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7807U -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7807U
CN210177807U CN201920945110.3U CN201920945110U CN210177807U CN 210177807 U CN210177807 U CN 210177807U CN 201920945110 U CN201920945110 U CN 201920945110U CN 210177807 U CN210177807 U CN 210177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support frame
corner
wall body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51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ei Wang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51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7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7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7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包括用以包覆墙体阳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截面呈直角状;用以抵贴墙体阴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截面呈直角状;多个用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三者的连接组件。上述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用于紧贴墙体的阴阳角设置,能够避免墙体发生倾斜,解决了不利于后续墙体抹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转角构造柱是指设于外墙四角处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钢筋混凝土柱形结构,转角构造柱与各层的圈梁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进而防止房屋倒塌。
为了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需要对转角构造柱进行加固支撑,目前对构造柱加固的方法均对砌体墙的影响较大,比如使墙体发生倾斜,不利于后续对墙体的抹灰。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会影响砌体墙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该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用于紧贴墙体的阴阳角设置,能够避免墙体发生倾斜,解决了不利于后续墙体抹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包括:用以包覆墙体阳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截面呈直角状;用以抵贴墙体阴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截面呈直角状;多个用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三者的连接组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以穿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三者的对拉螺栓;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对拉螺栓之间、用以避免所述对拉螺栓的螺母与所述第一加强板接触的第一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对拉螺栓之间、用以避免所述对拉螺栓的螺母与所述第二加强板接触的第二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呈直角状并紧贴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转折处;所述第二支撑架呈直角状并紧贴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转折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截面呈U形,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截面呈U形,且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开设有用以供所述对拉螺栓穿设并调整所述对拉螺栓安装位置的条形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设有用以供所述对拉螺栓穿设的安装孔、用以避免所述对拉螺栓的螺母与所述条形孔的边缘接触的垫片。
优选地,位于最顶部的所述连接组件距离上层楼板面30-50cm设置,位于最底部的所述连接组件距离下层楼板面20-40cm设置,其余全部所述连接组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相隔40-60cm设置。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固定于墙角处以实现转角构造柱的加强支撑。具体来说,呈直角状的第一加强板包覆于墙体的阳角,呈直角状的第二加强板抵贴墙体的阴角,并通过连接组件将上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位置固定,使转角构造柱被夹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还具有砌砖,使这些砌砖和转角构造柱以及本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共同承载剪切力和弯矩,也即使上述砌砖和本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分担一部分转角构造柱的受力,进而实现对转角构造柱的加强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与墙角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01-砌砖、1-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连接组件、31-第一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3-对拉螺栓、34-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与墙角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如图1所示,该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包括:第一加强板1、第二加强板2和连接组件3。
第一加强板1的横截面呈直角状,第一加强板1能够包覆墙体的阳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以紧贴墙角附近的砌砖01。第二加强板2的横截面也呈直角状,第二加强板2能够抵贴墙体的阴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以紧贴上述第一加强板1所包覆的砌砖01。连接组件3用于将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固定于墙角处,使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夹有上述砌砖01和转角构造柱,使整个墙角部分(即砌砖01、转角构造柱以及本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代替单个转角构造柱来承受建筑物的剪切力和弯矩,也即由本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和其夹有的砌砖01分担上述单个转角构造柱所承受的一部分剪切力和弯矩,以起到加强支撑转角构造柱的作用,并使整个墙角处能够承载更高的负荷,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在实现加强支撑转角构造柱的同时,由于本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能够夹紧墙角处的砌砖01,所以位于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砌砖01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保证墙体不会发生倾斜,进而利于后续对墙体进行抹灰等施工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夹紧墙角附近的砌砖01,上述第一加强板1的表面以及第二加强板2的表面应呈平直状,以便于第一加强板1与墙体阳角的表面紧密贴合,并以便于第二加强板2与墙体阴角的表面紧密贴合。
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上述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应呈无镂空结构的实心板状,以保证在连接组件3所施加的用于固定第一加强板1、墙体和第二加强板2的预紧力一定的情况下,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与墙体接触的表面积最大化,使砌砖01受到最小程度的压强,进而保证砌砖01不容易损毁,并利于后续对墙体进行抹灰等施工工序。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均可通过两个钢板在边缘处垂直对接并焊接形成,且上述构成同一加强板的两个钢板的尺寸优选相同;当然,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还可以通过在模具中浇注一体成型等其他方式制成。
下面针对连接组件3的结构构造给出以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能够穿设于第一加强板1、墙体和第二加强板2三者的对拉螺栓33,设于第一加强板1和对拉螺栓33之间的第一支撑架31,和设于第二加强板2和对拉螺栓33之间的第二支撑架32。具体来说,第一支撑架31将第一加强板1的表面与对拉螺栓33位于墙外的螺母隔开,以避免位于墙外方向的螺母在拆装时挂蹭第一加强板1的表面;同理,第二支撑架32将第二加强板2的表面与对拉螺栓33位于墙内的螺母隔开,以避免位于墙内方向的螺母在拆装时挂蹭第二加强板2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拉螺栓33应在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这两者朝相互垂直方向延伸的两端各至少设置一个,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对拉螺栓33;对拉螺栓33又称穿墙螺杆,其主要包括两端具有螺纹的螺杆和用于套设于螺杆两端的螺母,其中,螺杆、螺母以及对拉螺栓33的其他部分均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对其结构和功能原理无任何创造性改动。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支撑架31呈直角状,使第一支撑架31能够紧贴第一加强板1的转折处;上述第二支撑架32也呈直角状设计,使第二支撑架32能够紧贴第二加强板2的转折处。
作为进一步优选,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支撑架31的截面呈U形,且第一支撑架31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加强板1设置;上述第二支撑架32的截面呈U形,且第二支撑架32的开口朝向第二加强板2设置。当然,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避免对拉螺栓33的螺母与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直接接触即可。
以上述第一支撑架31举例说明,第一支撑架31优选由三个钢板焊接制成以构成其U形截面,且第一支撑架31朝相互垂直方向延伸的两部分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第二支撑架32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第一支撑架31的制造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当然,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还可以通过在模具中浇注等现有的方式制成,这里不再一一具体说明。
为了供对拉螺栓33的螺杆穿设,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在装配时平行于垂直方向设置的钢板平面开设条形孔,使对拉螺栓33的螺杆能够穿过该条形孔;并且条形孔能够使工作人员根据墙体厚度以及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的尺寸等实际情况来调整对拉螺栓33在第一加强板1、墙体和第二加强板2穿设的位置;并且上述条形孔的尺寸应根据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的体积等实际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上述对拉螺栓33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钻具在第一加强板1、墙体和第二加强板2处预先钻出供对拉螺栓33的螺杆穿过的通孔;上述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在装配时,这两者的条形孔优选在空间上贯通,也即需要根据墙体的厚度选择条形孔在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上开设的位置。此外,如图2所示,上述条形孔优选在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的沿相互垂直方向延伸的两端各设置一个。
作为进一步优选,为了避免对拉螺栓33的螺母与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直接接触,如图2和图3所示,本连接组件3还包括:设于对拉螺栓33的螺母和条形孔边缘的垫片34,可以理解的是,垫片34应设有能够供对拉螺栓33的螺杆穿过的安装孔。
可以理解的是,本优选实施例所说的“条形孔”是指第一支撑架31上开设的条形孔和第二支撑架32上开设的条形孔。垫片34能够避免对拉螺栓33的螺母在旋转的过程中挂蹭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上条形孔附近的表面,而使螺母挂蹭便于更换且成本低廉的垫片34的表面。
为了保证第一加强板1、墙体和第二加强板2三者之间连接的紧固程度,需要沿高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组件3。具体来说,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通常将位于最顶端的连接组件3设于距离上层楼板面30-50cm的位置,而位于最底端的连接组件3设于距离下层楼板面20-40cm的位置,其他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组件3之间则相隔40-60cm设置。
作为优选,位于最顶端的连接组件3设于距离上层楼板面40cm的位置,而位于最底端的连接组件3设于距离下层楼板面30cm的位置,其他连接组件3则相隔50cm设置,且位于顶端的第二个连接组件3距离位于最顶端的连接组件3相隔50cm设置,位于底端的第二个连接组件3距离位于最底端的连接组件3相隔50cm设置。
这里所述的上层楼板面和下层楼板面分别设于墙体的上方和下方并均与墙体连接以构成房间的框架。
其中,上述20cm、30cm、40cm、50cm以及60cm等数值仅作为示例,并不意味着本文对连接组件3的分布做出了上述的限定,上述连接组件3的安装位置应根据保证第一加强板1、墙体和第二加强板2三者之间连接的紧固程度和成本等实际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包覆墙体阳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板(1);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1)的截面呈直角状;
用以抵贴墙体阴角并朝向墙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板(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板(2)的截面呈直角状;
多个用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1)、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2)三者的连接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
用以穿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2)三者的对拉螺栓(33);
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和所述对拉螺栓(33)之间、用以避免所述对拉螺栓(33)的螺母与所述第一加强板(1)接触的第一支撑架(31);
设于所述第二加强板(2)和所述对拉螺栓(33)之间、用以避免所述对拉螺栓(33)的螺母与所述第二加强板(2)接触的第二支撑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架(31)呈直角状并紧贴所述第一加强板(1)的转折处;
所述第二支撑架(32)呈直角状并紧贴所述第二加强板(2)的转折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架(31)的截面呈U形,且所述第一支撑架(3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板(1)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架(32)的截面呈U形,且所述第二支撑架(3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加强板(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32)均开设有用以供所述对拉螺栓(33)穿设并调整所述对拉螺栓(33)安装位置的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还包括:
设有用以供所述对拉螺栓(33)穿设的安装孔、用以避免所述对拉螺栓(33)的螺母与所述条形孔的边缘接触的垫片(3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顶部的所述连接组件(3)距离上层楼板面30-50cm设置,位于最底部的所述连接组件(3)距离下层楼板面20-40cm设置,其余全部所述连接组件(3)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组件(3)相隔40-60cm设置。
CN201920945110.3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Active CN210177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5110.3U CN210177807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5110.3U CN210177807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7807U true CN210177807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8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5110.3U Active CN210177807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7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4377A (zh) * 2022-09-02 2022-11-11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房屋加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4377A (zh) * 2022-09-02 2022-11-11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房屋加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061A (zh) 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09811A (zh)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柱模板、模板结构及建筑工艺
CN110409813A (zh)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梁模板、模板结构及建筑工艺
CN111877546B (zh) 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800525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外墙及其安装方法
CN107060150B (zh) 一种预制拼装整体式框架填充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177807U (zh) 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强装置
KR101275932B1 (ko) 에이엘씨 패널을 종방향으로 콘크리트 슬래브에 설치하는 방법
CN217812521U (zh) 墙体门洞的加固结构
CN212562474U (zh) 一种丁字墙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模板
CN109057318B (zh) 装配式建筑模板体系与墙体模块
CN207660170U (zh) 一种中空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
CN210289158U (zh) 叠合板与梁或墙连接的临时支托装置
CN209891381U (zh) 一种建筑结构
CN209923940U (zh) 一种房建地基开挖防坍塌支撑结构
JP5345238B1 (ja) 免震基礎構造物の構築方法および免震基礎構造物
CN111395843A (zh) 一种用于大型水池墙壁浇筑的模板及模板的安装方法
KR200292762Y1 (ko) 거푸집 설치용 중앙 지지대고정구
CN211286657U (zh) 一种剪力墙模板与楼板模板的转角支撑结构
CN217840965U (zh) 一种可拆卸预制墙板支撑装置
KR0152401B1 (ko) 거푸집 판넬 조립체
CN220167487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大梁用挂模装置
CN217581209U (zh) 一种斜交t形构造柱支模结构
CN215716221U (zh) 一种预制模块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CN215888595U (zh) 一种带加强梁柱构件的预制混凝土条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