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1326U -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1326U
CN210091326U CN201921364638.8U CN201921364638U CN210091326U CN 210091326 U CN210091326 U CN 210091326U CN 201921364638 U CN201921364638 U CN 201921364638U CN 210091326 U CN210091326 U CN 210091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module
identity
control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46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显忠
刘畅
朱文华
杞海燕
王占涛
杨寿源
张志刚
李斌
张琼
周芳琳
朱晓丽
杨家凯
杨春欢
李国海
杨伟
赵成华
高斌
尹洪朗
王荣富
晏庆丰
何亮
陈有忠
王世芬
何盛彪
张世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xio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xio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xio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xio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46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1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1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1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涉及安防技术领域。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包括身份感应识别装置、告警单元、通讯模块以及多个身份识别卡,其中,身份感应识别装置与告警单元电连接,告警单元与通讯模块电连接,每个身份识别卡设置有编码,每个身份识别卡的编码不同,身份感应识别装置预存有多个身份识别卡的编码,身份感应识别装置根据预存的身份识别卡的编码对身份识别卡进行识别,在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时,控制告警单元进行告警,并通过通讯模块向终端发送告警信息,使得终端管控人员及时接入制止,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管控难度,确保了管控可靠性。

Description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检修技改期间,作业现场经常存在多工种、多班组甚至是多个单位同时入场作业的情况,人员交叉作业,高压室、保护室、通讯室等这些关键场所的人员进出管控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一种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防误入告警装置,包括身份感应识别装置、告警单元、通讯模块以及多个身份识别卡,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与所述告警单元电连接,所述告警单元与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
每个所述身份识别卡设置有编码,每个所述身份识别卡的编码不同,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预存有多个所述身份识别卡的编码;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用于根据预存的身份识别卡的编码对身份识别卡进行识别,在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时,控制所述告警单元进行告警,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向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告警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报警控制单元以及语音单元,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报警控制单元与所述语音单元及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报警控制单元与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电连接。
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于发出能够被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且所述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线时,通过所述语音单元进行告警,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向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语音单元包括语音录入模块以及语音播放模块。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且所述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线时,使得所述语音播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语音录入模块所录入的声音,进行语音播讲告警。
进一步的,所述告警单元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运行档位以及停止档位。
当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运行档位时,所述报警控制单元处于运行状态;当所述控制开关位于停止档位,所述报警控制单元处于停止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告警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红外发射器提供电源。
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报警控制单元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预警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模块的电量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语音提示。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为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为ZigBee模块。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防误入告警系统,包括信号汇集装置、终端以及上述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
所述信号汇集装置与所述防误入告警装置以及所述终端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汇集装置用于接收并汇集所述防误入告警装置发送的告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防误入告警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号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信号汇集装置用于将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告警信息。
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包括身份感应识别装置、告警单元、通讯模块以及多个身份识别卡,其中,身份感应识别装置与告警单元电连接,告警单元与通讯模块电连接,每个身份识别卡设置有编码,每个身份识别卡的编码不同,身份感应识别装置预存有多个身份识别卡的编码,身份感应识别装置根据预存的身份识别卡的编码对身份识别卡进行识别,在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时,控制告警单元进行告警,并通过通讯模块向终端发送告警信息,使得终端管控人员及时接入制止,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管控难度,确保了管控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所提供的告警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所提供的告警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预警模块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防误入告警系统;10-防误入告警装置;11-身份识别卡;12-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3-告警单元;131-红外发射器;132-红外接收器;133-报警控制单元;134-语音单元;135-控制开关;136-第一电源模块;137-第二电源模块;138-电源开关;14-通讯模块;20-信号汇集装置;2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处理器;23-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4-声光报警模块;25-第一有线通信模块;30-终端;40-服务器;41-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第二有线通信模块;43-信息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中的附图,对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变电站检修技改期间,作业现场经常存在多工种、多班组甚至是多个单位同时入场作业的情况,人员交叉作业,高压室、保护室、通讯室等这些关键场所的人员进出管控难度大,管控复杂,无关人员进入上述区域,随时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管控好高压室、保护室、通讯室等关键点人员的进出控制,是现场作业管理的一大重点,而仅靠人工管控难度极大。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门禁系统,例如,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指纹识别门禁系统等,但这些门禁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每个变电站的门锁系统进行改造,成本较高。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一种防误入告警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设置于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的门口处,用于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的防误入管控。
请结合参阅图1,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包括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告警单元13、通讯模块14以及多个身份识别卡11,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与所述告警单元13电连接,所述告警单元13与所述通讯模块14电连接。
每个所述身份识别卡11设置有编码,每个所述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不同,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预存有多个所述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用于根据预存的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对身份识别卡11进行识别,在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11时,控制所述告警单元13进行告警,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14向终端30发送告警信息。
其中,在管控区域的作业人员有多个,每个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一身份识别卡11中的编码对应,每个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均不同。对于高压室、保护室、通讯室等这些关键场所,只有部分作业人员被允许进入,因此,该部分作业人员的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通过服务器40或终端30被预先录入至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对于不被允许进入的作业人员,其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不进行录入。
当作业人员携带身份识别卡11进入高压室、保护室、通讯室等这些关键场所时,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对作业人员的身份识别卡11进行识别,根据该作业人员的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在本地查找是否存在一致的编码,若存在一致的编码,该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识别通过,允许进入;若不存在,该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识别不通过,不允许进入,并通过告警单元13进行告警,并通过通讯模块14向终端30发送告警信息,以使终端30的管控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管控。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使用成本,每个身份识别卡11可以重复读写使用,例如,若某个作业人员不被允许进入后,则该作业人员身份信息对应的身份识别卡11的编码将进行删除,该身份识别卡11将重新利用,写入新的作业人员身份信息对应的编码,同时,在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录入新的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编码。
在本公开中,身份识别卡11可以为接触式集成电路卡、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双界面卡中的一种,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为可识别上述任一种身份识别卡11的读写器。
进一步的,通讯模块14可以为WiFi模块,也可以为蓝牙模块或者为ZigBee模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所提供的通讯模块14还可以为433MHZ无线模块。
本公开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应用在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时,当进出人员身份信息与设定进出的人员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发出告警信息,并通过通讯模块14向终端30的管控人员发送信息,使得管控人员及时接入制止,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管控难度,提升了管控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公开中,所述告警单元13包括红外发射器131、红外接收器132、报警控制单元133以及语音单元134,所述红外接收器132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电连接,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与所述语音单元134及所述通讯模块14电连接,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与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电连接。
所述红外发射器131用于发出能够被所述红外接收器132接收到的红外线。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用于在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11且所述红外接收器132未接收到红外线时,通过所述语音单元134进行告警,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14向终端30发送告警信息。
所述语音单元134包括语音录入模块以及语音播放模块。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用于在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11且所述红外接收器132未接收到红外线时,使得所述语音播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语音录入模块所录入的声音,进行语音播讲告警。
其中,红外发射器131和红外接收器132分别设置于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的门的两侧,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分别与红外接收器132以及报警控制单元133电连接,当作业人员进入管控区域时,红外发射器131发出的红外线被阻隔,红外接收器132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此时,若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无法识别该作业人员的身份识别卡11时,触动报警控制单元133,报警控制单元133通过所述语音单元134进行告警,并通过通讯模块14向远方的终端30发送告警信息,提示管控人员或值班人员,有人非法闯入,进而管控人员或值班人员在接收到告警信息,能及时到达现场,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管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中,报警控制单元133还可以连接有一声光报警模块,报警控制单元133可通过声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可选的,本公开中,声光报警模块为LTE-1101报警器。
在本公开中,语音单元134包括语音录入模块以及语音播放模块(图中未示出),管控人员或值班人员可通过语音录入模块预先录入播讲的内容,进而,在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11且红外接收器132未接收到红外线,报警控制单元133驱动语音播放模块根据预先录入的内容,进行语音播讲告警。可选的,在本公开中,对于身份识别通过的作业人员,本公开也可预先录入播讲内容,以提示作业人员。例如,对于身份识别通过的作业人员,其播讲内容可以为准许进入以及进入区域后的注意事项,对于身份识别不通过的作业人员,其播讲内容可以为身份识别不通过,禁止进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所提供的语音播放模块可以为MP3播放模块,例如,N9200MP3模块;语音录入模块可以为内存卡,例如TF卡(Trans-flash Card),通过TF卡预先录入待播放的内容,然后利用MP3播放模块播放预先录入的内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所提供的报警控制单元133可以为处理器,例如,集成电路芯片。可选的,本公开所提供的报警控制单元133为STM32L151(Cotex M3)处理器。红外接收器132通过普通I/O口与报警控制单元133连接,所述语音单元134通过串口与报警控制单元133连接,通讯模块14通过串口与报警控制单元13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提供的红外发射器131和红外接收器132的具体型号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通过在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的入口处的两侧设置红外发射器131以及红外接收器132,在红外接收器132的一端配置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语音单元134以及报警控制单元133,使得红外接收器132能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发射器131发出的红外线,判断出是否有作业人员进入管控区域,进而,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对进入管控区域的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重要场所,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防误入告警装置10的使用成本,如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可通过悬挂或背胶的方式临时安装于需要管控的区域门口,在不需要管控时,可将防误入告警装置10进行拆卸。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通过可拆卸设置于关键场所的入口处,进而,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可以适用于不同地方,重复利用,一方面,降低了管控成本、维护方便,另一方面,又提高防误入告警装置10的便捷性。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防误入告警装置10的便捷性,请返回结合参阅图2,所述告警单元13还包括控制开关135,所述控制开关135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135包括运行档位以及停止档位。
当所述控制开关135位于运行档位时,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处于运行状态;当所述控制开关135位于停止档位,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处于停止状态。
其中,当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需要进行防入侵管控时,将控制开关135的控制方式设置在“运行”档位,这时,报警控制单元133处于运行状态,若进入管控区域的人员身份信息不符合入场要求,则发出告警信号。当变电站高压室门、保护室门、通讯室门等重要场所无管控需要时,将控制开关135的控制方式设置在“停止”档位,这时,报警控制单元133处于停止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告警单元13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36以及第二电源模块137。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36与所述红外发射器131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红外发射器131提供电源。
其中,告警单元13还包括电源开关138,用于控制红外发射器131,当电源开关138接通时,红外发射器131发出红外线,当电源开关138断开时,红外发射器131不发出红外线。
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37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报警控制单元133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37包括预警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模块的电量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语音提示。
其中,电池模块由可充电的电池组成,在电池的电量低于设定阈值时(例如,低于50%的电量时),预警模块发出声音提示,这时,即可对电池进行充电,以避免因电量不足,导致报警控制单元133无法告警,防误入告警装置10无法正常运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所提供的预警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可以如图5所示,图5中,电池模块与低压降压管的输入端相连,低压降压管的输出端与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低压降稳压管输出端的电压即为比较器同相输入端的电压VDD,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有分压电阻(R3、R4),比较器反向输入端的电压为分压电阻分压后的电压(即设定的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报警控制单元133以及一发光二极管连接。比较器反向输入端的电压作为参考基准电压,当同向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反向输入端的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为报警控制单元133供电,此时,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当同向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反向输入端的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为报警控制单元133供电,此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报警控制单元133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进行报警。
可选的,本公开中,低压降稳压管为AMS1117ADJ稳压管,低压降稳压管的ADJ端还连接有可调电阻R1和负载电阻R2,低压降稳压管输出端的电压Vout可根据可调电阻R1和负载电阻R2进行调节。低压降稳压管输出端的电压由下列公式得到:
Figure BDA0002174212840000131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提供的电路图还包括一些用于辅助电路正常运行的连线和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C1、C2等,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在此不过多赘述。
本公开提供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通过悬挂或背胶的方式临时安装于需要管控的入口处,通过将红外发射器131、红外接收器132、身份感应识别装置12、报警控制单元133以及语音单元134结合,对进入管控场所的人口进行身份识别管控,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管控难度以及管控成本,提升了管控质量和效率。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6,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防误入告警系统100,包括信号汇集装置20、终端30以及上述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10。
所述信号汇集装置20与所述防误入告警装置10以及所述终端30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汇集装置20用于接收并汇集所述防误入告警装置10发送的告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30。
进一步的,所述防误入告警系统100还包括服务器40,所述服务器40与所述信号汇集装置20通信连接,所述信号汇集装置20用于将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40,所述服务器40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告警信息。
其中,所述终端30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等。所述服务器4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选的,本公开所提供的服务器40可以为STM32F407(Cotex M4)处理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7,本公开所提供的信号汇集装置20可设置于室内,由市电进行供电。信号汇集装置20可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处理器22以及声光报警模块24;其中,处理器22分别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以及声光报警模块24连接。
处理器2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与防误入告警装置10中的通讯模块14通信连接,以使报警控制单元133通过通讯模块14将报警信息传输到处理器22,处理器22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通过声光报警模块24进行报警,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将报警信息传输到设置于室外的服务器40和终端30,以使处于室内的管控人员或处于室外的终端30管控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管控。
当采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与服务器40通信时,服务器40连接有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通信的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1。
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以及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1可以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以及ZigBee模块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以及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1还可以为433MHZ无线模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中,声光报警模块为LTE-1101报警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8,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信号汇集装置20还可以包括第一有线通信模块25;其中,处理器22与第一有线通信模块25连接。
处理器2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与防误入告警装置10中的通讯模块14通信连接,以使报警控制单元133通过通讯模块14将报警信息传输到处理器22,处理器22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通过声光报警模块24进行报警,并通过第一有线通信模块25将报警信息传输到设置于室外的服务器40,服务器40再将报警信息传输至终端30,以使处于室内的管控人员或处于室外的终端30管控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管控。
当采用第一有线通信模块25与服务器40通信时,服务器40连接有与第一有线通信模块25通信的第二有线通信模块42以及将信息传输至终端30的信息传输模块43。
可选的,第一有线通信模块25、第二有线通信模块42可以为RS485通讯模块,信息传输模块43可以为SIM800C模块。
可选的,处理器22可以为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可选的,在本公开中,处理器22可以为STM32F407(Cotex M4)处理器。
防误入告警装置10通过通讯模块14与信号汇集装置20通信连接,信号汇集装置20在接收到防误入告警装置10发送的告警信息后,将告警信息发送至终端30,以使终端30的管控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管控,同时,也将告警信息发送至服务器40,使得服务器40对该告警信息进行存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防误入告警系统1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防误入告警装置10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身份感应识别装置、告警单元、通讯模块以及多个身份识别卡,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与所述告警单元电连接,所述告警单元与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
每个所述身份识别卡设置有编码,每个所述身份识别卡的编码不同,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预存有多个所述身份识别卡的编码;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用于根据预存的身份识别卡的编码对身份识别卡进行识别,在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时,控制所述告警单元进行告警,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向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报警控制单元以及语音单元,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报警控制单元与所述语音单元及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报警控制单元与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电连接;
所述红外发射器用于发出能够被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且所述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线时,通过所述语音单元进行告警,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向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单元包括语音录入模块以及语音播放模块;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身份感应识别装置无法识别身份识别卡且所述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线时,使得所述语音播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语音录入模块所录入的声音,进行语音播讲告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单元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运行档位以及停止档位;
当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运行档位时,所述报警控制单元处于运行状态;当所述控制开关位于停止档位,所述报警控制单元处于停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红外发射器提供电源;
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报警控制单元提供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预警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模块的电量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低电量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为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为ZigBee模块。
9.一种防误入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汇集装置、终端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误入告警装置;
所述信号汇集装置与所述防误入告警装置以及所述终端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汇集装置用于接收并汇集所述防误入告警装置发送的告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误入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入告警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号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信号汇集装置用于将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告警信息。
CN201921364638.8U 2019-08-21 2019-08-21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0091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4638.8U CN210091326U (zh) 2019-08-21 2019-08-21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4638.8U CN210091326U (zh) 2019-08-21 2019-08-21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1326U true CN210091326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4638.8U Active CN210091326U (zh) 2019-08-21 2019-08-21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1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582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教室安防系统
JP2003532208A (ja) イベント駆動型情報システム
CN109359712A (zh) 电力作业信息动态采集监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35966A (zh) 一种智慧社区模块化管理系统
CN106205046A (zh) 一种智能小区人员管理系统
CN215182149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红外测温打卡系统
CN206322201U (zh) 变电站接地线实时监测系统
CN111131478A (zh) 一种轻钢别墅监控管理系统
CN110009281A (zh) 一种仓储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1160319A (zh) 基于人脸识别实时统计多终端呈现的校园宿舍管理系统
CN210091326U (zh) 防误入告警装置及系统
CN201886527U (zh) 一种学生班级离校显示及通知家长的电子装置
CN105957203A (zh) 一种集中式公寓整体通道安全管理系统
CN206849124U (zh) 综合业务门禁控制器
CN113033836A (zh) 基于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6006A (zh) 一种基于校园智慧安防用门禁安防系统
CN210052214U (zh) 一种油田作业区人员身份信息识别的装置
CN214335820U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安防物联网系统
CN111260003A (zh) 一种消防装备的全寿命智能管理方法和系统
CN208969695U (zh) 电力作业信息动态采集监控装置
CN211979741U (zh) 一种应急物资仓库智能管理系统
CN214376583U (zh) 一种电力线路作业现场接地线的管理系统
CN114120511A (zh) 一种基于bim的门禁管理系统
CN212379869U (zh) 一种地铁车辆基地防止工作人员误入限制区域的联动系统
CN114677073A (zh) 一种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