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4571U -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4571U
CN210154571U CN201921053977.4U CN201921053977U CN210154571U CN 210154571 U CN210154571 U CN 210154571U CN 201921053977 U CN201921053977 U CN 201921053977U CN 210154571 U CN210154571 U CN 210154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point
anchoring
point
measuring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39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国根
陈寅磊
唐永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Office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Offic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Office,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Office
Priority to CN2019210539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4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4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45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属于工程监测技术领域。监测系统为:在待测的地表土层设定若干个测点,若干个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间隔部署,第一个测点作为参考点,其他测点按照部署位置排序,监测各测点处光纤的应变;根据光纤的应变变化,计算获得光纤长度的变化差值;根据光纤长度的变化差值,计算获得各测点的沉降。本实用新型将沉降监测转化为光纤应变的变化监测,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沉降监测的思路,为保障工程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地表沉降难以准确、及时、全面监测的困境。

Description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严重扰动了地下土层结构,影响地层的承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工程结构设施的使用和安全,因此,在施工期或运营期,对工程设施周边的地表沉降实施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城市隧道建设期间,需要进行基坑开挖,规范规定必须对周边地表沉降进行施工期的监测。目前,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沉降观测,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规范体系化程度高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显著的不足,如自动化水平低、测量精度易受人工影响、无法在线实时长期监测、对于一些突发情况反应显著滞后等。因此,需要提出更先进的在线监测方法。
现有的基于布里渊散射机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测量距离大(最高可达50km)、精度高(可达7.5με)、分布式测量(采样空间间隔达5cm)、不受电磁干扰、稳定性好、系统集成性高等优点,在长期监测领域被不断研究和应用。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入射光沿光纤传播过程中,在光纤每个位置都会产生布里渊散射光,布里渊散射光的中心频率与发生散射位置的光纤应变和温度状态成线性关系,通过收集并解析散射光的中心频率即可实现光纤不同位置应变和温度的分布式测量。在实际中,光纤的成本较低,1km长度的裸光纤成本在1000元左右,是实现长距离分布式监测的另一重要前提条件。
本实用新型拟通过利用布里渊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提出一种适合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通过对光纤应变的变化监测实现沉降监测,可准确及时的计算获取地表沉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在待测的地表土层设定若干个测点,若干个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间隔部署,第一个测点作为参考点,并将此测点记为参考点P0,第二个测点记为测点P1,其他测点按照部署位置排序依次记为测点P2,……Pi,……Pn,n为测点的总数,
在参考点和每个测点处均竖向安装有锚固杆,参考点处的锚固杆下端嵌入稳定土层,其他测点处的锚固杆下端嵌入地表土层,相邻锚固杆上横向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侧相邻锚固杆的连接处通过铰固定,使连接杆和锚固杆之间可绕铰接点旋转,且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个铰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在每个测点处沿竖向排布有两个锚固区且相邻测点处的两个锚固区位于对立面,上下两个锚固区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位于上方的锚固区粘贴在连接杆上且位于铰的右侧,位于下方的锚固区粘贴在锚固杆上,
光纤的一端沿参考点P0与测点P1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然后在测点P1沿上下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2与测点P3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然后在测点P3处沿上下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以此类推依次敷设直至到测点Pn处,然后在测点Pn处绕到反面继续按照类似的线路敷设,在测点Pn处绕到反面在测点Pn与测点Pn-1之间横向走线敷设,在测点Pn-1处沿下上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n-1与测点Pn-2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在测点Pn-3处沿下上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n-3与测点Pn-4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以此类推依次敷设直至到参考点P0
进一步的,相邻测点的间隔距离范围为3m-10m。
进一步的,锚固杆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
进一步的,连接杆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制备。
进一步的,光纤采用紧套光纤。
进一步的,锚固区采用环氧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可大规模分布式监测的布里渊分布式光纤技术,解决了地表沉降难以准确、及时、全面监测的困境,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市场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中将沉降监测转化为材料传感特性(光纤应变)的变化监测,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沉降监测的思路,为保障工程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3、本实用新型中传感结构简单,大范围布设的传感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为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表沉降监测系统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表沉降监测系统反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表沉降监测系统中相邻测点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表沉降监测原理图。
附图标记:1、地表土层,2、锚固杆,3、连接杆,4、铰,5、光纤,6、光纤解析仪,7、锚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待测的地表土层1设定若干个测点,若干个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间隔部署,第一个测点作为参考点,并将此测点记为参考点P0(也可称为测点P0),第二个测点记为测点P1,其他测点按照部署位置排序依次记为测点P2,……Pi,……Pn,n为测点的总数,可根据实际监测需要来确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n取值5。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参考点和每个测点处均竖向安装有锚固杆2,参考点处的锚固杆下端嵌入稳定土层,其他测点处的锚固杆2下端嵌入地表土层,相邻锚固杆2上横向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两端与两侧相邻锚固杆2的连接处通过铰4固定,使连接杆和锚固杆之间可绕铰接点旋转,且连接杆3的两端与两个铰4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当竖向的锚固杆下沉时,横向的连接杆可绕铰点旋转。
考虑到经济性和实际监测需求,相邻测点的间隔距离一般设为3m-10m(m是单位米)。在此监测系统中,参见图3所示,将位于测点Pi和测点Pi-1之间的连接杆3上两个铰4间的水平距离为参考点P0与测点P1之间的间隔距离,此距离记为Li,Li的取值范围为3m-10m。
锚固杆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连接杆3采用纤维复合材料(FRP)制备,可减轻自重、增大长度;在监测期内,参考点P0处的竖向位移要求为0,因此,在实际中参考点P0处的锚固杆2需要锚固到稳定土层。稳定土层位于地表土层下方,一般不发生显著的沉降变形。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每个测点处沿竖向排布有两个锚固区(一般采用树脂作为粘结剂,长度不小于5cm)且相邻测点处的两个锚固区位于对立面(如图所示,测点P1、P3…奇数测点处的锚固区位于正面,测点P2、P4…偶数测点处的锚固区位于反面),上下两个锚固区7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位于上方的锚固区7粘贴在连接杆3上且位于铰4的右侧,位于下方的锚固区7粘贴在锚固杆2上,并记测点Pi处上下两个锚固区7之间距离为Hi(此距离也是两个锚固区7之间光纤5的长度),测点Pi处上下两个锚固区7之间光纤5的应变为εi
光纤的一端沿参考点P0与测点P1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然后在测点P1沿上下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2与测点P3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然后在测点P3处沿上下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以此类推依次敷设直至到测点Pn处,然后在测点Pn处绕到反面继续按照类似的线路敷设,如参考图2所示,在测点Pn处绕到反面在测点Pn与测点Pn-1之间横向走线敷设,在测点Pn-1处沿下上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n-1与测点Pn-2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在测点Pn-3处沿下上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n-3与测点Pn-4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以此类推依次敷设直至到参考点P0。本实用新型采用布里渊分布式光纤技术来测量光纤的应变,此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分布式监测。在实施例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光纤解析仪来实现,位于参考点处的光纤两端连接光纤解析仪,此光纤解析仪用来计算获取光纤的应变。
光纤5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紧套光纤,其外部树脂保护层应选用耐环境性能好的改性树脂;锚固区7内采用环氧树脂将光纤5分别锚固在竖向锚固杆2和横向连接杆3表面。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系统实现地表沉降监测的基本原理是:
当测点Pi处发生相对于测点Pi-1的相对沉降位移di时,连接杆3位于测点Pi的一端将向下移动,此连接杆相较于之前水平位置产生转角为θi的转动,并且位于测点Pi处上方锚固区也会向下移动,则两个锚固区7之间光纤5长度Hi将发生变化,也即该段光纤5的应变εi会发生变化,而光纤5长度的变化差值Δi与沉降位移di是成比例的。
因此,通过测量两个锚固区7之间光纤5的应变εi,然后计算出该段光纤长度的变化差值Δi,就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测点Pi相对于测点Pi-1的相对位移d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测点Pi处,光纤5长度的变化差值Δi表示为:
Δi=εiHi (1)
其中,εi为测点Pi处光纤5长度Hi范围内的平均应变,正值表示测点Pi相对于测点Pi-1位移向上,负值表示测点Pi相对于测点Pi-1位移向下;Hi为测点Pi处两个锚固区7之间的光纤5净长度,是光纤安装好未发生变形的长度,可采用米尺直接测量。
根据几何关系,测点Pi相对于测点Pi-1的相对位移di可近似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21866630000061
式中,Li为测点Pi和测点Pi-1之间的水平距离;ti表示测点Pi处位于上方的锚固区7与相邻铰4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以参考点为0位移点,测点Pi的绝对位移(即沉降)Di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21866630000071
实施例
根据以上所述,采用上述监测系统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的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监测系统安装:将各锚固杆2按照设计位置嵌入地表土层1,通过铰4将连接杆3固定在相邻竖向锚固杆2上,之后利用锚固区7将光纤5依次粘贴在锚固杆2和连接杆3上,光纤5的两端连接光纤解析仪6,最终形成监测系统;
第二步,应变数据采集和处理:利用光纤解析仪6测量获得沿光纤的应变分布,然后利用无应力区段监测的数据(只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散射光中心频率变化)对应力区段(即两个锚固区7之间)实施温度补偿(此温度补偿是现有光纤解析仪常规手段,为了提高采集精度),即将应力区段测量的数值扣除无应力区段测量的数值,并提取各应力区段内补偿后应变数据,然后对每个区段内的应变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
第三步,沉降分析:将各测点处理后的平均应变εi及各相关参数输入公式1~3,依此计算长度的变化差值Δi、相对位移di和绝对位移(即沉降)Di
本实用新型利用相邻竖向锚固杆发生相对沉降后,会引起光纤的应变变化,利用几何关系,解析获得沉降。本实用新型引用了先进的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结合地表沉降的特点,解决了地表沉降难以准确、及时、全面监测的困境,保障了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在待测的地表土层设定若干个测点,若干个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间隔部署,第一个测点作为参考点,并将此测点记为参考点P0,第二个测点记为测点P1,其他测点按照部署位置排序依次记为测点P2,……Pi,……Pn,n为测点的总数,
在参考点和每个测点处均竖向安装有锚固杆,参考点处的锚固杆下端嵌入稳定土层,其他测点处的锚固杆下端嵌入地表土层,相邻锚固杆上横向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侧相邻锚固杆的连接处通过铰固定,使连接杆和锚固杆之间可绕铰接点旋转,且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个铰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在每个测点处沿竖向排布有两个锚固区且相邻测点处的两个锚固区位于对立面,上下两个锚固区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位于上方的锚固区粘贴在连接杆上且位于铰的右侧,位于下方的锚固区粘贴在锚固杆上,
光纤的一端沿参考点P0与测点P1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然后在测点P1沿上下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2与测点P3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然后在测点P3处沿上下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以此类推依次敷设直至到测点Pn处,然后在测点Pn处绕到反面继续按照类似的线路敷设,在测点Pn处绕到反面在测点Pn与测点Pn-1之间横向走线敷设,在测点Pn-1处沿下上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n-1与测点Pn-2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在测点Pn-3处沿下上方锚固区竖向走线敷设,再次沿测点Pn-3与测点Pn-4之间的连接杆横向走线敷设,以此类推依次敷设直至到参考点P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相邻测点的间隔距离范围为3m-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锚固杆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连接杆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光纤采用紧套光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锚固区采用环氧树脂。
CN201921053977.4U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54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3977.4U CN210154571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3977.4U CN210154571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4571U true CN210154571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5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397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54571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45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0984A (zh) * 2019-07-08 2019-10-22 扬州市市政建设处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3899343A (zh) * 2021-12-09 2022-01-07 湖北工业大学 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地基沉降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0984A (zh) * 2019-07-08 2019-10-22 扬州市市政建设处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360984B (zh) * 2019-07-08 2024-04-30 扬州市市政建设处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3899343A (zh) * 2021-12-09 2022-01-07 湖北工业大学 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地基沉降监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0984B (zh)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及方法
Mohamad et al. Behaviour of an old masonry tunnel due to tunnelling-induced ground settlement
CN106546218B (zh) 一种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分布式路基沉降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5890537A (zh) 高拱坝变形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技术方案及系统
CN210154571U (zh) 一种地表沉降的大范围分布式监测系统
CN112504336A (zh) 一种滑坡区管道变形监测系统
CN102735459A (zh) 温度变化索力监测的问题索支座广义位移递进式识别方法
CN112066945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埋设的机场道基沉降监测结构和方法
CN203981124U (zh) 船闸结构应变和应力分布式光纤监测装置
CN105157999A (zh)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桩完整性和横向位移的评估方法
CN113124767B (zh) 一种隧道长距离沉降变形自动化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4807434A (zh) 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方法
CN102768123A (zh) 温度变化索力监测的问题索和支座角位移递进式识别方法
CN204854709U (zh) 一种滑坡的分布监测装置
CN113932767A (zh) 基于温度补偿的电力综合管廊沉降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7330125A (zh) 盾构穿越中既有高铁隧道光纤监测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Bin et al. The monitoring of segments dislocation deformation in shield tunnel based on bofda
CN102735461A (zh) 温度变化索力监测的问题索和支座角位移识别方法
CN212567367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埋设的机场道基沉降监测结构
CN216719119U (zh) 一种运营公路结构群健康检测系统
Li et al. Research on the layout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in shield tunnel monitoring
CN102706593A (zh) 温度变化索力监测的问题索和支座平移递进式识别方法
CN102706611A (zh) 温度变化索力监测的问题索和支座广义位移识别方法
CN114608772B (zh) 基于智能应变纤维的混凝土构件挠度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10829336U (zh) 一种附有光纤的全应力测力锚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