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0235U - 可撑开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可撑开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0235U
CN210170235U CN201920524759.8U CN201920524759U CN210170235U CN 210170235 U CN210170235 U CN 210170235U CN 201920524759 U CN201920524759 U CN 201920524759U CN 210170235 U CN210170235 U CN 210170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istractible
opening
hole
fu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47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严
邵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47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0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0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023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属于脊柱内植物领域,包括:主体部、撑开部以及转动部。主体部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收容槽。撑开部滑动的设于收容槽内。转动部转动的设于收容槽内,设有推动撑开部凸出于收容槽的偏心凸起。凸出于收容槽开口的撑开部和收容槽的槽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支撑物的支撑空间,主体部设有与支撑空间连通的填入孔。本实用新型的可撑开融合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撑开融合器植入两个椎体之间后,转动转动部使偏心凸起将撑开部从收容槽的开口推出,从而将两椎体撑开,最后将骨水泥或者骨块等支撑物填入支撑空间内,保证撑开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多种患者,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可撑开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内植物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撑开融合器。
背景技术
现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所以,在骨科临床上,脊柱退行性变成为多发病、多见病,这种病症主要体现为椎间盘退行性、椎管狭窄、脊椎滑脱等,由此直接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迫。为彻底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保障脊柱稳定,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同时,一部分脊柱畸形、脊柱外伤、脊柱肿瘤、脊柱返修和脊柱感染病患也需进行椎间融合术来稳定腰椎节段。椎间融合术的原理是将椎间融合器利用手术植入患者的椎间,用于撑开并导正椎体间的距离,最后令上下椎体融合在一起,使椎体间更加稳固。目前常见的融合器高度固定,使用时不能灵活调整,治疗不同患者需提前试模制定符合其使用的固定规格的融合器,这就导致一个规格的融合器仅能适用一种患者,因而融合器适用范围窄,给医生手术带来较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撑开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规格的融合器仅能适用一种患者,因而融合器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包括:
主体部,撑开方向上的一端为用于与一椎体抵接的抵接端,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收容槽;以及
撑开部,沿开口方向滑动的设于所述收容槽内,用于与另一椎体抵接;以及
转动部,转动的设于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撑开部凸出于所述收容槽开口的偏心凸起;
凸出于所述收容槽开口的撑开部和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支撑物的支撑空间,所述主体部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连通的填入孔。
进一步地,所述撑开部的侧面与所述收容槽的内侧壁密封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设有用于与旋拧工具卡接以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的卡接结构,所述填入孔与所述卡接结构相对并用于使所述旋拧工具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为同轴设于所述转动部转轴上的内六角槽;所述内六角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连通的槽底孔,所述填入孔通过所述内六角槽和所述槽底孔与所述支撑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填入孔为用于与固定管连接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于所述主体部两个相对内侧壁上的转盘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盘之间的连接轴;两个所述转盘之间形成开放间隙,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与两个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共线;所述偏心凸起具有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转盘径向侧面的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连通的第一骨长入孔。
进一步地,所述撑开部用于与所述椎体抵接的端面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连通的第二骨长入孔。
进一步地,所述撑开部内部设有减重空腔,所述第二骨长入孔通过所述减重空腔与所述支撑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撑开部与所述偏心凸起滑动抵接的端面为凹陷的弧型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物为可吸收骨替代材料构件或植骨融合材料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撑开融合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撑开融合器植入两个椎体之间,使主体部的抵接端与一椎体抵接,之后转动转动部,偏心凸起将撑开部从收容槽的开口推出并与另一椎体抵接,从而将两椎体撑开,最后将骨水泥或者骨块等支撑物填入支撑空间内,在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和凸出收容槽开口的撑开部之间形成支撑,保证撑开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多种患者,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在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主体部;11-抵接端;12-收容槽;13-支撑空间;14-填入孔;15-第一骨长入孔;2-撑开部;21-第二骨长入孔;22-减重空腔;3-转动部;31-偏心凸起; 32-卡接结构;33-开放间隙;34-槽底孔;35-转盘;36-连接轴;4-支撑物;5- 椎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进行说明。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包括主体部1、撑开部2以及转动部3。
主体部1撑开方向上的一端为用于与一椎体5抵接的抵接端11,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收容槽12。撑开部2沿开口方向滑动的设于收容槽12内,用于与另一椎体5抵接。转动部3转动的设于收容槽12内,设有用于推动撑开部2凸出于收容槽12开口的偏心凸起31。凸出于收容槽12开口的撑开部2和收容槽12 的槽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支撑物4的支撑空间13,主体部1设有与支撑空间13 连通的填入孔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撑开融合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撑开融合器植入两个椎体5之间,使主体部1的抵接端11与一椎体5抵接,之后转动转动部3,偏心凸起31将撑开部2从收容槽 12的开口推出并与另一椎体5抵接,从而将两椎体5撑开,最后将骨水泥或者骨块等支撑物4填入支撑空间13内,在收容槽12的槽底和凸出收容槽12开口的撑开部2之间形成支撑,保证撑开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多种患者,适用范围广。
具体地,收容槽12的顶面为开口,其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也可以开放,使得医生能够手动的转动转动部3。转动部3也可以是转轴贯穿主体部1,通过转动转动部3的转轴带动转动部3转动。此外,也可以在转动部3的转轴上设置扭簧,使得在放松状态下,扭簧推动转动部3转动,进而使偏心凸起31将撑开部 2从收容槽12开口推出。使用时可以先将撑开部2压入收容槽12内,然后置入两椎体5之间,最后通过扭簧的弹力,转动转动部3,将撑开部2从收容槽 12开口推出,从而将两个锥体撑开。支撑物4可以采用小骨块或者其他材料。主体部1还可以连接有用于封盖填入孔14的盖板。填入孔14可以是设置在主体部1与支撑空间13相对的部分,从而直接与支撑空间13连通,也可以是通过在转动部3上设置通孔,使得填入孔14通过通孔与支撑空间13间接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撑开部2的侧面与收容槽12的内侧壁密封滑动。防止支撑物4从撑开部2的侧面和收容槽12的内侧壁之间泄漏。
具体地,撑开部2整体呈长方形,收容槽12呈与撑开部2匹配的长方形。撑开部2的四个侧面分别与收容槽12的四个内侧壁滑动贴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部3设有用于与旋拧工具卡接以带动转动部3转动的卡接结构 32,填入孔14与卡接结构32相对并用于使旋拧工具穿过。使用时,旋拧工具从填入孔14插入并与卡接结构32卡接,然后利用旋拧工具转动转动部3,从而驱动偏心凸起31将撑开部2从收容槽12的开口推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卡接结构32为同轴设于转动部3转轴上的内六角槽;内六角槽的槽底设有与支撑空间13连通的槽底孔34,填入孔14通过内六角槽和槽底孔34 与支撑空间13连通。旋拧工具可以采用内六角扳手,使用时将内六角扳手穿过填入孔14插入内六角槽中,通过内六角扳手旋转转动部3,在撑开部2将两椎体5撑开后,将内六角扳手取出,最后将骨水泥或者骨块等支撑物4经过内六角槽和槽底孔34填入支撑空间13。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填入孔14为用于与固定管连接的螺纹孔。使用时可以将设有外螺纹的固定管旋拧在填入孔14 上,然后通过固定管将可撑开融合器放入两个锥体之间,然后将旋拧工具(如内六角扳手)从固定管内穿入并与卡接结构32卡接,在撑开部2将两椎体5 撑开后,将内六角扳手从固定管中取出,最后向固定管中加入骨水泥或者骨块等支撑物4,支撑物4经过内六角槽和槽底孔34填入支撑空间13。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部3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于主体部1两个相对内侧壁上的转盘 35以及连接于两个转盘35之间的连接轴36,两个转盘35之间形成开放间隙 33,连接轴36的轴线与两个转盘35的转动轴线共线;偏心凸起31具有分别设于两个转盘35径向侧面的两个。此种设置可以减轻转动部3的质量,也使得在支撑空间13中填入部分支撑物4后,转动部3仍然能够进行一定的转动。使用时可以先转动转动部3,然后向支撑空间13填入部分支撑物4,然后再将转动部3转动到合适位置,能够逐步的调整可撑开融合器的高度,调节更加精确。
具体地,两个转盘35一前一后的平行相对设置。后侧转盘35与主体部1 的后侧内壁平行并且周向转动。前侧转盘35的与主体部1的前侧内壁平行并且周向转动。后侧转盘35与前侧转盘35相对并且转动轴线共线。连接轴36为长直的圆杆,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转盘35的转动中心。
更具体地,前侧转盘35的前侧盘面上设有前转轴,前转轴直通到填入孔 14中。内六角槽同轴的设置在前转轴的端面上并与填入孔14连通,使得内六角扳手能够穿过填入孔14插入内六角槽中。内六角槽的槽底孔34与开放间隙 33连通,使得从填入孔14填入的支撑物4能够依次经过内六角槽、槽底孔34 和开放间隙33进入支撑空间13中。此外骨质也可以长入开放间隙33中,从而将转动部3锁死。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抵接端11的端面设有与支撑空间13连通的第一骨长入孔15。
具体地,主体部1可以采用多孔骨小梁金属填充材料,保证与椎体5的融合。第一骨长入孔15可以是设置在主体部1抵接端11的端面上。第一骨长入孔15上可以涂有促进骨生长的药物,以促进骨质沿第一骨长入孔15生长并进入支撑空间13中。支撑物4可以采用可吸收骨替代材料,使得骨质长入支撑空间13中后,能够将支撑物4吸收,从而使骨质填充支撑空间13并提供对撑开端的支撑。支撑物4采用植骨融合材料,使得骨质长入支撑空间13中后,能够与支撑物4融合并将支撑物4固定,从而更好的为撑开端提供支撑。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撑开部2用于与椎体5抵接的端面设有与支撑空间13连通的第二骨长入孔21。
具体地,撑开部2可以采用多孔骨小梁金属填充材料,保证与椎体5的融合。第二骨长入孔21可以是设置在撑开部2用于与椎体5抵接的端面上。第二骨长入孔21上可以涂有促进骨生长的药物,以促进骨质沿第二骨长入孔21生长并进入支撑空间13中。支撑物4可以采用可吸收骨替代材料,使得骨质长入支撑空间13中后,能够将支撑物4吸收,从而使骨质填充支撑空间13并提供对撑开端的支撑。支撑物4采用植骨融合材料,使得骨质长入支撑空间13中后,能够与支撑物4融合并将支撑物4固定,从而更好的为撑开端提供支撑。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撑开部2内部设有减重空腔22,第二骨长入孔21通过减重空腔22 与支撑空间13连通。此种设置可以减轻撑开部2的质量,在使用中,可以将支撑物4填满开放间隙33、减重空腔22和支撑空间13。具体地,减重空腔22 可以是经过开放间隙33与支撑空间13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撑开部2与偏心凸起31滑动抵接的端面为凹陷的弧型曲面。此种设置,便于偏心凸起31沿撑开部2的端面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撑开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物4为可吸收骨替代材料构件或植骨融合材料构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撑开方向上的一端为用于与一椎体(5)抵接的抵接端(11),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收容槽(12);以及
撑开部(2),沿开口方向滑动的设于所述收容槽(12)内,用于与另一椎体(5)抵接;以及
转动部(3),转动的设于所述收容槽(12)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撑开部(2)凸出于所述收容槽(12)开口的偏心凸起(31);
凸出于所述收容槽(12)开口的撑开部(2)和所述收容槽(12)的槽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支撑物(4)的支撑空间(13),所述主体部(1)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13)连通的填入孔(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部(2)的侧面与所述收容槽(12)的内侧壁密封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3)设有用于与旋拧工具卡接以带动所述转动部(3)转动的卡接结构(32),所述填入孔(14)与所述卡接结构(32)相对并用于使所述旋拧工具穿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32)为同轴设于所述转动部(3)转轴上的内六角槽;所述内六角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13)连通的槽底孔(34),所述填入孔(14)通过所述内六角槽和所述槽底孔(34)与所述支撑空间(13)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入孔(14)为用于与固定管连接的螺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3)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于所述主体部(1)两个相对内侧壁上的转盘(35)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盘(35)之间的连接轴(36);两个所述转盘(35)之间形成开放间隙(33),所述连接轴(36)的轴线与两个所述转盘(35)的转动轴线共线;所述偏心凸起(31)具有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转盘(35)径向侧面的两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端(11)的端面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13)连通的第一骨长入孔(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部(2)用于与所述椎体(5)抵接的端面设有与所述支撑空间(13)连通的第二骨长入孔(2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部(2)内部设有减重空腔(22),所述第二骨长入孔(21)通过所述减重空腔(22)与所述支撑空间(13)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部(2)与所述偏心凸起(31)滑动抵接的端面为凹陷的弧型曲面。
CN201920524759.8U 2019-04-17 2019-04-17 可撑开融合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70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4759.8U CN210170235U (zh) 2019-04-17 2019-04-17 可撑开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4759.8U CN210170235U (zh) 2019-04-17 2019-04-17 可撑开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0235U true CN210170235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475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70235U (zh) 2019-04-17 2019-04-17 可撑开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0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00640A1 (en) Bone fusion device
JP4598871B2 (ja) 拡張可能な椎間スペーサおよび使用方法
US10653531B2 (en) Prosthetic device
JP6726691B2 (ja) 可変型前弯椎体間スペーサ
US20190167438A1 (en) Expandable vertebral prosthesis
US20170119543A1 (en) Bone fusion device
AU2015387084B2 (en) Expandable spinal implant
US20060116767A1 (en) Implant Used in Procedures for Stiffening the Vertebral Column
US10441433B2 (en) Stand-alone interbody fixation system
AU2011360240B2 (en)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implant
US9675466B2 (en) Expandable spinal implant
EP1506753A1 (en) Expandable spinal implant
US9204973B2 (en) Laterally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
CN113262085B (zh) 防退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CN210170235U (zh) 可撑开融合器
CN109998740B (zh) 可撑开融合器
US20170119544A1 (en) B-shaped interbody implant
CN110464516B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211485106U (zh) 可撑开式椎体植入物
CN115969585B (zh) 双向可撑开融合器
US20230105717A1 (en) Mesh spacer hybrid spinal implant
WO2018136336A1 (en) Bone fusion device
CN210096000U (zh) 一种可定位旋转防退椎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