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3707U -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3707U
CN210113707U CN201921014933.0U CN201921014933U CN210113707U CN 210113707 U CN210113707 U CN 210113707U CN 201921014933 U CN201921014933 U CN 201921014933U CN 210113707 U CN210113707 U CN 210113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fixedly connected
housing
fan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49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n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Vena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Vena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Vena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49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3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3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3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表面左右两侧上下连端均开有通风口,所述本体的前表面左侧固接有多个指示灯,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底座,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固接有横板,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供风装置。该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通过本体、屋顶、通风口、驱动装置、供风装置、支板和第一通孔之间的配合,气体流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侧的,能够使本体内部的模块组进行降温,本体内部的气体会从通风口和右侧的第二通孔排出,进而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电机的驱动散热模式,能够做到节约电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冷双馈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背景技术
变流器是风力发电设备中主要的电气设备,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过变流器的整流和逆变后再并入电网,近年来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高,因此对双馈式变流器要求也随之提高,风冷双馈变流器将所有模块组合在一个大的机柜中,每个变流器均有固定的功率等级,然而随着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大功率的风力发电设备对变流器的功率等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通过将所有模块组合在一个大的机柜中的方式,为了保证机柜内部模块组的有效散热,会使用电机带动风扇进行对机柜内部进行散热,虽然能够保障机柜内的散热,但其用电成本较高,不能够做到节约电能和提高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通过将所有模块组合在一个大的机柜中的方式,为了保证机柜内部模块组的有效散热,会使用电机带动风扇进行对机柜内部进行散热,虽然能够保障机柜内的散热,但其用电成本较高,不能够做到节约电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表面左右两侧上下连端均开有通风口,所述本体的前表面左侧固接有多个指示灯,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底座,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固接有横板,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供风装置,所述本体的顶端设有屋顶,所述屋顶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所述本体的内部固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左表面开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支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模块组,所述本体的左右两面均开有多和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罩壳、转杆、第一轴承、第三通孔、套环、支柱、第一伞形齿轮和第一风扇,两个所述罩壳分别固接在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罩壳的内部左侧插入有转杆,所述转杆通过第一轴承与罩壳转动相连,所述罩壳的左表面开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转杆的外壁中心左侧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与转杆间隙配合,所述套环的外壁底端固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与罩壳固定相连,所述转杆的外壁中心右侧固定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转杆的右侧固接有第一风扇。
优选的,所述转杆与第一风扇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方筒、横杆、密封轴承、第二风扇、第二伞形齿轮、第三伞形齿轮、竖杆、第二轴承和第四伞形齿轮,两个所述方筒分别固接在屋顶的上表面左右两侧,所述方筒的左侧插入有横杆,所述横杆通过密封轴承与方筒转动相连,所述横杆的左侧固接有第二风扇,所述横杆的右侧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右侧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三伞形齿轮,所述第三伞形齿轮的底端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依次贯穿屋顶、横板和罩壳的一部分,所述竖杆与屋顶间隙配合,所述竖杆通过第二轴承与横板转动相连,所述竖杆与罩壳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底端固接有第四伞形齿轮,所述第四伞形齿轮与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三伞形齿轮与第四伞形齿轮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风扇到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差为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本体、屋顶、通风口、驱动装置、供风装置、支板和第一通孔之间的配合,当风吹向第二风扇时能够带动第一风扇进行转动,第一风扇的转动能够产生气体流动,气体流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侧的,且两个第一风扇周围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同,能够使本体内部的模块组进行降温,本体内部的气体会从通风口和右侧的第二通孔排出,进而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电机的驱动散热模式,能够做到节约电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图2方筒、第二风扇和竖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罩壳、竖杆和第一风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通风口,3、指示灯,4、底座,5、横板,6、供风装置,601、罩壳,602、转杆,603、第一轴承,604、第三通孔,605、套环,606、支柱,607、第一伞形齿轮,608、第一风扇,7、驱动装置,701、方筒,702、横杆,703、密封轴承,704、第二风扇,705、第二伞形齿轮,706、第三伞形齿轮,707、竖杆,708、第二轴承,709、第四伞形齿轮,8、屋顶,9、支板,10、第一通孔,11、模块组,1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包括本体1,本体1为风冷双馈变流器分体,本体1的前表面左右两侧上下连端均开有通风口2,本体1的前表面左侧固接有多个指示灯3,指示灯3通过导线与本体1内的模块组11电性相连,本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底座4,本体1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固接有横板5,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供风装置6,本体1的顶端设有屋顶8,屋顶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7,本体1的内部固接有支板9,支板9的左表面开有多个第一通孔10,支板9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模块组11,本体1的左右两面均开有多和第二通孔12,供风装置6包括罩壳601、转杆602、第一轴承603、第三通孔604、套环605、支柱606、第一伞形齿轮607和第一风扇608,两个罩壳601分别固接在本体1的左右两侧,罩壳601的内部左侧插入有转杆602,转杆602通过第一轴承603与罩壳601转动相连,第一轴承603的内圈与转杆602固定相连,第一轴承603的外圈与罩壳601固定相连,罩壳601的左表面开有多个第三通孔604,转杆602的外壁中心左侧套接有套环605,套环605与转杆602间隙配合,套环605的外壁底端固接有支柱606,支柱606与罩壳601固定相连,转杆602的外壁中心右侧固定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607,转杆602的右侧固接有第一风扇608,两个第一风扇608的朝向相同,当第一风扇608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向一侧产生气流,转杆602与第一风扇608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当第一风扇608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转杆602进行同心转动,能够增加第一风扇608的稳定性,驱动装置7包括方筒701、横杆702、密封轴承703、第二风扇704、第二伞形齿轮705、第三伞形齿轮706、竖杆707、第二轴承708和第四伞形齿轮709,两个方筒701分别固接在屋顶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方筒701的左侧插入有横杆702,横杆702通过密封轴承703与方筒701转动相连,密封轴承703的内圈与横杆702固定相连,密封轴承703的外圈与方筒701固定相连,横杆702的左侧固接有第二风扇704,横杆702的右侧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705,第二伞形齿轮705的右侧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三伞形齿轮706,第三伞形齿轮706的底端固接有竖杆707,竖杆707依次贯穿屋顶8、横板5和罩壳601的一部分,竖杆707与屋顶8间隙配合,竖杆707通过第二轴承708与横板5转动相连,第二轴承708的内圈与竖杆707固定相连,第二轴承708的外圈与横板5固定相连,竖杆707与罩壳601间隙配合,竖杆707的底端固接有第四伞形齿轮709,第四伞形齿轮709与第一伞形齿轮607啮合相连,第三伞形齿轮706与第四伞形齿轮709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能够使第三伞形齿轮607与第四伞形齿轮709之间的竖杆707能够进行垂直转动,两个第二风扇704到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差为50cm,能够防止右侧的第二风扇707不受到左侧的第二风扇704所影响。
当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放置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房屋周围的空气流动较大,即屋顶8上表面的风速较大,当风吹向第二风扇704时能够第二风扇704进行转动,第二风扇704转动能够带动横杆702、第二伞形齿轮705、第三伞形齿轮706、竖杆707、第四伞形齿轮709、第一伞形齿轮607、转杆602和第一风扇608进行转动,第一风扇608的转动能够使第一风扇608的周围产生气体流动,气体流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侧的,且两个第一风扇608周围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同,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左侧的第二通孔12进入到本体1的内部,能够使本体1内部的模块组11进行降温,本体1内部的气体会从通风口2和右侧的第二通孔12排出,进而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电机的驱动散热模式,能够做到节约电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前表面左右两侧上下连端均开有通风口(2),所述本体(1)的前表面左侧固接有多个指示灯(3),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底座(4),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固接有横板(5),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供风装置(6),所述本体(1)的顶端设有屋顶(8),所述屋顶(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7),所述本体(1)的内部固接有支板(9),所述支板(9)的左表面开有多个第一通孔(10),所述支板(9)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模块组(11),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面均开有多和第二通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装置(6)包括罩壳(601)、转杆(602)、第一轴承(603)、第三通孔(604)、套环(605)、支柱(606)、第一伞形齿轮(607)和第一风扇(608),两个所述罩壳(601)分别固接在本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罩壳(601)的内部左侧插入有转杆(602),所述转杆(602)通过第一轴承(603)与罩壳(601)转动相连,所述罩壳(601)的左表面开有多个第三通孔(604),所述转杆(602)的外壁中心左侧套接有套环(605),所述套环(605)与转杆(602)间隙配合,所述套环(605)的外壁底端固接有支柱(606),所述支柱(606)与罩壳(601)固定相连,所述转杆(602)的外壁中心右侧固定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607),所述转杆(602)的右侧固接有第一风扇(6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602)与第一风扇(608)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方筒(701)、横杆(702)、密封轴承(703)、第二风扇(704)、第二伞形齿轮(705)、第三伞形齿轮(706)、竖杆(707)、第二轴承(708)和第四伞形齿轮(709),两个所述方筒(701)分别固接在屋顶(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所述方筒(701)的左侧插入有横杆(702),所述横杆(702)通过密封轴承(703)与方筒(701)转动相连,所述横杆(702)的左侧固接有第二风扇(704),所述横杆(702)的右侧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705),所述第二伞形齿轮(705)的右侧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三伞形齿轮(706),所述第三伞形齿轮(706)的底端固接有竖杆(707),所述竖杆(707)依次贯穿屋顶(8)、横板(5)和罩壳(601)的一部分,所述竖杆(707)与屋顶(8)间隙配合,所述竖杆(707)通过第二轴承(708)与横板(5)转动相连,所述竖杆(707)与罩壳(601)间隙配合,所述竖杆(707)的底端固接有第四伞形齿轮(709),所述第四伞形齿轮(709)与第一伞形齿轮(607)啮合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伞形齿轮(706)与第四伞形齿轮(709)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风扇(704)到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差为50cm。
CN201921014933.0U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Active CN210113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933.0U CN210113707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933.0U CN210113707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3707U true CN210113707U (zh) 2020-02-25

Family

ID=6957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4933.0U Active CN210113707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37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958A (zh) * 2020-06-02 2020-09-01 董胜兵 一种双向降温冷却水泵
CN111963485A (zh) * 2020-07-27 2020-11-20 董胜兵 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958A (zh) * 2020-06-02 2020-09-01 董胜兵 一种双向降温冷却水泵
CN111963485A (zh) * 2020-07-27 2020-11-20 董胜兵 一种多次循环冷却型水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3707U (zh) 一种新型风冷双馈变流器
CN112202079B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变电箱
CN215578915U (zh) 一种高压交流逆变直流储能锂电池装置
CN210225181U (zh) 一种冷却除尘的风电检测降温装置
CN210670306U (zh)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监管装置
CN209977769U (zh) 一种新式舞台灯光设备观赏性led灯具
CN205535674U (zh) 一种新型led散热模组及采用该散热模组的led灯
CN203423839U (zh) 一种电子镇流器壳体结构
CN210462805U (zh) 一种市政用节能型led路灯
CN209762904U (zh) 一种利用均温板散热的led路灯装置
CN220524047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
CN106382599A (zh) 一种led灯
CN216591456U (zh) 一种高散热节能的户外led灯具
CN214094259U (zh) 一种随空气质量变色的景观灯
CN218720973U (zh) 一种节能型led照明装置
CN216203070U (zh) 一种一体化组装型太阳能led路灯
CN215772020U (zh) 一种便于组装拆卸的低压无功补偿柜
CN213183829U (zh) 一种防护和散热效果好的变压器
CN215951141U (zh) 一种防雨防尘的激光灯结构
CN220269186U (zh) 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智慧照明装置
CN216084518U (zh) 能够防漏电的电力变压器
CN218828692U (zh) 一种自动跟踪峰平谷的储能电源
CN22077962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制氮机
CN211089458U (zh) 一种三相60Hz交流变频电源
CN211046788U (zh) 一种光伏专用离网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1

Address after: No.2f235, 36 krypt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No.8 Guangde Road, hi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An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30051 Room 401, Unit 2, Building 3, 200 Nanzhonghuan Street, Xiaodian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WEINA TAIK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