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6837U - 胃管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胃管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6837U
CN210056837U CN201920646397.XU CN201920646397U CN210056837U CN 210056837 U CN210056837 U CN 210056837U CN 201920646397 U CN201920646397 U CN 201920646397U CN 210056837 U CN210056837 U CN 210056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hole
ear
stomach tube
auxiliary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63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he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he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he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ebei Che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06463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6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6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6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胃管固定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箍带、固定部、辅助固定部、耳挂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固设在所述箍带中部且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所述辅助固定部固设在所述固定部侧方且设有辅助固定孔,所述辅助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所述耳挂与所述箍带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用于挂接在患者耳朵上并与耳朵固定,所述连接部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箍带的两端,所述箍带借助连接部箍紧在患者头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能够将胃管牢固的固定在患者头部,降低胃管脱落风险。

Description

胃管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胃管可帮助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进食。使用时,胃管一端依次通过鼻腔、咽部和食道插入胃中,另一端从鼻腔伸出留置在体外;从而可通过胃管向患者的胃中注入流体状的食物。胃管伸出鼻腔的一端需要进行固定。临床中,一般用胶布将胃管粘接在患者鼻翼或者面颊上;由于面部油脂及汗腺分泌较多,常常导致胃管脱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保证胃管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患者头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器,包括箍带、固定部、辅助固定部、耳挂和连接部;
固定部,固设在所述箍带中部且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
辅助固定部,固设在所述固定部侧方且设有辅助固定孔,所述辅助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
耳挂,用于挂接在患者耳朵上并与耳朵固定,所述耳挂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箍带上,所述耳挂在所述箍带上的位置可调;
连接部,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箍带的两端,所述箍带借助连接部箍紧在患者头部;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块和挤压带;所述连接块固设在所述耳挂上端且设有供所述箍带穿过的矩形孔;所述挤压带用于与所述箍带同时穿过所述矩形孔并将所述箍带挤压卡紧在所述矩形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辅助固定孔连通的第一豁口,胃管通过所述第一豁口置入所述辅助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连通的第二豁口,胃管通过所述第二豁口置入所述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固定部沿所述箍带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位于所述固定部处另一端位于所述耳挂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两侧都设有所述辅助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箍带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块的凹槽,所述连接块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箍带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带上设有依次连接的薄带部、厚带部和限位块,所述薄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矩形孔的侧壁和所述箍带之间的距离,所述厚带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矩形孔的侧壁和所述箍带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抵接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箍带两端的凸起和卡孔,所述凸起能够挤压卡紧在所述卡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部和辅助固定部对胃管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箍带和耳挂将固定部和辅助固定部固定在头部,从而能够将胃管牢固的固定在头部;相比粘接的方式更为可靠,降低了胃管脱落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粘接对患者面部皮肤造成的不良刺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伸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部和辅助固定部处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与箍带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与箍带连接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箍带;11、凹槽;12、斜面;2、固定部;3、辅助固定部;4、耳挂;41、连接块;5、连接部;6、挤压带;61、薄带部;62、厚带部;6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进行说明。所述胃管固定器,包括箍带1、固定部2、辅助固定部3、耳挂4和连接部5;固定部2固设在箍带1中部且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辅助固定部3固设在固定部2侧方且设有辅助固定孔,所述辅助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耳挂4用于挂接在患者耳朵上并与耳朵固定,耳挂4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箍带1上,耳挂4在箍带1上的位置可调;连接部5用于固定连接箍带1的两端,箍带1借助连接部5箍紧在患者头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的所有元件均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因此,固定孔和辅助固定孔能够将胃管牢固的挤压在孔中;箍带1能够箍紧在患者头部;耳挂4能够挂接在患者耳朵上,且耳挂4较柔软,不会硌伤耳朵。当箍带1箍紧在患者头部时,固定部2位于鼻子下方的人中处;固定部2两侧的箍带1分别从两侧向头部后上方弯曲,辅助固定部3位于面颊部位;与耳挂4连接处的箍带1从耳朵上方经过,耳挂4挂接在耳朵上且与箍带1固定连接;耳挂4在箍带1箍紧在头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箍带1进行固定;箍带1的两端在后脑处交汇并借助连接部5固定连接。
耳挂4在箍带1上的位置可调,目的是适应不同脸型的患者,保证耳挂4恰好位于患者耳朵处;耳挂4与箍带1可拆卸连接,使患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需要使用耳挂4。对于头部活动较少的患者,可以不使用耳挂4,以增加舒适度;对于头部活动较多的患者,使用耳挂4以保证箍带1能够牢固的固定在头部。
如图3至图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块41和挤压带6;连接块41固设在耳挂4上端,设有供箍带1穿过的矩形孔;挤压带6用于与箍带1同时穿过所述矩形孔并将箍带1挤压卡紧在所述矩形孔中。连接块41和挤压带6的材质也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或硅胶。向箍带1上安装耳挂4时,首先将箍带1穿入连接块41的矩形孔中;具体的,箍带1的截面形状也为矩形,且箍带1截面矩形的长度与所述矩形孔的长度相同,宽度小于矩形孔的宽度,即箍带1的厚度小于矩形孔的宽度,因此箍带1能够顺利穿入所述矩形孔中;将耳挂4调节到适当的位置,然后将挤压带6从一端穿入所述矩形孔的剩余空间中,并从另一端用力拽出;箍带1和挤压带6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矩形孔的宽度,因此当箍带1和挤压带6同时穿设在连接块41的所述矩形孔中时,箍带1和挤压带6即可挤压卡紧在所述矩形孔中;从而实现耳挂4与箍带1的固定连接。耳挂4借助上述连接机构实现了与箍带1的可拆卸连接且在箍带1上的位置可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胃管插入胃中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计算好胃管插入身体中的长度,将固定部2固定在胃管上适当的位置;因为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的外径,因此胃管穿过固定孔后需要用力拉拽胃管,当固定部2到达适当位置时停止拉拽,此时箍带1即可借助固定部2与胃管固定连接;然后将胃管从患者鼻腔伸入胃部,确认插好后,留置在体外的胃管通过辅助固定部3进行固定,辅助固定部3上设有供胃管通过的豁口;最后将两侧的耳挂4挂接在耳朵上,通过连接部5将箍带1箍紧在头上;箍带1上具有适度的绷紧力,保证箍带1能够牢固的箍紧在头上;同时,耳挂4能够防止箍带1在头上意外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部2和辅助固定部3对胃管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箍带1和耳挂4将固定部2和辅助固定部3固定在头部,从而能够将胃管牢固的固定在头部;相比粘接的方式更为可靠,降低了胃管脱落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粘接对患者面部皮肤造成的不良刺激。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辅助固定部3上开设有与所述辅助固定孔连通的第一豁口,胃管通过所述第一豁口置入所述辅助固定孔中。辅助固定孔的轴线平行于箍带1的长度方向,第一豁口将辅助固定部3分为两半。辅助固定部3由橡胶或硅胶制成,具有弹性且较为柔软;将胃管置入辅助固定孔时,用力掰辅助固定部3的两侧,将第一豁口掰开,即可将胃管置入辅助固定孔中;放开后,辅助固定部3恢复到自然状态,辅助固定孔的直径小于胃管外径,能够对胃管进行牢固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部2上开设有与固定孔连通的第二豁口,胃管通过所述第二豁口置入所述固定孔中。第二豁口在固定部2上的设置方式与第一豁口在辅助固定部3上的设置方式相同。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想说明的是固定部2和辅助固定部3都可以选择设置豁口或不设置豁口,共四种情况。图1和图2中示意出的是固定部2不设置豁口,辅助固定部3设置豁口的情况。无论是否设置豁口,固定部2和辅助固定部3都能够对胃管进行固定,但是操作方式有所不同。设置豁口时,将豁口掰开即可将胃管置入固定孔或辅助固定孔中;不设置豁口时,需要在将胃管插入胃中前提前穿入固定孔或辅助固定孔中;需要说明的是,当辅助固定部3不设置豁口时,其沿箍带1延伸的长度不能太长,否则将导致辅助固定孔长度太长,胃管将因摩擦阻力太大而无法穿入辅助固定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2,辅助固定部3沿箍带1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位于固定部2处另一端位于耳挂4处。本实施例中,胃管从固定部2伸出后马上嵌入辅助固定部3中;辅助固定部3长度较长且设有豁口;胃管被约束在辅助固定孔中,从固定部2伸出后经过辅助固定孔从耳挂4处伸出,然后可以固定到耳廓上部与头部之间。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这种辅助固定部3的结构形式目的在于将脸颊处的胃管埋藏在辅助固定部3中,防止处于昏迷或躁动状态的患者轻易的摸到脸颊处的胃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辅助固定部3由橡胶或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因此不会妨碍箍带1的弯曲,能够保证箍带1与脸部完全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2,固定部2两侧都设有辅助固定部3。将辅助固定部3设置在固定部2两侧使患者能够根据头部躺卧姿势灵活选择将胃管在体外留置的区段固定在左脸颊处还是右脸颊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胃管插入胃中后,在体外留置的区段从鼻腔中伸出后首先经过固定部2固定,然后圆弧过渡到辅助固定部3进行二次固定;通过圆弧过渡能够使胃管不打折,保证胃管通畅;可以选择使用左侧或右侧的辅助固定部3,保证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箍带1上设有用于容纳连接块41的凹槽11,连接块41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与箍带1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平齐,从而保证连接块41不会从箍带1表面凸出,导致患者头部有硌痛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图6中,上层的表面为箍带1与连接块41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具体的,凹槽11的一端设有斜面12,用于平滑连接箍带1表面和凹槽11的底面,使连接块41能够从凹槽11中平滑退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安装耳挂4时,连接块41从箍带1的末端滑入凹槽11中的方向;卸下耳挂4时连接块41反向退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挤压带6上设有依次连接的薄带部61、厚带部62和限位块63,薄带部61的厚度小于所述矩形孔的侧壁和箍带1之间的距离,厚带部62的厚度大于所述矩形孔的侧壁和箍带1之间的距离,限位块63用于与连接块41的一端抵接限位。如图3所示,利用挤压带6将连接块41与箍带1挤压卡紧的过程为:箍带1穿入所述矩形孔后,矩形孔未被填满,矩形孔的一个侧壁与箍带1的一个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挤压带6便设置在上述间隙中,薄带部61的厚度小,可轻易穿过上述间隙从矩形孔的另一端伸出;然后通过用力拉拽薄带部61使厚带部62挤压卡入所述间隙中,直至限位块63与连接块41的端部抵接;此时厚带部62完全进入并挤压于所述间隙中,从而实现连接块41和箍带1的固定连接。薄带部61提供了拉拽点,使厚带部62能够顺利进入所述间隙并挤压于所述间隙中;限位块63能够保证不会拉拽过头,厚带部62从矩形孔另一端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连接部5包括分别设于箍带1两端的凸起和卡孔,所述凸起能够挤压卡紧在所述卡孔中。凸起和卡孔的连接形式在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可方便的将箍带1两端固定连接;需要拆开时,将凸起从卡孔中用力拉出即可。图1中,卡孔设置在箍带1左端且设有多个,保证箍带1围成的圆弧周长与患者的头围适配;凸起设置在箍带1的右端,也设有多个但数量少于卡孔的数量,多个凸起同时挤压卡紧在卡孔中能够保证箍带1两端连接稳定可靠。具体的,箍带1上设置卡孔和凸起的区段厚度为箍带1最大厚度的一半,保证凸起卡入卡孔后卡孔和凸起连接处箍带1的厚度与其他位置一致,不仅能保证凸起和卡孔的连接稳定还能保证患者佩戴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箍带;
固定部,固设在所述箍带中部且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
辅助固定部,固设在所述固定部侧方且设有辅助固定孔,所述辅助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胃管外径;
耳挂,用于挂接在患者耳朵上并与耳朵固定,所述耳挂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箍带上,所述耳挂在所述箍带上的位置可调;
连接部,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箍带的两端,所述箍带借助连接部箍紧在患者头部;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块和挤压带;所述连接块固设在所述耳挂上端且设有供所述箍带穿过的矩形孔;所述挤压带用于与所述箍带同时穿过所述矩形孔并将所述箍带挤压卡紧在所述矩形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辅助固定孔连通的第一豁口,胃管通过所述第一豁口置入所述辅助固定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连通的第二豁口,胃管通过所述第二豁口置入所述固定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部沿所述箍带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位于所述固定部处另一端位于所述耳挂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两侧都设有所述辅助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块的凹槽,所述连接块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箍带位于患者头部一侧的表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带上设有依次连接的薄带部、厚带部和限位块,所述薄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矩形孔的侧壁和所述箍带之间的距离,所述厚带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矩形孔的侧壁和所述箍带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抵接限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箍带两端的凸起和卡孔,所述凸起能够挤压卡紧在所述卡孔中。
CN201920646397.XU 2019-05-07 2019-05-07 胃管固定器 Active CN210056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6397.XU CN210056837U (zh) 2019-05-07 2019-05-07 胃管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6397.XU CN210056837U (zh) 2019-05-07 2019-05-07 胃管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6837U true CN210056837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6397.XU Active CN210056837U (zh) 2019-05-07 2019-05-07 胃管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6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32693B2 (en) Endotracheal tube retention system
CN210056837U (zh) 胃管固定器
CN105879180B (zh) 一种经鼻插管导管固定器
CN215460316U (zh) 一种改良胃管固定结构
KR20170034671A (ko) 기관삽관튜브 고정 장치
CN213608348U (zh) 一种胃管固定器
CN211024189U (zh) 消化内科用鼻饲管固定装置
CN208492899U (zh) 多功能咬口
CN216934407U (zh) 胃管固定用具
CN210873558U (zh) 一种医用双腔喉罩固定器
CN219804001U (zh) 一种挂耳式胃管限位器
CN218248091U (zh) 一种鼻管固定装置
CN219110265U (zh) 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
CN219110554U (zh) 一种简易胃管防脱管装置
CN215740586U (zh) 一种间歇口饲管固定器
CN218391823U (zh) 环戴式经鼻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19127473U (zh) 一种鼻导管固定装置
CN214807728U (zh) 鼻导管引流管固定夹
CN210785497U (zh) 一种用于夹持医用管的固定装置
CN215274626U (zh) 一种鼻饲管
CN220967861U (zh) 一种固定器
CN216417801U (zh) 一种胃管固定夹
CN219090745U (zh) 一种可拆卸式ecmo管道固定装置
CN213589376U (zh) 静脉留置针固定贴
CN204134015U (zh) 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