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4683U - 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4683U
CN210094683U CN201920328883.7U CN201920328883U CN210094683U CN 210094683 U CN210094683 U CN 210094683U CN 201920328883 U CN201920328883 U CN 201920328883U CN 210094683 U CN210094683 U CN 210094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flow
flow channel
electronic cigarette
ai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88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小强
林益久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88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4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4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4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烟,包括中空外壳体,外壳体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近端设有吸烟口,远端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第一进气孔;外壳体内设有沿宽度方向并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内设有储油腔和雾化组件;第一腔体内还设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与吸烟口连通、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孔连通;雾化组件设于第一气流通道中,并通过第一气流通道使气溶胶传输至吸烟口;第二腔体内安装有电源装置、以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将储油雾化部分、与电源和控制部分并列设置,避免了将储油和电源等上下设置导致烟油渗漏时对电源和控制部分的污染。

Description

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烟产品中,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扁烟产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可拆卸的雾化器1和电池杆2,雾化器1和电池杆2在连接时形成导电连接,从而能用于抽烟。基于产品便利性和拆卸更换的设计要求,将监测、控制烟油雾化的部件和模块都安装在电池杆2部分,雾化器1仅用于存储烟油和雾化。由于电路板、咪头等监测和控制的硬件设置于电池杆2内,电子烟产品工作时,通过咪头监测用户吸烟产生的气流,触发电池杆2向雾化器1供电,使雾化器1工作进而吸烟。因此吸烟时气流的循环路径是按照图示中箭头指示进行,气流从电池杆2进入并经过咪头后,顺着雾化器1的底部中孔进入雾化器1内直至顶端吸嘴处被吸食。
而这一结构的产品在使用中,由于雾化器1气流的设计方式是经过电池杆2形成完整的循环,使得雾化器1中的存储或者冷凝的烟油在抽吸或者存放中会顺着雾化器1底部的进气口渗漏至电池杆2上,进而造成污染或损伤零件,影响产品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烟的烟油渗漏污染电源和控制部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和控制器不受烟油渗漏影响的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烟,包括中空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设有吸烟口,所述远端设有端盖,该端盖上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外壳体内设有沿宽度方向并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沿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以及用于从储油腔吸取烟油并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有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与吸烟口连通、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并通过第一气流通道使气溶胶传输至吸烟口;所述第二腔体内安装有电源装置、以及控制该电源装置向雾化组件输出电能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硅胶件,该硅胶件的外侧壁与第一腔体内壁相抵靠;所述硅胶件内设有刚性支撑体,该刚性支撑体用于提供阻止硅胶件收缩变形的阻力。
优选地,所述刚性支撑体呈沿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状形状。
优选地,所述端盖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与吸烟口连通、进气端与第二进气孔连通;
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气流传感器;当气流传感器感测到第二气流通道内产生负压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装置向雾化组件输出电能,使雾化组件对烟油进行雾化。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单位时间的气流量小于第一气流通道内单位时间的气流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出气端的口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出气端的口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沿第一腔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烟气输送管,该烟气输送管一端与吸烟口连通、另一端与雾化组件连通;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烟气输送管同轴设置的柱状多孔体,该多孔体具有沿轴向贯穿该多孔体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雾化烟油的发热元件;
所述刚性支撑体的管状中空、多孔体的通孔和烟气输送管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烟气输送管的外侧壁与第一腔体的内壁形成所述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
优选地,所述硅胶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雾化组件的容纳部,所述雾化组件通过该容纳部保持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硅胶件还包括供烟气输送管插接的插槽。
优选地,所述电源装置和控制器与第二腔体内壁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烟,将储油雾化部分、与电源和控制部分在宽度方向并列的方式设置,避免了将储油和电源等上下设置导致烟油渗漏时对电源和控制部分的污染。同时,在气流结构上将感应气道和烟气传输气道分别分隔设置,避免了烟气传输气道中冷凝油等对传感器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外壳体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外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外壳体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端盖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电子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硅胶件内安装雾化组件和刚性支撑体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硅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式的电子烟,其整体外形和外部零件参见图2至图6所示,包括中空外壳体10,该中空外壳体1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11和远端12;其中,近端11被配置为用户吸烟的端部,远端12被用于内部零件的拆卸和安装。
基于以上结构设计,近端11上具有盖帽20,用于对近端11进行遮盖保护,保持近端11的洁净卫生。远端12为敞口端,其上设置有端盖30,端盖30可以打开,从而向外壳体10内安装电子烟的各个功能部件。
同时,端盖3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31和第二进气口32,分别用于抽烟过程中将外部空气输入至电子烟内,形成抽烟过程中的气流循环。
外壳体10内部结构可以参见图4和图5的结构示意图,外壳体10内包括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隔离部13,该隔离部13将外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120;并且,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120均呈沿外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外壳体10内在靠近近端11的部位还设置有第三腔体130,该第三腔体130具有位于近端11的吸烟口131,用于为用户进行吸烟。
同时,外壳体10内各功能部件的装配可以参见图7至图9所示,第一腔体110内设置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烟气输送管40、雾化组件50;其中,
烟气输送管40的外壁与第一腔体110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140;烟气输送管40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第一端41贯穿至第一腔体110外与第三腔体130连通、第二端42与雾化组件50连通,从而将雾化组件50雾化烟油生成的气溶胶传送至第三腔体130内,进而被用户通过吸烟口131吸食。
雾化组件50用于从储油腔140吸取烟油并雾化生成气溶胶,雾化组件50的细节结构可以参见图7和图8所示,包括一与烟气输送管40同轴设置的柱状多孔体51,并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该多孔体51的通孔52,该通孔52的内表面被配置为烟油雾化面,并且设置有用于雾化烟油的发热元件53,柱状多孔体51的外表面被为吸取和传导储油腔140中存储的烟油的吸油面。通孔52靠近烟气输送管40的一端与烟气输送管40的第二端42连通,从而将烟油雾化后的气溶胶输送至烟气输送管40内;而通孔52与烟气输送管40相背的另一端则用于在抽烟时从外界大气进气,形成气流循环。
对于以上雾化组件50,多孔体51通常采用多孔陶瓷、无机多孔材料、多孔刚性材料制备,常用于电子烟的多孔陶瓷有硅系陶瓷如二氧化硅、碳化硅和氮化硅、铝系陶瓷如氮化铝和氧化铝、以及氧化锆陶瓷、硅藻土陶瓷等中的至少一种;多孔体51的微孔孔径优选5~60μm,孔隙率30%~75%。发热元件53基于对烟油加热雾化的功能需求,通常采用具有适当阻抗的金属材料、金属合金材料;比如适当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包括镍、钴、锆、钛、镍合金、钴合金、锆合金、钛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铁铬合金、钛合金、铁锰铝基合金或不锈钢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参见图7至图9,为了保证防止漏油的密封效果、以及辅助雾化组件50等固定安装的目的,在第一腔体110中安装有一沿第一腔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硅胶件60,用于容纳和保持雾化组件50、以及提供雾化组件50与烟气传输管40的衔接、以及对第一腔体110的下端进行密封防止烟油泄露等等。该硅胶件60大致呈长筒形,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和保持雾化组件50的第一容纳部61;同时参见图9,该硅胶件60上还设置有一导油通道62,导油通道62一端与储油腔14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容纳部61连接,从而将烟油从储油腔140引导至第一容纳部61内,被容纳在第一容纳部61内的多孔体51吸取。
为了便于雾化组件50与烟气输送管40的烟气传输,硅胶件60还设置有供烟气输送管40的第二端42插接的插槽63;安装时,将烟气输送管40的第二端42插入该插槽63内,一方面可以促进密封防止烟油从烟气输送管40的第二端42泄露;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烟气输送管40固定、以及与雾化组件50的顺畅衔接。当然基于气流顺畅流通的常识,插槽63与第一容纳部61是连通的,从而保证雾化组件50生成的气溶胶能进入至烟气输送管40内。
同时由于将雾化组件50容纳在硅胶件60内,硅胶件60需要具有连接第一进气口31与通孔52的通道,使抽烟时雾化组件50内的气溶胶能被气流带走;而在开设这一通道时,在硅胶件60内会形成中空结构,使得柔性材质的硅胶件60向中空结构内收缩变形,造成硅胶件60外侧表面与第一腔体110的内壁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漏油。因此,在硅胶件60内还具有第二容纳部64,该第二容纳部64内安装有一刚性支撑体70,该刚性支撑体70用来提供阻止密封作用的柔性硅胶件60收缩变形的阻力,使硅胶件60的外侧壁始终保持与第一腔体110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持密封效果。
优选方式中,该刚性支撑体70设置的方式采用沿着硅胶件6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中空管状结构,可以在宽度方向上更加有利于保持硅胶件60朝内部的收缩形变,保持密封效果。并且,由于中空管状形状设计,刚性支撑体70具有沿轴向方向相对的两端,一端与通孔52的下端连通、另一端与端盖30上的第一进气口31连通,作为连接第一进气口31和雾化组件50的通孔52的气流的通道,从而在用户抽烟时形成气溶胶传输的气流循环。
进一步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的电子烟外壳体10的结构中,第二腔体120的空间根据功能需要将其分为两个功能部分,包括沿第二腔体120的宽度方向并列的第三容纳部121和气流通道部122,且第三容纳部121和气流通道部122均呈沿第二腔体1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形形状;其中,
第三容纳部121用于容纳电源装置200和电子烟的控制器300;
气流通道部122的一端与端盖30上的第二进气口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腔体130连接;并且在气流通道部122内靠近第二进气口32的位置设置有气流传感器400,该气流传感器400与控制器300连接;用于气流通道部122内是否有用户吸烟时产生的气流流动,从而判断是否有吸烟动作,结合控制器300的控制功能,则当用户抽烟时触发控制器300控制电源装置200向雾化组件50输出电能。避免在电路控制上将雾化组件50处于常开状态,可以防止雾化组件50误触发、节约电能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部122的空间和体积需要进行细节控制,因为通常用户抽烟时吸吮吸烟口131时的吸气量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不同肺活量的吸烟用户会有所不同;若气流通道部122流入吸烟口131的气流量大于从烟气传输管40输出的烟气量,则用户大部分吸入的是空气而非烟气,会大大影响用户的吸烟体验。因此为了满足气流通道部122的气流量既保证检测到用户的抽吸动作、又不完全稀释烟气吸收量,采用调节气流通道部122的空间和体积,使抽烟时单位时间内气流通道部122输出给吸烟口131的气流量小于烟气传输管40输出给吸烟口131的气流量,优选气流量的差异在5倍以上,可以使吸烟的气溶胶浓度不至于过稀而无烟气口感。在气流量的差异采用在设计时,一方面可以利用电源装置200与控制器300安装之后,第二腔体120内的剩余空隙形成气流通道部122,避免空间过大影响吸烟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使烟气传输管40向吸烟口131输出烟气的出气端的口径大于气流通道部122向吸烟口131输出空气的出气端的口径,从而使用户在吸烟时更多的吸食烟气而非空气。
进一步为了便于生产加工,气流通道部122的空间由第二腔体120中安装电源装置200以后的剩余空隙形成,一方面可以避免单独开设气流通道部122提升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在工作中电源装置200、控制器300等安装在第二腔体120内时与气流通道部122是直接接触的,那么可以在抽烟时通过感测气流将电源装置200、控制器300的热量带走,促进散热。
更进一步参见图5和图7,为了便于对储油腔140中进行注油,在外壳体10内还设置有一注油通道141,该注油通道141一端为注油口1411用于注油、另一端则与储油腔14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注油口1411设置在第三腔体130的内壁上。当然基于防止漏油的要求,注油口1411在不需要注油时是通过一橡胶塞150塞住的,在需要注油时则取下橡胶塞150露出注油口1411,再注射针头等工具进行注油。
以上实施例的电子烟在工作时,用户吸吮近端11的吸烟口131,从而使第三腔体130内产生负压,则分别使外界大气分别从端盖30的第一进气口31和第二进气口32进入至外壳体10内。从第二进气口32进入的气流循环路径如图7中箭头r2所示,经气流传感器400、气流通道部122直至第三腔体130进而被用户吸入,气流传感器400在感测到气流流动时触发控制器300,控制雾化组件50工作。从第一进气口31进入的气流路径如图7中箭头r1所示,经过刚性支撑体70、多孔体51的通孔52、并携带通孔52内生成的气溶胶经烟气传输管40直至第三腔体130进而被用户吸食。
以上实施例的电子烟,将储油雾化部分、与电源和控制部分在宽度方向并列的方式设置,避免了将储油和电源等上下设置导致烟油渗漏时对电源和控制部分的污染。同时,在气流结构上将感应气道和烟气传输气道分别沿着轴向并列设置,避免了烟气传输气道中冷凝油等对传感器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烟,包括中空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设有吸烟口,所述远端设有端盖,该端盖上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外壳体内设有沿宽度方向并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沿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以及用于从储油腔吸取烟油并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有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与吸烟口连通、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并通过第一气流通道使气溶胶传输至吸烟口;所述第二腔体内安装有电源装置、以及控制该电源装置向雾化组件输出电能的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硅胶件,该硅胶件的外侧壁与第一腔体内壁相抵靠;所述硅胶件内设有刚性支撑体,该刚性支撑体用于提供阻止硅胶件收缩变形的阻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体呈沿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状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与吸烟口连通、进气端与第二进气孔连通;
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气流传感器;当气流传感器感测到第二气流通道内产生负压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装置向雾化组件输出电能,使雾化组件对烟油进行雾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单位时间的气流量小于第一气流通道内单位时间的气流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出气端的口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出气端的口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沿第一腔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烟气输送管,该烟气输送管一端与吸烟口连通、另一端与雾化组件连通;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烟气输送管同轴设置的柱状多孔体,该多孔体具有沿轴向贯穿该多孔体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雾化烟油的发热元件;
所述刚性支撑体的管状中空、多孔体的通孔和烟气输送管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雾化组件的容纳部,所述雾化组件通过该容纳部保持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件还包括供烟气输送管插接的插槽。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和控制器与第二腔体内壁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CN201920328883.7U 2019-03-15 2019-03-15 电子烟 Active CN210094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8883.7U CN210094683U (zh) 2019-03-15 2019-03-15 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8883.7U CN210094683U (zh) 2019-03-15 2019-03-15 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4683U true CN210094683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8883.7U Active CN210094683U (zh) 2019-03-15 2019-03-15 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4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5867B1 (e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CN108135258B (zh) 具有毛细缓冲器的电子吸烟装置
CN2159583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2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2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2153470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15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53470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18215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211454U (zh) 电子烟
CN210094683U (zh) 电子烟
CN210869888U (zh) 一种电子烟一次性雾化器装置
CN2174466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59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735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602862A (zh) 电子烟的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CN209950384U (zh) 电子烟
CN21534704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41032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48475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098154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9821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enzhen Yum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1027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lectronic cigarett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