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6534U - 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36534U CN210136534U CN201921278099.6U CN201921278099U CN210136534U CN 210136534 U CN210136534 U CN 210136534U CN 201921278099 U CN201921278099 U CN 201921278099U CN 210136534 U CN210136534 U CN 210136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 module
- door lock
- alarm
- mcu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包括:红外发送模块,由MCU控制器控制,打开或关闭红外信号的发送;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发送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高低电平,反馈给MCU控制器;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输出光报警信号至MCU控制器;MCU控制器,控制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发送、接收数据以及接收所述光报警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数据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至门锁报警模块;门锁报警模块,根据所述MCU控制器发送的报警信息信号产生报警警告;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MCU控制器、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门锁报警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供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门锁越来越智能化,出现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解锁的智能门锁,取消了钥匙,使得用户无需携带钥匙,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并且也避免了钥匙被他人非法获取的可能,安全性更高。
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第三者无法通过非法获取钥匙打开门锁,但却可以暴力撬开门锁,因此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以利用红外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在智能门锁发生被撬事件时有效地发出警告,达到了双重防撬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红外发送模块,由MCU控制器控制,打开或关闭红外信号的发送;
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发送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高低电平,反馈给MCU控制器;
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输出光报警信号至MCU控制器;
MCU控制器,连接所述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发送、接收数据以及接收所述光报警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数据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至门锁报警模块;
门锁报警模块,连接所述MCU控制器,根据所述MCU控制器发送的报警信息信号产生报警警告;
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MCU控制器、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门锁报警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MCU控制器的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红外发送模块的开关控制端,控制红外发送模块打开或关闭红外信号的发送,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输出的红外接收信号INFRARED_REC连接至所述MCU控制器的一输入端口,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输出的光报警信号连接至所述MCU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口,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的报警控制信号连接至所述门锁报警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3V3_2分别连接至所述MCU控制器、门锁报警模块、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VCC连接至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电源端。
优选地,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包括发送偏置电阻R31与R32、负载限流电阻R21、红外发送二极管IR1和驱动NPN三极管Q6,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的红外发送控制信号INFRARED_IR1连接至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1的一端,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2的一端和所述驱动NPN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2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至所述红外发送二极管IR1的阳极,所述红外发送二极管IR1的阴极连接至所述驱动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
优选地,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包括红外接收管REC1、电源偏置电阻R15和R19、电源开关管Q2、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隔离电阻R12以及滤波电容C73、C4以及C5,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的红外接收电源控制信号INFRARED_POWER_CTRL连接至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电源开关管Q2的栅极,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源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电源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的一端,所述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管REC1的正端和所述滤波电容C73与C4的一端,所述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管REC1的输出端和所述隔离电阻R12的一端以及所述滤波电容C5的一端,所述隔离电阻R12的另一端即为所述红外报警接收信号INFRARED_REC,所述滤波电容C73、C4、C5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在发生门锁被撬时输出低电平的光报警信号给所述MCU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光电三极管Q7、光信号负载电阻R2、滤波电阻R3和滤波电容C1,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连接至所述光信号负载电阻R2的一端,所述光信号负载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光电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所述滤波电阻R3的一端,所述滤波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一端组成光报警信号OP_REC节点,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光电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的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分别通过隔离保护盒镶嵌于所述智能门锁的内部,于正常情况下,所述智能门锁与门无缝隙地相互贴紧。
优选地,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通过隔离保护盒嵌于所述智能门锁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门锁报警模块产生的报警警告包括但不限于产生声光电报警信号,并将数据上传至便携终端或控制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通过利用红外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在门锁被撬时产生相应的信号至MCU控制器,由MCU控制器向门锁报警模块产生报警信号,从而实现报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重防撬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红外发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红外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MCU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光信号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实际应用中红外模块在正常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实际应用中红外模块在异常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实际应用中光信号接收模块在正常情况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0、MCU控制器20、门锁报警模块30、红外发送模块40、红外接收模块50和光信号接收模块60。
其中,电源模块10,用于给MCU控制器20、门锁报警模块30、红外发送模块40、红外接收模块50和光信号接收模块60供电;MCU控制器20包括微处理器(MCU)及其外围电路,用于控制红外发送模块40和红外接收模块50发送、接收数据、处理红外接收模块50以及光信号模块60的数据,并确定是否需要给门锁报警模块30发送报警控制信号使其报警;门锁报警模块30,用于接收MCU控制器20发送的报警控制信号,于接收到报警控制信号时,产生报警警告,所述报警警告可包括光电警告、蜂鸣器、APP消息推送等,例如当发生门锁被撬时发出光电警告,并可将数据上传至便携终端或控制中心;红外发送模块40由发送偏置电阻R31-R32、负载限流电阻R21、红外发送二极管IR1和驱动NPN三极管Q6组成,用于在MCU控制器20控制下实现红外信号的发送和停止;红外接收模块50由红外接收管REC1、电源偏置电阻R15和R19、电源开关管Q2、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隔离电阻R12以及滤波电容C73、C4和C5组成,用于在红外接收电源控制信号INFRARED_POWER_CTRL的控制下将接收到的红外发送模块40所发送的数据转换为高/低电平并反馈给MCU控制器20;光信号接收模块60由光电三极管Q7、光信号负载电阻R2、滤波电阻R3和滤波电容C1组成,用于当发生门锁被撬时输出低电平的光报警信号给MCU控制器20。
电源模块10的电源输出3V3_2分别连接至MCU控制器20、门锁报警模块30、红外发送模块40、红外接收模块50的电源端,电源模块10的电源输出VCC连接至光信号接收模块60的电源端,MCU控制器20的一输出端口输出的红外发送控制信号INFRARED_IR1连接至红外发送模块40的开关控制输入端,MCU控制器20的另一输出端口输出的红外接收电源控制信号INFRARED_POWER_CTRL连接至红外接收模块50的电源控制端,红外接收模块50输出的红外接收信号INFRARED_REC连接至MCU控制器20的一输入端口,光信号接收模块60输出的光报警信号OP_REC连接至MCU控制器20的另一输入端口,MCU控制器20输出的报警控制信号连接至门锁报警模块30的输入端。
如图2所示,红外发送模块40由发送偏置电阻R31-R32、负载限流电阻R21、红外发送二极管IR1和驱动NPN三极管Q6组成,MCU控制器20输出的红外发送控制信号INFRARED_IR1连接至发送偏置电阻R31的一端,发送偏置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发送偏置电阻R32的一端和驱动NPN三极管Q6的基极,发送偏置电阻R32的另一端和驱动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电源模块10的电源输出3V3_2通过负载限流电阻R21连接至红外发送二极管IR1的阳极,红外发送二极管IR1的阴极连接至驱动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
如图3所示,红外接收模块50由红外接收管REC1、电源偏置电阻R15和R19、电源开关管Q2、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隔离电阻R12以及滤波电容C73、C4和C5组成,MCU控制器20输出的红外接收电源控制信号INFRARED_POWER_CTRL连接至电源偏置电阻R19的一端,电源偏置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偏置电阻R15的一端和电源开关管Q2的栅极,电源偏置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源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至电源模块10的电源输出3V3_2,电源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至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的一端和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的一端,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红外接收管REC1的正端和滤波电容C73、C4的一端,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红外接收管REC1的输出端和隔离电阻R12的一端以及滤波电容C5的一端,隔离电阻R12的另一端即为红外报警接收信号INFRARED_REC,滤波电容C73、C4、C5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4所示,MCU控制器为通用电路,图4仅示意性在电源正端VDD和VCCD间到地连接了滤波电容C43、C41、C14和C44以及输入输出端口。
如图5所示,光信号接收模块60由光电三极管Q7、光信号负载电阻R2、滤波电阻R3和滤波电容C1组成,电源模块10的电源输出VCC连接至光信号负载电阻R2的一端,光信号负载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光电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滤波电阻R3的一端,滤波电阻R3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1的一端组成光报警信号OP_REC节点,滤波电容C1的一端和光电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中,红外模块的原理:红外模块由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构成,红外发送模块发射红外接收模块能够识别的红外线,利用墙壁对红外模组进行遮光与反射,在红外接收模块检测到红外发送模块所发出的红外线以后,发送相应的信息给控制模块(MCU控制器),从而实现门锁的防撬,如图6及图7所示。
1、正常情况下:
其中,61为门,62为智能门锁,所述的红外发送模块(红外发送灯管63)和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灯管64)分别通过隔离保护盒65/66镶嵌于智能门锁62的内部,正常情况下(门未被撬,即门与智能门锁未被分开),智能门锁62(红外发送模块及红外接收模块)与门无缝隙的相互贴紧,此时门与隔离保护盒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将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进行隔离,此时红外接收模块无法接收红外线并反馈给MCU控制器,MCU控制器未接收到红外接收模块的信号,以此判定门未被撬开,不需向门锁报警模块发送信号。
2、异常情况下:
当门61被撬开时,智能门锁62与门61分开,智能门锁62与门61产生的空隙,此时密封环境被打破,红外发送模块发送的红外线经由门或墙壁反射回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线并且向MCU控制器反馈信号,当MCU控制器接收到红外接收模块反馈的信号,则立即向门锁报警模块发送信号,接收到信号的门锁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声并且向APP发送智能锁被撬信息。以此成功实现红外防撬报警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除了采用红外模块进行报警外,还采用光信号接收模块进行报警,其中,光信号接收模块的原理: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外界光线并向MCU控制器反馈信号,利用墙壁与智能锁的面板进行密封处理,在光信号接收模块检测到外界光源以后,发送相应的信息给控制模块,从而实现门锁的防撬。
正常情况下如图8:
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66通过隔离保护盒68嵌于智能门锁62的内部,正常情况下(门未被撬,即门与智能门锁未被分开),智能门锁与门无缝隙的相互贴紧,此时门61与隔离保护盒68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外界光信号无法进入,此时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不到信号,MCU控制器未接收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以此判定门未被撬开,不需向门锁报警模块发送信号。
异常情况下:
当门61被撬开时,智能门锁62与门61分开,智能门锁与门产生的空隙,此时密封环境被打破,光信号可进入智能门锁内部,光信号接收模块66接收到外界光信号,向MCU控制器发送信号。当MCU控制器接收到光信号接收模块反馈的信号,则立即向门锁报警模块发送信号,接收到信号的门锁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声并且向APP发送智能锁被撬信息。以此成功实现光信号防撬报警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通过利用红外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在门锁被撬时产生相应的信号至MCU控制器,由MCU控制器向门锁报警模块产生报警信号,从而实现报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重防撬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红外发送模块,由MCU控制器控制,打开或关闭红外信号的发送;
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发送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高低电平,反馈给MCU控制器;
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输出光报警信号至MCU控制器;
MCU控制器,连接所述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发送、接收数据以及接收所述光报警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数据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至门锁报警模块;
门锁报警模块,连接所述MCU控制器,根据所述MCU控制器发送的报警信息信号产生报警警告;
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MCU控制器、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门锁报警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器的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红外发送模块的开关控制端,控制红外发送模块打开或关闭红外信号的发送,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输出的红外接收信号INFRARED_REC连接至所述MCU控制器的一输入端口,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输出的光报警信号连接至所述MCU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口,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的报警控制信号连接至所述门锁报警模块的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3V3_2分别连接至所述MCU控制器、门锁报警模块、红外发送模块、红外接收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VCC连接至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电源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送模块包括发送偏置电阻R31与R32、负载限流电阻R21、红外发送二极管IR1和驱动NPN三极管Q6,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的红外发送控制信号INFRARED_IR1连接至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1的一端,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2的一端和所述驱动NPN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发送偏置电阻R32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至所述红外发送二极管IR1的阳极,所述红外发送二极管IR1的阴极连接至所述驱动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包括红外接收管REC1、电源偏置电阻R15和R19、电源开关管Q2、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隔离电阻R12以及滤波电容C73、C4以及C5,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的红外接收电源控制信号INFRARED_POWER_CTRL连接至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电源开关管Q2的栅极,所述电源偏置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源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电源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的一端,所述红外接收偏置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管REC1的正端和所述滤波电容C73与C4的一端,所述红外接收负载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管REC1的输出端和所述隔离电阻R12的一端以及所述滤波电容C5的一端,所述隔离电阻R12的另一端即为所述红外接收信号INFRARED_REC,所述滤波电容C73、C4、C5的另一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在发生门锁被撬时输出低电平的光报警信号给所述MCU控制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光电三极管Q7、光信号负载电阻R2、滤波电阻R3和滤波电容C1,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连接至所述光信号负载电阻R2的一端,所述光信号负载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光电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所述滤波电阻R3的一端,所述滤波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一端组成光报警信号OP_REC节点,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光电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分别通过隔离保护盒镶嵌于所述智能门锁的内部,于正常情况下,所述智能门锁与门无缝隙地相互贴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通过隔离保护盒嵌于所述智能门锁的内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报警模块产生的报警警告包括但不限于产生声光电报警信号,并将数据上传至便携终端或控制中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78099.6U CN210136534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78099.6U CN210136534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36534U true CN210136534U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0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78099.6U Active CN210136534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365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12951A (zh) * | 2020-06-04 | 2020-09-01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具有防撬功能的智能门锁及其防撬检测方法 |
-
2019
- 2019-08-07 CN CN201921278099.6U patent/CN2101365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12951A (zh) * | 2020-06-04 | 2020-09-01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具有防撬功能的智能门锁及其防撬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375021C (en) | Hazard alarm,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herefor | |
CN106408815A (zh) | 一种震动累加报警方法及装置 | |
JPH0136159B2 (zh) | ||
CN210136534U (zh) | 一种智能门锁双重防撬电路 | |
CN210038198U (zh) | 一种智能门锁红外防撬电路 | |
JPH0449755Y2 (zh) | ||
US5459450A (en) | Presence-detecting system | |
CN204877162U (zh) | 多功能智能安防防盗门 | |
CN1359091A (zh) | 窗户防范系统 | |
CN205229699U (zh) | 一种智能家居电控制系统 | |
JPS5966243A (ja) | デ−タ通信方式 | |
CN101520933A (zh) | 心跳式探测电子围栏传感器系统及探测方法 | |
CN204315017U (zh) | 激光红外全方位报警器 | |
EP0051325B1 (en) | A remote control system | |
CN201142586Y (zh) | 具有报警功能的充电器 | |
CN202871054U (zh) |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家庭报警系统 | |
CN109326069A (zh) | 心跳式探测电子围栏传感器系统及探测方法 | |
CN101466027A (zh) | 一种可视门铃装置 | |
JPH09181673A (ja) | 赤外線通信装置 | |
CN1283838A (zh) | 模块化拼组式自动遥控报警系统 | |
CN202584327U (zh) | 一种利用光源控制的防盗电路 | |
CN204402188U (zh) | 一种带预警的遥控报警器 | |
CN213303270U (zh) | 新型红外探测转无线报警监控装置 | |
CN201203921Y (zh) | 一种多功能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 |
CN201122324Y (zh) | 一种智能逻辑防盗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1434 No.1 and No.2, Shihua Road, Hualong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aomadame smart hom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No.2 highway, No.2, Panyu,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ELAI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