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7286U - 一种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97286U CN210197286U CN201820460783.5U CN201820460783U CN210197286U CN 210197286 U CN210197286 U CN 210197286U CN 201820460783 U CN201820460783 U CN 201820460783U CN 210197286 U CN210197286 U CN 2101972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member
- burner
- vertical
- heat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26860 Trapez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3930 Brevoortia tyran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7667 Chron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41 Ductile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627 Phaseolus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6052 Phaseolus vulg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08 dry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58 fum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包括上基体和下基体,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是橡胶弹簧,所述下基体中部开孔,所述上基体深入到下基体的孔中,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下基体设置从孔贯通到外部的第一泄压通孔,所述上基体设置从上基体底部贯通到上基体外部的第二泄压通孔。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新的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该隔振器的优点是静刚度大而动刚度较小,且隔振器的动刚度可调,能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发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结构的热管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实用新型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电力领域,例如电厂的余热利用等。
蒸发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蒸汽的机械设备。蒸发器应用领域广泛,广泛适用于制衣厂,干洗店,饭店,馍店,食堂,餐厅,厂矿,豆制品厂等场所。目前的蒸发器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应用于对肌肉、韧带等因为老化和老损引起的慢性病的治疗,例如CN2167709Y专利,但是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例如CN2167709Y专利,因为直接通过加热来产生蒸汽,会导致产生的蒸汽温度过高,而且会导致产生的蒸汽中水分过多,而且还会出现因为燃烧器燃烧以及蒸汽产生沸腾而导致的燃烧器产生振动,因为振动会导致燃烧器和平台的接触部分的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来减少平台和燃烧器之间的振动。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前面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的燃气蒸发器,以减少燃烧器和平台之间的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前面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包括上基体和下基体,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是橡胶弹簧,所述下基体中部开孔,所述上基体深入到下基体的孔中,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下基体设置从孔贯通到外部的第一泄压通孔,所述上基体设置从上基体底部贯通到上基体外部的第二泄压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上基体上部设置承压板。
作为优选,下基体外部包覆护板。
作为优选,所述护板的弹性小于下基体。
作为优选,第二泄压通孔从上基体下部的中部开始,向上延伸,延后水平延伸到上基体的外部。
作为优选,密封圈设置在下基体的内壁上。
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所述燃烧器座设置在平台上,在燃烧器座和平台之间设置隔振器,所述隔振器是前面所述的隔振器。
作为优选,包括所述燃烧器座上固定安装有用来放置水箱的炉圈,所述燃烧器座内固定安装设有若干雾化孔的燃烧头,所述燃烧器座的底部设有燃气管,所述燃烧器座上设有若干供给所述燃烧头助燃剂的空气出口,所述燃烧器座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空气出口连通的供风通道,所述供风通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炉圈、所述水箱底部和所述燃烧器座形成燃烧室,所述炉圈为中空的夹层,所述炉圈的内层夹壁上部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炉圈的内部空腔与所述供风通道连通,沿着燃烧头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的雾化孔的直径越来越小。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和热管,所述水箱包括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所述竖直部分伸入到水箱底部,所述竖直管和水平部分设置在燃气燃烧器中;所述燃烧器就是前面所述的燃烧器。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部分为扁平管结构,竖直管为圆管结构。
作为优选,水平部分为半圆结构,所述竖直管围绕水平部分的中心环形多层分布。
作为优选,中心轴线位置设置竖直管,沿着中心轴线设置多层竖直管,每层竖直管的轴线与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从而形成以水平部分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结构。
作为优选,竖直管的外径为d,同一排的相邻的竖直管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竖直管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则满足下面要求:
Sin(N)=a-b*S2-c*S,其中Ln是对数函数,S= d/(M2-M1),a,b,c是参数,满足如下要求:
0.795<a<0.805, 0.525<b<0.535,0.895<b<0.905;
作为优选,a=0.803,b=0.529,c=0.903。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新的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该隔振器的优点是静刚度大而动刚度较小,且隔振器的动刚度可调,能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将其应用于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领域,效果明显。
2)本实用新型对燃气蒸发器中的热管的冷凝端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相邻的冷凝段之间设置连通管,通过设置连通管,可以避免热管之间受热不均匀,实现热管之间的压力均衡,避免不同热管之间的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通过燃烧器的空气出口的高度方向上的分布密度以及直径的变化,能够保证空气和燃气的充分混合,达到充分燃烧。
4)本实用新型对蒸发器中的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在不改变热管的冷凝端体积的情况下,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这样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保持一致大小,同时减少换热器的体积和占地面积,使得结构紧凑。
5)本实用新型在相邻的蒸发端设置连通管,可以在竖直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力大的蒸发端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蒸发端,从而保持整体压力均衡,避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从底部观察的热管的标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置连通管的热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相邻热管设置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相邻热管设置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设置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的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座,2-炉圈,3 -燃烧头,4-供风通道,5-燃烧室,6-隔振器,7-雾化孔,8-保温材料,9-平台,10-热管,111-供气口,112-空气出口,121-空气出口,211-回风口,101-竖直部分,102-水平部分,103-竖直管,104-圆管,105-水箱,106-热源通道,107-连通管,108-水进口,109-蒸汽出口,110-冷凝管,21内层夹壁;
61 承压板;62隔振器上基体;63 第二泄压通孔; 64 密封圈; 65隔振器下基体;66 护板; 67 第一泄压通孔; 68 定位螺栓; 69 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如图1所示,一种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6,包括上基体62和下基体65,所述上基体62和下基体65是弹性材料,所述下基体65中部开孔69,所述开孔的直径略大于上基体的外径,所述上基体62深入到下基体65的孔69中,所述上基体62和下基体65之间设置密封圈64,所述下基体65设置从孔69贯通到外部的第一泄压通孔67,所述上基体62设置从上基体62底部贯通到上基体62外部的第二泄压通孔63。
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上基62体与隔振器下基体65均为高强度的弹性材料,优选是橡胶弹簧或其它高分子材料,设计的隔振器在承受设备的静载时,上下基体的卸压孔63、67处于临界接触状态;当设备工作时,设备运动产生的动载荷使隔振器上基体62下移,上下隔振器基体的卸压孔63、67开始接通,隔振器下基体65里的高压空气外泄,橡胶隔振器的动刚度降低,达到静刚度高而动刚度低的理想状态;随着隔振器6上基体的进一步下移,隔振器上基体的卸压孔封闭,隔振器成为橡胶隔振器与空气弹簧隔振器的复合体,且随着外载荷的增加,隔振器的刚度进一步提高;下面的橡胶隔振器还起到止推的作用;当动力设备的总载荷减少时,在空气压力和橡胶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设备及隔振器上基体上移,当上升到卸压孔位置时,空气弹簧的回复力消失或减少,仅有橡胶弹簧的回复力作用,隔振器上基体及设备继续上升,直到橡胶弹簧的弹性力与设备的总载荷平衡时,隔振器上基体及设备停止运动;当动载荷进一步增大时,隔振器上基体与设备转向下移,开始新一轮的隔振行程。密封圈与隔振器下基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起到密封空气的作用。
该隔振器的优点是能够提供静刚度大而动刚度较小的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且隔振器的动刚度可调,能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上基体62上部设置承压板61。上面的承压板采用球墨铸铁,在承压的同时起到减振的效果。
作为优选,下基体65外部包覆护板66。通过护板减少下基体65的磨损。作为优选,护板66的材料为橡胶,其硬度为45HBS;
作为优选,上基体下基体为复合橡胶,其硬度为60HBS;
作为优选,所述护板66的弹性小于下基体。
作为优选,第二泄压通孔63从上基体下部的中部开始,向上延伸,延后水平延伸到上基体的外部。
作为优选,密封圈64设置在下基体65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器的一个应用,将其应用于燃烧器中,如图11所示,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1,所述燃烧器座设置在平台9上,在燃烧器座1和平台9之间设置隔振器6,所述隔振器是图1所述的隔振器6。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座1放置在上基体或者承压板上,下基体或者护板66设置在平台9上。
承压板两端设置定位螺栓68,主要是为了装卸及搬运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应用于蒸汽发生器。
如图2-9公开了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105和热管10,所述水箱105包括水进口108和蒸汽出口109,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101、水平部分102和竖直管103,其中竖直部分101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102,所述水平部分102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103,其中竖直管103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101是热管的冷凝端。所述竖直部分101伸入到水箱105底部,用于加热水箱中的液体。所述竖直管103和水平部分102设置在热源中。
本实用新型蒸发器在运行中,通过竖直管103 从热源中吸收热量,然后竖直管103中的流体进行蒸发,通过水平部分进入到竖直部分,然后在竖直部分将热量释放给水箱中的水,流体进行冷凝,依靠重力的作用再进入竖直管103。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部分是扁平管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热管为至少两个,相邻的热管的竖直部分101之间设置连通管。例如如图8、9所示,互相靠近的两个热管的竖直部分101之间设置连通管107。通过设置连通管,可以避免热管之间受热不均匀,实现热管之间的压力均衡,避免不同热管之间的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缺陷。
作为优选,从竖直部分101下部向竖直部分101上部,相邻连通管107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随着热管竖直部分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放热,随着流体不断的放热,不同热管内的压力逐渐降低,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节约材料。
作为优选,从竖直部分101下部向竖直部分101上部,相邻连通管107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从竖直部分101下部向竖直部分101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放热,随着流体不断的放热,不同热管内的压力越来越小,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从竖直部分101下部向竖直部分101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水平部分102从竖直部分101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101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蒸发器通过设置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在不改变热管的冷凝端体积的情况下,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这样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保持一致大小,能够提高45%以上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少冷凝端的体积和占地面积,使得结构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热管的水平部分分别朝向相对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热管,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吸热,满足换热的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中设置药液。所述蒸发器是一种药物熏洗治疗功能的蒸发器。
作为优选,产生的蒸汽直接从蒸汽出口109出去。
作为另一个选择,所述蒸发器还包括药液蒸发箱,所述药液蒸发箱通过管路与水箱105连通,所述药液蒸发箱内设置雾化器,所述药液蒸发箱设置蒸汽出口。
所述的所述水箱内设置药物,所述药物浸泡在水中,使用时,在水箱内通过热管加热水,通过水来加热药物,从而在水箱105内产生药液。产生的药液通过管路进入药液蒸发箱内,并在药液蒸发箱内进行雾化,然后通过蒸汽出口排出。蒸汽出口可以直接对着患者的生病位置排放,用于治疗。
如附图2、3所示,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1,所述燃烧器座1上固定安装有用来放置水箱105的炉圈2,所述燃烧器座1内固定安装设有若干雾化孔7的燃烧头3,所述燃烧器座1的底部设有与燃气管道连接的供气口111,所述燃烧器座1上设有若干供给所述燃烧头3助燃空气的空气出口112,所述燃烧器座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空气出口112连通的供风管4,所述供风管4下端设有空气入口121,所述供风管道4的壳体包覆所述燃烧器座1,这样可利用燃烧器座1加热进入的空气,节约燃气热能。作为优选,从上部看,燃烧头3是圆形结构
若干的雾化孔7设置在燃烧头3上,可以使燃气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以便燃气能充分燃烧,所述炉圈2呈喇叭状,所述炉圈2的口部为与所述水箱的外壁相应的圆形,可以使水箱受热均匀,快速提升锅内的温度,所述炉圈2、所述水箱和所述燃烧器座1形成防止火焰外泻的燃烧室5,使燃烧室内的火焰不再顺着锅底溢出,避免了高温火焰带走热能,解决了燃气供给总热量的20%-30%的热能流失现象,同时使周围的环境不再因为被高温火焰带走的热量而提高温度,改善了厨房内的操作环境;所述炉圈2为中空的夹层,所述炉圈2的内层夹壁 21靠近其口部设有若干回风口211,所述炉圈2的内部空腔与所述供风通道4 连通。
所述炉圈2上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燃烧室5和外部的废气辅助排气口22,将充分燃烧后的气体排出燃烧室外,可以使燃烧室内的燃气更好的与新鲜空气混和,充分燃烧,抑制有害气体的产生。
所述炉圈2的外表面覆有保温材料8,所述炉圈2的内表面也可以同时覆有保温材料8。这样可以防止热量的散失,同时也使周围的环境不再因为热量的散失而提高温度。
风机把空气从空气入口、供风通道、空气出口鼓吹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从供气口经过雾化孔雾化进入燃烧室内的燃气混和并燃烧,对水箱进行加热,也使燃烧室内气体的温度变高,大部分燃烧不充分的高温气体(这时高温气体的温度会达到800℃以上)会通过回风口,经过炉圈的内部空腔、供风通道和空气出口再度回到燃烧室燃烧,使燃烧不充分的高温气体的热量不但得到回收利用,而且能使其充分燃烧,大大减少了燃气的用量,并抑制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氧化碳、氮氢化合物的生成,同时燃烧室内产生的部分废气从水箱和炉圈之间的空隙中排出,由于水箱和炉圈之间的空隙很小,所以燃烧的火焰不会从缝隙中溢出,使热量流失较少,少部分燃烧室内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辅助排气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炉圈呈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从下部向上部设置多个空气出口112,从下部到上部,空气出口分布的密度先是越来越大,在某一位置处,然后逐渐减小。通过设置多个空气出口112的上部到下部位置的分布密度的变化,通过上下位置的出风量小,使得上部到下部的助燃空气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小,使得即使最大位置处空气量导致的空气团存在,但是通过上部下部的空气的量逐渐减小使得空气团和然后逐渐的充分混合,这样使得空气逐渐的与燃气混合,达到充分的混合效果,避免上部或者下部大量空气突然冲击燃气,使得空气形成大团的存在,造成空气燃气的混合不好。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发现,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空气燃气充分混合,燃烧效果提高10%左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成果是本申请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到的,并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作为优选,从下部向上部设置多个空气出口,从下部到上部,空气出口分布的密度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减小,在某一位置处开始,空气出口分布的密度逐渐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此设置能够使得空气和燃气更加充分的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某一位置是炉圈2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从下部向上部设置多个空气出口112,从下部到上部,空气出口的直径先是越来越大,在某一位置处,然后逐渐减小。通过设置多个空气出口112的上部到下部位置的直径的变化,通过上下位置的出风量小,使得上部到下部的助燃空气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小,使得即使最大位置处空气量导致的空气团存在,但是通过上部下部的空气的量逐渐减小使得空气团和然后逐渐的充分混合,这样使得空气逐渐的与燃气混合,达到充分的混合效果,避免上部或者下部大量空气突然冲击燃气,使得空气形成大团的存在,造成空气燃气的混合不好。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发现,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空气燃气充分混合,燃烧效果提高10%左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成果是本申请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到的,并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作为优选,从下部到上部,空气出口直径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减小,在某一位置处开始,空气出口直径逐渐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此设置能够使得空气和燃气更加充分的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某一位置是炉圈2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竖直管为多个,沿着燃烧器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竖直管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小。在数值模拟和实验中发现,沿着燃烧器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单个竖直管的受热量越来越小,而且不同位置的竖直管的温度也不同,从而造成局部受热不均匀。因为随着燃气的燃烧,燃气首先在中部燃烧,然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从中心向外运动,因此中部向外受热量逐渐变小,而且因为越是向外,则因为直径的增加导致水平部分面积越大,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分布的热量也越来越小,因此导致每个竖直管上分布的热量减小。这样会导致不同位置竖直管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燃烧器的不同位置设置竖直管的密度不同,从而使的整体热管温度保持基本相同,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节约材料,避免温度不均匀造成的局部损坏,延长热管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沿着燃烧器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竖直管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的增加。作为竖直管分布密度的变化,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从而得到上述的竖直管分布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的变化规律,能够节约材料,同时还能够提高9%左右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竖直管103的直径和长度都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的竖直管103为多个,沿着燃烧器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竖直管的管径越来越小。具体原因与前面竖直管分布密度的原因相同。
作为优选,沿着燃烧器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竖直管的管径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的增加。具体原因与前面竖直管分布密度的原因相同。
作为优选,所有竖直管103的分布密度和长度都相同。
作为优选,沿着燃烧头3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的雾化孔7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小。保证燃气从外部向中间的数量分布逐渐增加,大量的燃气位于中部位置充分燃烧,燃烧的时候从中部燃烧然后烟气从回流孔211排出,使得烟气能够全部加热面进行加热,保证整体加热的均匀。
作为优选,沿着燃烧头3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的雾化孔7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增加。作为雾化孔分布密度的变化,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从而得到上述的分布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的变化规律,能够进一步保证加热的均匀。
作为优选,沿着燃烧头3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的雾化孔7的直径越来越小。
作为优选,沿着燃烧头3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的雾化孔7的直径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与前面相同。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水箱105和燃烧器形成圆球结构,所述圆球104分为上部和下部两部分,上部为水箱105,下部为燃烧器。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将热管以及换热的流体都全部设置在圆球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空间,达到结构紧凑的目的。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上部的截面积是下部截面积的50-80%,进一步优选为60-70%。通过上述的面积分布,可以使得热管的吸热和散热达到均匀协调的目的。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圆球中设置两个热管,所述热管10的竖直部分101靠近设置。
图3展示了热管在烟道中的第二个分布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的水箱105截面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上底位于竖直部分101的上部,下底位于水平部分上部。通过设置图3所示的新式的梯形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因为随着热管的竖直部分向上,热管的竖直部分不断的参与换热,因此竖直部分下部温度最高,通过设置梯形结构,可以使得下部热水多,上部热水少,达到均匀换热的目的。而且通过设置梯形结构,可以使得外部结构紧凑,外部空间可以实现充分利用。例如可以将梯形结构腰的位置设置其他物体,例如需要干燥的物体。
作为优选,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是下底的40-60%,进一步优选是50%。
作为优选,所述梯形是等腰梯形。
进一步优选,所述梯形的下底与腰形成的夹角是29-67°,优选是40-50°。
通过上述的结构优化,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换热的均匀以及换热效率的提高。
图7展示了热管在烟道中的第三个分布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的水箱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上底位于竖直部分101的上部。通过设置图7所示的新式的矩形结构,可以进一步使得外部结构紧凑,外部空间可以实现充分利用。作为优选,所述矩形结构的长边与竖直部分平行。
作为优选,矩形结构的长边是短边的1.5-3倍,优选是2倍。
作为优选,矩形结构的短边是烟气通道106半径的0.6-0.8倍,优选是0.72倍。通过上述的结构优化,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换热效率的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竖直管103作为热管的蒸发端,使得每个竖直管103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吸热管加入热量的吸收,也增加了整体热管蒸发端的吸热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部分102为扁平管结构,竖直管103为圆管结构。通过设置水平部分为扁平管结构,可以增加竖直管103的分布,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吸收。
进一步优选,水平部分102为半圆结构。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竖直管103围绕水平部分102的中心环形多层分布。
作为优选,中心轴线位置设置竖直管103,沿着中心轴线设置多层竖直管103,每层竖直管103的轴线与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从而形成以水平部分102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结构。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发现,竖直管103之间的距离,包括同一直径位置处的距离和相邻层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热管分布过多,导致每根热管的吸热量不足,过大会导致热管分布太少,导致热管过热,因此本申请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总结出来热管竖直管103分布的最优化的分布,使得热管既不能吸热量不足,又不能吸热量过大。
如图5所示,所述的水平部分的内径为D,竖直管103的外径为d,同一层的相邻的热管中心轴线的圆弧为N,所述圆弧的圆心是蓄热器的中心轴线,同一层所在圆的直径M2,相邻内层的圆的直径M1,则满足下面要求:
Sin(N)=a-b*S2-c*S,其中Ln是对数函数,S= d/(M2-M1),a,b,c是参数,满足如下要求:
0.795<a<0.805, 0.525<b<0.535,0.895<b<0.905;
作为优选,a=0.803,b=0.529,c=0.903。
作为优选,随着M2/D的逐渐变小,a越来越大,b,c越来越小。
作为优选, 0°<N<120°。
作为优选,10°<N<70°。
上述经验公式是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实验得到,而且经过试验验证,误差基本上在3%以内。
作为优选,热管的吸热能力900-1100W,进一步优选为1000W;
干页岩层的温度100-120摄氏度,进一步优选为110℃。
水平部分的内径为D为900-1100毫米,进一步优选为1000毫米。
竖直管103为9-10毫米,进一步优选为9.5mm。
当然,图5仅仅展示了3层热管,实际上可以多于三层。图9的M2、M1也仅仅是一个举例,实际上可以将中心轴线的热管作为M1所在的层,即M1=0,将目前的M1作为M2所在的层。
作为优选,如图6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竖直管103之间设置连通管107。在研究中发现,在竖直段吸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吸热管的吸收热量不同,导致竖直管103之间的压力或者温度不同,这样会导致部分竖直管103受热过高,造成寿命缩短,一旦一个竖直管103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热管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大量的研究,在相邻的竖直管设置连通管107,可以在竖直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力大的竖直管103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竖直管103,从而保持整体压力均衡,避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的竖直管103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107。通过设置多个连通管,能够使得流体在吸热蒸发过程中不断的均衡压力,保证整个竖直管内的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连通管107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随着烟气的向上流动,热管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连通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烟气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烟气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热管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烟气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烟气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图5所示的热管水平部分优选为半圆形结构,直径为400-600毫米,进一步优选为500毫米。
竖直管103外径d为9-12毫米,进一步优选为11mm。
作为优选,如图8所示,所述系统中包括了两个热管,所述两个热管的水平部分102分别朝向相对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热管,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吸热,满足换热的需求。
作为优选,相邻的热管的竖直管103之间设置连通管。例如互相靠近的两个热管的竖直管103之间设置连通管107。通过设置连通管,可以避免热管蒸发端之间受热不均匀,实现热管之间的压力均衡,避免不同热管之间的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缺陷。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连通管107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连通管107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橡胶空气复合式隔振器,包括上基体和下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是橡胶弹簧,所述下基体中部开孔,所述上基体深入到下基体的孔中,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下基体设置从孔贯通到外部的第一泄压通孔,所述上基体设置从上基体底部贯通到上基体外部的第二泄压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体上部设置承压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下基体外部包覆护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的弹性小于下基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泄压通孔从上基体下部的中部开始,向上延伸,延后水平延伸到上基体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圈设置在下基体的内壁上。
7.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所述燃烧器座设置在平台上,在燃烧器座和平台之间设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燃烧器座上固定安装有用来放置水箱的炉圈,所述燃烧器座内固定安装设有若干雾化孔的燃烧头,所述燃烧器座的底部设有燃气管,所述燃烧器座上设有若干供给所述燃烧头助燃剂的空气出口,所述燃烧器座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空气出口连通的供风通道,所述供风通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炉圈、所述水箱底部和所述燃烧器座形成燃烧室,所述炉圈为中空的夹层,所述炉圈的内层夹壁上部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炉圈的内部空腔与所述供风通道连通,沿着燃烧头的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的雾化孔的直径越来越小。
9.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和热管,所述水箱包括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所述竖直部分伸入到水箱底部,所述竖直管和水平部分设置在燃气燃烧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就是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60783.5U CN210197286U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一种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60783.5U CN210197286U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一种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97286U true CN210197286U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9880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6078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97286U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一种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97286U (zh) |
-
2018
- 2018-04-03 CN CN201820460783.5U patent/CN2101972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97286U (zh) | 一种隔振器、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
CN109945150B (zh) | 一种燃烧器空气出口管径的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7606643A (zh) | 一种双层螺旋盘管膜式壁炉膛及其应用 | |
JP2019030159A (ja) | 熱電発電装置 | |
CN210118746U (zh) | 一种燃气蒸发器 | |
CN109945151B (zh) | 一种燃烧雾化孔管径变化的设计方法 | |
CN208312344U (zh) | 一种空气出口密度变化的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
CN208282070U (zh) | 一种出风口直径变化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 |
CN108800092B (zh) | 一种蒸发端分布密度径向变化的燃气蒸发器 | |
CN208282069U (zh) | 一种雾化孔直径变化的燃烧器及其蒸汽发生器 | |
CN208442813U (zh) | 一种蒸发端分布密度径向变化的燃气蒸发器 | |
CN208442812U (zh) | 一种蒸发端管径径向变化的燃气蒸发器 | |
CN208108048U (zh) | 一种雾化孔分布密度变化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 |
CN108800136B (zh) | 一种设置隔振器的蒸汽发生器 | |
CN207279590U (zh) | 一种无火焰蒸汽锅炉 | |
CN108662570B (zh) | 一种空气出口密度变化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 |
CN108800093B (zh) | 一种蒸发端管径径向变化的燃气蒸发器 | |
CN108870366B (zh) | 一种雾化孔直径变化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 |
CN108413399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08709178B (zh) | 一种连通管管径径向变化的保健品药液燃气蒸汽发生器 | |
CN108758597B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以及保健品药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8716662B (zh) | 一种设置集箱的药液熏洗蒸汽发生器 | |
CN108548166B (zh) | 一种热管蒸汽发生器及其保健品制备方法 | |
CN108561867B (zh) | 一种药液熏洗蒸汽发生器 | |
CN108534112B (zh) | 一种连通管密度径向变化的蒸汽发生器及其保健品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