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8425U - 杯子 - Google Patents

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8425U
CN210158425U CN201822267351.5U CN201822267351U CN210158425U CN 210158425 U CN210158425 U CN 210158425U CN 201822267351 U CN201822267351 U CN 201822267351U CN 210158425 U CN210158425 U CN 210158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leakage
cavity
leaching
cu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673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兵垒
崔方圆
严格格
江岑棹
卓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etease Zaig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etease Zai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etease Zaig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etease Zai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673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8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8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8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杯子,包括杯体、浸漏板,杯体具有杯腔,浸漏板,设于杯腔中,浸漏板的边缘连接于杯腔上部的腔壁,浸漏板与腔壁共同定义一浸漏腔,浸漏腔具有顶部开口,顶部开口朝向杯体的杯口,浸漏板开设有浸漏孔,浸漏孔连通浸漏腔与杯腔。通过将浸漏板固定于杯体的杯腔中,使得杯子在使用过程更加方便,泡茶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可泡茶的杯子,通常包括过滤器,过滤器的底部设置圆形过滤孔。杯子在使用过程中将过滤器置于杯体的杯腔内,起到过滤茶叶的功能。杯体与过滤器相互分离,在使用泡茶杯子的过程中,需要将过滤器取出,达到放入茶叶、取出冲泡过的茶叶、或喝水时不带出茶叶等的目的。此外,现有杯子对于泡茶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泡茶效果不佳。上述泡茶杯子的使用过程繁琐,结构略显复杂,需要一种简化且方便使用、泡茶效果更佳的杯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泡茶功能且使用方便的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杯子,包括杯体、浸漏板。所述杯体具有杯腔。所述浸漏板设于所述杯腔中,所述浸漏板的部分边缘连接于所述杯腔上部的腔壁,所述浸漏板与所述腔壁共同定义一浸漏腔,所述浸漏腔具有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朝向所述杯体的杯口,所述浸漏板开设有浸漏孔,所述浸漏孔连通所述浸漏腔与所述杯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底部具有第一底面,且所述杯体下部具有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一底面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浸漏板位于所述杯体的同侧;其中,所述杯体以所述第一底面为底放置时处于第一放置状态,所述杯体以所述第二底面为底放置时处于第二放置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夹角为110度至15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浸漏板开设有多个所述浸漏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多个所述浸漏孔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杯子还包括把手,设于所述杯体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把手与所述浸漏板位于所述杯体的同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底部具有第一底面,且所述杯体下部具有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一地面具有夹角;其中,所述杯体以所述第一底面为底放置时处于第一放置状态,所述杯体以所述第二底面为底放置时处于第二放置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杯体的同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底面过渡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杯子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底部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顶部开口的形状匹配。其中,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时,所述第一凸缘卡置于所述顶部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杯盖底部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杯口的部分形状匹配。其中,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时,所述第二凸缘卡置于所述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顶部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具有泡茶功能,通过将浸漏板固定于杯体的杯腔中,使得杯子在使用过程更加方便,泡茶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杯子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杯子处于第一放置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杯子处于第二放置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杯子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杯体
11:杯腔
12:腔壁
13:外壁
14:第一底面
15:第二底面
16:杯口
2:浸漏板
21:浸漏腔
22:浸漏孔
23:顶部开口
3:把手
4:杯盖
41:第一凸缘
42:第二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下”、“之间”、“下端”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是以用于泡茶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杯子或其他工艺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杯子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视图的效果,图1中不包括杯盖的结构。配合参阅图2至图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杯子处于第一放置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了视图的效果,图2中不包括杯盖的结构。图3示出了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杯子处于第二放置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了视图的效果,图3中不包括杯盖的结构。杯子包括杯体1、浸漏板2。杯体1具有杯腔11,杯体1的截面为圆柱形。杯体1的材质可为陶瓷、不锈钢、玻璃、塑料等,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浸漏板2设于杯腔11中,浸漏板2为球面的一部分,其截面形状为1/4圆形。且浸漏板的边缘连接于杯腔11上部的腔壁12,浸漏板2的底部约位于杯腔11的中部,浸漏板2的顶部高度略低于杯腔11的顶部。浸漏板2与腔壁12共同定义浸漏腔21,浸漏腔21具有顶部开口23,其朝向杯体1的杯口16。顶部开口23的形状由两个对称的圆弧组成,杯口16为圆形。浸漏板2开设有浸漏孔22,浸漏孔22将浸漏腔21与杯腔11连通。浸漏孔22将浸漏板2中的茶叶等留在浸漏腔21中。此外浸漏板2的材质可为陶瓷、不绣钢、玻璃、塑料等。浸漏板2与杯体1可采用相同的材质,并且浸漏板2与杯体1一体成型制作。浸漏板2与杯体1也可为不同的材质,分别制作,将浸漏板2与杯体1胶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浸漏腔21也可由浸漏板2单独界定,此时,浸漏板21作为一个单独的容置腔,将其固定于腔壁12的上部,也可实现同样的泡茶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顶部开口23的形状还可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
具体而言,继续参阅图1至图3,杯体1的底部具有第一底面14,且杯体1的下部具有第二底面15,第一底面14与第二底面15相连并具有夹角,具体地,第一底面14为水平面,第二底面15为倾斜面,上述夹角即第二底面15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第二底面15与浸漏板2位于杯体1的同侧,详细而言,第二底面15的中心线与浸漏板2的中心线相重合。杯体1以第一底面14为底放置时为第一放置状态,此时,杯体1水平放置。杯体1以第二底面15为底放置时为第二放置状态,此时,杯体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放置。腔壁12上设有水位刻度,泡茶效果最佳的水量的刻度线位于浸漏板的底部。当杯体1内的水位线于最佳刻度线时,杯体1位于第一放置状态时,水位线位于浸漏板2的下方,没有浸泡到浸漏腔21内的茶叶等;杯体1位于第二放置状态时,水位线位于浸漏板2中,浸泡到浸漏腔21内的茶叶。因此,通过改变杯体1的放置状态,控制杯体1中水的水平面与浸漏板2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泡茶的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若提高杯体1的泡茶时的水量,可将浸漏板2的底部上移,浸漏板2的顶部位置不变,减小浸漏板2的高度。腔壁12的最佳刻度线随之上移,杯体1的泡茶的水量增加。若减少杯体1的泡茶时的水量,可将浸漏板2的底部下移,浸漏板2的顶部位置不变,增加浸漏板2的高度。腔壁12的最佳刻度线随之下移,杯体1的泡茶的水量减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底面15与浸漏板2位于杯体1的同侧且部分重合,即第二底面15与浸漏板2的中心线不重合,而是具有一定的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面14与第二底面15的夹角为110度至150度。
具体而言,继续参阅图1至图3,浸漏板2开设有多个浸漏孔22,浸漏孔22为圆形孔,并且多个浸漏孔22均匀分布。浸漏孔22的尺寸取决于杯子的具体用途,例如杯子用于泡茶叶,浸漏孔22的尺寸较大,茶叶也不宜漏出;例如杯子用于泡决明子等,较小尺寸的物体,所需的浸漏孔22的尺寸较小,以不漏出浸漏腔21内的容置物为准。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1至图3,杯子还包括把手3,设于所述杯体1的外壁13,把手3为圆弧形,把手3的顶部与杯口相连,其下部与与第二底面15相连。把手3的朝向杯体1的一边与杯体1的外壁13共同界定出一孔洞,为使用者提供一手持空间。把手3的材质可为陶瓷、不绣钢、玻璃、塑料等。把手3与杯体1可采用相同的材质,并且把手3与杯体1一体成型制作。把手3与杯体1也可为不同的材质,分别制作,将把手3与杯体1胶合。把手3与浸漏板2位于杯体1的同侧,以保证杯子位于第二放置状态时,杯体1内的水可以浸泡到浸漏腔21内的茶叶等。
具体而言,继续参阅图1至图3,杯体1的底部具有第一底面14,且杯体1的下部具有第二底面15,第一底面14与第二底面15相连并具有夹角。杯体1以第一底面14为底放置时为第一放置状态,此时,杯体1水平放置。杯体1以第二底面15为底放置时为第二放置状态,此时,杯体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放置。第二底面15与把手3位于杯体1的同侧,第二底面15连接把手3,可以扩大第二底面15的面积,使得杯子位于第二放置状态时,更加稳定,不宜倾斜。
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第二底面15过渡连接于把手3的下端与第一底面14之间,第一底面14由第一底面14与第二底面15的相交线与圆弧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浸漏板2与第二底面15位于杯体1的同侧,把手3位于杯体1的另一侧,且浸漏板2和第二底面15的中心线与把手3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
参阅图4、图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的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杯体1还包括杯盖4,其可分离地盖设于杯口16,杯盖4的形状与杯口16相同,都为圆形。杯盖4的底部设有第一凸缘41,且第一凸缘41与顶部开口23的形状匹配。第一凸缘41由两个圆弧凸缘组成,其中一圆弧凸缘与杯口16的一部分匹配,另一个圆弧凸缘与浸漏板2的顶部边缘匹配,第一凸缘41的高度与顶部开口23与杯口16的高度差值相等。其中,杯盖4盖设于杯口16时,第一凸缘41卡置与顶部开口23,此时,浸漏腔21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将杯腔11中的水倒出时,不带出浸漏板内的茶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凸缘42的形状随着顶部开口23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4、图5,杯盖4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凸缘42,第二凸缘42与杯口16的形状匹配。第二凸缘42为一圆弧凸缘,第二圆弧凸缘42的高度与第一圆弧凸缘41的高度相等。杯盖4盖设于杯口16时,第二凸缘42卡置与杯口16,使得杯盖4稳定地置于杯口16而不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凸缘42也可由位于同一圆弧线上的两段圆弧凸缘组成,也可由若干个圆形点状结构组成,第二凸缘42的形状只要可以实现杯盖4稳定地置于杯口16上即可,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二凸缘42的高度也可与第一凸缘41的高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具体来说,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杯子用于泡茶时,拿开杯盖4,将茶叶置入浸漏腔21中,向腔壁12中倒水,倒水的位置为浸漏腔21的对侧,以避开浸漏板2为佳。水量达到最佳水位线时,停止加水,盖上杯盖4。将杯子以第二底面15为底放置,杯子处于倾斜放置状态,杯子内的水浸泡到浸漏腔21内的茶叶,处于泡茶状态。泡茶时间达到使用者所需时,可以将杯子以第一底面14为底放置,杯子处于水平放置状态,杯子内的水没有泡到浸漏腔21内的茶叶,处于不泡茶状态。将杯盖置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即第一凸缘41盖于顶部开口23,第二凸缘42位于把手3上。此时,使用者可享用杯子内的茶水,而不带出浸漏腔21内的茶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具有泡茶功能,通过将浸漏板固定于杯体的杯腔中,使得杯子在使用过程更加方便,泡茶效果更佳。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杯子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杯子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杯子的任何细节或杯子的任何部件。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术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子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1)

1.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具有杯腔;以及
浸漏板,设于所述杯腔中,所述浸漏板的部分边缘连接于所述杯腔上部的腔壁,所述浸漏板与所述腔壁共同定义一浸漏腔,所述浸漏腔具有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朝向所述杯体的杯口,所述浸漏板开设有浸漏孔,所述浸漏孔连通所述浸漏腔与所述杯腔;
所述杯体底部具有第一底面,且所述杯体下部具有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一底面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浸漏板位于所述杯体的同侧;其中,所述杯体以所述第一底面为底放置时处于第一放置状态,所述杯体以所述第二底面为底放置时处于第二放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10度至15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漏板开设有多个所述浸漏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浸漏孔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还包括:
把手,设于所述杯体的外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浸漏板位于所述杯体的同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面过渡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还包括:
杯盖,所述杯盖底部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顶部开口的形状匹配;
其中,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时,所述第一凸缘卡置于所述顶部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底部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杯口的部分形状匹配;其中,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时,所述第二凸缘卡置于所述杯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
CN201822267351.5U 2018-12-29 2018-12-29 杯子 Active CN210158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7351.5U CN210158425U (zh) 2018-12-29 2018-12-29 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7351.5U CN210158425U (zh) 2018-12-29 2018-12-29 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8425U true CN210158425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8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67351.5U Active CN210158425U (zh) 2018-12-29 2018-12-29 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8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13317A (en) Brewing pot
US20180303278A1 (en) Glass jug
CN210158425U (zh) 杯子
CN105795819B (zh) 一种自动盖碗及控制方法
CN204708498U (zh) 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
US20090007791A1 (en) Cup Having Floatable Strainer
CN106724537A (zh) 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CN112707362A (zh) 一种多功能分酒器
CN202277148U (zh) 一种具有下腔结构的茶壶
EP1013203B1 (en) Brewing system
CN219206478U (zh) 一种便于更换茶叶的陶瓷茶具
CN215383032U (zh) 一种简易茶漏支架及茶漏套件
CN208658862U (zh) 一种饮品机使用的接水盘和胶囊饮品机
CN218683592U (zh) 一体方便的泡茶杯
CN207613572U (zh) 一种设置双壶嘴且壶盖设置双气道的双腔体壶
CN207627100U (zh) 一种用于饮品机的接水盘和胶囊饮品机
CN216569550U (zh) 一种冲泡器
CN204862405U (zh) 组合式茶杯套件
CN214548690U (zh) 一种分体式茶杯
CN220308866U (zh) 一种茶盘及功夫茶套具
CN217852276U (zh) 一种新型盖碗
CN209436795U (zh) 一种泡茶器
CN209499374U (zh) 一种双杯盖的茶杯
CN219353532U (zh) 一种泡茶器具
CN212939229U (zh) 一种半自动悬挂式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