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9902U - 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49902U CN210049902U CN201921002522.XU CN201921002522U CN210049902U CN 210049902 U CN210049902 U CN 210049902U CN 201921002522 U CN201921002522 U CN 201921002522U CN 210049902 U CN210049902 U CN 210049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 tunnel
- proof
- hot water
- water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洞口段二衬内表面上的洞壁热水管道,还包括铺设在隧道洞口段路面下方的洞底热水管道,洞壁热水管道和洞底热水管道均与设置在洞外的锅炉房连接并形成热水回路,所述锅炉房与电源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防寒抗冻结构,通过将隧道洞口段铺设热水管,向热水管中通入热水能够持续源源不断的对隧道内进行保温加热,达到隧道洞口段防寒抗冻的效果,而且使用方便简单,修建与运行的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防寒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冻土面积分布广泛,其中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西部高山及青藏高原地区,随着我国在东北及青藏高原交通建设的兴起,寒区隧道的抗防冻问题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
为防止寒区隧道可能产生的各种冻害,实际工程中常采用防寒门法、铺设保温层法和加热法这三种防寒抗冻的措施。其中前两种方法也被成为被动防寒,第三种方法被成为主动供暖。但在严寒地区,由于保温材料自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减小热量的传播和冻融速度,保温层法不能避免冻害的发生;防寒门法在车流量较小时,开启较少,能相应提升隧道内的温度,但当车流量较大时,防寒门的频繁开启,导致洞内温度下降,保温效果变差,而一般的加热法采用加热隧道的衬砖或者加热洞内的空气,无法解决隧道地面冻裂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被动防寒抗冻的方法保温效果差,而主动供暖的方法不能全面对隧道进行加热,防寒效果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通过将隧道洞口段铺设热水管,向热水管中通入热水能够持续源源不断的对隧道内进行保温加热,达到隧道洞口段防寒抗冻的效果,而且使用方便简单,修建与运行的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洞口段二衬内表面上的洞壁热水管道,还包括铺设在隧道洞口段路面下方的洞底热水管道,洞壁热水管道和洞底热水管道均与设置在洞外的锅炉房连接并形成热水回路,所述锅炉房与电源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防寒抗冻结构,通过将隧道洞口段铺设热水管,向热水管中通入热水能够持续源源不断的对隧道内进行保温加热,达到隧道洞口段防寒抗冻的效果,而且使用方便简单,修建与运行的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在隧道洞口段的二衬上以及路面的下方均铺设热水管,然后锅炉房将热水通入到铺设的热水管中,将布设于隧道洞口段二衬表面与路面下的热水管与锅炉房连通形成回路,然后锅炉房将热水通入到铺设的热水管中,通过热水在回路内循环对隧道洞口段进行加热,洞壁热水管道对隧道的壁面衬砖以及空气进行加热,洞底热水管道则对路面进行加热,消除洞口段路面的结冰问题,通过对隧道内部进行主动加热,此种加热结构通过源源不断向热水管通入热水的方式,保证了隧道内温度的稳定。
所述电源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在隧道洞外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从而将高寒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用于对锅炉房进行能源供应,这样能够实现利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主动供暖,并消除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冻害的目的。
洞壁热水管道沿着隧道环向方向布置且沿隧道洞口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对整个隧道洞口段均匀的加热。
所述洞底热水管道呈S型铺设,增加热水在洞底热水管道中流动的路程,增加加热效果。
洞壁热水管道设置有散热片,能够使得洞壁热水管的热量通过散热片充分的散发的隧道空气中,对空气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通过将隧道洞口段铺设热水管,向热水管中通入热水能够持续源源不断的对隧道内进行保温加热,达到隧道洞口段防寒抗冻的效果,而且使用方便简单,修建与运行的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所述电源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在隧道洞外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从而将高寒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用于对锅炉房进行能源供应,这样能够实现利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主动供暖,并消除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冻害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洞壁热水管道沿着隧道环向方向布置且沿隧道洞口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对整个隧道洞口段均匀的加热,所述洞底热水管道呈S型铺设,增加热水在洞底热水管道中流动的路程,增加加热效果,洞壁热水管道设置有散热片,能够使得洞壁热水管的热量通过散热片充分的散发的隧道空气中,对空气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电源装置,2-锅炉房,3-隧道洞口段二衬,4-洞壁热水管道,5-隧道洞口段路面,6-洞底热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洞口段二衬3内表面上的洞壁热水管道4,还包括铺设在隧道洞口段路面5下方的洞底热水管道6,洞壁热水管道4和洞底热水管道6均与设置在洞外的锅炉房2连接并形成热水回路,所述锅炉房2与电源装置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防寒抗冻结构,通过将隧道洞口段铺设热水管,向热水管中通入热水能够持续源源不断的对隧道内进行保温加热,达到隧道洞口段防寒抗冻的效果,而且使用方便简单,修建与运行的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在隧道洞口段的二衬上以及路面的下方均铺设热水管,然后锅炉房将热水通入到铺设的热水管中,将布设于隧道洞口段二衬表面与路面下的热水管与锅炉房连通形成回路,然后锅炉房将热水通入到铺设的热水管中,通过热水在回路内循环对隧道洞口段进行加热,洞壁热水管道对隧道的壁面衬砖以及空气进行加热,洞底热水管道则对路面进行加热,消除洞口段路面的结冰问题,通过对隧道内部进行主动加热,此种加热结构通过源源不断向热水管通入热水的方式,保证了隧道内温度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电源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在隧道洞外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从而将高寒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用于对锅炉房进行能源供应,这样能够实现利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主动供暖,并消除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冻害的目的。
优选的,洞壁热水管道沿着隧道环向方向布置且沿隧道洞口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对整个隧道洞口段均匀的加热。
优选的,所述洞底热水管道呈S型铺设,增加热水在洞底热水管道中流动的路程,增加加热效果。
优选的,洞壁热水管道设置有散热片,能够使得洞壁热水管的热量通过散热片充分的散发的隧道空气中,对空气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洞口段二衬(3)内表面上的洞壁热水管道(4),还包括铺设在隧道洞口段路面(5)下方的洞底热水管道(6),洞壁热水管道(4)和洞底热水管道(6)均与设置在洞外的锅炉房(2)连接并形成热水回路,所述锅炉房(2)与电源装置(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1)为太阳能发电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其特征在于,洞壁热水管道(4)沿着隧道环向方向布置且沿隧道洞口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底热水管道(6)呈S型铺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其特征在于,洞壁热水管道(4)设置有散热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2522.XU CN210049902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2522.XU CN210049902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49902U true CN210049902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96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02522.XU Active CN210049902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49902U (zh)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21002522.XU patent/CN2100499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72188B (zh) | 隧道洞口段衬砌加热系统 | |
CN106401644B (zh) | 一种寒区隧道空气幕保温加热系统 | |
CN101672189B (zh) | 隧道保温水沟地源热泵型加热系统 | |
CN203113219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预防结冰积雪的公路桥梁 | |
CN103233410B (zh) |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 | |
CN104358962B (zh) | 冻土埋管的太阳能光电转换蓄热/蓄电伴热系统 | |
CN113250747A (zh) | 一种寒区公路隧道智能主动保温排水系统 | |
CN210319020U (zh) | 一种冻土区高温输油管道的通铺式通风降温管堤结构 | |
CN214366116U (zh) |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铁路隧道主动防冻系统 | |
CN203270407U (zh) |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 | |
CN203633259U (zh) | 一种植物防霜系统 | |
CN210049902U (zh) | 一种隧道洞口段热水管网防寒抗冻结构 | |
CN110486038B (zh) | 一种寒区隧道冻害防控的热量自平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9762533U (zh) | 一种基于高导热固体材料的寒区输油管道降温装置 | |
CN113339873B (zh) | 一种寒区高地温隧道新型防寒抗冻系统及方法 | |
CN107338786B (zh) | 一种基于地暖式加热的土体表层冻结防控系统 | |
CN103090553A (zh) | 寒区隧道衬砌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蓄热加热系统及方式 | |
CN103088740A (zh) | 寒区隧道路面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蓄热加热系统 | |
CN210068209U (zh) | 一种隧道洞口段的防寒结构 | |
CN102545720B (zh) | 利用城市沥青路面与地下水源管道温差发电系统 | |
CN103688809B (zh) | 一种植物防霜方法及系统 | |
CN204876262U (zh) | 天棚辐射系统公共区域管路保温系统 | |
CN204876189U (zh) | 一种农业大棚保温墙 | |
CN201687039U (zh) | 水管保温系统 | |
CN204494597U (zh) | 一种地板采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