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3876U - 一种硅胶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胶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3876U
CN210043876U CN201920567832.XU CN201920567832U CN210043876U CN 210043876 U CN210043876 U CN 210043876U CN 201920567832 U CN201920567832 U CN 201920567832U CN 210043876 U CN210043876 U CN 210043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vel
operating handle
groove
silica gel
opera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78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678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3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3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3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胶铲。所述硅胶铲包括:铲子;铲面,所述铲面开设于所述铲子的正面;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铲子的一侧;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的正面;按摩槽,所述按摩槽开设于所述活动槽的正面的一侧;挂环口,所述挂环口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手指纹,所述手指纹设置于所述操作把手的背面,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铲子的角度设置于二十八点一一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具有大铲面,底部薄低,柔韧性好的特点,而且铲面和支撑柱弧度的设置和操作把手处设置的手指纹位置搭配,握感舒适,容易翻炒。

Description

一种硅胶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铲。
背景技术
锅铲,炒菜时用以翻拨原料,煮饭时搅米、起饭、铲锅粑的工具。一般以熟铁、不锈钢、铝材制成,有大有小,煮饭用的较大,有长柄;炒菜用的较小。
现实生活当中,锅铲作为家家户户所用到的必须品,然而现有的过程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现有的锅铲铲面小,底部薄厚,而且柔韧性差,并且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手部酸痛,并且手部与铲子之间的防滑性能较差,容易发生脱落现象,降低了握感的舒适度,并且不容易翻炒。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硅胶铲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胶铲,解决了铲面小,底部薄厚,而且柔韧性差,以及降低了握感的舒适度,并且不容易翻炒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包括:铲子;铲面,所述铲面开设于所述铲子的正面;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铲子的一侧;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的正面;按摩槽,所述按摩槽开设于所述活动槽的正面的一侧;挂环口,所述挂环口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手指纹,所述手指纹设置于所述操作把手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铲子的角度设置于二十八点一一度。
优选的,所述铲子、所述支撑柱和操作把手的长度和为三十五点五厘米,铲子的长度为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从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操作槽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所述卡块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把手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卡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卡槽。
优选的,所述操作槽的内壁的顶部的一侧和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相对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T型块,并且两个所述T型块的一侧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操作槽的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丝杆的相离的一端均贯穿所述操作槽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两个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背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把手的背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胶铲,通过手指纹的设置,主要是加大使用者手部与操作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舒适度和紧握度,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并且在这里铲子、支撑柱和操作把手均由硅胶材料,以及通过挂环的设置,便于铲子的悬挂放置,避免了随意的摆放,造成铲子的不卫生和损坏,并且铲子的铲面薄,而且宽,并且柔韧好,再配合配合支撑柱和操作把手与铲面设置成二十八点一一度的角度,再配合手指纹设置,握感舒适,具有大铲面,底部薄低,柔韧性好的特点,而且铲面和支撑柱弧度的设置和操作把手处设置的手指纹位置搭配,握感舒适,容易翻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硅胶铲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硅胶铲的后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平放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铲子,2、铲面,3、支撑柱,4、操作把手,5、活动槽,6、按摩槽,7、挂环口,8、手指纹,9、操作槽,10、移动板,11、卡块,12、挤压弹簧,13、卡槽,14、螺纹块,15、丝杆,16、T型块,17、旋转把手,18、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6和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硅胶铲的后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正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平放状态示意图。硅胶铲包括:铲子1;铲面2,所述铲面2开设于所述铲子1的正面;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铲子1的一侧;操作把手4,所述操作把手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柱3的另一端;活动槽5,所述活动槽5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4的正面;按摩槽6,所述按摩槽6开设于所述活动槽5的正面的一侧;挂环口7,所述挂环口7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4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活动槽5的内部;手指纹8,所述手指纹8设置于所述操作把手4的背面,手指纹8的设置,主要是加大使用者手部与操作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舒适度和紧握度,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并且在这里铲子1、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均由硅胶材料。
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组成为手柄,手柄弧度为28.11,的弧度适合物理工程学原理,用最小的力方便翻炒,
按摩槽6呈凹点设置,可以放置拇指,手感舒适防滑。
通过挂环口7为椭圆挂孔设置,便于铲子的悬挂放置,避免了随意的摆放,造成铲子1的不卫生和损坏。
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铲子1的角度设置于二十八点一一度,铲子1的铲面2薄,而且宽,并且柔韧好,再配合配合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与铲面2设置成二十八点一一度的角度,再配合手指纹8设置,握感舒适。
通过手指纹8的设置,手指纹8优选为四个,便于放手指,带有弧度的手指纹路,主要是加大使用者手部与操作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舒适度和紧握度,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
所述铲子1、所述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的长度和为三十五点五厘米,铲子的长度为十厘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手指纹8的设置,主要是加大使用者手部与操作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舒适度和紧握度,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并且在这里铲子1、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均由硅胶材料,以及通过挂环口7的设置,便于铲子的悬挂放置,避免了随意的摆放,造成铲子1的不卫生和损坏,并且铲子1的铲面2薄,而且宽,并且柔韧好,再配合配合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与铲面2设置成二十八点一一度的角度,再配合手指纹8设置,握感舒适,具有大铲面,底部薄低,柔韧性好的特点,而且铲面2和支撑柱3弧度的设置和操作把手4处设置的手指纹位置搭配,握感舒适,容易翻炒。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胶铲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手指纹8的设置,主要是加大使用者手部与操作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舒适度和紧握度,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使用,并且在这里铲子1、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均由硅胶材料,以及通过挂环口7的设置,便于铲子的悬挂放置,避免了随意的摆放,造成铲子1的不卫生和损坏,并且铲子1的铲面2薄,而且宽,并且柔韧好,再配合配合支撑柱3和操作把手4与铲面2设置成二十八点一一度的角度,再配合手指纹8设置,握感舒适,具有大铲面,底部薄低,柔韧性好的特点,而且铲面2和支撑柱3弧度的设置和操作把手4处设置的手指纹位置搭配,握感舒适,容易翻炒。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硅胶铲,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硅胶铲,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柱3的内部开设有操作槽9,所述操作槽9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所述移动板10的一侧从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操作槽9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槽9的外部,所述卡块延伸至所述操作槽9的外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把手4的一端,卡块11的一端与操作把手4固定连接,主要可以为硅胶铲提供一个长度调节的功能,以便于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满足了不同锅子的大小。
所述移动板10的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2,所述卡块1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卡槽13,卡槽13的设置,主要是便于T型块16的卡接。
所述操作槽9的内壁的顶部的一侧和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14,两个所述螺纹块14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15,两个所述丝杆15的相对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T型块16,并且两个所述T型块16的一侧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操作槽9的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丝杆15的相离的一端均贯穿所述操作槽9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槽9的外部,两个所述丝杆15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7,通过手部带动两个丝杆15进行旋转,再配合与螺纹块14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两个丝杆15在旋转的过程中,上下运动,通过两个丝杆15上下的运动,这时就会带动T型块16相对方向或者相离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插入卡槽13的内部,从而与卡块11形成卡接,进而保证硅胶铲长度调节后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柱3的背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把手4的背面,移动杆18的设置,主要是保证硅胶铲长度调节后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硅胶铲,其特征在于,包括:
铲子;
铲面,所述铲面开设于所述铲子的正面;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铲子的一侧;
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
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的正面;
按摩槽,所述按摩槽开设于所述活动槽的正面的一侧;
挂环口,所述挂环口开设于所述操作把手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
手指纹,所述手指纹设置于所述操作把手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铲子的角度设置于二十八点一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子、所述支撑柱和操作把手的长度和为三十五点五厘米,铲子的长度为十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从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操作槽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所述卡块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把手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胶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卡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胶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的内壁的顶部的一侧和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相对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T型块,并且两个所述T型块的一侧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操作槽的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丝杆的相离的一端均贯穿所述操作槽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两个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操作槽的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胶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背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把手的背面。
CN201920567832.XU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硅胶铲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43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7832.XU CN210043876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硅胶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7832.XU CN210043876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硅胶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3876U true CN210043876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783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43876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硅胶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3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08805A (ja) 掃除用具などのためのハンドル
CN104771044B (zh) 弹力可调的筷子
CN210043876U (zh) 一种硅胶铲
CN208973587U (zh) 一种可伸缩式厨具把手
CN204654495U (zh) 弹力可调的筷子
CN201029808Y (zh) 一种烧烤夹子
CN204862834U (zh) 可伸缩的煎锅手柄
CN204379066U (zh) 一种伸缩勺子
CN101642355B (zh) 旋固式可调锅勺
CN210204332U (zh) 一种可变重心的筷子
CN210300765U (zh) 多功能异形盘碗碟防烫夹
TWM606914U (zh) 環保衛生筷
CN201387591Y (zh) 可调两用立式鼠标
CN208447373U (zh) 锅用手柄
CN220608024U (zh) 一种一次性防烫碗
CN204862448U (zh) 剪刀形食品夹具
CN218138183U (zh) 一种菜刀
CN209846800U (zh) 一种塑料餐具
CN210043875U (zh) 一种粉丝夹取器
ATE133101T1 (de) Essbesteck für körperbehinderte und den allgemeinen gebrauch
CN211155254U (zh) 纯钛三层复合材料的耐粘锅无铆钉炒锅
CN214760526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锅具
CN204765271U (zh) 一种带可伸缩手柄的方便锅
CN211484220U (zh) 一种多功能厨用勺具
CN215650731U (zh) 一种简易伸缩式调味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