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4237U - 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24237U CN210124237U CN201920590774.2U CN201920590774U CN210124237U CN 210124237 U CN210124237 U CN 210124237U CN 201920590774 U CN201920590774 U CN 201920590774U CN 210124237 U CN210124237 U CN 2101242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chor
- storage device
- bait
- fish
- fish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鱼钓钩组件,包括连接环、鱼线、至少一个锚组和用于饵料放置的储放装置,储放装置通过鱼线固定于连接环或锚组,连接环连接锚组,锚组包括多个通过鱼线连接的锚钩;所述储放装置包括容腔和通槽,所述容腔用于放置鱼饵,通腔连通容腔,通腔用于使鱼饵随水流从容腔内溢出至储放装置外侧。通过在锚钩附近增设储放装置,饵料存放在储放装置内,饵料相对集中且靠近锚钩,不易被水流冲散或沉降至水底,储放装置可以缓慢的外散至锚钩附近的水域,提高引诱持续时间,使得被吸引的鱼群更集中在锚钩的活动范围内,提高锚钩渔获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的鱼钩组件,具体为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背景技术
锚鱼,是利用极硬竿、线、坠、钩组成装备,然后抛到比较聚鱼的水域,拉紧线,一划一收之间,通过锚钩将鱼勾起带出水面,极大的增加了渔获的概率。锚鱼所选的地点多为湖库和江河,尤其是水底干净没有障碍的水域。锚鱼主要针对鲢鱼、胖头等鳞片相对较薄的鱼类。
目前锚鱼前,一般是在一片水域内抛洒鱼饵,带锚钩的吊具置于鱼饵下方,鱼饵漂浮在水面上,当吊具上方引来较多的鱼时,使用者将锚钩拉起,将鱼带出水面即可捕获。
但是这种锚鱼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鱼饵抛洒面积较大,导致用量多,需要用到大量鱼饵才能抓住少量的鱼。
2、鱼饵无法固定,大量下沉至水面下方,导致鱼饵白白消耗。
3、当鱼较多时,水流受到鱼游动影响,使得鱼饵偏离锚钩所在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锚鱼钓钩组件,通过在锚钩附近增设储放装置,饵料存放在储放装置内,饵料相对集中且靠近锚钩,不易被水流冲散或沉降至水底,储放装置可以缓慢的外散至锚钩附近的水域,提高引诱持续时间,使得被吸引的鱼群更集中在锚钩的活动范围内,提高锚钩渔获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两个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锚鱼钓钩组件,包括连接环、鱼线、至少一个锚组和用于饵料放置的储放装置,储放装置通过鱼线固定于连接环或锚组,连接环连接锚组,锚组包括多个通过鱼线连接的锚钩;所述储放装置包括容腔和通槽,所述容腔用于放置鱼饵,通腔连通容腔,通腔用于使鱼饵随水流从容腔内溢出至储放装置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方案一中的锚鱼钓钩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锚鱼钓钩组件,首先通过储放装置对鱼饵进行集中式的存放,当吊钩组件放入水中时,鱼饵即可通过通腔向外移动,引诱鱼进入到锚钩的范围内。储放装置内的鱼饵不易随水流被冲散,因此鱼饵不像抛洒时用量那么巨大,同时鱼饵不会沉入水底,也不会因水流而漂向远处,有效降低引诱鱼时所需的饵料,降低饵料的浪费。
二、鱼饵放在储放装置内,鱼群通过啄储放装置使得饵料掉出,可以让鱼群更集中,储放装置与锚组/连接环固定,使得鱼群集中的位置处于锚组锚钩的活动范围内,单次拉扯时更容易将鱼带出水面。
上述储放装置可以采用网兜、筒管等结构,甚至是以弹簧、铁丝圈等对饵料进行固定;只要能够为饵料提供固定的容腔,其次饵料浸水后可以通过通腔散出,即视为本申请中所指的储放装置。
优选的,所述储放装置为储放篓,所述储放篓为篓状框条结构,储放装置包括用于封闭容腔的框条,框条包裹于容腔外侧,框条之间留有通腔,放置饵料时先用水将饵料揉至泥状(泥状饵料)塞入储放篓内,当水流冲击或鱼群撞击储放篓时,饵料碎屑可以通过框条之间的间隙少量散出(而非一次性全部散出),起到持续引诱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锚鱼钓钩组件中,锚组可以是单个,单个锚组内的锚钩数量不限,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图1中的两个,或者是图2中的四个以上的锚钩,本申请中的锚组内的锚钩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进行增加或降低以适应性的调整。
其次,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锚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锚组越多上钩率也越大,但是也会增加清理所需时间。
而储放装置的位置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储放装置可以固定在锚组内(如图6所示,在两个相邻的锚钩之间),储放装置甚至可以固定在锚钩上。
在优选的方案中,储放装置可以同连接环(如图1-3所示),且储放装置位置高于锚组任意一个锚钩,可以保证鱼群所在的高度位于锚钩之上,保证锚钩在上拉时都可以将鱼带出。若储放装置位置低于锚钩,则鱼群所在高度位于锚钩下方,锚钩在上拉时无法带出鱼。
方案二:一种锚鱼钓钩组件,包括连接环、鱼线、至少一个锚组和用于饵料放置的储放装置,储放装置通过鱼线固定于连接环或锚组,连接环连接锚组,锚组包括多个通过鱼线连接的锚钩;所述储放装置包括用于鱼饵固定的鱼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方案二中的锚鱼钓钩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方案二中的锚鱼钓钩组件,主要是以鱼钩作为鱼饵的储放装置,且饵料以蚯蚓或其他容易固定的鱼饵(这种在水中不易散开的鱼饵)为主,本方案具备方案一中节省饵料、避免饵料分散、使鱼群更集中等优点。
二、由于使用的是虫饵,对于鱼群的引诱作用更佳。
三、鱼钩可通过鱼饵将上钩鱼的嘴部勾住,鱼钩实际为钓钩,因此使得本方案中的锚鱼钓钩组件可以适用于鱼群密度较低时,采用钓的方式将单个鱼钓起,因此可实现钓鱼和锚鱼两种获鱼方式;在鱼群密度大、鱼种鳞片薄、鱼体型较大的情况下适用锚鱼,而鱼群密度小、鱼种鳞片厚、鱼体型较小即适用钓鱼。
优选的,所述储放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为柱状弹簧,鱼钩穿过弹簧中部,弹簧套设于鱼钩表面,弹簧内侧与鱼钩表面之间留有间隙,由于单纯的采用蚯蚓引诱效果还不足够明显,一般需要配合诱饵香精(泥状饵料)进行同时使用,因此通过增设弹簧,以弹簧的和鱼钩表面之间的间隙对泥状饵料进行充分的容纳和固定,且泥状饵料可以通过弹簧的环间隙散出。因此在增设了弹簧之后,鱼钩既可以固定蚯蚓,也可以通过弹簧将泥状饵料固定在鱼钩上方,提高鱼上钩的概率。
为避免上钩的鱼脱钩优选所述鱼钩带有倒刺,所述倒刺朝向弹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锚鱼钓钩组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锚鱼钓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锚鱼钓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锚鱼钓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3中锚鱼钓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锚鱼钓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环;2、储放装置;20、储放篓;21、鱼钩;210、倒刺;22、弹簧;3、锚组;30、锚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的锚鱼钓钩组件,包括连接环1、鱼线、多个锚组3和储放装置2,连接环1连接锚组3,锚组3包括多个通过鱼线连接的锚钩30;储放装置2包括容腔和通槽,容腔用于放置鱼饵,通腔连通容腔,通腔用于使鱼饵随水流从容腔内溢出至储放装置2外侧。
如图1所示,储放装置2为储放篓20,储放篓20为篓状框条结构,储放装置2包括用于封闭容腔的框条,框条包裹于容腔外侧,框条之间留有通腔。
在使用时,仅需要将混合完毕的泥状饵料,透过框条之间的通腔塞入到储放篓20内,并将储放篓20浸入水中摇晃,查看容腔内的饵料是否能够自然散出,若是粘度过大则降低面粉量。
在本实施例中,储放装置2通过鱼线同连接环1固定,在将整个锚鱼钓钩组件置入水中时,储放装置2位置高于锚组3内任意一个锚钩30,确保被吸引去鱼群所处的高度位于任意一个锚钩30上方,当使用者拉取锚鱼钓钩组件时,每个锚钩30均有机会将鱼锚出,增加渔获几率。也可以将储放篓20固定在锚组3内部,降低所用的鱼线数量,在略微降低渔获率的情况下,便于与锚钩30进行一同管理。
本实施例中,单个锚鱼钓钩组件内可以仅有单组锚组3(如图1和图2),也可以具有多个锚组3(如图3所示)。而在每个锚组3内锚钩30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的选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但是将实施例1中的储放篓20置换为鱼钩21(即储放装置2为鱼钩21),鱼钩21带有倒刺210,昆虫/蚯蚓等虫饵可以悬挂在鱼钩21上,将钓锚两种获鱼方式进行结合。
且鱼钩21的倒刺210后侧上套设有一根柱状的螺旋弹簧22,使用者可以将泥状的饵料捏成团状摁压在弹簧22内;鱼钩21穿过弹簧22中部,弹簧22套设于鱼钩21表面,弹簧22内侧与鱼钩21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有效的提高了泥状饵料的容纳量,保证泥状的饵料可以在水中持续吸引鱼群一段时间。泥状饵料内可以掺入香精等引诱物,增加了鱼咬钩的几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近,仅对储放装置2的位置进行移动,将其移动至锚组3的鱼线上,使得鱼钩2位于相邻的两个锚钩30之间,由于储放装置2靠近锚钩30,使得被饵料吸引的鱼群更靠近锚钩,因此当拉动锚鱼钓钩组件时,锚钩30也较容易的将鱼带出水面。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近,仅仅是将实施例2中鱼钩2上的弹簧去除,即储放装置2仅有一个或多个鱼钩组成。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锚鱼钓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环(1)、鱼线、至少一个锚组(3)和用于饵料放置的储放装置(2),储放装置(2)通过鱼线固定于连接环(1)或锚组(3),连接环(1)连接锚组(3),锚组(3)包括多个通过鱼线连接的锚钩(30);所述储放装置(2)包括容腔和通槽,所述容腔用于放置鱼饵,通腔连通容腔,通腔用于使鱼饵随水流从容腔内溢出至储放装置(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鱼钓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装置(2)为储放篓(20),所述储放篓(20)为篓状框条结构,储放装置(2)包括用于封闭容腔的框条,框条包裹于容腔外侧,框条之间留有通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鱼钓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装置(2)同连接环(1)固定,储放装置(2)位置高于锚组(3)任意一个锚钩(30)。
4.一种锚鱼钓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环(1)、鱼线、至少一个锚组(3)和用于饵料放置的储放装置(2),储放装置(2)通过鱼线固定于连接环(1)或锚组(3),连接环(1)连接锚组(3),锚组(3)包括多个通过鱼线连接的锚钩(30);所述储放装置(2)包括用于鱼饵固定的鱼钩(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鱼钓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装置(2)还包括弹簧(22),所述弹簧(22)为柱状弹簧(22),鱼钩(21)穿过弹簧(22)中部,弹簧(22)套设于鱼钩(21)表面,弹簧(22)内侧与鱼钩(21)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鱼钓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21)带有倒刺(210),所述倒刺(210)朝向弹簧(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90774.2U CN210124237U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90774.2U CN210124237U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24237U true CN210124237U (zh) | 2020-03-06 |
Family
ID=69662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9077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24237U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24237U (zh) |
-
2019
- 2019-04-26 CN CN201920590774.2U patent/CN2101242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59809A (en) | Apparatus for harvesting shrimp | |
Hughes | Dispersal by benthic invertebrates: the in situ swimming behaviour of the amphipod Corophium volutator | |
US7861456B2 (en) | Fishing rig | |
US7841129B2 (en) | Snag-proof multi-purpose fishing tackle | |
Pollock | Recruitment overfishing and resilience in spiny lobster populations | |
CN207284842U (zh) | 一种渔业诱捕装置 | |
CN210124237U (zh) | 一种锚鱼钓钩组件 | |
CN108401997B (zh) | 全自动钓鱼器 | |
CN212589729U (zh) | 一种太阳鱼假饵 | |
US5560140A (en) | Fishing plug lure and spinner | |
CN201018848Y (zh) | 多钩功能打窝钓鱼器 | |
CN109349244A (zh) | 触发式钓鱼器 | |
CN211298144U (zh) | 一种便于长时间诱捕鱼虾的地笼 | |
CN210248053U (zh) | 一种鱼腹可散发窝料的仿生鱼饵 | |
CN211746352U (zh) | 一种带有防挂底铅坠的渔具 | |
CN210538327U (zh) | 一种改进型渔具 | |
CN210726450U (zh) | 一种新型高仿真塑料鱼饵 | |
CN221468762U (zh) | 一种仿生鱼饵 | |
CN221843542U (zh) | 一种抗紫外线的耐腐蚀单丝无结渔网 | |
OKWUOSA et al. | A review on fishing gear technology of the world and its application | |
JP2008187910A (ja) | 水産養殖用網状構成体 | |
KR20160017566A (ko) | 집어 효과와 발광체를 갖는 원투낚시전용 고리 추 | |
CN221329916U (zh) | 一种弹簧挂饵诱鱼的新型串钩 | |
CN211407337U (zh) | 一种水产养殖专用渔业诱捕器 | |
CN211379344U (zh) | 钓鱼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