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5447U -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5447U
CN210085447U CN201920505217.6U CN201920505217U CN210085447U CN 210085447 U CN210085447 U CN 210085447U CN 201920505217 U CN201920505217 U CN 201920505217U CN 210085447 U CN210085447 U CN 210085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groove
heat
heating
container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52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居金良
朱汉敏
金浩
石宝岭
曹春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end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end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end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end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52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5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5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5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包括:容器容置架,容器容置架的上表面设有容器容置槽;底座,与容器容置架固连,底座的上端面与容器容置架的下端面贴合;容器容置架与底座之间设有导热腔;导热件,设于导热腔内,并与容器容置架固连;导热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容器容置槽对应,用于放置容器;加热件,设于导热件的底部;以及,供电驱动部,固设于底座内;加热件与供电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件对导热件进行加热。该加热裂解装置由于设置了导热件,在导热件的底部设有加热件,且容器直接置于导热件的第一凹槽内,可迅速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且受热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研究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分子诊断的过程中,对人体样本内的细胞要进行破碎后释放RNA、DNA、蛋白质等细胞内分子,通过检测特定的分子有无或含量浓度判断样本提供者是否健康,常用破碎细胞的方法有机械裂解法和化学裂解法,其中化学裂解法是在样本中加入试剂组份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持续恒温一段时间,使细胞壁破裂释放RNA、DNA、蛋白质等细胞内分子,目前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通过裂解加热装置在进行样本检测时对样本细胞加热裂解,从而实现样本的检测。
随着生化领域自动化仪器的发展,加热裂解装置作为主要功能器件,被广泛运用。但是,目前的加热裂解装置一般都加热缓慢,且受热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可使容器内的液体迅速加热且受热均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包括:
容器容置架,所述容器容置架的上表面设有容器容置槽;所述容器容置槽没有底部;
底座,与所述容器容置架固连,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与所述容器容置架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容器容置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热腔;
导热件,设于所述导热腔内,并与所述容器容置架固连;所述导热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容器容置槽对应,用于放置容器;
加热件,设于所述导热件的底部;
以及,
供电驱动部,固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供电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导热件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加热裂解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供电驱动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供电驱动部电连接;所述供电驱动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外部控制器发送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并反馈温度值给所述外部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容器容置槽包括第一容器容置槽和第二容器容置槽;
所述第一容器容置槽呈长方体形,用于放置长方体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容置槽呈圆柱形,用于放置圆柱形容器;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长方体凹槽和圆柱形凹槽,所述长方体凹槽与所述第一容器容置槽对应,所述圆柱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容器容置槽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导热件的周侧包裹有保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PI加热膜,所述加热件的加热电路中设有温度保护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点阵PTC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容器容置架呈方形,所述容器容置架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第一螺丝通孔;所述导热件为方形铝块,所述导热件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丝通孔相对应的第二螺丝通孔;所述底座呈方形,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丝通孔相对应的螺丝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由于设置了导热件,在导热件的底部设有加热件,且容器直接置于导热件的第一凹槽内,可迅速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且受热均匀。
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由于在导热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导热件内的温度值反馈给外部控制器,真实地反应加热温度。
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由于在导热件外包裹保温层,使导热件内的热量不易扩散,提高加热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由于设置了容器容置架,且容器容置架设于加热裂解装置的顶端,便于外部自动化机械手放置和搬离容器。
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中的容器容置架包括第一容器容置槽和第二容器容置槽,既可放置圆柱形的容器,又可放置长方体容器,通用性强。
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中的供电驱动部中设有温度保护开关,可防止过温反馈失灵后因温度过高引起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中容器容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中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中的加热件的供电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裂解装置的工作过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容置架;101:第一容器容置槽;102:第二容器容置槽;103:第一螺丝通孔;2:导热件;201: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203:第二螺丝通孔;3:温度传感器;4:加热件;401:温度保护开关;5:保温层;6:底座;601:通气孔;602:接口通孔;603:螺丝孔;7:供电驱动电路板;8:接口插座;9:螺丝;10: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包括:容器容置架1,容器容置架1的上表面设有容器容置槽,该容器容置槽没有底部;底座6,与容器容置架1固连,底座6的上端面与容器容置架1的下端面贴合;容器容置架1与底座6之间设有导热腔;该导热腔的上半部置于容器容置架1内,导热腔的下半部置于底座6内;导热件2,设于导热腔内,并与容器容置架1固连;导热件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01,第一凹槽201与容器容置槽对应,用于放置容器;加热件4,设于导热件2的底部;以及,供电驱动部(供电驱动电路板7),固设于底座6内;加热件4与供电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件4对导热件2进行加热。该加热裂解装置由于设置了导热件2,在导热件2的底部设有加热件4,且容器直接置于导热件2的第一凹槽201内,可迅速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且受热均匀。
具体的,如图2所示,容器容置架1呈方形,其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第一螺丝通孔103。容器容置架1的上表面设有容器容置槽,该容器容置槽没有底部;该容器容置槽包括一个第一容器容置槽101和多个第二容器容置槽102,其中,第一容器容置槽101用于放置长方体容器,第二容器容置槽102用于放置圆柱形容器。第二容器容置槽102共有四排,每排由四个第二容器容置槽102组成,相邻的两个第二容器容置槽102上均设有一对位置相对的缺口,该缺口使相邻的两个第二容器容置槽102连通。因此,每排第二容器容置槽102可放置单个的圆柱形容器,也可放置四个相连的圆柱形容器。当然,每排第二容器容置槽102可由小于四个或大于四个的第二容器容置槽102组成,可根据实际应用而定。
如图3所示,导热件2为方形铝块,设于容器容器容置架内;其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与第一螺丝通孔103相对应的第二螺丝通孔203。导热件2与容器容置架1通过螺丝固连。导热件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01,第一凹槽201包括长方体凹槽和圆柱形凹槽,长方体凹槽与第一容器容置槽101对应,圆柱形凹槽与第二容器容置槽102对应。容器可穿过容器容置槽,直接置于导热件2的第一凹槽201内,开启加热件4后,可迅速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且受热均匀。导热件2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二凹槽202,如图4所示。
温度传感器3为柱形传感器,其温度感应端置于第二凹槽202内,实时采集温度值反馈给外部控制器。如有需要,可在两个第二凹槽202内都装上温度传感器3。
加热件4固设于导热件2的底部,该加热件4为PI(PolyimideFilm聚酰亚胺)加热膜,贴于导热件2的整个底部;该加热件4的供电电路中设有温度保护开关401,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过温反馈失灵后因温度过高引起的危险。该加热件4也可以是点阵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电热元件,可消除边缘温度静差,可以克服不均和边缘效应,温度直接通过电阻变化反馈(W=U2×R)。
保温层5设于导热件2的周侧,导热件2的上表面不设保温层5。该保温层5为保温棉,包裹着导热件2,使导热件2内的热量不易扩散,提高加热效率。
如图6所示,底座6层方形,底座6的上端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与第二螺丝通孔203相对应的螺丝孔603,底座6与容器容置架1通过螺丝固连。底座6中一组相对的两侧壁上开有多个通气孔601,用于散出因供电驱动电路板工作产生的热量;底座6另一组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壁上设有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包括接口通孔602和安装于该接口通孔602上的接口插座8;接口插座8通过螺丝9与底座6的侧壁固连。底座6的底部设有底盖10,底盖10与底座6通过螺丝固连,用于保护底座6内的供电驱动电路板7及相关的连线。
供电驱动部为固设于底座6内的供电驱动电路板7,供电驱动电路板7与加热件4电连接,供电驱动电路板7还与接口插座8电连接;在接口插座8中插上数据线,供电驱动电路板7就可与外部控制器通信,接收外部控制器发送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升温速度等指令,驱动加热件4工作。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如图7所示,首先通过外部控制器发送加热温度和恒温时间给供电驱动电路板7,在SAT试剂检测中所需的温度是60℃,因此设定温度值为60℃,设定温度范围室温~80℃,恒温时间默认仪器工作时间,也可在1min~480min之间设定。然后,供电驱动电路板7驱动加热件4工作;在加热件4工作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3实时采集导热件2内的温度,并反馈给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判断是否已经达到设定温度,如未达到设定温度,则继续加热;如已经达到设定温度,则操作外部的自动化机械手把需加热的容器搬运到容器容置架上,开始计时;计时时间软件可在1min~60min之间设定。当时间达到设定的恒温时间时,操作外部的自动化机械手把容器搬离容器容置架,如此一个加热裂解过程结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可以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加热且受热均匀,并可通过外部控制器精确控制液体裂解加热温度、裂解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裂解的样本的不同,设定不用的加热温度和恒温时间,减少因裂解不完全产生的诊断误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容置架,所述容器容置架的上表面设有容器容置槽;所述容器容置槽没有底部;
底座,与所述容器容置架固连,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与所述容器容置架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容器容置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热腔;
导热件,设于所述导热腔内,并与所述容器容置架固连;所述导热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容器容置槽对应,用于放置容器;
加热件,设于所述导热件的底部;
以及,
供电驱动部,固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供电驱动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导热件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供电驱动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供电驱动部电连接;所述供电驱动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外部控制器发送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并反馈温度值给所述外部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容置槽包括第一容器容置槽和第二容器容置槽;
所述第一容器容置槽呈长方体形,用于放置长方体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容置槽呈圆柱形,用于放置圆柱形容器;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长方体凹槽和圆柱形凹槽,所述长方体凹槽与所述第一容器容置槽对应,所述圆柱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容器容置槽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周侧包裹有保温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PI加热膜,所述加热件的加热电路中设有温度保护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点阵PTC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容置架呈方形,所述容器容置架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第一螺丝通孔;所述导热件为方形铝块,所述导热件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丝通孔相对应的第二螺丝通孔;所述底座呈方形,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丝通孔相对应的螺丝孔。
CN201920505217.6U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Active CN210085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5217.6U CN210085447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5217.6U CN210085447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5447U true CN210085447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5217.6U Active CN210085447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54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725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富佳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结构、检测芯片、核酸检测盒及核酸检测设备
CN114669341A (zh) * 2020-12-24 2022-06-28 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装置及医疗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725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富佳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结构、检测芯片、核酸检测盒及核酸检测设备
CN114669341A (zh) * 2020-12-24 2022-06-28 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装置及医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85447U (zh) 一种用于分子诊断的加热裂解装置
CN1115199C (zh) 反应器皿
US8277763B2 (en) Incub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119122B2 (ja) 多数の容器を有する反応装置のための温度制御
US6238910B1 (en) Thermal and fluid cycling device for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US8524490B2 (en) Fully automated portable DNA detection system
KR20180033259A (ko) 서멀 제어 기기 및 사용 방법
US20050244887A1 (en)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reaction station for disposable test devices
CN108018195B (zh) 承载模块、核酸加载装置及用途
WO2012063011A2 (en) Heating and cooling low volume biological reaction vessels
WO2011072158A1 (en) Instrument for independent electrotransfer in multiple cassettes
CN103415346B (zh) 用于生物应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0481399U (zh) 一种基因扩增仪模块辅助加热装置
CA2526418A1 (en) Heating and cooling multiple containers or multi-chamber containers
US20030129716A1 (en) Automatic electroporation optimization system
US202003309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heat transfer for target amplification within a diagnostic assay system
CN115672417A (zh) 数字微流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20309008A1 (en) Method and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Laboratory Samples
CA3087576A1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poration
CN102796652B (zh) 一种恒温摇床床体
CN217052263U (zh) 一种生化医疗仪器的恒温加热装置
CN216842323U (zh) 一种风扇监控测试仪
JP7497371B2 (ja) 重合酵素連鎖反応システム
US20230089107A1 (en) Incubator for enrichment during transport
CN114410454A (zh) 基于芯片的自动化高通量pcr便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u Jinliang

Inventor after: Jin Hao

Inventor after: Shi Baoling

Inventor after: Cao Chunpeng

Inventor before: Ju Jinliang

Inventor before: Zhu Hanmin

Inventor before: Jin Hao

Inventor before: Shi Baoling

Inventor before: Cao Chunpe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B, building 15, No. 528 Ruiqing Road, East District,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endu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 3 / F, building B, No. 528 Ruiqing Road, East District,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RENDU BIO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