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316U -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3316U
CN210123316U CN201921287843.9U CN201921287843U CN210123316U CN 210123316 U CN210123316 U CN 210123316U CN 201921287843 U CN201921287843 U CN 201921287843U CN 210123316 U CN210123316 U CN 210123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istor
resistor
capacitor
voltag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78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利
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78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3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3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3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器、控制部件、数模转换部件、电源部件以及显示部件;控制部件与数模转换部件连接;控制部件能够产生脉冲信号,数模转换部件能够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电源部件分别与外部电源以及数模转换部件连接;电源部件能够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电源部件通过连接器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控制部件通过连接器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控制部件能够检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控制部件与显示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检测过程中损坏热敏电阻,同时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背光源,LED具有高亮度、工作电压低以及功耗低等优点,但是LED还具有发热量较大以及不易散热的特点。因此,背光模组中通常设置温度检测电路来检测背光模组中的环境温度,温度检测电路又通常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元件。
热敏电阻作为背光模组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背光模组的质量,因此,在背光模组出厂前,需对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进行质检。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用万用表对热敏电阻进行检测,但是,该检测方式严重影响背光模组的出货效率,同时,万用表电阻测量档的输出电压值大于热敏电阻耐压极限值,存在损坏热敏电阻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以实现消除检测过程中损坏热敏电阻的隐患,提高检测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包括:
连接器、控制部件、数模转换部件、电源部件以及显示部件;
控制部件与数模转换部件连接;控制部件能够产生脉冲信号,数模转换部件能够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
电源部件分别与外部电源以及数模转换部件连接;电源部件能够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其中,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与模拟电压的电压值相同,且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
电源部件通过连接器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控制部件通过连接器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控制部件能够检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
控制部件与显示部件连接,显示部件能够显示热敏电阻的状态。
可选地,电源部件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开关元件;
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数模转换部件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与第一电容并联;
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与第三电容并联。
可选地,电源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电容,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与第三电容并联。
可选地,第一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五电容均为电解质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四电容均为陶瓷电容。
可选地,数模转换部件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容以及第七电容;
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
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控制部件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部件连接。
可选地,模拟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第六电阻接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控制部件包括电压采集器、微控制处理器、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七电阻;
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地;
电压采集器的电压采集端与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连接,电压采集器的电压数据输出端与微控制处理器的电压数据输入端连接;电压采集器能够采集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的电压;
微控制处理器的开关控制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微控制处理器的脉冲信号输出端与数模转换部件连接。
可选地,微控制处理器为单片机。
可选地,显示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
可选地,显示部件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三开关元件;
控制部件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通过第八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连接;
控制部件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连接;
控制部件的蜂鸣器控制端与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端通过第十电阻与蜂鸣器的第二端连接,蜂鸣器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通过电源部件为热敏电阻提供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范围的最大边界值,因此可以避免热敏电阻由于过压而受到损伤。此外,该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对热敏电阻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电路元件图。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
11-控制部件,U3-电压采集器,A0-第一地址引脚,A1-第二地址引脚,SDA-电压数据输出端,SCL-第一串行总线时钟线路端,VBUS-电压采集端,gnd-第一接地端,vcc-第一电源端,U4-微控制处理器,USCI-第二串行总线时钟线路端,P1.0-电压数据输入端,P1.1-开关控制端,P1.2-脉冲信号输出端,P1.3-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4-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5-蜂鸣器控制端,K1-第二开关元件,R7-第七电阻,12-数模转换部件,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U2-第二运算放大器,13-电源部件,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R1-第一电阻,Q1-第一开关元件,U1-第一运算放大器,14-显示部件,D1-第一发光二极管,D2-第二发光二极管,Q2-第三开关元件,B1-蜂鸣器,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15-连接器,TMP+-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TMP-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VS-外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热敏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器15、控制部件11、数模转换部件12、电源部件13以及显示部件14。控制部件11与数模转换部件12连接,控制部件11能够产生脉冲信号,数模转换部件12能够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电源部件13分别与外部电源VS以及数模转换部件12连接;电源部件13能够将外部电源VS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电源部件13通过连接器15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TMP+电连接,控制部件11通过连接器15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电连接,控制部件11能够检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控制部件11与显示部件14连接,显示部件14能够显示热敏电阻的状态。
其中,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与模拟电压的电压值相同,且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具体的,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越高,模拟电压的电压值越大。示例性的,可以根据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与模拟电压的电压值之间的关系事先计算出需要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占空比,然后设置控制部件11直接产生具有该占空比的脉冲信号;还可以设置控制部件11调节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模拟电压的电压值,直至模拟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
具体的,背光模组中通常包括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FFC上设置有多个金手指,其中两个金手指分别为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TMP+和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FFC与连接器15连接后,便可以实现电源部件13与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TMP+的电连接,控制部件11与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连接。
具体的,控制部件11可以由硬件电路实现,其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后续会对典型示例进行说明,此处先不作详细描述。示例性的,热敏电阻的状态可以包括合格和不合格,显示部件14可以显示热敏电阻是否合格,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用户不必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显示部件14不仅显示热敏电阻的状态,还显示热敏电阻的阻值,以便用户还可以获知热敏电阻的阻值,有利于分析热敏电阻不合格的具体情况。
示例性的,图1所示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对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进行检测之前,先将背光模组的FFC与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连接器15进行连接,完成电源部件13与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TMP+的连接,以及控制部件11与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连接。然后,控制部件11发送脉冲信号至数模转换部件12,数模转换部件12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电源部件13接收到该模拟电压后,将外部电源VS输入的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与模拟电压的电压值相同,且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接下来,在驱动电压的驱动下,产生从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TMP+流向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流,控制部件11检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最后,显示部件14将热敏电阻的状态显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通过电源部件为热敏电阻提供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范围的最大边界值,因此可以避免热敏电阻由于过压而受到损伤。此外,该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对热敏电阻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详细描述,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电路元件图。参见图2,可选地,电源部件1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一开关元件Q1。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与数模转换部件12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VS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GND;第四电容C4与第三电容C3并联。
具体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1起到比较的作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起到滤波作用,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起到滤波作用。
具体的,电源部件13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为模拟电压的电压值,当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小于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时,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接收到高电平后导通,外部电源VS给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逐渐增大,当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等于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时,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一开关元件Q1关断,外部电源VS停止为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此时,电源部件13输出的驱动电压的电压值等于模拟电压的电压值。
可选地,数模转换部件12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容C6以及第七电容C7。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GND;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GND;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控制部件11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源部件13连接。
具体的,数模转换部件12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七电容C7构成积分电路,能够将接收到的脉冲信号转换为初始模拟电压,第二电阻R2和第六电容C6起到滤波的作用,能够对初始模拟电压滤波,得到模拟电压。
可选地,控制部件11包括电压采集器U3、微控制处理器U4、第二开关元件K1以及第七电阻R7。第二开关元件K1的第一端与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连接,第二开关元件K1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GND;电压采集器U3的采集端VBUS与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连接,电压采集器U3的电压数据输出端SDA与微控制处理器U4的电压数据输入端P1.0连接;电压采集器U3能够采集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微控制处理器U4的开关控制端P1.1与第二开关元件K1的控制端连接,微控制处理器U4的脉冲信号输出端P1.2与数模转换部件12连接。
具体的,控制部件11的工作原理如下:电压采集器U3采集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由于第二开关元件K1初始处于关断状态,因此,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即为驱动电压的电压值。电压采集器U3将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传输至微控制处理器U4,若微控制处理器U4检测该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大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则降低脉冲信号的占空比,直至该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若微控制处理器U4检测该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则控制第二开关元件K1导通,电压采集器U3再次采集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为区分第二开关元件K1处于关断状态和导通状态下采集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定义第二开关元件K1处于关断状态时采集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为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定义第二开关元件K1处于导通状态时采集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为检测电压值,微控制处理器U4根据驱动电压的电压值、检测电压值以及第七电阻R7的阻值可计算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微控制处理器U4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可以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为使电压采集器U3正常工作以及电压采集器U3和微控制处理器U4正常进行数据传输,电压采集器U3的第一地址引脚A0和第二地址引脚A1接地,电压采集器U3的第一接地端gnd接地GND,电压采集器U3的第一电源端vcc与外部电源VS连接,电压采集器U3的第一串行总线时钟线路端SCL与微控制处理器U4的第二串行总线时钟线路端USCI连接。
可选地,显示部件14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
具体的,指示灯的数量以及指示灯如何指示热敏电阻的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显示部件14包括一个指示灯,热敏电阻合格时,指示灯持续发出亮光,热敏电阻不合格时,指示灯闪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电源部件1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电容C5,至少一个第五电容C5与第三电容C3并联。
具体的,第五电容C5既起到滤波的作用,又可以在外部电源VS对其充电时存储电荷。可以理解的是,电容的容量越大,电容的寄生电感越大,电容滤高频的效果越不好,通过增设至少一个第五电容C5,可以降低第三电容C3和的第四电容C4的容量,进而提高第三电容C3和的第四电容C4的滤波效果。
可选地,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以及第五电容C5均为电解质电容,第二电容C2以及第四电容C4均为陶瓷电容。
具体的,电解质电容的容量一般较大,陶瓷电容的容量一般较小,第一电容C1为电解质电容,寄生电感相对较大,第二电容C2为陶瓷电容,寄生电感相对较小,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并联使得第二电容C2可以滤除被第一电容C1漏掉的频率的纹波,提高输入第一开关元件Q1的电压的稳定性。
具体的,电解质电容的容量一般较大,第三电容C3以及第五电容C5均为电解质电容,可以保证其存储电荷的能力足够大,进而保证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可以增大至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相同;陶瓷电容的容量一般较小,第四电容C4的寄生电感相对较小,可以滤除被第三电容C3和第五电容C5漏掉的频率的纹波,提高驱动电压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开关元件Q1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可以理解的是,MOS晶体管具有较好的开关特性,且导通电阻小。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开关元件Q1为NMOS,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开关元件Q1为PMOS,则相应地,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二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数模转换部件1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模拟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GND;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的,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起到分压作用。当微控制处理器U4受自身性能的限制,其能够产生的占空比最小的脉冲信号对应的模拟电压值仍旧大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时,通过增设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可以使得数模转换部件12最终输出的模拟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微控制处理器U4为单片机。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单片机的成本较低,可以降低整个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成本。
可选地,第二开关元件K1可以为继电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显示部件14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蜂鸣器B1、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以及第三开关元件Q2;控制部件1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3通过第八电阻R8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外部电源VS连接;控制部件11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4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外部电源VS连接;控制部件11的蜂鸣器控制端P1.5与第三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连接,第三控制元件Q2的第一端通过第十电阻R10与蜂鸣器B1的第二端连接,蜂鸣器B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VS连接,第三控制元件Q2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第三开关元件Q2可以为MOS晶体管。
示例性的,显示部件14的工作过程如下:热敏电阻的状态包括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又分为一级合格和二级合格。在控制部件11检测到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第一预设范围时,控制部件1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3输出低电平(或者脉冲信号),控制部件11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4输出高电平,控制部件11的蜂鸣器控制端P1.5输出高电平,第一发光二极管D1亮(或者闪烁),表示热敏电阻一级合格;在控制部件11检测到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第二预设范围时,控制部件1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3输出高电平,控制部件11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4输出低电平(或者脉冲信号),控制部件11的蜂鸣器控制端P1.5输出高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D2亮(或者闪烁),表示热敏电阻二级合格;在控制部件11检测到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第三预设范围时,控制部件1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3输出高电平,控制部件11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P1.4输出高电平,控制部件11的蜂鸣器控制端P1.5输出低电平,第三开关元件Q3导通,蜂鸣器B1发声报警,表示热敏电阻不合格。示例性的,若热敏电阻的阻值在8K≤R≤14K之间为合格,则可以设定第一预设范围为10K≤R≤12K,设定第二预设范围为8<R<10K和12<R≤14K,设定第三预设范围为0K<R<12K和R>12K。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范围、第二预设范围以及第三预设范围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显示部件14还可以包括数码管模块和/或显示屏(图2未示出),数码管模块和/或显示屏与微控制处理器U4连接,能够显示热敏电阻的阻值。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用户可以直观获取热敏电阻的阻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控制部件11还能够检测背光模组中是否漏装热敏电阻。
具体的,若第二开关元件K1导通之前,电压采集器U3采集到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始终为0,则可以确定背光模组中漏装热敏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控制部件11还能够检测背光模组带电断开的情况。
具体的,若检测过程中,电压采集器U3采集到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突变为0,则确定背光模组与连接器15断开连接,此时,微控制处理器U4控制第二开关元件K1关断,程序复位,为下一次检测热敏电阻做准备。
示例性的,图2所示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微控制处理器U4的脉冲信号输出端P1.2输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经过积分电路转变为初始模拟电压,初始模拟电压经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分压之后,再经过第二电阻R2和第六电容C6滤波,得到模拟电压。模拟电压输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当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小于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时,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接收到高电平后导通,外部电源VS给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逐渐增大,直至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等于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此时,第一开关元件Q1关断,外部电源VS停止为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第二开关元件K1初始时处于关断状态,电压采集器U3采集驱动电压的电压值,若微控制处理器U4检测到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始终为0,则确定背光模组中漏装热敏电阻;若微控制处理器U4检测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则降低脉冲信号的占空比,直至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若微控制处理器U4检测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则控制第二开关元件K1导通,电压采集器U3再次采集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获取检测电压值,微控制处理器U4根据驱动电压的电压值、检测电压值以及第七电阻R7的阻值计算热敏电阻的阻值,微控制处理器U4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热敏电阻的状态,显示部件14显示热敏电阻的状态;若微控制处理器U4检测到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TMP-的电压值突变为0,则确定背光模组与连接器15断开连接,控制第二开关元件K1关断,程序复位。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控制部件、数模转换部件、电源部件以及显示部件;
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数模转换部件连接;所述控制部件能够产生脉冲信号,所述数模转换部件能够将所述脉冲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
所述电源部件分别与外部电源以及所述数模转换部件连接;所述电源部件能够将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其中,所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与所述模拟电压的电压值相同,且所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热敏电阻的耐压极限值;
所述电源部件通过所述连接器与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能够检测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热敏电阻的状态;
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显示部件连接,所述显示部件能够显示所述热敏电阻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件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开关元件;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数模转换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以及所述第五电容均为电解质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以及所述第四电容均为陶瓷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模转换部件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容以及第七电容;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六电容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电压采集器、微控制处理器、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七电阻;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接地;
所述电压采集器的电压采集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电压采集器的电压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的电压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采集器能够采集所述热敏电阻第二检测端的电压;
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的脉冲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部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为单片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三开关元件;
所述控制部件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控制部件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控制部件的蜂鸣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端接地。
CN201921287843.9U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Active CN210123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7843.9U CN210123316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7843.9U CN210123316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3316U true CN210123316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4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7843.9U Active CN210123316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3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6654B (zh) 一种智能控制太阳能充电和数字显示的移动电源
US9176178B2 (en) Battery simulation circuit
CN107093921B (zh) 具有掉电检测功能的智能充电器
CN211627772U (zh) 一种小型铝空气电池监控系统
CN102709872B (zh) 过压保护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05881107U (zh) 一种结露报警器
CN207937828U (zh) 一种模数转换监测电路及电子控制器
CN210123316U (zh) 一种热敏电阻检测装置
CN203205908U (zh) 一种用于多种移动终端的充电器及充电线
US20240146084A1 (en) Circuit, method, and oximeter for indicating power supply by applying double-color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4614609A (zh) 一种超级电容的测试方法
CN201237633Y (zh) 电池测试仪
CN204559954U (zh) 汽车室内灯
CN209264929U (zh) 一种电压检测电路及电池电量提示系统
CN112987625A (zh) 控制电路、检测电压的方法、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94360B (zh) 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91936U (zh) 一种电解液液位检测装置
CN215833492U (zh) 一种电容欠压和掉电检测电路
CN218767143U (zh) 一种充电桩检测电路和模拟器
CN220286018U (zh) 一种充电器风扇检测电路
CN213122142U (zh) 一种超级电容状态监测系统
CN203942311U (zh) 一种低功耗无源充电指示的装置
CN217902334U (zh) 一种基于电压基准器件的电压范围监控电路
CN204558814U (zh) 电表插座
CN216387228U (zh) 一种表计负载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