此app可以通过蓝牙或者wifi与此电路产生连接关系,此电路可以通过无线部分,433M 或者2.4G,与外界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手机端的部署与诊断,方便快捷。
Wifi模块:wifi模块与主控单元主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主控单元可以通过串口对wifi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主控单元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wifi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2.4G模块:2.4G模块与主控单元主要通过SPI进行通信,主控单元可以通过SPI接口对2.4G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主控单元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2.4G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433M模块:433M模块与主控单元主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主控单元可以通过串口对433M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主控单元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433M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蓝牙模块:蓝牙模块与主控单元主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主控单元可以通过串口对蓝牙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主控单元也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关闭蓝牙模块的供电,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主控单元:主要是功能的实现,可以配置wifi模块、2.4G模块、433M模块、蓝牙模块,同时也可将其分别断电,已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程序逻辑的实现主要在这个部分。
主要逻辑:
休眠是为了避免现场工作人员操作完毕了,但是忘记关闭设备供电的情况,避免出现长期无辜耗电的情况,避免出现下次部署没电的尴尬,也节约资源。
达到休眠条件时,先通过相关IO引脚分别关闭wifi模块、2.4G模块、433M 模块、蓝牙模块的供电,同事主控单元进入休眠模式。此时耗电仅为数百uA。
数秒后,IP5306电源管理模块检测到5V输出口没有电流消耗,就会切断输出回路,手持设备模块彻底断电。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避免出现长期无辜耗电的情况,避免出现下次部署没电的尴尬,也节约资源。
2.通过将电脑简化成手持通信设备,达到了减小携带设备体积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由于电脑体型庞,大不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
2.4G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
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
升压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及
电池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433M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433M通信模块与现场设备之间数据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及所述电池电量指示模块、所述2.4G通信模块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智能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基础控制模块;及
休眠控制模块,连接电源管理模块,当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停止数据交互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时,所述休眠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断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通信设备还包括:
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所述2.4G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与所述2.4G通信模块之间数据交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转换器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
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
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端;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端;
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端;
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四端;
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端;
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端;
第五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负极接地;
第一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
第六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端;
第七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
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
第五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且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USB新芯片,所述第一USB新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所述第一USB新芯片的负极接地;及
第二USB新芯片,所述第二USB新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端,所述第二USB新芯片的负极接地。
CN201921170162.4U 2019-04-30 2019-07-23 手持通信设备 Active CN2101996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7157 2019-04-30
CN2019206271575 2019-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9612U true CN210199612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0162.4U Active CN210199612U (zh) 2019-04-30 2019-07-23 手持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9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3124U (zh) 一种单接口移动电源、蓝牙键盘及保护套
CN107018610A (zh) 单火线智能开关
CN108879847A (zh)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及无线耳机充电方法
KR20150093148A (ko) 초저 대기전력 소모의 블루투스 장치 및 그 구현 방법
CN211296217U (zh) 电池包
CN104065124B (zh) 具有假电池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其使能、禁能假电池的方法
CN204928248U (zh) 电源管理装置
CN208384454U (zh) 电源功耗控制电路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2488535U (zh) 一种实时显示电量状态的移动终端
CN110994769A (zh) 一种双电池系统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6790138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0199612U (zh) 手持通信设备
CN107561991A (zh) 一种开关机管理电路及终端
CN207801530U (zh) 电池管理系统
WO2022161115A9 (zh) 电源适配器、手机自助快速充电系统、快速充电使用方法
CN105720674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采集的移动电源
CN203260874U (zh) 移动设备转接器
CN210724260U (zh) 双向无线充电宝
CN104753139A (zh) 一种基于升压电路的电池充电控制装置
CN210836536U (zh) 一种智能遥控开关
CN209805446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03014430U (zh) 一种手机及其智能放电电路
CN200976383Y (zh) 一种手机电池的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04835668U (zh) 充电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充电开关模块
CN101281988A (zh) 日用小电器共享手机电池作为电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702, 7th floor, NO.67, Beisihuan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2, 7th floor, NO.67, Beisihuan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