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5090U -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5090U
CN210075090U CN201921348242.4U CN201921348242U CN210075090U CN 210075090 U CN210075090 U CN 210075090U CN 201921348242 U CN201921348242 U CN 201921348242U CN 210075090 U CN210075090 U CN 210075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diode
power supply
switch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82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洪波
李俊需
伍佼
张志伟
王其才
徐进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82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5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5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5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可控精密稳压源U2、可控精密稳压源U3。本实用新型电路采用两个可控精密稳压源U2和U3作为主要控制元件,分别对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两个输出端电压进行采样控制,当与终端设备配套时,即使其中的一路输出需要比较大的负载而另外一路不需要带负载,能够根据对两个输出端电压的采样情况,自行调节PWM占空比以达到输出电压稳定,也不会造成不需要带负载的一路电压升高从而损坏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馈电路,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具有双路(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除了通用开关电源特性参数外,比单路输出电源增加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为两路(多路)输出间的负载交叉调整率,正常所使用的方法为采用其中一路输出做为电压取样反馈或采用两路(多路)输出电压进行按比例取样反馈。
图3为一种应用了现有技术反馈电路的双路输出开关电源,其采用其中一路输出作为电压取样反馈或采用两路(多路)输出电压进行按比例取样反馈,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无法在一路空载、另一路满载时保持良好的交叉调整率,当与终端设备配套时,有可能存在其中的一路输出需要比较大的负载而另外一路不需要带负载的情况下,造成不需要带负载的一路电压升高从而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可控精密稳压源U2、可控精密稳压源U3,所述电阻R22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3、电阻R24和光耦PC1内光电二极管正极,光耦PC1内光电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4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和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K极,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A极分别连接电阻R28a和电阻R28b并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R极分别连接电阻R28a另一端、电阻R28b另一端、电阻R26和电阻R27,所述二极管D8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3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K极,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电阻R29,电阻R29另一端分别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R极、电阻R31a、电阻R31b和电阻R30,电阻R31a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1b另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A极并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二次侧具有两个次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2另一端,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3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再经过RLC滤波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7另一端,所述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再经过RLC滤波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30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与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于辅助电压箝位抑制作用的稳压二极管D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二次侧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电容C11,电容C11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电阻R2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电容CE6、电感L3和电阻R27另一端,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7、电阻R33、稳压二极管D9负极、电容C15和电阻R27另一端,所述电容CE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7另一端、电阻R33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正极、电容C10和第一次级线圈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连接电阻R20,电阻R20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负极、电容CE4、电感L2和电阻R23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5、电阻R32、稳压二极管D9正极、电容C14和电阻R30另一端,所述电容CE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5另一端、电阻R32另一端、电容C14另一端和第二次级线圈另一端并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5和D6上均能够并联多个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路采用两个可控精密稳压源U2和U3作为主要控制元件,分别对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两个输出端电压进行采样控制,当与终端设备配套时,即使其中的一路输出需要比较大的负载而另外一路不需要带负载,能够根据对两个输出端电压的采样情况,自行调节PWM占空比以达到输出电压稳定,也不会造成不需要带负载的一路电压升高从而损坏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应用到开关电源中的电路图。
图3为现有技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为一种应用了现有技术反馈电路的双路输出开关电源,其采用其中一路输出作为电压取样反馈或采用两路(多路)输出电压进行按比例取样反馈,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无法在一路空载、另一路满载时保持良好的交叉调整率,当与终端设备配套时有可能存在其中的一路输出需要比较大的负载而另外一路不需要带负载的情况下,造成不需要带负载的一路电压升高从而损坏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可控精密稳压源U2、可控精密稳压源U3,所述电阻R22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3、电阻R24和光耦PC1内光电二极管正极,光耦PC1内光电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4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和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K极,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A极分别连接电阻R28a和电阻R28b并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R极分别连接电阻R28a另一端、电阻R28b另一端、电阻R26和电阻R27,所述二极管D8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3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K极,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电阻R29,电阻R29另一端分别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R极、电阻R31a、电阻R31b和电阻R30,电阻R31a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1b另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A极并接地。
本实用新型电路采用两个可控精密稳压源U2和U3作为主要控制元件,对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两个输出端电压分别进行采样并反馈,当与终端设备配套时,即使其中的一路输出需要比较大的负载而另外一路不需要带负载,也能够根据对两个输出端电压的采样情况,自行调节PWM占空比以达到输出稳定电压,不会造成不需要带负载的一路电压升高从而损坏设备。
在应用过程中,两个可控精密稳压源U2和U3可以采用TL431,芯片IC1采用OB2281或类似的集成电路。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电路应用于一个双路输出开关电源中,从而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包括熔断器F1、变压器LF1和高频开关变压器TR1,所述熔断器F1一端连接火线,熔断器F1另一端连接变压器LF1引脚1,变压器LF1引脚2分别连接压敏电阻VDR1、电阻R1a、电容CX1、变压器LF2引脚1和电容CY1,电容CY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Y2和接地端,电容CY2另一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VDR1另一端、变压器LF1引脚4、电容CX1另一端和变压器LF2引脚3,所述变压器LF1引脚3通过可变电阻RT1连接到零线,所述变压器LF2引脚2和引脚4分别连接到整流桥DB1的两个输入端,整流桥DB1输出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E1、电阻R4a、电阻R4b、电阻R4c、电阻R4d、电阻R5a、电阻R5b、电阻R15a和高频开关变压器TR1一次侧第一输入线圈一端,高频开关变压器TR1一次侧第一输入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MOS管Q1的D极、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Z1负极、电容CE3、电容C2、电阻R3b和芯片IC1引脚1,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4a另一端、电阻R4b另一端、电阻R4c另一端、电阻R4d另一端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a另一端和电阻R5b另一端,所述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引脚2、电容CE3另一端、二极管DZ1正极、电容CE2、电容C3、电阻R10、电容C4、电阻R6、电容CY3和高频开关变压器一次侧第二输入线圈一端,高频开关变压器一次侧第二输入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和电阻R11,电感L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E2另一端和二极管D3正极,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另一端和芯片IC1引脚4,芯片IC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G极、电阻R10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和电阻R8另一端,芯片IC1引脚5分别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阻R12和电容C5,电容C5另一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并接地,芯片IC1引脚7连接电阻R13,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Z2负极、电容C7和光耦PC1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光耦PC1光敏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7另一端、二极管DZ2正极、电容C6、可变电阻RT2、电容C8和电阻R16,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可变电阻RT2另一端和电阻R14,电阻R14另一端连接芯片IC1引脚6,芯片IC1引脚5分别连接电容C8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和电阻R15c,电阻R15c另一端连接电阻R15b,电阻R15b另一端连接电阻R15a另一端。
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二次侧具有两个次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2另一端,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3另一端。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再经过RLC滤波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7另一端,所述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再经过RLC滤波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30另一端。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与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于辅助电压箝位抑制作用的稳压二极管D9。
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二次侧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电容C11,电容C11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电阻R2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电容CE6、电感L3和电阻R27另一端,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7、电阻R33、稳压二极管D9负极、电容C15和电阻R27另一端,所述电容CE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7另一端、电阻R33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并接地;
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正极、电容C10和第一次级线圈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连接电阻R20,电阻R20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负极、电容CE4、电感L2和电阻R23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5、电阻R32、稳压二极管D9正极、电容C14和电阻R30另一端,所述电容CE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5另一端、电阻R32另一端、电容C14另一端和第二次级线圈另一端并接地。
二极管D5和D6上均能够并联多个二极管。
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为:220V市电电源首先经整流和滤波转为高压直流电,然后通过开关电路和高频开关变压器转为高频率低压脉冲,从高频开关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输出后,再经过RCD吸收电路和RLC滤波电路,最终输出两路低电压的直流电源。同时在输出部分有一个电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闭环反馈电路反馈给控制电路,通过控制PWM占空比以达到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可控精密稳压源U2、可控精密稳压源U3,所述电阻R22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3、电阻R24和光耦PC1内光电二极管正极,光耦PC1内光电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4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和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K极,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A极分别连接电阻R28a和电阻R28b并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U2的R极分别连接电阻R28a另一端、电阻R28b另一端、电阻R26和电阻R27,所述二极管D8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3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K极,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电阻R29,电阻R29另一端分别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R极、电阻R31a、电阻R31b和电阻R30,电阻R31a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1b另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A极并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二次侧具有两个次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2另一端,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3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再经过RLC滤波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27另一端,所述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经RCD吸收电路后,再经过RLC滤波电路后连接到电阻R30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输出端与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于辅助电压箝位抑制作用的稳压二极管D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二次侧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电容C11,电容C11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电阻R2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电容CE6、电感L3和电阻R27另一端,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7、电阻R33、稳压二极管D9负极、电容C15和电阻R27另一端,所述电容CE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7另一端、电阻R33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并接地;
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正极、电容C10和第一次级线圈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连接电阻R20,电阻R20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负极、电容CE4、电感L2和电阻R23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5、电阻R32、稳压二极管D9正极、电容C14和电阻R30另一端,所述电容CE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E5另一端、电阻R32另一端、电容C14另一端和第二次级线圈另一端并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5和D6上均能够并联多个二极管。
CN201921348242.4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Active CN210075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242.4U CN21007509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242.4U CN21007509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5090U true CN210075090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8242.4U Active CN21007509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5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107332438B (zh) 基于双电感双电压直流输出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
CN206432913U (zh) 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210075090U (zh) 一种应用于双路输出开关电源的闭环反馈电路
CN108964450A (zh) 一种直流电源接入交流电源的复合电路及其应用
CN218335756U (zh) 一种宽工作范围输出电压可调电源
CN204538988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变频控制器及变频空调
CN107026571A (zh) 一种开关电源装置
CN111082536A (zh) 一种稳定的高压感应取电装置及方法
CN204928580U (zh)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
CN108023471A (zh) 一种软上电系统、设备及其软上电方法
CN214205335U (zh) 开关电源的电压调整电路及电源系统
CN214205901U (zh) 降低输出电压空载值的原边反馈led驱动电路及电源
CN112332675B (zh) 一种宽输入电压与高动态响应的双管正激变换器
CN2579075Y (zh) Igct驱动电源
CN210518113U (zh) 一种带钳位保护的双管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12086061U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开关电路
CN209642552U (zh) 一种基于磁放大器的电压叠加的双路稳压开关电源
CN205249073U (zh) 一种基于磁放大器的开关电源自反馈电路
CN218783728U (zh) 一种用于plc的稳压电源电路
RU64451U1 (ru) Импульс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CN206932169U (zh) 一种电动车专用的dc‑dc12v20a转换器
CN106329939B (zh) 一种开关电源变换器
CN214707540U (zh) 一种直流电子设备供电装置
CN110855140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