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7899U - 气相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相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7899U
CN210107899U CN201920548009.4U CN201920548009U CN210107899U CN 210107899 U CN210107899 U CN 210107899U CN 201920548009 U CN201920548009 U CN 201920548009U CN 210107899 U CN210107899 U CN 210107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heat medium
valve
evaporato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80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健卓
丘福生
吴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5480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7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7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7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干燥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气相干燥系统,其包括干燥罐、蒸发器、缓冲罐、第一泵、收集罐、废油罐及第二泵。干燥罐用于容纳被干燥物;蒸发器通过第一阀门与干燥罐连接,蒸发器用于容纳热介质并对热介质进行加热,以通过第一阀门向干燥罐提供高温气相热介质;缓冲罐与干燥罐连接并通过第二阀门与蒸发器连接,用于向蒸发器传输热介质以及回收干燥罐内的热介质;第一泵的进口端与缓冲罐连接,出口端通过第二阀门与蒸发器连接;收集罐与干燥罐连接并通过第三阀门与蒸发器连接;废油罐通过第四阀门与第一泵的出口端连接;第二泵的进口端通过第五阀门与蒸发器连接,出口端与废油罐连接。本方案提供的气相干燥系统可以实现热介质的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气相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相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气相干燥系统是通过对热介质进行蒸馏,以形成高温气化的热介质,然后通过该高温气化的热介质对对象物进行加热,以达到干燥对象物的作用。气相干燥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例如,气相干燥系统可以对变压器、电容等设备进行干燥。其中,气相干燥系统的热介质可以采用煤油。
在利用热介质对对象物加热干燥过程中,热介质除了发生温升、汽化等物理变化外,还会发生热裂解反应等化学反应。同时对象物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产生热介质以外的一些杂质,例如,变压器中固体绝缘材料的溶胶杂质、变压器油、焦垢、水等。这些杂质会严重影响热介质的冷凝潜能的传热能力,从而造成干燥效果降低。相关技术中,当热介质的冷凝潜能的传热能力降低时,通常采用更换热介质的方式保证干燥效果。
然而,热介质的成本较高,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会极大增加气相干燥系统的运行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实用新型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相干燥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相干燥系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气相干燥系统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相干燥系统,其包括:
干燥罐,用于容纳被干燥物;
蒸发器,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干燥罐连接,所述蒸发器用于容纳热介质并对所述热介质进行加热,以通过所述第一阀门向所述干燥罐提供高温气相热介质;
缓冲罐,与所述干燥罐连接,并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向所述蒸发器传输热介质以及回收所述干燥罐内的热介质;
第一泵,进口端与所述缓冲罐连接,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收集罐,与所述干燥罐连接,并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废油罐,通过第四阀门与所述第一泵的出口端连接;
第二泵,进口端通过第五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出口端与所述废油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上,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内热介质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干燥罐之间,用于冷却所述干燥罐向所述收集罐传输的热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连接,能够储蓄热介质;
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并设置有第六阀门;
第三泵,设置于所述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用于将所述储油罐内的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传输到所述缓冲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与所述第一管道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用于加热通过所述第二管道的热介质;
所述第三泵还用于将所述储油罐内的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传输到所述缓冲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缓冲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泵,与所述第一泵并联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罐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五泵,设置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用于将所述收集罐内的热介质传输到所述缓冲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抽真空装置,连接于所述收集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相干燥系统,该气相干燥系统一方面可以对被干燥物进行干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热介质的回收,以降低运行成本。此外,通过第二泵还可将蒸发器内蒸发过的热介质泵送至废油罐中,这样可避免未蒸发的热介质与蒸发过的热介质在蒸发器内混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蒸发器对热介质的蒸馏挥发能力;且通过减少蒸馏过程中对热介质提纯分离的影响,可节约运行热介质的使用量,从而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以及节约了资源、时间、人力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加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相干燥系统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相干燥系统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左”“右”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相干燥系统,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相干燥系统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干燥罐1、蒸发器2、缓冲罐3、第一泵4、收集罐5、废油罐6及第二泵32。干燥罐1用于容纳被干燥物;蒸发器2通过第一阀门7与干燥罐1连接,蒸发器2用于容纳热介质并对该热介质进行加热,以通过第一阀门7向干燥罐1提供高温气相热介质;缓冲罐3与干燥罐1连接,并通过第二阀门8与蒸发器2连接,用于向蒸发器2传输热介质以及回收干燥罐1内的热介质;第一泵4的进口端与缓冲罐连接,其出口端通过第二阀门8与蒸发器2连接;收集罐5与干燥罐1连接,并通过第三阀门9与蒸发器2连接;废油罐6通过第四阀门10与第一泵4的出口端连接;第二泵32的进口端通过第五阀门33与蒸发器2连接,其出口端与废油罐6连接。其中,热介质可以为煤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相干燥系统包括多个运行状态,其中:在第一运行状态下,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及第一泵4,关断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及第五阀门33,缓冲罐3内的热介质通过第一泵4进入蒸发器2内,蒸发器2对其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形成高温气相热介质,高温气相热介质通过第一阀门7进入干燥罐1对被干燥物进行干燥,部分混合有水蒸气的高温气相热介质进入收集罐5,同时部分液化的热介质流入缓冲罐3;在第二运行状态下,关断第一阀门7、第四阀门10及第五阀门33,打开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缓冲罐3内的热介质在第一泵4的作用下进入蒸发器2内,蒸发器2对其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形成高温气相热介质,高温气相热介质通过第三阀门9进入收集罐5内,最终缓冲罐3内剩余大量杂质;在第三运行状态下,关断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及第五阀门33,打开第四阀门10,缓冲罐3内的杂质通过第四阀门10进入废油罐;在第四运行状态下,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及第四阀门10,打开第五阀门33及第二泵32,蒸发器2内蒸发过的热介质可通过第二泵32进入到废油罐6中。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相干燥系统一方面可以对被干燥物进行干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热介质的回收。此外,通过第二泵32还可将蒸发器2内蒸发过的热介质泵送至废油罐6中,这样可避免未蒸发的热介质与蒸发过的热介质在蒸发器2内混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蒸发器2对热介质的蒸馏挥发能力;且通过减少蒸馏过程中对热介质提纯分离的影响,可节约运行热介质的使用量,从而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以及节约了资源、时间、人力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加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前述提到的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及第五阀门33属于该气相干燥系统。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前述提到的干燥罐1、蒸发器2、缓冲罐3、第一泵4、收集罐5、废油罐6及第二泵32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是通过管路连接的,而前述提到的各阀门分别对应设置于各管路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相干燥系统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此气相干燥系统可还包括液位检测器34,该液位检测器34可设置在蒸发器2上,用于检测蒸发器2内热介质的液位。可选地,该液位检测器34可设置在距蒸发器2的底部600毫米的位置,在蒸馏后期,即:蒸馏时间大概2个小时候,控制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及第四阀门10关闭,以隔离蒸发过的热介质和未蒸发的热介质,当液位检测器34检测到液位时,打开第五阀门33及第二泵32,把蒸发过的热介质排到废油罐6。
此气相干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冷凝器11。第一冷凝器11设置于收集罐5与干燥罐1之间,用于冷却干燥罐1向收集罐5传输的热介质。如图2所示,第一冷凝器11与收集罐5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热交换器17,第二热交换器17可以用于冷却未被第一冷凝器11冷却的热介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此气相干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凝器12。第二冷凝器12设置于收集罐与蒸发器之间,用于冷却蒸发器向收集罐5传输的热介质。其中,第二冷凝器12的出口端可以连接于第二热交换器17的入口端,第二热交换器17还可以用于冷却未被第二冷凝器12冷却的热介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气相干燥系统还可以包括:储油罐13、第一管道14、第三泵15。储油罐13与缓冲罐3连接,能够储蓄热介质;第一管道14连接于储油罐13与缓冲罐3之间,第一管道14上设置有第六阀门16;第三泵15设置于储油罐13与缓冲罐3之间,用于将储油罐13内的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14传输到缓冲罐3。储油罐13可以向缓冲罐3补充热介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气相干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管道18、第一热交换器19。第二管道18连接于储油罐13与缓冲罐3之间,与第一管道14并联设置,第二管道18上设置有第七阀门20;第一热交换器19设置于第二管道18上,用于加热通过第二管道18的热介质;第三泵15还可以用于将储油罐13内的热介质通过第二管道传输到缓冲罐3。并联设置的第二管道18可以作为第一管道14的冗余设置,在第一管道14出现故障时,启用第二管道18向缓冲罐3补充热介质。同时第一热交换器19可以对补充到缓冲罐3内的热介质进行预加热,从而增加补充到缓冲罐3内热介质的气化速度。
如图2所示,第一热交换器19还可以设置于干燥罐1与第二冷凝器12之间,当该气相干燥系统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热交换器19可以对干燥罐1内的热介质进行预降温。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过滤器,该过滤器可设置于缓冲罐3与蒸发器2之间。且每个过滤器配合设置有串联的阀门,该多个阀门并联设置。如图2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以两个过滤器21、22为例进行说明。过滤器21可以设置于第二阀门8与蒸发器2之间。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八阀门23,第八阀门23与过滤器22串联,且与第二阀门8并联设置。过滤器21、22可以对向蒸发器2传输的热介质进行过滤。同时,多个过滤器的冗余设置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即当一个过滤器损坏时,其他过滤器可以作为备用替补使用。通过可控制第八阀门23和第二阀门8的闭合可以选择启用不同的过滤器。
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堵塞现象,从而引起过滤器面向缓冲罐一侧气压增加。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装置24,压力检测装置24可以设置于过滤器21与缓冲罐3之间。压力检测装置24可以检测其所在位置的气压,从而判断过滤器的阻塞状态。应该理解的是,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设置于任意一过滤器与缓冲罐3之间。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四泵25,第四泵25与第一泵4并联设置于缓冲罐3与蒸发器2之间。第四泵25可以作为第一泵4的冗余设置,当第一泵4出现故障时,第四泵25可以提供从缓冲罐3向蒸发器2传输热介质的动力。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收集罐5可以与缓冲罐3连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五泵,第五泵可以设置于收集罐5与缓冲罐3之间,用于将收集罐5内的热介质传输到缓冲罐3。其中,第五泵可以共用第四泵25。该设置可以实现将收集罐5内的热介质传输到缓冲罐3。
如图2所示,第一热交换器19还可以设置于缓冲罐3与第四泵25之间,第一热交换器19可以加热从收集罐5向缓冲罐3传输的热介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系统还可以包括抽真空装置26,抽真空装置26可以连接于收集罐5。抽真空装置26用于向收集罐5提供预设的真空度,以提供收集罐5收集热介质的动力,例如,干燥罐1和蒸发器2中的高温气相热介质可以在该真空度作用下向收集罐5移动。
收集罐5收集的热介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废水罐27、第六泵28。废水罐27通过第八阀门29与收集罐5的底部连接,第六泵28设置于废水罐27与收集罐5之间。由于热介质煤油的密度小于水,水位于收集罐的底部。通过第六泵28可以将收集罐内的水分收集到废水罐中。
如图2所示,蒸发器2底部还可以通过第九阀门30与缓冲罐3连接,从而将蒸发器2内的液体热介质回流到缓冲罐内。
其中,前述提到可在蒸发器2上距蒸发器2的底部600毫米的位置处设置液位检测器34,在蒸馏后期,即:蒸馏时间大概2个小时候,在控制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及第四阀门10关闭的同时,还可控制第九阀门30关闭,以避免蒸发器2蒸发过的热介质回流到缓冲罐3内,而与缓冲罐3内的未蒸发的热介质混合,当液位检测器34检测到液位时,打开第五阀门33及第二泵32,把蒸发过的热介质排到废油罐6,直到缓冲罐3未蒸馏的热介质蒸馏完毕,这样可大大提高蒸馏的效果。
如图2所示,干燥罐1还可以通过第十阀门31与缓冲罐3连接,从而平衡干燥罐1与缓冲罐之间的气压。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气相干燥系统为实现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以及方便各个装置的维修,如图2所示,该气相干燥系统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多个阀门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0)

1.一种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罐,用于容纳被干燥物;
蒸发器,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干燥罐连接,所述蒸发器用于容纳热介质并对所述热介质进行加热,以通过所述第一阀门向所述干燥罐提供高温气相热介质;
缓冲罐,与所述干燥罐连接,并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向所述蒸发器传输热介质以及回收所述干燥罐内的热介质;
第一泵,进口端与所述缓冲罐连接,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收集罐,与所述干燥罐连接,并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废油罐,通过第四阀门与所述第一泵的出口端连接;
第二泵,进口端通过第五阀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出口端与所述废油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上,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内热介质的液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干燥罐之间,用于冷却所述干燥罐向所述收集罐传输的热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连接,能够储蓄热介质;
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并设置有第六阀门;
第三泵,设置于所述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用于将所述储油罐内的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传输到所述缓冲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储油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与所述第一管道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用于加热通过所述第二管道的热介质;
所述第三泵还用于将所述储油罐内的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传输到所述缓冲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缓冲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泵,与所述第一泵并联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五泵,设置于所述收集罐与所述缓冲罐之间,用于将所述收集罐内的热介质传输到所述缓冲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抽真空装置,连接于所述收集罐。
CN201920548009.4U 2019-04-19 2019-04-19 气相干燥系统 Active CN210107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8009.4U CN210107899U (zh) 2019-04-19 2019-04-19 气相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8009.4U CN210107899U (zh) 2019-04-19 2019-04-19 气相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7899U true CN210107899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8009.4U Active CN210107899U (zh) 2019-04-19 2019-04-19 气相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7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825B (zh) 相变换热式二次蒸汽热能回收利用方法、装置及应用
US20140291137A1 (en) Contoured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 desalination system
CN108592444A (zh) 一种电动热泵与吸收式热泵复合的换热机组
CN111503949A (zh) 一种热泵载冷剂循环系统用载冷剂浓度控制、能效保持系统
KR101891703B1 (ko) 제어기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열펌프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난방 장치
JP6359321B2 (ja) 真空式温水機
CN210107899U (zh) 气相干燥系统
CN209857540U (zh) 气相干燥系统
CN212179661U (zh) 外循环汽包取热系统
CN217220198U (zh) 一种废酸浓缩回收装置
CN209857542U (zh) 气相干燥系统
CN209857537U (zh) 气相干燥系统
CN106582050B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供液控制系统
CN209857539U (zh) 恒功率气相干燥系统
CN114653079A (zh) 一种废酸浓缩回收装置
CN209246457U (zh) 一种带制冷的空压机
CN209857541U (zh) 恒功率气相干燥系统
CN105435480A (zh) 真空推挽醇浓缩系统
CN208362092U (zh) 油水分离系统
CN110243009A (zh)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442800A (zh) 一种带制冷的空压机
CN215523225U (zh) 一种供热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WO2020071367A1 (ja) 液体中の混合物分離装置
KR20140047795A (ko) 온도제어용 열교환 시스템
CN209147492U (zh) 无功耗全热回收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