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2702U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2702U
CN210182702U CN201921227415.7U CN201921227415U CN210182702U CN 210182702 U CN210182702 U CN 210182702U CN 201921227415 U CN201921227415 U CN 201921227415U CN 210182702 U CN210182702 U CN 210182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ground termi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74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zhen Ye
叶珍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mscop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mscop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mscop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mscop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74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2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2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27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上述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屏蔽片,第一基体包覆第一接地端子,第一屏蔽片设于第一基体的一面;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屏蔽片,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接地信号电连接至第二屏蔽片,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对于传统的连接器组件,在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的配合区域,公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与母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连接,公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与母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连接,公连接器的屏蔽片与母连接器的屏蔽片电连接。传统的连接器组件的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较大,使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
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可以为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以为母连接器;或者第一连接器可以为母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以为公连接器;第一屏蔽片设于第一基体的一面,起到屏蔽作用;同理,第二屏蔽片也起到屏蔽作用;由于第一基体包覆第一接地端子,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且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可靠地接地;由于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且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使接地信号电连接至第二屏蔽片,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使第二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屏蔽片和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基体之外,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基体之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触,使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抵触,使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抵触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背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使第二接地端子可靠抵触于第二屏蔽片并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呈弯折状;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接于所述第二基体邻近所述第一基体的端部,使第二接地端子抵触于第二屏蔽片,并将第二屏蔽片压紧于第二基体。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屏蔽片。
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可以为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以为母连接器;或者第一连接器可以为母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以为公连接器;第一屏蔽片设于第一基体的一面,起到屏蔽作用;同理,第二屏蔽片也起到屏蔽作用;由于第一基体包覆第一接地端子,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且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可靠地接地;由于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且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第一屏蔽片,使接地信号电连接至第二屏蔽片,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使第一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一屏蔽片和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使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形成有容纳槽,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导体电连接,使连接导体收容于第一基体内,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较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体还与所述第一屏蔽片连接,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体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导体连接,第一接地端子与连接导体插拔连接,使第一接地端子与连接导体可靠连接,从而使连接导体与第一接地端子可靠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滑动连接,使连接导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屏蔽片上,并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滑槽的内壁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内,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可靠地滑动连接,从而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5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7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连接器组件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第二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1所示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基座的示意图;
图15为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导体的示意图;
图16为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连接器组件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连接器组件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连接器组件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连接器组件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连接器组件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
如图1与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如图3与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110、第一接地端子120和第一屏蔽片130。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使第一接地端子设置于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起到屏蔽作用。如图5与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210、第二接地端子220和第二屏蔽片230。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使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于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起到屏蔽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使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一个接地端子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由于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且第二屏蔽片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这样使接地信号能够电连接至屏蔽片,减少了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体的材料和第二基体的材料均为绝缘材质,使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具有绝缘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体的材料和第二基体的材料均为塑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均采用注塑工艺成型而成,使第一接地端子包裹于第一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包裹于第二基体。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体的材料和第二基体的材料均不仅限于塑胶,还可以是陶瓷或其他材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为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为母连接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为母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为公连接器。
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由于第一基体包覆第一接地端子,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且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可靠地接地。由于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且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使接地信号电连接至第二屏蔽片,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使第二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屏蔽片和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为使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基体之外,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基体之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触,使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
为使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抵触,使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
为使第二接地端子可靠抵触于第二屏蔽片并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片开设有通孔23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抵触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背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使第二接地端子可靠抵触于第二屏蔽片并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呈弯折状。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接于所述第二基体邻近所述第一基体的端部,使第二接地端子抵触于第二屏蔽片,并将第二屏蔽片压紧于第二基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地端子的头部从第二屏蔽片的通孔通过并反折扣合,使得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二屏蔽片的背离第二基体的一侧面接触,从而使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接于所述第二基体邻近所述第一基体的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片抵触于第二屏蔽片,使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片还开设有避开槽234,所述第一屏蔽片包括屏蔽片主体和设于屏蔽片主体的抵触端,抵触端穿设于避开槽内并抵接于第二屏蔽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相互抵触电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还可以不抵触,即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存在距离,且第一接地端子通过导体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接地端子还可以不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而是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于第二屏蔽片,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信号端子140,第一基体还包覆第一信号端子。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信号端子。第二基体还包覆第二信号端子240,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一信号端子电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邻近第一接地端子设置,第二信号端子邻近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隔开,且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均包覆于第一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隔开,且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均包覆于第二基体。
如图9所示,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器300和第二连接器400。如图10与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310、第一接地端子320和第一屏蔽片330。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使第一接地端子设置于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起到屏蔽作用。如图12与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410、第二接地端子420和第二屏蔽片430。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使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于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起到屏蔽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使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一个接地端子电连接于第一屏蔽片。由于第二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且第二屏蔽片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这样使接地信号能够电连接至屏蔽片,减少了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体的材料和第二基体的材料均为绝缘材质,使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具有绝缘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体的材料和第二基体的材料均为塑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均采用注塑工艺成型而成,使第一接地端子包裹于第一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包裹于第二基体。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体的材料和第二基体的材料均不仅限于塑胶,还可以是陶瓷或其他材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为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为母连接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为母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为公连接器。
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由于第一基体包覆第一接地端子,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且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可靠地接地。由于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且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第一屏蔽片,使接地信号电连接至第二屏蔽片,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使第一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一屏蔽片和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这样不仅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互配的区域进行保护,而且扩大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解决了连接器组件的信号传输的带宽较小的问题。
如图10与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导体500,所述连接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使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导体具有导电性,使第一接地端子能够通过连接导体电连接至第一屏蔽片。连接导体位于第一接地端子对应的位置,如连接导体位于第一接地端子的正下方,使连接导体能够将第一接地端子和对应的第一屏蔽片电连接,减少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的串扰以及信号传输本身所带来的谐振,即减小回路电感,从而扩大了信号传输的带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导体为电镀塑胶,使连接导体不仅具有导电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导体还可以是铜块或其他导体。
如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形成有容纳槽312,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导体电连接,使连接导体收容于第一基体内,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形成于第一基体邻近第二接地端子的一面,这样一部分第一接地端子位于容纳槽内,而另一部分第一接地端子裸露于连接导体之外并与第二接地端子抵触电连接。
为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体还与所述第一屏蔽片连接,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
如图1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体开设有插接槽510,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导体连接,第一接地端子与连接导体插拔连接,使第一接地端子与连接导体可靠连接,从而使连接导体与第一接地端子可靠电连接。
如图11与图1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片开设有滑槽331,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滑动连接,使连接导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屏蔽片上,并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电连接。
如图1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槽520和第二导槽530,所述滑槽的内壁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内,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可靠地滑动连接,从而使连接导体与第一屏蔽片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片抵触于第二屏蔽片,使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片包括屏蔽片主体和设于屏蔽片主体的抵触端,抵触端抵接于第二屏蔽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相互抵触电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还可以不抵触,即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存在距离,且第一接地端子通过导体与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于第一屏蔽片,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还可以不电连接于第一屏蔽片,而是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于第一屏蔽片,使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与屏蔽片电连接。
如图10与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信号端子340,第一基体还包覆第一信号端子。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信号端子。第二基体还包覆第二信号端子440,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一信号端子电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邻近第一接地端子设置,第二信号端子邻近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隔开,且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均包覆于第一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隔开,且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均包覆于第二基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屏蔽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基体之外,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基体之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抵触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背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呈弯折状;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抵接于所述第二基体邻近所述第一基体的端部。
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基体包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体、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基体包覆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屏蔽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屏蔽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屏蔽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形成有容纳槽,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导体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体还与所述第一屏蔽片连接;
所述连接导体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导体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滑槽的内壁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内。
CN201921227415.7U 2019-07-31 2019-07-31 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82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7415.7U CN210182702U (zh) 2019-07-31 2019-07-31 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7415.7U CN210182702U (zh) 2019-07-31 2019-07-31 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2702U true CN210182702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4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741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82702U (zh) 2019-07-31 2019-07-31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2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51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member
US94789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terminals in an upper row in contact with those in a lower row
US93126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ed for transmitt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s
US8851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and grounding features thereof
US8226432B2 (en) SATA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618328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267868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US7037135B2 (en) Doubl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07549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elastic contacts
US7108552B2 (en) Connector for high-rate transmission
US6793528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ermanent coupling
US847518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continuity
US2011015171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ductance and contact module used in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80038951A1 (en)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259990A (zh) 多通道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US6749463B1 (en) Shielded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031725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09963342U (zh) 多通道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US93626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secured therein
US1101186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22032901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7318753B2 (en) Electrical jack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contact
US6935877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use in standard transfer
US6179668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including a circuit board
CN210182702U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