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7113U - 一体化加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加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7113U
CN210127113U CN201920199432.8U CN201920199432U CN210127113U CN 210127113 U CN210127113 U CN 210127113U CN 201920199432 U CN201920199432 U CN 201920199432U CN 210127113 U CN210127113 U CN 210127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ing
control module
detection unit
output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94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龚全知
李小强
唐升克
刘农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994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7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7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71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加药装置,其包括配药设备、配药设备的药液出口和混凝池的投药口通过管路连接,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药计量泵,还包括分别在混凝池的源水进口和出水口设置的检验水质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的流量调节端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比较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第一加药计量泵流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闭环控制,具有较高的加药精度,且不需要人工介入采集沉积反应池水质,实现了全自动化加药。

Description

一体化加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循环水、工业废水处理、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游泳池、水厂、污水处理、建筑生活水、锅炉水以及化工、医疗、电子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都有将废水或污水通入混凝池,并在混凝池中加入药剂进行消毒或者净化处理的步骤。现有混凝池的药液投放量通常依据源水流量和源水浊度(源水即进入混凝池之前的水)进行比例控制,但可操作性不强,因为源水浊度与药液投放量非线性,存在加药不足导致水质不能达标或加药过量导致成本居高的问题,还需要人工介入采集沉积反应池水质,进行投药量调整。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CN207061957U的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智能加药高效混凝沉淀设备,该专利通过在所述的箱体进水口处设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包括相连的密闭部件和存水部件,存水部件内设有多个检测探头,检测探头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具有智能调节加药功能,可检测设备进水口的污水水质并自动调节加药量,大大提高了药剂的使用效率。但是该专利只依赖于进水口的污水水质调节加药量,是一个开环控制的过程,控制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加药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加药装置,包括配药设备、所述配药设备的药液出口和混凝池的投药口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药计量泵,还包括分别在混凝池的源水进口和出水口设置的检验水质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的流量调节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比较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第一加药计量泵流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混凝池作为待处理的源水(废水、污水等)的加药反应场所,从其源水进口通入源水,源水处理加药反应后从其出水口流出进入后级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通过比较设置于混凝池的源水进口和出水口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实时输出值来作为调节加药计量泵流量的依据,实现了闭环控制,具有较高的加药精度,且不需要人工介入采集沉积反应池水质,实现了全自动化加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差分放大器、第二差分放大器、加法器、V/I转换单元、第一参考电源和第二参考电源;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入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加法器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加法器的负向输入端与地连接,加法器的输出端与V/I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V/I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的流量调节端连接;
所述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为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值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大于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公开了控制模块的一种硬件电路结构,通过将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和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做差分计算得到的差值与预设的比较值阈值比较,该比较值阈值由第一参考电源提供,若得到的差值大于比较值阈值,认为此时加药量已过量,第二差分放大器输出为负,与第二参考电源相加后,加法器的输出值减小,则通过V/I转换单元输出的调节第一加药计量泵流量的调节电流减小,进而减小加药量,以节省用药;当得到的差值小于等于比较值阈值,认为此时加药量不足,第二差分放大器输出为正,与第二参考电源相加后,加法器的输出值增大,则通过V/I转换单元输出的调节第一加药计量泵流量的调节电流增大,进而增加了药量,以达到精准加药的目的,该控制模块能够按要求自动控制加药量,在保证用药效果的前提下不浪费药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为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值的80%-98%。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对混凝池进行药液反应后水质提高量的要求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或第二检测单元为电导率传感器或PH传感器或浊度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根据混凝池中水的电导率、PH值或浊度来控制加药量,以适应不同废水或污水的处理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配药设备包括药粉仓、配药箱和贮药箱;
所述配药箱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所述第一搅拌机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五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配药箱上还设置有与给水管连接的配药进水口、与药粉仓出口连通的配药进药口、以及配药箱药液出口,所述配药箱药液出口与贮药箱的药液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药计量泵,所述第二加药计量泵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配药箱级联贮药箱的结构,在配药箱中利用第一搅拌机充分搅拌后才将药液泵入贮药箱,使得从贮药箱中通入混凝池的药液是均匀的,保证了药液均匀性的稳定,有利于精确加药的精确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贮药箱内设有第二搅拌机,所述第二搅拌机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贮药箱中通过第二搅拌机继续搅拌有利于保持药液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配药箱内设有检测药液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
和/或所述贮药箱内设有检测药液液位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分别实时检测配药箱和贮药箱的液位,在低液位时便于及时在配药箱中加入水和药粉,在贮药箱中及时泵入配药箱中的药液,保证给混凝池加药的持续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手动阀和/或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
和/或在所述进水管上还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电磁流量计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五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向配药箱自动进水和统计给水管中流入的水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药粉仓出口与配药箱的配药进药口之间还设置有给料螺旋机和计量螺旋机,所述给料螺旋机的药粉出口与计量螺旋机的药粉进口连通,计量螺旋机的药粉出口与配药箱的配药进药口连通;
所述给料螺旋机的电控端与控制模块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计量螺旋机的电控端与控制模块的第六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给料螺旋机能够实现药粉用量的精确控制,运行可靠;通过计量螺旋机能够实时获得实际加入配药箱中的药粉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为微机控制箱。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使用方便,易采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模块的一部分硬件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V/I转换单元的硬件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模块的另一部分硬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
1混凝池;2第一加药计量泵;3第一检测单元;4第二检测单元;5控制模块;6 V/I转换单元;7药粉仓;8配药箱;9贮药箱;10第一搅拌机;11给水管;12第二加药计量泵;13第二搅拌机;14第一液位传感器;15第二液位传感器;16手动阀;17电磁阀;18电磁流量计;19给料螺旋机;20计量螺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一体化加药装置包括配药设备、配药设备的药液出口和混凝池1的投药口通过管路连接,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药计量泵2,还包括分别在混凝池1的源水进口和出水口设置的检验水质的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
还包括控制模块5,第一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5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端连接,控制模块5用于比较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第一加药计量泵2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原理为: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值比较方式优选但不限于为差值比较或比值比较,预设一个比较值阈值,将获得的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的比较值与比较值阈值进行大小判断,若超过比较值阈值,则认为投药量过量,减少投药量,即减小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若小于或等于比较值阈值,则认为投药量不足,增加投药量,即增大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优选的,比较值阈值为混凝池1的出水口处的衡量水质好坏的参数为其源水进口处该参数的80%-98%,只要比较值达到比较值阈值,就认为加药量满足要求,衡量水质好坏的参数优选但不限于为电导率、PH值、浊度等。第一加药计量泵2优选但不限于为机械隔膜式计量泵,如上海申贝的SIM系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5可以为全部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使用现有的成熟控制箱,优选但不限于为微机控制箱,如可选用上海阔思电子产品名称为加药控制箱,产品型号:KSW-200,可实现自动控制,内部集成有各种计量泵控制单元、阀门控制单元、以及传感器输出信号模数采集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单元3和/或第二检测单元4为电导率传感器或PH传感器或浊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导率传感器优选但不限于为上海双旭电子公司提供的WQ-COND型水质电导率传感器、美国sensorex环形电导率传感器TCS3000和3020系列等,当选用的电导率传感器为电流输出时,可在输出端并联一个电流电压转换电阻到地,即可实现电流到电压的转换,以便后续处理。PH传感器优选但不限于美国Sensorex公司S290C系列型号的水质PH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是通过测量透过水的光量来测量水中的悬浮固体,而这些悬浮固体可以反映出水体受污染的情况,可选择梅特勒公司的浊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第一检测单元3和/或第二检测单元4可分别包含分散布置多个水质传感器,多个水质传感器的输出求平均值作为第一检测单元3或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值,使得测量更准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公开了控制模块5的一部分硬件电路图,控制模块5包括第一差分放大器A1、第二差分放大器A2、加法器A3、V/I转换单元6、第一参考电源Vref1和第二参考电源Vref2;
第一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A2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参考电源Vref1的输入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差分放大器A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法器A3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参考电源Vref2的输出端连接,加法器A3的负向输入端与地连接,加法器A3的输出端与V/I转换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V/I转换单元6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端连接;
第一参考电源Vref1的输出电压值为第一检测单元3输出的电压值的一部分,第二参考电源Vref2的输出电压值大于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差分放大器A1和第二差分放大器A2为本领域常规的利用功放搭建的差分电路,加法器A3为本领域常规的利用功放搭建的加法电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参考电源Vref1和第二参考电源Vref2优选但不限于选用基准电压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具体的参考芯片手册,在此不赘述;两个电源的输出电压大小与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范围,以及V/I转换单元6的输入范围确定。如第一参考电源Vref1为1.2V基准电压源,如选用LM385BLP-1-2,第二参考电源Vref2为2.5V基准电压源,如选用LM385BLP-2-5。
在本实施方式中,V/I转换单元6为将加法器A3输出的电压转换为与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端输入匹配的电流信号,其输出一般为4-20mA电流信号,V/I转换单元6可为转换电阻,也可为如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V/I转换单元6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T1和第四运放A4,加法器A3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端分别与第四运放A4正向输入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加法器A3的地端分别与第四运放A4负向输入端、第三电阻R3第一端和第二电阻R2第一端连接,第四运放A4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T1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T1集电极与数字电源端连接,第一三极管T1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2第二端均与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端连接,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地端与数字地连接。数字电源端可为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的供电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为第一检测单元3输出的电压值的80%-9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配药设备包括药粉仓7、配药箱8和贮药箱9;
配药箱8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10,第一搅拌机10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五信号输出端连接;
配药箱8上还设置有与给水管11连接的配药进水口、与药粉仓7出口连通的配药进药口、以及配药箱8药液出口,配药箱8药液出口与贮药箱9的药液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药计量泵12,第二加药计量泵12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贮药箱9内设有第二搅拌机13,第二搅拌机13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药计量泵12优选但不限于为机械隔膜式计量泵,如上海申贝的SIM系列。第一搅拌机10和第二搅拌机13优选但不限于为折叶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配药箱8内设有检测药液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14,第一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
和/或贮药箱9内设有检测药液液位的第二液位传感器15,第二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14和/或第二液位传感器15优选但不限于选用佛山德力克测控仪器有限公司的型号为DLK201的液位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在进水管11上设置有手动阀16和/或电磁阀17,电磁阀17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的,在进水管11上还设置有电磁流量计18,电磁流量计18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五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在药粉仓7出口与配药箱8的配药进药口之间还设置有给料螺旋机19和计量螺旋机20,给料螺旋机19的药粉出口与计量螺旋机20的药粉进口连通,计量螺旋机20的药粉出口与配药箱8的配药进药口连通;
给料螺旋机19的电控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计量螺旋机20的电控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六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场景中,控制模块中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硬件电路如图5所示,这部分硬件电路具体包括:第一比较器D1、第二比较器D2、第三比较器D3、第一低液位阈值存储器、第二高液位阈值存储器、第一高液位阈值存储器、与非门、与门、非门和延时器;第一低液位阈值存储器存储着配药箱8的液位为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信号值,第一高液位阈值存储器存储着配药箱8的液位为最高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信号值,第二高液位阈值存储器存储着贮药箱9的液位为最高液位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信号值。
如图5所示,第一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D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低液位阈值存储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D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与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端还与第二比较器D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高液位阈值存储器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D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分别与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和延时器的输入端连接;与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磁阀17的控制端、给料螺旋机19的电控端和计量螺旋机20的电控端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D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高液位阈值存储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D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比较器D3的输出端与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延时器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加药计量泵12的控制端和非门输入端连接,非门输出端与第一搅拌机10的控制端连接。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第一比较器D1、第二比较器D2和第三比较器优选但不限于为D3LM324或LM358;与非门优选但不限于为74LS00;非门为单非门,优选但不限于为SN74AHC1G04,与门,优选但不限于为7408、7409、CD4081等;延时器优选但不限于型号为LTC6994或CD74HC123PWR的延时芯片及外部电路,具体电路可参考芯片手册;延时时间可任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配置为配药箱8搅拌均匀需要的平均时间,该平均时间可多次试验获得。
具体工作流程为:当配药箱8的液位低于配药箱8的最低液位时,第一比较器D1输出低电平,第二比较器D2输出低电平,与非门输出高电平使电磁阀17、给料螺旋机19和计量螺旋机20工作,开始向配药箱8通入水和加药粉;同时,延时器不工作,输出为低电平,与门输出低电平,第二加药计量泵12不启动,不从配药箱中泵药液到贮药箱9,此外,非门输出高电平,第一搅拌机9开始工作,对配药箱8中的液体开始搅拌。当配药箱8的液位高于配药箱8的最低液位且低于配药箱8的最高液位时,第一比较器D1输出高电平,第二比较器D2输出低电平,与非门输出高电平使电磁阀17、给料螺旋机19和计量螺旋机20继续向配药箱8通入水和加药粉;同时,延时器不工作,输出为低电平,与门输出低电平,第二加药计量泵12不启动,不从配药箱中泵药液到贮药箱9,此外,非门输出高电平,第一搅拌机9继续配药箱8中的液体开始搅拌。当配药箱8的液位高于配药箱8的最高液位时,第一比较器D1输出高电平,第二比较器D2输出高电平,与非门输出低电平关闭电磁阀17、给料螺旋机19和计量螺旋机20,停止向配药箱8通入水和加药粉;同时,延时器开始工作,在达到延时时间之前输出低电平,与门输出低电平,第二加药计量泵12不启动,不从配药箱中泵药液到贮药箱9,此外,非门输出高电平,第一搅拌机9继续配药箱8中的液体开始搅拌;当达到延时时间时,延时器输出高电平,同时只有当贮药箱9的液位低于其最高液位时,第三比较器D3输出高电平,此时与门输出高电平,第二加药计量泵12开始工作,从配药箱8中抽取药液至贮药箱9中,同时非门输出低电平至第一搅拌机9,停止搅拌配药箱8中的液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体化加药装置,包括配药设备,所述配药设备的药液出口和混凝池(1)的投药口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药计量泵(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在混凝池(1)的源水进口和出水口设置的检验水质的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
还包括控制模块(5),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5)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用于比较第一检测单元(3)和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第一加药计量泵(2)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第一差分放大器、第二差分放大器、加法器、V/I转换单元(6)、第一参考电源和第二参考电源;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4)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入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加法器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加法器的负向输入端与地连接,加法器的输出端与V/I转换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V/I转换单元(6)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计量泵(2)的流量调节端连接;
所述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为第一检测单元(3)输出的电压值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大于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为第一检测单元(3)输出的电压值的80%-9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和/或第二检测单元(4)为电导率传感器或PH传感器或浊度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设备包括药粉仓(7)、配药箱(8)和贮药箱(9);
所述配药箱(8)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10),所述第一搅拌机(10)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五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配药箱(8)上还设置有与给水管(11)连接的配药进水口、与药粉仓(7)出口连通的配药进药口、以及配药箱(8)药液出口,所述配药箱(8)药液出口与贮药箱(9)的药液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药计量泵(12),所述第二加药计量泵(12)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药箱(9)内设有第二搅拌机(13),所述第二搅拌机(13)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箱(8)内设有检测药液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14),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
和/或所述贮药箱(9)内设有检测药液液位的第二液位传感器(15),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四信号输入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11)上设置有手动阀(16)和/或电磁阀(17),所述电磁阀(17)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
和/或在所述进水管(11)上还设置有电磁流量计(18),所述电磁流量计(18)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五信号输入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药粉仓(7)出口与配药箱(8)的配药进药口之间还设置有给料螺旋机(19)和计量螺旋机(20),所述给料螺旋机(19)的药粉出口与计量螺旋机(20)的药粉进口连通,计量螺旋机(20)的药粉出口与配药箱(8)的配药进药口连通;
所述给料螺旋机(19)的电控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计量螺旋机(20)的电控端与控制模块(5)的第六信号输入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或4-9之一所述的一体化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为微机控制箱。
CN201920199432.8U 2019-02-15 2019-02-15 一体化加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27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9432.8U CN210127113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体化加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9432.8U CN210127113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体化加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7113U true CN210127113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943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27113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体化加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71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6477A (zh) * 2021-10-07 2021-12-21 浙江宏电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沉降处理装置
CN115520917A (zh) * 2021-10-27 2022-12-27 泰州威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不锈钢制品集中清洗车间的废水污染治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6477A (zh) * 2021-10-07 2021-12-21 浙江宏电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沉降处理装置
CN115520917A (zh) * 2021-10-27 2022-12-27 泰州威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不锈钢制品集中清洗车间的废水污染治理系统
CN115520917B (zh) * 2021-10-27 2024-01-23 泰州威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不锈钢制品集中清洗车间的废水污染治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2188B (zh) 一种化学除磷精确加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127113U (zh) 一体化加药装置
CN114380386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外碳源投加的自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139974Y (zh) 混凝剂自动加药控制系统
CN106277299B (zh) 一种基于耗氧速率测定仪的曝气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6277383B (zh) 一种基于耗氧速率测定仪的曝气控制系统与方法
CN206897364U (zh) 一种含氟废水氯化钙自动加药装置
CN114538612A (zh) 一种外加碳源精确加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04461A (zh) 工业循环水自动加药及水质稳定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CN114275866A (zh) 智能加药絮凝沉淀系统
CN211078571U (zh) 一种用于水厂的絮凝沉淀系统
CN110182952A (zh) 一种用于市政污水厂aao工艺的复合碳源投加量自动反馈及调节装置
CN114847215B (zh) 循环水养殖系统、控制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0885452U (zh) 磁絮凝沉淀池用磁粉含量监测装置及磁粉智能投加系统
CN212640089U (zh) 可调式碳源投加系统
CN218841805U (zh)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加药控制系统
CN212740797U (zh) 一种维持除氧水的含氧量稳定的装置
CN206199212U (zh) 新型难溶解粉末投加装置
CN209034130U (zh) 一种用于环保水处理的一体化全自动加药装置
CN114906913A (zh) 一种基于智能学习的化学除磷精准加药系统及装置
CN211505300U (zh) 一种单探头污水毒性实时监测系统
CN112088823A (zh) 一种智能加换海水装置
CN218709605U (zh) 一种碳源加药系统
CN220745432U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药剂精准加药装置
CN211871545U (zh) 可自动调节搅拌运行及碳源投加的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