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4273U -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4273U
CN210184273U CN201920971314.4U CN201920971314U CN210184273U CN 210184273 U CN210184273 U CN 210184273U CN 201920971314 U CN201920971314 U CN 201920971314U CN 210184273 U CN210184273 U CN 210184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pping
killing
layer
orchards
fruit f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13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ngchun Jiang
蒋迎春
Zhijing Wang
王志静
Liming Wu
吴黎明
Ligang He
何利刚
Fang Song
宋放
Zhu Tong
仝铸
Miao Xu
许淼
Zhonghai Sun
孙中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09713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4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4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4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沿果园边缘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支撑装置和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诱杀球,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诱杀球;所述诱杀球包括球体、第一引诱层、诱杀壳体及第二引诱层,所述球体的外表面被划为第一半球面和第二半球面,所述第一引诱层覆盖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所述诱杀壳体被构造为半球状且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球体的第二半球面上,所述第二引诱层覆盖于所述诱杀壳体外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多次重复使用,且能有效地诱杀柑橘小实蝇。

Description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虫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背景技术
柑橘小实蝇又名黄苍蝇或果蛆,是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以幼虫取食果瓤,形成蛆柑,造成腐烂,引起果实早期脱落。严重时,损失极大。除柑橘外,还能为害芒果、番石榴、番荔枝、阳桃和枇杷等200余种果实。在现有柑橘小实蝇的防治技术中,利用成虫对颜色、气味及性的趋性进行分期诱杀,主要产品有黄板、诱粘剂、诱捕器、全逮诱捕球等。在柑橘小实蝇刚羽化阶段需要补充营养时,着重采用诱器并结合添加乙酸乙酯的食诱剂对其进行诱捕;利用柑橘小实蝇雌虫对黄色具较强的产卵趋性,可以在雌虫产卵期增加黄色诱器并结合添加乙酸乙酯的食诱剂以诱捕更多雌虫;用甲基丁香酚诱捕雄虫时,结合食诱剂,并使用诱器。而引诱剂易挥发,食诱剂易变质,要定期或不定期补充引诱剂或食诱剂,诱杀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多次重复使用,且能有效地诱杀柑橘小实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不同之处在于:
其包括沿果园边缘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支撑装置和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诱杀球,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诱杀球;所述诱杀球包括球体、第一引诱层、诱杀壳体及第二引诱层,所述球体的外表面被划为第一半球面和第二半球面,所述第一引诱层覆盖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所述诱杀壳体被构造为半球状且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球体的第二半球面上,所述第二引诱层覆盖于所述诱杀壳体外表面。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庇荫部,所述诱杀球设于庇荫部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诱杀球还包括用于将诱杀球挂于所述庇荫部上的挂钩件,所述挂钩件的一端被构造为螺纹杆、另一端被构造为挂钩,所述诱杀壳体上开设有适于所述螺纹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球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挂钩件上还形成有对所述诱杀壳体限位的限位台。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诱杀壳体包括强筋小麦面粉与玉米面混合的包埋基质,在基质中包埋有食物引诱剂、性引诱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杀虫剂。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诱层为涂胶面朝外的单面不干胶带且其有若干层,若干层第一引诱层从内至外依次层叠,其中最内层第一引诱层与球体固定,各所述第一引诱层上设置有易于撕开其的针孔断线,相邻两层第一引诱层的针孔断线错位设置;或,所述第一引诱层包括涂覆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所述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球体的外表面呈橘黄色。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球体为椭圆球体。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诱层和第二引诱层均呈橘黄色,所述球体的短轴为90mm以上,长轴为108mm以上。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引诱层包括涂覆于所述诱杀壳体外表面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所述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设有诱杀球的支撑装置沿果园边缘均匀间隔分布,提高了诱杀效果;诱杀壳体可拆卸地套设于球体的第二半球面,更换诱杀壳体即可多次重复使用,更环保,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节约了使用成本,设置有第一引诱层、第二引诱层和诱杀壳体,能更高效地诱杀柑橘小实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诱杀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诱杀球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挂钩件未示出;
图5为图4局部A结构放大图;
其中:1-支撑装置(101-庇荫部)、2-果园、3-球体(301-第一半球面、302-第二半球面、303-环形凸台、304-第二安装孔)、4-第一引诱层(401-涂胶面、402-针孔断线)、5-诱杀壳体(501-第一安装孔)、6-挂钩件(601-挂钩、602-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包括若干个支撑装置1和若干个诱杀球。所有支撑装置1沿果园2边缘均匀间隔分布,每个支撑装置1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若干个诱杀球。所述诱杀球包括球体3、第一引诱层4、诱杀壳体5及第二引诱层,所述球体3的外表面被划为第一半球面301和第二半球面302,所述第一引诱层4覆盖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301,所述诱杀壳体5被构造为半球状且诱杀壳体5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球体的第二半球面302上,所述第二引诱层覆盖于所述诱杀壳体5外表面。
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引诱并除杀柑橘小实蝇,所述诱杀壳体5包括强筋小麦面粉与玉米面混合的包埋基质,在基质中包埋有食物引诱剂、性引诱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杀虫剂。
请参考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球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多次重复使用球体3,所述第一引诱层4为涂胶面401朝外的单面不干胶带且第一引诱层4有若干层,每层第一引诱层4分别被构造为与球体第一半球面301仿形的半球面状,所有第一引诱层4从内至外依次层叠,其中最内层第一引诱层4与球体3固定,各所述第一引诱层4上设置有易于撕开第一引诱层4的针孔断线402,相邻两层第一引诱层4的针孔断线402错位设置,当最外层的第一引诱层4沾满柑橘小实蝇或粘性失效后,直接从针孔断线402处撕除最外层的第一引诱层4即可继续使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结构更简单,第一引诱层4包括涂覆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301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所述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
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吸引并除杀柑橘小实蝇,所述第二引诱层包括涂覆于所述诱杀壳体5外表面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所述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
优选地,请参考图4,为了使球体能支撑诱杀壳体5,所述第一半球面301位于所述第二半球面302的下端。更优选地,为了在安装时能快速对诱杀壳体5定位,同时对诱杀壳体5提供进一步的支撑,所述球体3外周形成有将所述球体3的外表面划为第一半球面301和第二半球面302的环形凸台303。当第一引诱层4为涂胶面401朝外的单面不干胶带时,环形凸台303还能起到对第一引诱层4限位的作用。
优选地,为了提高引诱效果,所述支撑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庇荫部101,所述诱杀球设于庇荫部101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1为树或仿生树,其中庇荫部101为具有树叶的树枝,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诱杀球挂于树体中上部庇荫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为顶部具有遮阳结构的装置,如户外遮阳伞,使用时,将诱杀球挂于遮阳伞的伞骨上。更优选地,为了便于装卸诱杀球,所述诱杀球还包括用于将诱杀球挂于所述庇荫部101上的挂钩件6,所述挂钩件6的一端被构造为螺纹杆,挂钩件6的另一端被构造为挂钩601,所述诱杀壳体5上开设有适于所述螺纹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501,所述球体3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孔304,螺纹杆穿过第一安装孔501后与第二安装孔304拧紧。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配合紧密度,挂钩件6上还形成有将诱杀壳体5抵在所述球体3上的限位台602,请参考图3。
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引诱柑橘小实蝇,所述球体3的外表面呈橘黄色。
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引诱柑橘小实蝇,所述球体3为椭圆球体,所述第一引诱层4和第二引诱层均呈橘黄色,所述球体3的短轴为90mm以上,长轴为108mm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包括若干个支撑装置1和若干个诱杀球。支撑装置为树,所有支撑装置1沿果园2边缘均匀间隔分布,每个支撑装置1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若干个诱杀球。诱杀球包括球体3、第一引诱层4、诱杀壳体5及第二引诱层,球体3的外表面被划为第一半球面301和第二半球面302,第一引诱层4覆盖于球体的第一半球面301,诱杀壳体5被构造为半球状且诱杀壳体5可拆卸地套设于球体的第二半球面302上,第二引诱层覆盖于诱杀壳体5外表面。球体3为椭圆球体,第一引诱层4和第二引诱层均呈橘黄色,球体3的短轴为90mm,长轴为108mm。第一引诱层4包括涂覆于球体的第一半球面301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第二引诱层包括涂覆于诱杀壳体5外表面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诱杀壳体5包括强筋小麦面粉与玉米面混合的包埋基质,在基质中包埋有食物引诱剂、性引诱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杀虫剂。
对比例1:诱杀器,球体为2种不同尺寸的椭圆形,分别为:球体短轴75mm,长轴90mm;及,球体短轴60mm,长轴72mm。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对比例2:诱杀器,球体颜色为橙红色或者绿色。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对比例3:诱杀器,不包括支撑装置,诱杀球悬挂在果园内部。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对比例1和实施例1中球体颜色一致,球体为大小不同的椭圆形的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在田间诱杀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Y-橘黄色, E-椭圆形(短轴90 mm、长轴108mm;短轴75mm、长轴90mm;短轴60mm、长轴72mm),显著性中不同字母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中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在0.05水平差异显著。在球体颜色、诱杀壳体相同、形状为椭圆形的条件下,短轴90mm、长轴108mm的椭圆形球体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短轴75mm、长轴90mm的椭圆形球体和短轴60mm、长轴72mm的椭圆形球体,而短轴75mm、长轴90mm的椭圆形球体和短轴60mm、长轴72mm的椭圆形球体的引诱效果差异不显著。
表1球体颜色(橘黄色)一致且球体为大小不同的椭圆形的情况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对比例2和实施例1中,球体形状大小相同、颜色不同,诱杀器在田间诱杀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R-橙红色,G-绿色,Y-橘黄色,E-椭圆形(短轴90mm,长轴108mm),显著性中不同字母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中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在0.05水平差异显著。球体短轴为90mm、长轴108mm的椭圆形球体,在田间进行了不同颜色(橘黄色、绿色、橙红色)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球体大小、诱杀壳体相同、形状一致的条件下,橘黄色球体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绿色和橙红色,而绿色和橙红色球体引诱效果差异不显著。
表2球体形状大小相同且颜色不同的情况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对比例3和实施例1中,进行了悬挂位置和悬挂方式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悬挂在柑橘园外围的球体诱杀效果优于悬挂在果园内部的球体。而且另有实验表明,悬挂于树体中上部庇荫处的球体诱杀效果优于下部和向阳处。田间应用时将球体挂于橘园外围树体中上部庇荫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沿果园边缘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支撑装置和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诱杀球,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诱杀球;所述诱杀球包括球体、第一引诱层、诱杀壳体及第二引诱层,所述球体的外表面被划为第一半球面和第二半球面,所述第一引诱层覆盖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所述诱杀壳体被构造为半球状且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球体的第二半球面上,所述第二引诱层覆盖于所述诱杀壳体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庇荫部,所述诱杀球设于庇荫部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杀球还包括用于将诱杀球挂于所述庇荫部上的挂钩件,所述挂钩件的一端被构造为螺纹杆、另一端被构造为挂钩,所述诱杀壳体上开设有适于所述螺纹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球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件上还形成有对所述诱杀壳体限位的限位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杀壳体包括强筋小麦面粉与玉米面混合的包埋基质,在基质中包埋有食物引诱剂、性引诱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杀虫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层为涂胶面朝外的单面不干胶带且其有若干层,若干层第一引诱层从内至外依次层叠,其中最内层第一引诱层与球体固定,各所述第一引诱层上设置有易于撕开其的针孔断线,相邻两层第一引诱层的针孔断线错位设置;或,所述第一引诱层包括涂覆于所述球体的第一半球面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所述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外表面呈橘黄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为椭圆球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层和第二引诱层均呈橘黄色,所述球体的短轴为90mm以上,长轴为108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诱层包括涂覆于所述诱杀壳体外表面的反光油漆和涂覆于所述反光油漆外的胶黏剂。
CN201920971314.4U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Active CN210184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1314.4U CN210184273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1314.4U CN210184273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4273U true CN210184273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2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1314.4U Active CN210184273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4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271627B2 (en) Insect visual attractant
ES2754235T3 (es) Trampa de chinche hedionda
US20120204475A1 (en) Illuminated insect trap
CN205196795U (zh) 一种农业灭虫器
CN109329235A (zh) 一种麦蛾诱捕器
CN104304214A (zh) 一种诱捕虫装置
CN205695151U (zh) 畜牧业用杀虫系统
CN212993915U (zh) 一种针对多种果实蝇的诱捕器
CN210184273U (zh) 一种果园用柑橘小实蝇诱杀器
CN204259676U (zh) 一种诱捕虫装置
CN106719511A (zh) 一种新型诱捕器
CN201577436U (zh)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CN205902685U (zh) 一种新型广谱诱捕式太阳能杀虫灯
CN207678699U (zh) 大实蝇诱捕器
CN204682269U (zh) 一种实用杀虫装置
CN207927628U (zh) 一种诱捕球
CN208095806U (zh) 一种环保型诱蝇装置
CN210184275U (zh) 一种大实蝇诱捕器
CN202385643U (zh) 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杀器
CN107202286A (zh) 一种用于烟草的led彩灯诱捕结构
CN208739946U (zh) 仿生学烙杀蝇蚊器
CN207762752U (zh) 一种用于烟草的led彩灯诱捕结构
CN206433609U (zh) 多功能大棚用杀虫灯
CN206024947U (zh) 一种实蝇类害虫球形诱杀装置
WO2019211195A1 (en) A device to attract and induce blood-feeding biting flies to land on it, and methods related to thi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