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4635U - 一种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4635U
CN210074635U CN201921237640.9U CN201921237640U CN210074635U CN 210074635 U CN210074635 U CN 210074635U CN 201921237640 U CN201921237640 U CN 201921237640U CN 210074635 U CN210074635 U CN 210074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rine cable
hole
traction device
hoop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76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吴磊
陈磊
郭朝阳
杨华勇
谢书鸿
秦佳宇
吴金峰
张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Technology Marin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Technology Marin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Technology Marin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Technology Marin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76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4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4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4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二者之间设有容置腔,下壳体设有用于供海缆穿入容置腔的过孔,容置腔中填充有用于使海缆的分散分布的铠装钢丝保持固定形态、以避免铠装钢丝从过孔脱出的固化胶。本申请提供的牵引装置能够牢固固定海缆,避免海缆松脱,同时减少了海缆在牵引过程中的渗水和损坏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逐步推进,海上能源传输与开发产业日益昌盛,海缆作为能源传输的主要媒介,其在海上风电工程、岛屿能源传输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海缆的敷设质量是保证我国海洋工程稳定运行的重要关键。
在海缆敷设牵引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海床面、滩涂、岩石区等不同的区域,通常将海缆端头通过密封帽密封,并配合一种网套型牵引装置固定海缆端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现有的网套型牵引装置通过网套与海缆相互之间的摩擦产生牵引力,牵引过程中容易损坏海缆外层PP绳或外护套,进而造成海缆内部的铠装钢丝磨损或海缆外部的外护套破损进水。因此牵引完成后,用户需要将海缆端头渗水和损坏部分割除,割除部分的长度在三十米左右,为此通常需要海缆留有几十米以上的余长,间接提高了海洋工程建设的成本。
另一方面,网套型牵引装置牵引载荷偏小,一般≤10T,如果在牵引过程中遇到海床面砂石冲击、抛锚、洋流冲击等特殊情况,瞬间载荷过大容易造成海缆与网套型牵引装置滑脱。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海缆与牵引装置发生滑脱,同时减少海缆在牵引过程中的渗水和损坏长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其与海缆连接牢固不易松脱,同时减少了海缆在牵引过程中的渗水和损坏长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牵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二者之间设有容置腔,所述下壳体设有用于供海缆穿入所述容置腔的过孔,所述容置腔中填充有用于使所述海缆的分散分布的铠装钢丝保持固定形态、以避免所述铠装钢丝从所述过孔脱出的固化胶。
优选的,所述容置腔包括锥状腔体,且所述锥状腔体的截面积从所述过孔沿所述过孔的轴线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过孔中设有用于与所述海缆的外护套相抵的第一密封圈,所述过孔呈阶梯状,所述过孔中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圈压紧在所述过孔的台阶面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外侧壁与所述过孔的内侧壁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设有用于向所述容置腔填充所述固化胶的灌注口,所述灌注口中设有堵头。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前端设有退扭装置,以防止所述海缆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扭转弯曲。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金属制件。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海缆外周、以避免所述海缆弯曲的弯曲限制组件,所述弯曲限制组件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曲限制组件包括半圆筒状的抱箍,所述抱箍两两扣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为筒状结构,所述抱箍的前端设有前连接部、后端设有后连接部,当相邻的所述抱箍连接时,后一个所述抱箍的前连接部与前一个所述抱箍的后连接部卡接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两个半圆筒状的尾椎,两个所述尾椎可扣合为筒状结构,所述尾椎的外侧壁从中部至后端呈锥状,所述尾椎的前端与所述弯曲限制组件中最后端的所述抱箍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二者可拆卸的连接,二者之间具有容置腔,下壳体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过孔,容置腔中填充有固化胶,从而将海缆的铠装钢丝固定为分散分布的形态,避免铠装钢丝从过孔脱出。
在使用过程中,海缆通过下壳体的过孔穿入容置腔中,而后用户将海缆的铠装钢丝摆放成分散分布的形态,并通过固化胶将铠装钢丝的形态固定。此时铠装钢丝的截面积大于过孔的截面积,且固化胶能够避免铠装钢丝受力后产生向轴线移动的形变,因此海缆不会从过孔中脱出,即海缆在牵引过程中受到的瞬间载荷较大时也不会与牵引装置脱离。
同时,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因此,在海缆牵引完毕后,还可以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拆除,以供下次进行牵引作业时使用,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
另外,固化胶还能够将海缆的铠装钢丝封装在容置腔内部,起到了密封的效果,因此减少海缆在牵引过程中的渗水和损坏长度,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加大牵引装置的应用水深,使产品最大应用水深达500米。
进一步的,在优选实施例中,牵引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海缆外周、且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的弯曲限制组件。应用现有技术的产品进行牵引作业时,海缆端头容易由于过度弯曲而损坏,牵引装置设置有弯曲限制组件后能够避免海缆弯曲,起到保护海缆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牵引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牵引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弯曲限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为:
牵引组件1、上壳体11、下壳体12、锁紧螺母13、第一密封圈14、堵头15、固化胶16、第二密封圈17;弯曲限制组件2、抱箍21、连接螺杆22、平垫圈23、螺母24;尾椎3;海缆4、铠装钢丝41、外护套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其能够牢固固定海缆,避免瞬间载荷较大时海缆发生滑脱;同时减少了海缆在牵引过程中的渗水和损坏长度,降低了成本。
请参考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牵引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牵引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弯曲限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组件1,牵引组件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二者之间设有容置腔,下壳体12设有用于供海缆4穿入容置腔的过孔,容置腔中填充有用于使海缆4的分散分布的铠装钢丝41保持固定形态、以避免铠装钢丝41从过孔脱出的固化胶16。
具体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的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具有容置腔,下壳体12的过孔与容置腔连通,且容置腔的横截面大于过孔的横截面,其中横截面指垂直过孔轴线的截面。另外,为了方便操作,优选上壳体11和过孔相对设置。固化胶16优选为环氧树脂胶,当然,固化胶16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固定铠装钢丝41形态的胶液。
在使用过程中,控制海缆4穿过过孔,然后切除海缆4端部第一预设长度的外护套42,露出铠装钢丝41,将铠装钢丝41表面的沥青等清洗干净,并向远离海缆4轴线的方向将铠装钢丝41掰开,掰开后铠装钢丝41处于分散分布的状态。将下壳体12移动到外护套42的外周,并使下壳体12距离外护套42端部第二预设长度。最后利用固化胶16填充容置腔,固化胶16凝固后能够使铠装钢丝41保持分散分布状态下的形态。
可以理解的,第一预设长度和第二预设长度需要根据牵引组件1的规格灵活确定,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预设长度为200mm,第二预设长度为50mm。
当进行牵引作业时,驱动装置与上壳体11连接,驱动装置通过上壳体11拖拽海缆4,由于铠装钢丝41被固化胶16固定为分散分布的形态,同时固化胶16也能够使海缆4与下壳体12、上壳体11保持粘接固定,因此铠装钢丝41不会从横截面较小的过孔中脱出。相比传统的网套型牵引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牵引装置具有更加优异的牵引载荷,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条件和环境,保证在瞬间冲击载荷下不会滑脱,通过合理设置能够满足海缆4本身破断载荷的90%以上。
另外,固化胶16还能够将容置腔中的铠装钢丝41进行密封封装,因此海缆4在牵引过程中不易出现渗水,从而减少了海缆4的损坏长度,降低了敷设成本。同时密封性的提高也能够增加作业的深度,提高牵引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牵引作业结束后,可以对铠装钢丝41上的固化胶16进行清理。而由于海缆4端部与牵引组件1配合固定的长度较短,因此为了免去清理固化胶16的麻烦,也可以将下壳体12外部的海缆4割断,此时海缆4的割除长度通常仅为半米左右,仍然大幅度降低了敷设成本。
可选的,现有网套型牵引装置通常需要与海缆4端头的密封帽配合使用,而密封帽一般为聚烯烃材质。在牵引过程,密封帽受到摩擦、砂石冲击等外力作用容易损坏,造成海缆4端头进水,影响海缆4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牵引组件1的抗冲击性能,优选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为金属制件,从而保护海缆4端头,避免海缆4免受机械损伤,使牵引装置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环境。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牵引组件1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容置腔包括锥状腔体,且锥状腔体的截面积从过孔沿过孔的轴线逐渐增大。具体的,容置腔包括锥状腔体,过孔设置在锥状腔体的锥顶处,上壳体11设置在锥状腔体的锥底处,铠装钢丝41掰开后呈锥形,各个铠装钢丝41与海缆4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当牵引海缆4移动时,铠装钢丝41或外部包裹的固化胶16与锥状腔体接触且相抵。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海缆4在动态牵引过程中的密封性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过孔中设有用于与海缆4的外护套42相抵的第一密封圈14,过孔呈阶梯状,过孔中设有用于将第一密封圈14压紧在过孔的台阶面的锁紧螺母13,锁紧螺母13的外侧壁与过孔的内侧壁紧密配合。具体的,锁紧螺母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或其他方式与过孔紧密配合。可选的,还可以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7。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设有用于向容置腔填充固化胶16的灌注口,灌注口中设有堵头15。具体的,堵头15具有弹性,用于封闭灌注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铠装钢丝41掰开之后,可以先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密封连接,而后将牵引组件1水平放置,在灌注口处灌注固化胶16,待固化胶16注满整个灌注腔,使用堵头15密封灌注口。
可选的,为了防止海缆4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扭转弯曲,上壳体11前端增加有退扭装置。具体的,退扭装置包括两个能够相对旋转的转动部件,其中一个转动部件设置在上壳体11的外部,并与上壳体11保持固定,另一个转动部件在作业时与牵引机相连。在工作过程中,牵引机启动并牵引海缆移动,退扭装置的两个转动部件相对旋转,使得牵引装置具有抗扭转性能。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牵引装置的使用效果,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牵引装置还包括用于套设在海缆4外周、以避免海缆4弯曲的弯曲限制组件2,弯曲限制组件2与下壳体12固定连接。具体的,现有网套型牵引装置仅与海缆4的端部保持固定,在牵引过程中海缆4端头容易过度弯曲,导致海缆4端部损坏。为此,需要切除海缆4端部几十米的余长。本实施例中,牵引组件1的末端连接有弯曲限制组件2,来防止海缆4端部在牵引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曲,保护了端部的海缆4,大大减少了海缆4损坏部分的割除长度。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弯曲限制组件2的实施例中,弯曲限制组件2包括半圆筒状的抱箍21,抱箍21两两扣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为筒状结构,抱箍21的前端设有前连接部、后端设有后连接部,当相邻的抱箍21连接时,后一个抱箍21的前连接部与前一个抱箍21的后连接部卡接固定。
具体的,弯曲限制组件2整体为哈弗式的对半结构,可多人同时操作,装卸效率高,且可重复利用。每两个抱箍21为一组,同一组的抱箍21能够合拢拼合为筒状结构,从而将海缆4包裹在中间。同一组的两个抱箍2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参考图3,二者通过连接螺杆22、平垫圈23、螺母24配合固定;当然,二者也可以通过卡扣固定。
弯曲限制组件2包括多组抱箍21,抱箍21的具体长度、数量根据情况而定,各组抱箍21沿海缆4的长度方向延伸,待前一组抱箍21通过连接件固定之后,后一组抱箍21与前一组抱箍21卡接固定。
相邻两组的抱箍21在连接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配合连接。例如,前连接部为设置于抱箍21的前端的前法兰边,且前法兰边和抱箍21之间具有半圆环状的内凹槽,后连接部为设置于抱箍21的后端的后法兰边,且后法兰边和抱箍21之间具有半圆环状的外凹槽。当装配时,后一组抱箍21的前法兰边卡入前一组抱箍21的外凹槽中,同时前一组抱箍21的后法兰边卡入后一组抱箍21的内凹槽中。当然,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申请不再赘述。
可选的,弯曲限制组件2和牵引组件1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配合。例如,下壳体12的后端设置后法兰边,且该后法兰边与下壳体12之间具有外凹槽。则此时抱箍21的前法兰边卡入下壳体12的外凹槽中,同时下壳体12的后法兰边卡入抱箍21的内凹槽中,即可实现二者的连接固定。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牵引装置还包括两个半圆筒状的尾椎3,两个尾椎3可扣合为筒状结构,尾椎3的外侧壁从中部至后端呈锥状,尾椎3的前端与弯曲限制组件2中最后端的抱箍21固定。具体的,尾椎3外侧壁呈锥状,且外侧壁无沟槽,即未设置外凹槽。因此尾椎3起到过度平缓的作用,防止弯曲限制组件2中最后端的抱箍21的外凹槽受外力卡死。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牵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二者之间设有容置腔,所述下壳体(12)设有用于供海缆(4)穿入所述容置腔的过孔,所述容置腔中填充有用于使所述海缆(4)的分散分布的铠装钢丝(41)保持固定形态、以避免所述铠装钢丝(41)从所述过孔脱出的固化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包括锥状腔体,且所述锥状腔体的截面积从所述过孔沿所述过孔的轴线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中设有用于与所述海缆(4)的外护套(42)相抵的第一密封圈(14),所述过孔呈阶梯状,所述过孔中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圈(14)压紧在所述过孔的台阶面的锁紧螺母(13),所述锁紧螺母(13)的外侧壁与所述过孔的侧壁紧密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或所述下壳体(12)设有用于向所述容置腔填充所述固化胶(16)的灌注口,所述灌注口中设有堵头(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前端设有退扭装置,以防止所述海缆(4)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扭转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均为金属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海缆(4)外周、以避免所述海缆(4)弯曲的弯曲限制组件(2),所述弯曲限制组件(2)与所述下壳体(1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限制组件(2)包括半圆筒状的抱箍(21),所述抱箍(21)两两扣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为筒状结构,所述抱箍(21)的前端设有前连接部、后端设有后连接部,当相邻的所述抱箍(21)连接时,后一个所述抱箍(21)的前连接部与前一个所述抱箍(21)的后连接部卡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半圆筒状的尾椎(3),两个所述尾椎(3)可扣合为筒状结构,所述尾椎(3)的外侧壁从中部至后端呈锥状,所述尾椎(3)的前端与所述弯曲限制组件(2)中最后端的所述抱箍(21)固定。
CN201921237640.9U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牵引装置 Active CN210074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640.9U CN210074635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640.9U CN210074635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4635U true CN210074635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7640.9U Active CN210074635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4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04438A (en) Method of terminating a fiber rope
CN104300442B (zh) 一种海缆牵引头
CN210074635U (zh) 一种牵引装置
CN210605142U (zh) 一种单芯高压海缆接头盒
AU600373B2 (en) Submarine telecommunication line comprising optical fibers
KR101074293B1 (ko) 압착형 방식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착장치, 정착장치 설치방법, 앵커체 및 앵커체 시공방법
CN210111485U (zh) 海缆牵引头
KR102065095B1 (ko) 충격 에너지 감소 앵커
WO2014098310A1 (ko) 스프링을 이용한 제거식 그라운드 앵커체
KR101546844B1 (ko) 케이블의 정착장치
KR100471374B1 (ko) 지압식 압축형 앵커
KR20130004814U (ko) 단부 고정형 강선 정착장치를 구비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제품
KR100377633B1 (ko) 측벽붕괴방지 앵커 강선 제거방법과 그 앵커구조
KR20160066766A (ko) 마찰형 복합 그라운드앵커
CN113904295A (zh) 用于脐带缆终端的锚固结构
CN203836077U (zh) 绳索的末端紧固构造
WO2010134765A2 (ko) 인장재 제거가 가능한 인장분산형 복합앵커체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KR101074085B1 (ko) 인장재 제거가 가능한 인장분산형 복합앵커체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KR101050895B1 (ko) 보강 앵커용 압착그립
KR101349259B1 (ko) 더블타입 하이브리드 내하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중분산형 제거식 앵커 결합 구조
CN214590212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用的网套连接器
US4621167A (en) Submarine cable anchored to a repeater housing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CN201229427Y (zh) 光缆传输线抗拉分线结构
CN204740383U (zh) 一种野战光缆耐张金具
CN209858811U (zh) 一种5g通讯用光缆埋设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