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6336U -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6336U
CN210166336U CN201920936189.3U CN201920936189U CN210166336U CN 210166336 U CN210166336 U CN 210166336U CN 201920936189 U CN201920936189 U CN 201920936189U CN 210166336 U CN210166336 U CN 210166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channel
petal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61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加杰
袁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engxi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engxi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engxi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engxi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61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6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6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6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中,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包括: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与总控制器;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包括:风机杆与检测杆,检测杆抽入的空气均通过同一整流风道送至空气检测单元检测;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抽风机、导风道、半导体传感器板、天线与主控电路板,总控制器分别与第二抽风机、送风机通讯连接,且总控制器与主控电路板连接,任意两个危险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天线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险情检测时间缩短,响应速度快,检测杆在具有两个第二抽风机的情况下,只需一个空气检测单元即能同时检测两个第二抽风机抽入的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公交车作为了公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对于其安全的要求需要特别重视,若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交车,若发生事故将导致极大的安全事故,而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车内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检测装置一般采用一个盒体内装载有一个传感器,且该检测装置放置于公交车内,即使在车门处设置检测危险品的检测杆,一般检测杆会在对应乘客的膝盖与乘客的背部的位置处设置抽风机并通过抽风机吸入空气,即需要两个抽风机,然后将其吸入的空气传输给对应的空气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每个抽风机都需要对应设置一个空气检测单元,导致整个检测杆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险情检测时间缩短,响应速度快,检测杆在具有两个第二抽风机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空气检测单元即能同时检测两个第二抽风机抽入的空气,节约了一个空气检测单元的购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包括:设置在公交车的车门处的公交车门安检装置、设置在公交车内的多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设置在公交车门处的接近开关、驾驶室控制面板与总控制器,多个所述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设置于公交车内的不同位置,所述接近开关、驾驶室控制面板均与所述总控制器连接;所述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包括:风机杆与检测杆,所述风机杆与检测杆分别设置在公交车的车门两侧;所述检测杆包括:检测杆外壳与设置在所述检测杆外壳内的两个第二抽风机,两个所述第二抽风机沿着竖直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抽风机将检测杆外壳的外部的空气抽入所述检测杆外壳的内部;整流风道,所述整流风道包括一出风筒与两个进风通道,两个所述进风通道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出风筒连通且位于所述出风筒的同侧,所述进风通道沿着其轴线方向呈弯曲状,进风通道的远离出风筒的一端与第二抽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空气检测单元,所述空气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杆外壳内且所述出风筒的远离进风通道的一端将空气导向所述空气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所述风机杆包括将空气吹向检测杆的两个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送风口正对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抽风机的入风口;所述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上盖与底板,所述上盖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与底板构成一容纳空间;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抽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上盖对应所述第一抽风机处开设有抽风口;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导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远离第二导风部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抽风机的送风口,所述第一导风部与底板构成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导风部与底板构成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延伸方向,所述底板对应所述导风道处设有底板通风口;半导体传感器板,所述半导体传感器板设在所述第一导风部靠近所述第一抽风机处;主控电路板与警报装置,所述主控电路板与警报装置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主控电路板分别与半导体传感器板、警报装置、第一抽风机通讯连接;天线,所述天线转动设置于所述上盖上且所述天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通讯连接;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有所述第二抽风机、所有所述送风机通讯连接,且所述总控制器与每个所述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主控电路板通过对应的所述天线通讯连接,任意两个所述危险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各自对应的天线通讯连接。
上述结构中,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抽风机将周围空气输送到半导体传感器板处进行检测,相较于空气自然流进盒体内才可以进行检测,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响应速度快,险情检测时间缩短,由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倾斜设置,能够减少第一抽风机送入导风道内的空气的回弹,即第一抽风机送出的空气大约有80~90%能够吹到半导体传感器板处,提高了第一抽风机的抽风效率。公交车门安检装置的整流风道的两个进风通道分别连接不同的第二抽风机,通过在检测杆内设置整流风道将两个第二抽风机抽入的空气一起在整流风道的出风筒处输送至空气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将原本需要两个空气检测单元缩减至一个空气检测单元,减少了一个空气检测单元的购置成本。同时由于进风通道沿着其轴线方向呈弯曲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使得进风通道内的空气更加贴合在进风通道的内壁流动,降低空气回弹,减少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保证每个第二抽风机的抽风量稳定。天线用于实现多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之间的相互通讯以及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与总控制器的通讯连接,实现多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自动组网,单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发现险情,所有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同时报警的功能。通过接近开关感应是否该公交车门处有乘客上车,若接近开关被触发,则确认有乘客上车,此时接近开关给总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总控制器控制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开始运作。通过驾驶室控制面板对公交车门安检装置的检测结果与险情进行实时显示,而且能够通过驾驶室控制面板控制公交车门安检装置是否开始运作,使得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即可通过接近开关感应后自动开启,也可以通过手动开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倾板与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相互平行,所述倾板沿着远离第一抽风机的方向朝向底板倾斜,所述第一导风板远离倾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远离倾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对卡接凸缘,一对所述卡接凸缘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卡接凸缘靠近底板的一端朝向倾板延伸;所述半导体传感器板的两端各设有一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卡设于对应侧的卡接凸缘与倾板之间。
上述结构中,半导体传感器板通过卡接块与卡接凸缘卡接在倾板上,方便半导体传感器板在倾板的拆卸与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的边缘朝向底板延伸构成竖直板,所述竖直板远离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挡风块,所述挡风块位于所述第一抽风机的送风口与所述半导体传感器板之间。
上述结构中,挡风块能够阻挡一部分的空气从第一抽风机进入导风道内,增加空气在半导体传感器板处的停留时间,提高半导体传感器板的检测准确度。
优选地,所述风机杆还包括风机杆外壳与设置在所述风机杆外壳内的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送风机的送风口处设有花瓣喷嘴,所述花瓣喷嘴包括相互连通的形变风道与花瓣喷头,所述形变风道远离花瓣喷头的一端卡接于所述送风机的送风口,所述花瓣喷头远离形变风道的一端伸出所述风机杆外壳并通过花瓣固定板固定在风机杆外壳上;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所述形变风道的截面形状逐渐由矩形向圆形变化,所述形变风道呈矩形处的截面面积与所述形变风道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所述花瓣喷头的截面形状逐渐由圆形向花瓣形形状变化,所述花瓣喷头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与所述花瓣喷头呈花瓣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所述花瓣喷头呈花瓣形处的截面的相邻两片花瓣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花瓣喷头呈花瓣形处的截面的每片所述花瓣的高度与每片所述花瓣的最宽处的长度的比值在1~1.5之间。
上述结构中,从送风机的送风口处排出的空气在形变风道内把原本分散有一定偏转角的气流缓变至平行于形变风道的外壁,使得气流更加集中、速度分布更加均匀,避免逆压力梯度流动,使其降低流动阻力,减少流动损失。形变风道呈矩形处的截面面积与形变风道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避免出现流线之间相互挤压的现象。同时,当空气通过该花瓣喷头时,花瓣形处的截面的每片花瓣的区域内气流的速度增加,静压降低,可以引射一部分在两片花瓣之间的区域,即花瓣喷头的外壁面处静止的气体,从而在相同工作条件下与传统风机相比增大气体的流量。花瓣喷头的设计能够让第二抽风机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增大风机流量。
优选地,所述检测杆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检测杆外壳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抽风机与空气检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出风筒为圆筒状,两个所述进风通道呈发散状设置在所述出风筒的一侧;所述出风筒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两个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同侧;所述检测杆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导风板的截面形状呈U型,沿着所述导风板的延伸方向,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为敞开端,所述导风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构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筒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二端正对所述空气检测单元;所述出风筒内设有一隔挡,所述隔挡将所述出风筒的内部分为两个风道,分别为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分别与一个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上述结构中,通过导风板将从出风筒内排出的空气导流到空气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起到对空气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空气检测单元的检测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设置隔挡将两个进风通道的空气隔开,从而避免当两个第二抽风机使用时间较长而功率下降后,第二抽风机功率较大的一方会将其抽入的空气反压入第二抽风机功率较小的一方的进风通道内,导致整体的抽风效率下降。
优选地,所述第二抽风机的抽风口处与送风机的入风口处均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表面为粗糙的,所述导风罩呈无底碗状结构且所述导风罩包括壁面,所述壁面的口径较小的一端为导风罩出风口,所述壁面的口径较大的一端为导风罩入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出风口与第二抽风机的抽风口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入风口与所述检测杆外壳齐平;位于所述送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出风口与送风机的入风口连接,位于所述送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入风口与所述风机杆外壳齐平;所述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为d,所述导风罩出风口的截面直径为D,D/d的半径比在1.5~2之间;所述壁面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与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d的比值在0.75~1之间;所述壁面的曲率半径R与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d的比值在1.5~2之间。
由于导风罩为无底碗状结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外部核心流更好地吸入第二抽风机与送风机内,减少在导风罩中的压力损失,且在导风罩出风口相同的周长情况下,截面面积最大。导风罩的粗糙表面能够留住空气中的一些杂质与灰尘,减少空气中的杂质与灰尘进入抽风机内。通过对导风罩的尺寸限定,通过限定半径比D/d为1.5~2,能够吸入合适的外部气流,若D/d大于2会吸入过多外界气流,降低检测精准度,若D/d小于1.5则不能将外部核心流全部吸入。壁面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与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d比H/d在0.75~1之间,若H/d大于1则导风罩不能完全埋入对应的检测杆外壳或者风机杆外壳内,若H/d小于0.75则不能将外部核心流全部吸入。壁面的曲率半径R与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d比R/d在1.5-2之间,若R/d大于2,导风罩中会出现反压,若R/d小于1.5则不能将外部核心流全部吸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抽风机将周围空气输送到半导体传感器板处进行检测,响应速度快,险情检测时间缩短,由于导风道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倾斜设置,能够减少第一抽风机送出空气的回弹,从而第一抽风机送出的空气大约有80~90%能够吹到半导体传感器板处。公交车门安检装置能够将两个第二抽风机抽入的空气通过整流风道同时导至同一空气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约了一个空气检测单元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取掉上盖、天线与防水接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从另一个方向看过去的导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公交车门安检装置中的风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风机杆去掉风机杆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9是送风机、花瓣喷嘴以及导风罩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导风罩从另一个方向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花瓣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公交车门安检装置中的检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检测杆去掉检测杆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15是整流风道的仰视图;
图16是整流风道的侧视图;
图17是整流风道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底板,1a-第一卡槽,1b-挡风块,1c-底板通风口,2-上盖,2a-抽风口,2b-指示灯口,2c-蜂鸣口,2d-收纳腔,2e-格档,2f-吹风口,2g-第二卡槽,3-天线,4-防水接头,5-第一抽风机,6-导风道,6a-第一导风部,6b-第二导风部,6c-卡接凸缘,6d-第一导风板,6e-第二导风板,6f-缺口,6g-倾板,6h-出风口,6i-第三导风板,6j-竖直板,7-半导体传感器板,7a-卡接块,8-主控电路板,9-警报装置,10-指示灯,11-蜂鸣器,12-风机杆,12a-风机杆外壳,12b-第一固定板,13-导风罩,13a-壁面,13b-圆环体,13c-连接板,13d-导风罩出风口,13e-导风罩入风口,14-花瓣固定板,14a-花瓣口,15-送风机,15a-送风口,16-花瓣喷嘴,16a-形变风道,16b-花瓣喷头,16c-卡扣,17-检测杆,17a-检测杆外壳,17b-第二固定板,18-第二抽风机,19-整流风道,19a-出风筒,19b-进风通道,19c-隔挡,20-导风板,21-空气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在公交车的车门处的公交车门安检装置、设置在公交车内的多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设置在公交车门处的接近开关、驾驶室控制面板与总控制器,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安装在公交车内的座椅侧面,用于检测该方位附近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即是否有险情。接近开关、驾驶室控制面板均与总控制器连接。
如图7~图17所示,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公交车门两侧的风机杆12与检测杆17,风机杆12与检测杆17均位于公交车内。
如图13与图14所示,检测杆17包括:检测杆外壳17a、设置在检测杆外壳17a内的两个第二抽风机18、设置于检测杆外壳17a的内部的第二固定板17b、整流风道19以及空气检测单元21。
如图13与图14所示,第二固定板17b竖直设置在检测杆外壳17a内,两个第二抽风机18与空气检测单元21均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7b上,空气检测单元21设置在检测杆外壳17a内。其中,两个第二抽风机18沿着竖直方向排布,第二抽风机18将检测杆外壳17a的外部的空气抽入检测杆外壳17a的内部,高度较高的第二抽风机18的高度相当于乘客的背部位置的高度,高度较低的第二抽风机18的高度相当于乘客的膝盖位置的高度。
如图14所示,两个第二抽风机18抽出的空气通过整流风道19输送到同一空气检测单元21处进行检测,该整流风道19连接在该第二固定板17b上,具体的,如图14~图17所示,整流风道19包括一呈圆筒状的出风筒19a与两个进风通道19b,两个进风通道19b的其中一端均与出风筒19a连通且位于出风筒19a的同侧,出风筒19a朝向靠近进风通道19b的一端径向尺寸逐渐缩小,出风筒19a穿过第二固定板17b并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7b上,两个进风通道19b位于第二固定板17b的同侧。
如图16与图17所示,两个进风通道19b呈发散状设置在出风筒19a的一侧,进风通道19b沿着其轴线方向呈弯曲状,进风通道19b的远离出风筒19a的一端与第二抽风机18的出风口连通,两个第二抽风机18的出风口出来的空气顺着进风通道19b流动到出风筒19a的远离进风通道19b的一端处,然后再被传输到空气检测单元21处进行检测。
如图14所示,出风筒19a的远离进风通道19b的一端将空气导向空气检测单元21处进行检测,具体的,第二固定板17b上还设有导风板20,该导风板20的截面形状呈U型,沿着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即图14的竖直方向),导风板20的第一端(图14中的导风板20的上端)为封闭端,导风板20的第二端(图14中的导风板20的下端)为敞开端,导风板20与第二固定板17b之间构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第一端处与出风筒19a连通,导风通道的第二端正对空气检测单元21。
如图7与图8所示,风机杆12包括将空气吹向检测杆17的两个送风机15,两个送风机15与两个第二抽风机18的高度对应相等,送风机15的送风口15a正对对应位置处的第二抽风机18的入风口。
为了实现第二抽风机18与送风机15的统一控制,第二抽风机18与送风机15分别与总控制器通讯连接,从而总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抽风机18与送风机15的启停。
如图15所示,出风筒19a内设有一隔挡19c,该隔挡19c将出风筒19a的内部分为两个风道,分别为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分别与一个进风通道19b连通。即第一风道通过其中一个进风通道19b接收来自于其中一个第二抽风机18抽入的空气,第二风道通过另外一个进风通道19b接收来自于另外一个第二抽风机18抽入的空气。在长时间使用后,两个第二抽风机18的功率可能会变得不同,从而导致功率较低的第二抽风机18处产生回流的现象,进而进一步导致第二抽风机18的功率下降,而隔挡19c能够挡住空气进入回流至另一个进风通道19b,从而减少回流现象。
如图1~图6所示,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上盖2与底板1,上盖2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上盖2与底板1构成一容纳空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抽风机5、导风道6、半导体传感器板7、天线3、主控电路板8与警报装置9。第一抽风机5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上盖2对应第一抽风机5处开设有抽风口2a。
导风道6位于容纳空间内,导风道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部6a与第二导风部6b,第一导风部6a远离第二导风部6b的一端正对第一抽风机5的送风口15a,第一导风部6a与底板1构成第一子风道,第二导风部6b与底板1构成第二子风道,第一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底板1对应导风道6处设有若干个底板通风口1c。半导体传感器板7设在第一导风部6a靠近第一抽风机5处,用于检测被第一抽风机5送来的空气是否含有易燃易爆等危险成分。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子风道的延伸方向,该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值,保证第一抽风机5输送到第一子风道处的空气回弹尽量少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容纳空间内设有格档2e,该格档2e将容纳空间分割为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第一抽风机5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导风道6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格档2e对应第一抽风机5的送风口15a处开设有吹风口2f,第一抽风机5送来的空气通过吹风口2f进入导风道6内。
具体的,如图3、图5与图6所示,第一导风部6a与第二导风部6b均设置在底板1上。如图5与图6所示,第一导风部6a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板6d、倾板6g与第二导风板6e,第一导风板6d与第二导风板6e相互平行,倾板6g沿着远离第一抽风机5的方向朝向底板1倾斜,第一导风板6d远离倾板6g的一端以及第二导风板6e远离倾板6g的一端设置于底板1上。
如图2所示,格档2e对应第一导风板6d与第二导风板6e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卡槽2g,第一导风板6d与第二导风板6e卡设在该第二卡槽2g内。
如图5与图6所示,第一导风板6d与第二导风板6e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对卡接凸缘6c,一对卡接凸缘6c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卡接凸缘6c靠近底板1的一端朝向倾板6g延伸。半导体传感器板7的两端各设有一卡接块7a,卡接块7a卡设于对应侧的卡接凸缘6c与倾板6g之间,最后被卡接凸缘6c朝向底板1延伸的部分托住。为了便于从第一导风部6a处取出半导体传感器板7,在倾板6g靠近上盖2的一端开设一缺口6f,当需要取出半导体传感器板7时,手指通过缺口6f接触到半导体传感器板7,将其从第一导风部6a处拿出。
第二导风部6b包括第三导风板6i,第三导风板6i的边缘朝向底板1延伸构成竖直板6j,竖直板6j远离第三导风板6i的一端设置于底板1上。第三导风板6i上开设有出风口6h。
如图3与图4所示,底板1对应第一导风部6a的第一导风板6d与第二导风板6e以及第二导风部6b的竖直板6j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卡槽1a,第一导风部6a的第一导风板6d与第二导风板6e以及第二导风部6b的竖直板6j卡设在该第一卡槽1a内,从而将导风道6安装在底板1上。
如图3与图6所示,第二导风板6e靠近底板1的一端与格档2e具有一定距离,从而第一导风部6a的空气会通过第二导风板6e与格档2e之间的间隙流出导风道6并通过底板通风口1c流出。
如图2与图3所示,底板1上还设有挡风块1b,挡风块1b位于第一抽风机5的送风口15a与半导体传感器板7之间,该挡风块1b阻挡一部分的空气从第一抽风机5进入导风道6内,增加空气在半导体传感器板7处的停留时间,提高半导体传感器板7的检测准确度。
如图1所示,上盖2的侧面有朝向内部延伸的收纳腔2d,天线3转动设置于上盖2上,当天线3收拢时,天线3位于收纳腔2d内。任意两个危险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各自对应的天线3通讯连接,从而所有危险自动检测装置自动组网,总控制器与每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主控电路板8通过对应的天线3通讯连接。
如图1与图3所示,主控电路板8与警报装置9设在容纳空间内,主控电路板8分别与半导体传感器板7、警报装置9、第一抽风机5以及天线3通讯连接,上盖2的侧面上设有防水接头4,主控电路板8、半导体传感器板7、警报装置9、第一抽风机5以及天线3的配套电线均通过该防水接头4与外部连接。
如图1~图3所示,警报装置9包括蜂鸣器11与指示灯10,上盖2对应蜂鸣器11的位置处开设有蜂鸣口2c,上盖2对应指示灯10的位置处开设有指示灯口2b,指示灯10的一部分通过指示灯口2b伸出上盖2外。
本实施例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抽风机5将周围的空气输送到第一导风部6a处的半导体传感器板7进行险情检测,若发现险情,则半导体传感器板7发送触发信息给主控电路板8,主控电路板8再使得蜂鸣器11响起以及点亮指示灯10,并将险情信息通过天线3发送给其他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和/或总控制器进行报警。
【实施例2】
如图7~图8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的风机杆12还包括风机杆外壳12a与设置在风机杆外壳12a内的第一固定板12b,第一固定板12b竖直设置,两个送风机15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2b上。
如图8与图9所示,送风机15的送风口15a处设有花瓣喷嘴16,花瓣喷嘴16包括相互连通的形变风道16a与花瓣喷头16b,形变风道16a远离花瓣喷头16b的一端通过卡扣16c卡接于送风机15的送风口15a处,花瓣喷头16b远离形变风道16a的一端(图9的花瓣喷头16b的左端)伸出风机杆外壳12a并通过花瓣固定板14固定在风机杆外壳12a上,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形变风道16a的截面形状逐渐由矩形向圆形变化,形变风道16a呈矩形处的截面面积与形变风道16a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
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花瓣喷头16b的截面形状逐渐由圆形向花瓣形形状变化,花瓣喷头16b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与花瓣喷头16b呈花瓣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花瓣喷头16b呈花瓣形处的截面的相邻两片花瓣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具体的,如图12所示,花瓣固定板14包括一直板与绕设直板边缘一周的环形延伸部,该直板上开设有呈花瓣状的花瓣口14a,该直板的边缘朝向靠近风机杆外壳12a方向延伸得到该环状延伸部,该环状延伸部与直板构成容纳槽,花瓣喷头16b呈花瓣形的一端伸入该容纳槽内并抵设在该花瓣口14a处,该花瓣固定板14用于固定花瓣喷头16b同时保护花瓣喷头16b。
花瓣喷头16b呈花瓣形处的截面的每片花瓣的高度与每片花瓣的最宽处的长度的比值为1.25,每片花瓣的最宽处指的是花瓣最靠近花瓣喷头16b的中心轴处。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每片花瓣的高度与每片花瓣的最宽处的长度的比值也可以是1、1.1、1.3、1.5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在1~1.5之间进行取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7~图17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的第二抽风机18的抽风口处与送风机15的入风口处均设有导风罩13,该导风罩13使得第二抽风机18与送风机15能够更好地吸入来自外部的空气,减少吸入第二抽风机18的抽风口与送风机15的入风口四周的无关气流,提高检测精度,同时避免第二抽风机18的抽风口与送风机15的入风口产生反压现象。
如图10与图11所示,导风罩13的表面为粗糙的,导风罩13呈无底碗状结构且导风罩13包括壁面13a,壁面13a的口径较小的一端为导风罩出风口13d,壁面13a的口径较大的一端为导风罩入风口13e,导风罩出风口13d与第二抽风机18的抽风口连接,导风罩入风口13e与检测杆外壳17a齐平。
同时,导风罩13的壁面13a内还同心设置一个圆环体13b,圆环体13b通过3块连接板13c固定在导风罩13的壁面13a上,3块连接板13c以圆环体13b的圆心为中心,呈均匀发散状设置。圆环体13b沿着壁面13a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壁面13a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且导风罩入风口13e与圆环体13b的对应端齐平。该圆环体13b的作用为隔挡作用,避免乘客将手伸入第二抽风机18或者送风机15内。
具体的,导风罩入风口13e的截面直径为d,导风罩出风口13d的截面直径为D,D/d的半径比为1.5,壁面13a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与导风罩入风口13e的截面直径d的比值为0.75,壁面13a的曲率半径R与导风罩入风口13e的截面直径d的比值为1.5,即d=40mm,D=60mm,H=30mm,R=60mm。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D/d的半径比也可以是1.5~2之间的其他取值;H/d的比值在0.75~1之间的其他取值;R/d比值在1.5~2之间的其他取值,只要满足实际情况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预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应用于前述实施例1~实施例3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中,驾驶室控制面板上设有用于交互的触摸屏,包括如下步骤:
当任意一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半导体传感器板检测到险情时,对应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主控电路板通过天线将险情信息传输到其他所有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以及总控制器处,所有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警报装置与总控制器同时报警。
具体的,险情信息包括险情发生位置处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位置以及险情发生信息,其中,险情发生位置处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位置即表示检测到险情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所在的位置,险情发生信息即表示有险情发生这个状态。
当总控制器接收到险情信息后,总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险情发生位置处的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位置传输到驾驶室控制面板并进行显示,且总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险情发生信息显示在驾驶室控制面板上以提示驾驶员险情发生。
具体的,半导体传感器板检测到的空气内的指标不在安全范围内,则半导体传感器板生成对应的险情信息。
接近开关触发后发送开启指令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控制公交车门安检装置的第二抽风机、送风机与空气检测单元开始运作,即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开始检测刚上车乘客身上是否携带危险品,空气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总控制器,该反馈信息为安全信息或者危险信息,总控制器识别该反馈信息进行后续动作。
当反馈信息为危险信息,即总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中记载的空气内的各项指标判断为有险情发生,则总控制器将反馈信息认定为危险信息,总控制器通过该控制面板上的触摸屏向驾驶员报警。
当反馈信息为安全信息,,即总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中记载的空气内的各项指标判断为无险情发生,则总控制器将反馈信息认定为安全信息,总控制器控制空气检测单元、第二抽风机与送风机停止检测。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驾驶室控制面板上的触摸屏输入开启指令,然后驾驶室控制面板将开启指令传输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再控制公交车门安检装置的第二抽风机、送风机与空气检测单元开始运作。
同时,为了实时监控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内的所有第二抽风机与送风机是否正常运行,所有第二抽风机与送风机将其对应的实时状态信息传输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识别实时状态信息。
当总控制器根据实时状态信息判断得到所有第二抽风机与送风机均正常运行时,总控制器不做任何操作。
当总控制器根据实时状态信息判断得到任意一个第二抽风机或者送风机处于异常状态时,总控制器控制所有第二抽风机与送风机停止运行并向驾驶员报警。
【实施例5】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还包括步骤: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总控制器误报险情的次数达到预设数量,则通过公交车门安装装置的空气检测单元与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主控电路板上的检测芯片获取周边环境参数,并根据周边环境参数调节总控制器用于判断是否报警的当前参数阈值组。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为1天、5天、1个月等等,预设数量可以为5次、8次、10次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具体的,空气检测单元与主控电路板上的检测芯片获取周边环境参数,该周边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空气中酒精含量等等,根据检测到的周边环境参数调节总控制器用于判断是否报警的当前参数阈值组,使得当前参数阈值组能够适应所在地的空气气候,进而降低误报的概率。
由于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段的人流量不同,在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参数阈值组作为是否有险情发生的判断标准,因此,总控制器内储存有多组参数阈值组,驾驶员通过驾驶室控制面板选取合适的参数阈值组作为当前参数阈值组,从而驾驶员能够手动选择当前参数阈值组,调节更加灵活。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公交车的车门处的公交车门安检装置、设置在公交车内的多个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设置在公交车门处的接近开关、驾驶室控制面板与总控制器,多个所述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设置于公交车内的不同位置,所述接近开关、驾驶室控制面板均与所述总控制器连接;
所述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包括:
风机杆与检测杆,所述风机杆与检测杆分别设置在公交车的车门两侧;
所述检测杆包括:
检测杆外壳与设置在所述检测杆外壳内的两个第二抽风机,两个所述第二抽风机沿着竖直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抽风机将检测杆外壳的外部的空气抽入所述检测杆外壳的内部;
整流风道,所述整流风道包括一出风筒与两个进风通道,两个所述进风通道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出风筒连通且位于所述出风筒的同侧,所述进风通道沿着其轴线方向呈弯曲状,进风通道的远离出风筒的一端与第二抽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空气检测单元,所述空气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杆外壳内且所述出风筒的远离进风通道的一端将空气导向所述空气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
所述风机杆包括将空气吹向检测杆的两个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送风口正对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抽风机的入风口;
所述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上盖与底板,所述上盖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与底板构成一容纳空间;
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抽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上盖对应所述第一抽风机处开设有抽风口;
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导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远离第二导风部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抽风机的送风口,所述第一导风部与底板构成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导风部与底板构成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延伸方向,所述底板对应所述导风道处设有底板通风口;
半导体传感器板,所述半导体传感器板设在所述第一导风部靠近所述第一抽风机处;
主控电路板与警报装置,所述主控电路板与警报装置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主控电路板分别与半导体传感器板、警报装置、第一抽风机通讯连接;
天线,所述天线转动设置于所述上盖上且所述天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通讯连接;
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有所述第二抽风机、所有所述送风机通讯连接,且所述总控制器与每个所述危险品自动检测装置的主控电路板通过对应的所述天线通讯连接,任意两个所述危险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各自对应的天线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倾板与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相互平行,所述倾板沿着远离第一抽风机的方向朝向底板倾斜,所述第一导风板远离倾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远离倾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对卡接凸缘,一对所述卡接凸缘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卡接凸缘靠近底板的一端朝向倾板延伸;
所述半导体传感器板的两端各设有一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卡设于对应侧的卡接凸缘与倾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的边缘朝向底板延伸构成竖直板,所述竖直板远离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一子风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上设有挡风块,所述挡风块位于所述第一抽风机的送风口与所述半导体传感器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杆还包括风机杆外壳与设置在所述风机杆外壳内的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所述送风机的送风口处设有花瓣喷嘴,所述花瓣喷嘴包括相互连通的形变风道与花瓣喷头,所述形变风道远离花瓣喷头的一端卡接于所述送风机的送风口,所述花瓣喷头远离形变风道的一端伸出所述风机杆外壳并通过花瓣固定板固定在风机杆外壳上;
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所述形变风道的截面形状逐渐由矩形向圆形变化,所述形变风道呈矩形处的截面面积与所述形变风道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
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所述花瓣喷头的截面形状逐渐由圆形向花瓣形形状变化,所述花瓣喷头呈圆形处的截面面积与所述花瓣喷头呈花瓣形处的截面面积相等,所述花瓣喷头呈花瓣形处的截面的相邻两片花瓣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所述花瓣喷头呈花瓣形处的截面的每片所述花瓣的高度与每片所述花瓣的最宽处的长度的比值在1~1.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杆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检测杆外壳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抽风机与空气检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出风筒为圆筒状,两个所述进风通道呈发散状设置在所述出风筒的一侧;
所述出风筒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两个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同侧;
所述检测杆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所述导风板的截面形状呈U型,沿着所述导风板的延伸方向,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为敞开端,所述导风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构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筒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二端正对所述空气检测单元;
所述出风筒内设有一隔挡,所述隔挡将所述出风筒的内部分为两个风道,分别为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分别与一个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风机的抽风口处与送风机的入风口处均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表面为粗糙的,所述导风罩呈无底碗状结构且所述导风罩包括壁面,所述壁面的口径较小的一端为导风罩出风口,所述壁面的口径较大的一端为导风罩入风口;
位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出风口与第二抽风机的抽风口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入风口与所述检测杆外壳齐平;
位于所述送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出风口与送风机的入风口连接,位于所述送风机处的所述导风罩的导风罩入风口与所述风机杆外壳齐平;
所述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为d,所述导风罩出风口的截面直径为D,D/d的半径比在1.5~2之间;所述壁面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与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d的比值在0.75~1之间;所述壁面的曲率半径R与导风罩入风口的截面直径d的比值在1.5~2之间。
CN201920936189.3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Active CN210166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6189.3U CN210166336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6189.3U CN210166336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6336U true CN210166336U (zh) 2020-03-20

Family

ID=7017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6189.3U Active CN210166336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63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4441A (zh) * 2019-06-21 2019-08-27 上海冷溪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1970365A (zh) * 2020-08-18 2020-11-20 上海冷溪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升级方法和手持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4441A (zh) * 2019-06-21 2019-08-27 上海冷溪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0174441B (zh) * 2019-06-21 2024-06-25 上海冷溪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1970365A (zh) * 2020-08-18 2020-11-20 上海冷溪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升级方法和手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6336U (zh)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
US20230129044A1 (en) Exhaled air purification unit and system for indoor multi-person venues or environments
KR101943368B1 (ko) 공동주택의 통신시설을 이용한 소방 통합 관리시스템
US5855510A (en) System for exhausting smoke and controlling fires within a building
KR200475222Y1 (ko) 비상 대피 유도 장치
EP3064462A1 (en) Ventilating apparatus for display of elevator hall door
CN106075763A (zh) 智能化火灾预防及应对系统
KR102207167B1 (ko) 거실 제연설비 시스템
KR102641539B1 (ko) 화재 확산방지 장치
CN210442922U (zh) 一种基于智能消防系统的消防巡检装置
KR20180120834A (ko) 차량 음주운전 방지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209879029U (zh) 一种基于空气流体的公交车门安检装置及其系统
CN110174441B (zh)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的公交安全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KR20190038050A (ko) 소방 대피로용 산소 통로 공급장치
CN205779794U (zh) 一种用于禁烟场所的换气扇
KR20200008782A (ko) 대중교통 승강장용 부스
CN207938145U (zh) 一种建筑火灾探测监控装置
CN210078679U (zh) 用于抢险救灾的长距离送风系统及其送风设备
CN110227226A (zh) 用于抢险救灾的长距离送风系统及其送风设备
FI12255U1 (fi) Rakennuksen poistoilmapuhallin ja poistoilmajärjestelmä
CN110454903A (zh) 一种消防工程楼道排烟控制系统
CN214749210U (zh)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及公共交通工具
CN111840834A (zh) 一种具有速度感应控制的逃生设备
CN207755675U (zh) 医院消防安全用自动灭火药架
CN218038226U (zh) 一种消防烟感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