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0610U -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0610U
CN210040610U CN201921342515.4U CN201921342515U CN210040610U CN 210040610 U CN210040610 U CN 210040610U CN 201921342515 U CN201921342515 U CN 201921342515U CN 210040610 U CN210040610 U CN 210040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pper wire
presser foot
wiring groove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25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佳杰
郭文泉
刘海飞
印尉杰
周俊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YUAN POWER CAPACI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YUAN POWER CAPACI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YUAN POWER CAPACI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YUAN POWER CAPACI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25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0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0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0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软铜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和防松垫块,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面、第一连接通孔、第一装线槽和第二装线槽,防松垫块包括压紧面、第二连接通孔、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在进行软铜线接线时,接线面和压紧面相对,软铜线置于第一装线槽和第二装线槽内,第一压脚插入第一装线槽内,第二压脚插入第二装线槽内,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用于压紧软铜线,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同圆心,且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经装线槽与压脚紧压后围成的软铜线面积小于装线槽外软铜线的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铜线接线端子使软铜线与接线端子接触面积大,从而大大降低接触电阻,使电气性能更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中的软铜线连接或导线电气连接,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组运行过程中,电容器组内部存在着很大的电流。例如,一台型号为BAM12-334-1W电容器的额定输出为334kvar,额定电流为27.8A,假设有10台电容器并联额定运行,则流过电容器组软铜排与汇流母排的连接处的电流将达到278A,再加上三相不平衡运行以及涡流影响,若该处接触面接触电阻较大,则极易发生发热现象。根据变电站现场数据统计,电容器组发热缺陷占据到了站内设备发热缺陷的28%,主要发热位置为单只电容器瓷柱引出与软铜排的连接处,软铜排与汇流母排连接处,导致其发热原因有这一连接处的接线端子设计结构为非最优结构。
现有接线夹结构为接线端子上有一固定孔,上下片形状相同,两端带弯角,安装时上下片的两端环抱剥去绝缘层的软铜线,固定孔穿入电容器导杆上,使用螺母对其进行锁紧,由于此接线端子固定孔与电容器导杆为非可靠性接触,主要导电为与电容器进出线端面紧贴的那片线夹,算其真正的接触面积只有被此接线端子所环抱住的软铜线表面积的1/3,接触电阻增大导致其在运行中出现了异常发热故障,影响了电容器组装置的正常投切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软铜线与接线端子接触面积大、接触电阻小、电气性能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包括:
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面、第一连接通孔、第一装线槽和第二装线槽,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开设在所述接线端子的中心,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接线面垂直,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平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的开口面均位于所述接线面上,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用于放置软铜线,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的宽度与所述软铜线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软铜线的直径;
防松垫块,包括压紧面、第二连接通孔、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所述压紧面与所述接线面相对,所述防松垫块中心开有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压紧面垂直,所述第一压脚和所述第二压脚平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压脚和所述第二压脚均以所述压紧面为起始面,并垂直于所述压紧面向外凸起,所述第一压脚插入所述第一装线槽内,所述第二压脚插入所述第二装线槽内,所述第一压脚和所述第二压脚用于压紧所述软铜线,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同圆心,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松垫块为材质采用304不锈钢的防松垫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之间采用螺钉螺母锁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防松垫块沿所述软铜线装线方向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直径相等。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软铜线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和防松垫块,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面、第一连接通孔、第一装线槽和第二装线槽,防松垫块包括压紧面、第二连接通孔、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在进行软铜线接线时,接线面和压紧面相对,软铜线置于第一装线槽和第二装线槽内,第一压脚插入第一装线槽内,第二压脚插入第二装线槽内,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用于压紧软铜线,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同圆心,且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经装线槽与压脚紧压后围成的软铜线面积小于装线槽外软铜线的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铜线接线端子使软铜线与接线端子接触面积大,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铜线接线端子与其所包裹的软铜线接触面积可达72%,比现有接线夹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约40%,从而大大降低接触电阻,使电气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的剖面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安装软铜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接线端子;11:接线面;12:第一连接通孔;13:第一装线槽;14:第二装线槽;2:防松垫块;21:压紧面;22:第二连接通孔;23:第一压脚;24:第二压脚;3:软铜线;A:第一装线槽的宽度;B:第一装线槽的深度;C:第一压脚的长度;D:第一压脚的宽度;E:接线端子的宽度;F:防松垫块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图2、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的剖面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安装软铜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1和防松垫块2,接线端子1包括接线面11、第一连接通孔12、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第一连接通孔12开设在接线端子1的中心,且第一连接通孔12的轴线与接线面11垂直,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平行对称地分布于第一连接通孔12的两侧,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的开口面均位于接线面11上,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用于放置软铜线3,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的宽度A与软铜线3的直径相等,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的深度B大于软铜线3的直径;防松垫块2包括压紧面21、第二连接通孔22、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压紧面21与接线面11相对,防松垫块2中心开有第二连接通孔22,且第二连接通孔22的轴线与压紧面21垂直,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平行对称地分布于第二连接通孔22的两侧,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均以压紧面21为起始面,并垂直于压紧面21向外凸起,第一压脚23插入第一装线槽13内,第二压脚24插入第二装线槽14内,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用于压紧软铜线3,第一连接通孔12与第二连接通孔22同圆心,且第一连接通孔12与第二连接通孔22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的宽度D小于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的宽度A,第一连接通孔12与第二连接通孔22的直径相等,参见图2所示,接线端子1沿软铜线3装线方向的宽度E与防松垫块2沿软铜线3装线方向的宽度F一致。防松垫块2的厚度,以锁紧后不变形为准。
优选地,第一连接通孔12与第二连接通孔22之间采用螺钉螺母锁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通过螺母锁紧使防松垫块2紧压软铜线3使其之间空隙减少,降低接触电阻,延长使用寿命,防松垫块2为非主要导电体,在材质选取上可选用304不锈钢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1和防松垫块2,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面11、第一连接通孔12、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防松垫块2包括压紧面21、第二连接通孔22、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在进行软铜线3接线时,接线面11和压紧面21相对,软铜线3置于第一装线槽13和第二装线槽14内,第一压脚23插入第一装线槽13内,第二压脚24插入第二装线槽24内,第一压脚23和第二压脚24用于压紧软铜线3,第一连接通孔12与第二连接通孔22同圆心,且第一连接通孔12与第二连接通孔22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经装线槽与压脚紧压后围成的软铜线面积小于装线槽外软铜线的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铜线接线端子使软铜线与接线端子接触面积大,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铜线接线端子与其所包裹的软铜线接触面积可达72%,比现有接线夹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约40%,从而大大降低接触电阻,使电气性能更稳定。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包含实施例一所述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在本实施例中,软铜线接线端子主要使用在电容器端子进出线连接,但也适用与各类导线的电气连接,如:变压器、放电线圈、隔离开关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面、第一连接通孔、第一装线槽和第二装线槽,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开设在所述接线端子的中心,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接线面垂直,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平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的开口面均位于所述接线面上,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用于放置软铜线,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的宽度与所述软铜线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装线槽和所述第二装线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软铜线的直径;
防松垫块,包括压紧面、第二连接通孔、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所述压紧面与所述接线面相对,所述防松垫块中心开有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压紧面垂直,所述第一压脚和所述第二压脚平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压脚和所述第二压脚均以所述压紧面为起始面,并垂直于所述压紧面向外凸起,所述第一压脚插入所述第一装线槽内,所述第二压脚插入所述第二装线槽内,所述第一压脚和所述第二压脚用于压紧所述软铜线,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同圆心,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垫块为材质采用304不锈钢的防松垫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之间采用螺钉螺母锁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防松垫块沿所述软铜线装线方向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直径相等。
5.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铜线接线端子。
CN201921342515.4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210040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2515.4U CN21004061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2515.4U CN21004061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0610U true CN21004061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2515.4U Active CN21004061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0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40610U (zh) 一种电气设备的软铜线接线端子及电气设备
CN110133344A (zh) 不断电式快速更换电能表的简易装置
CN109616989B (zh) 一种柱上分支箱
CN2678069Y (zh) 电容均压型干式绝缘母线
CN210536246U (zh) 一种半封闭式控制小母线连接支架
CN210572435U (zh) 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
CN209418785U (zh) 一种防断裂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US2735080A (en) 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CN111817108A (zh) 一种插拔式电缆接头配电变压器试验接线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12847902U (zh) 一种绝缘导线与绝缘子连接的安装金具
CN215496217U (zh) 一种放电箝位瓷绝缘子
CN218038830U (zh) 一种新型的组合互感器接线座
CN111697378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头
CN206992331U (zh) 接线夹
CN110854686B (zh) 封闭开关设备的带电指示器引线结构
CN213692356U (zh) 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CN210628536U (zh) 一种软铜线接线夹及电气设备
CN209981652U (zh) 一种广泛适用的可带电安装取电装置
CN212113601U (zh) 一种束线垫片的绝缘铜绞线端子
CN216648013U (zh) 一种变压器低压绕组出头固定装置
CN208835679U (zh) 一种高压穿墙套管
CN217010355U (zh) 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组合式支柱绝缘子
CN220106215U (zh) 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线圈的变压器
CN220855076U (zh) 一种变压器绝缘纸及漆包线的绝缘性能检测装置
CN210182598U (zh) 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且导电性能良好的连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