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4857U -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4857U
CN210104857U CN201920839683.8U CN201920839683U CN210104857U CN 210104857 U CN210104857 U CN 210104857U CN 201920839683 U CN201920839683 U CN 201920839683U CN 210104857 U CN210104857 U CN 210104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frame
filter screen
apron
green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96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huan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huan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huan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huan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96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4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4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4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包括顶棚、盖板、收集框和集水箱,所述顶棚的下方中心位置安装在轴承的内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有轴承,所述收集框设置在盖板的下方,所述集水箱覆盖在收集框和过滤框的外部,且集水箱的内部下方右侧镶嵌固定有连接水管,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穿孔和雨水进口B,且雨水进口B的内侧壁通过连接轴与防护板相互连接。该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当该装置在雨天收集雨水时,雨水会穿过雨水进口A上的滤网被初步过滤后在被防堵台上的滤网进一步的进行过滤,并且防堵台和盖板也同样呈等腰梯形结构,此种设置使得脏污和固体杂质不会过多的堆积停留。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绿色建筑的建造也是其中所包含的,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所以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绿色建筑必备的一项功能,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绿色建筑层面的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在对雨水收集时不便于事先对其过滤,往往在使用时再通过机械设备进行过滤,此种设置使得脏污长期与收集的雨水掺杂在一起影响到雨水的结净度,并且也不便于腐烂的脏污的分离,同时在闲置时,会有树叶等其他脏污停留在雨水进口处,不仅容易出现堵塞进口的情况也不利于雨水的过滤。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解决了现在大多数的绿色建筑层面的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在对雨水收集时不便于事先对其过滤,往往在使用时再通过机械设备进行过滤,此种设置使得脏污长期与收集的雨水掺杂在一起影响到雨水的结净度,并且也不便于腐烂的脏污的分离,同时在闲置时,会有树叶等其他脏污停留在雨水进口处,不仅容易出现堵塞进口的情况也不利于雨水的过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包括顶棚、盖板、收集框和集水箱,所述顶棚的下方中心位置安装在轴承的内部,且顶棚的表面开设有雨水进口A,并且雨水进口A内部镶嵌安装有滤网,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有轴承,且盖板的两侧均与安装杆贯穿连接,并且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堵台,所述收集框设置在盖板的下方,且收集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滤框,并且过滤框的下表面内部嵌合安装有活性炭框,所述集水箱覆盖在收集框和过滤框的外部,且集水箱的内部下方右侧镶嵌固定有连接水管,并且集水箱的上方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穿孔和雨水进口B,且雨水进口B的内侧壁通过连接轴与防护板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轴的外表面覆盖安装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顶棚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顶棚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盖板和集水箱的横截面面积,并且顶棚通过轴承与盖板组成转动结构,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60°。
优选的,所述雨水进口A和雨水进口B的位置相对应,且雨水进口B在防堵台的内部同样有开设,并且防堵台通过雨水进口B与盖板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堵台设置在盖板上开设的雨水进口B的上方,且防堵台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并且防堵台的上表面同样镶嵌安装有滤网,同时防堵台上的滤网的孔径密度小于雨水进口A中安装的滤网的孔径密度。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与安装杆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安装杆通过安装槽与集水箱卡槽连接,并且安装杆通过穿孔与盖板贯穿连接,同时盖板的纵截面同样呈等腰梯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过滤框与收集框焊接固定,且收集框的下表面同样镶嵌安装有滤网,并且收集框通过滤网与过滤框相互连通,同时收集框上安装的滤网的孔径密度小于防堵台上的滤网的孔径密度。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横截面面积等于雨水进口B的横截面面积,且雨水进口B通过连接轴与防护板组成转动结构,并且防护板通过连接轴上的复位弹簧与雨水进口B弹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通过转动结构的设置的顶棚,顶棚呈等腰梯形结构,当该装置在雨天收集雨水时,雨水会穿过雨水进口A上的滤网被初步过滤后在被防堵台上的滤网进一步的进行过滤,并且防堵台和盖板也同样呈等腰梯形结构,此种设置使得脏污和固体杂质不会过多的堆积停留,并且在有风的天气时,而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也会对顶棚产生冲击,从而使得顶棚能够通过轴承发生自转,也使得转动中的顶棚能够将停留在表面的落叶等抖落,避免长时间出现堆积的情况。
(2)、该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通过三重滤网和活性炭框的设置,该装置在雨水收集的同时则能够对其进行过滤,从而便于雨水存储收集在集水箱中,也不会出现树叶腐烂或者其他的杂质污染雨水的情况。
(3)、该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通过转动结构的防护板的设置,在该装置对雨水进行收集时,雨水穿过防堵台上的滤网进入至雨水进口B中,并由于向下的重力对防护板产生冲击力,防护板则能够通过连接轴向下翻转,使得雨水进入至集水箱中,而在没有雨水降落的天气,连接轴能够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带动防护板转动至原始位置,从而将雨水进口B闭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棚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棚;2、轴承;3、雨水进口A;4、滤网;5、盖板;6、安装杆;7、防堵台;8、收集框;9、过滤框;10、活性炭框;11、集水箱;12、连接水管;13、穿孔;14、安装槽;15、雨水进口B;16、连接轴;17、防护板;1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包括顶棚1、轴承2、雨水进口A3、滤网4、盖板5、安装杆6、防堵台7、收集框8、过滤框9、活性炭框10、集水箱11、连接水管12、穿孔13、安装槽14、雨水进口B15、连接轴16、防护板17和复位弹簧18,顶棚1的下方中心位置安装在轴承2的内部,且顶棚1的表面开设有雨水进口A3,并且雨水进口A3内部镶嵌安装有滤网4,盖板5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有轴承2,且盖板5的两侧均与安装杆6贯穿连接,并且盖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堵台7,收集框8设置在盖板5的下方,且收集框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滤框9,并且过滤框9的下表面内部嵌合安装有活性炭框10,集水箱11覆盖在收集框8和过滤框9的外部,且集水箱11的内部下方右侧镶嵌固定有连接水管12,并且集水箱11的上方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14,盖板5上开设有穿孔13和雨水进口B15,且雨水进口B15的内侧壁通过连接轴16与防护板17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轴16的外表面覆盖安装有复位弹簧18;
顶棚1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顶棚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盖板5和集水箱11的横截面面积,并且顶棚1通过轴承2与盖板5组成转动结构,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60°,此种结构避免树叶等杂质停留在顶棚1上;
雨水进口A3和雨水进口B15的位置相对应,且雨水进口B15在防堵台7的内部同样有开设,并且防堵台7通过雨水进口B15与盖板5相互连通,使得雨水穿过防堵台7后在进入至雨水进口B15中;
防堵台7设置在盖板5上开设的雨水进口B15的上方,且防堵台7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并且防堵台7的上表面同样镶嵌安装有滤网4,同时防堵台7上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小于雨水进口A3中安装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防堵台7能够进一步的对雨水进行过滤;
收集框8与安装杆6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安装杆6通过安装槽14与集水箱11卡槽连接,并且安装杆6通过穿孔13与盖板5贯穿连接,同时盖板5的纵截面同样呈等腰梯形形状,盖板5的结构也不易杂质的堆积;
过滤框9与收集框8焊接固定,且收集框8的下表面同样镶嵌安装有滤网4,并且收集框8通过滤网4与过滤框9相互连通,同时收集框8上安装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小于防堵台7上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多重过滤使得该装置的实用性更好;
防护板17的横截面面积等于雨水进口B15的横截面面积,且雨水进口B15通过连接轴16与防护板17组成转动结构,并且防护板17通过连接轴16上的复位弹簧18与雨水进口B15弹性连接,防护板17在没有雨水的天气能够避免雨水过度蒸发,并且也能够保护雨水进口B15。
使用时,将该装置放置在绿色建筑层面的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收集框8放置入集水箱11中,使得安装杆6能够与安装槽14卡槽连接后,使用螺纹杆进行固定,之后将盖板5通过穿孔13与安装杆6贯穿连接,直至盖板5的下表面能够与集水箱11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即可;
在有雨水的天气里,雨水穿过雨水进口A3上的滤网4到达防堵台7处,并被防堵台7上的滤网4进一步的过滤后进入至雨水进口B15中,此时由于雨水的冲击力对防护板17产生压力,防护板17则能够通过连接轴16向下翻转,使得雨水进入至集水箱11中的收集框8中,雨水再被收集框8底部的滤网4再过滤后进入至过滤框9中,之后雨水在倾斜的过滤框9的侧壁上滑落至活性炭框10处,并被活性炭框10过滤后则能够停留积蓄在集水箱11的内部下方,在使用时只需将连接水管12与相关设备相互连接即可,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通过转动结构的设置的顶棚1,顶棚1呈等腰梯形结构,当该装置在雨天收集雨水时,雨水会穿过雨水进口A3上的滤网4被初步过滤后在被防堵台7上的滤网4进一步的进行过滤,并且防堵台7和盖板5也同样呈等腰梯形结构,此种设置使得脏污和固体杂质不会过多的堆积停留,并且在有风的天气时,而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也会对顶棚1产生冲击,从而使得顶棚1能够通过轴承2发生自转,也使得转动中的顶棚1能够将停留在表面的落叶等抖落,避免长时间出现堆积的情况,而通过三重滤网4和活性炭框10的设置,该装置在雨水收集的同时则能够对其进行过滤,从而便于雨水存储收集在集水箱11中,也不会出现树叶腐烂或者其他的杂质污染雨水的情况,并且通过转动结构的防护板17的设置,在该装置对雨水进行收集时,雨水穿过防堵台7上的滤网4进入至雨水进口B15中,并由于向下的重力对防护板17产生冲击力,防护板17则能够通过连接轴16向下翻转,使得雨水进入至集水箱11中,而在没有雨水降落的天气,连接轴16能够在复位弹簧18的弹性作用力下带动防护板17转动至原始位置,从而将雨水进口B15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包括顶棚(1)、盖板(5)、收集框(8)和集水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1)的下方中心位置安装在轴承(2)的内部,且顶棚(1)的表面开设有雨水进口A(3),并且雨水进口A(3)内部镶嵌安装有滤网(4),所述盖板(5)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有轴承(2),且盖板(5)的两侧均与安装杆(6)贯穿连接,并且盖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堵台(7),所述收集框(8)设置在盖板(5)的下方,且收集框(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滤框(9),并且过滤框(9)的下表面内部嵌合安装有活性炭框(10),所述集水箱(11)覆盖在收集框(8)和过滤框(9)的外部,且集水箱(11)的内部下方右侧镶嵌固定有连接水管(12),并且集水箱(11)的上方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盖板(5)上开设有穿孔(13)和雨水进口B(15),且雨水进口B(15)的内侧壁通过连接轴(16)与防护板(17)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轴(16)的外表面覆盖安装有复位弹簧(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1)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顶棚(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盖板(5)和集水箱(11)的横截面面积,并且顶棚(1)通过轴承(2)与盖板(5)组成转动结构,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进口A(3)和雨水进口B(15)的位置相对应,且雨水进口B(15)在防堵台(7)的内部同样有开设,并且防堵台(7)通过雨水进口B(15)与盖板(5)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台(7)设置在盖板(5)上开设的雨水进口B(15)的上方,且防堵台(7)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并且防堵台(7)的上表面同样镶嵌安装有滤网(4),同时防堵台(7)上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小于雨水进口A(3)中安装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8)与安装杆(6)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安装杆(6)通过安装槽(14)与集水箱(11)卡槽连接,并且安装杆(6)通过穿孔(13)与盖板(5)贯穿连接,同时盖板(5)的纵截面同样呈等腰梯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9)与收集框(8)焊接固定,且收集框(8)的下表面同样镶嵌安装有滤网(4),并且收集框(8)通过滤网(4)与过滤框(9)相互连通,同时收集框(8)上安装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小于防堵台(7)上的滤网(4)的孔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7)的横截面面积等于雨水进口B(15)的横截面面积,且雨水进口B(15)通过连接轴(16)与防护板(17)组成转动结构,并且防护板(17)通过连接轴(16)上的复位弹簧(18)与雨水进口B(15)弹性连接。
CN201920839683.8U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Active CN210104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9683.8U CN210104857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9683.8U CN210104857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4857U true CN210104857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9683.8U Active CN210104857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48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8922A (zh) * 2021-12-08 2022-03-01 深圳市凯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方便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8922A (zh) * 2021-12-08 2022-03-01 深圳市凯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方便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04857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层面雨水集蓄利用装置
CN211311074U (zh) 一种建筑屋顶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10786449U (zh) 一种市政雨水处理系统
KR101344693B1 (ko) 막 구조물
CN208329046U (zh) 一种屋顶雨水过滤收集装置
CN108720532B (zh) 一种防尘型智能家居窗帘
JP4969352B2 (ja) 落葉等の排出口付雨樋用集水器
CN213538598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CN211635380U (zh) 一种园林河道污染物过滤挂网
CN211097834U (zh) 一种防尘过滤结构以及雨量测量装置
CN211228696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CN211611837U (zh) 一种防堵塞的雨水口装置
CN111877497A (zh) 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CN206091099U (zh) 楼顶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14090116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箱
CN218091184U (zh)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装置
CN218668219U (zh) 一种建筑屋面的排水及回用一体化装置
CN218060651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路面排水结构
CN217420265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顶
CN214884034U (zh) 一种住宅雨水收集装置
CN213087540U (zh) 一种稳固性好的移动厕所
CN212743177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构造
CN217580461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设施的集水装置
CN117661712A (zh) 一种适用于下凹绿地滤网式防堵溢流口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06617U (zh) 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