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4174U - 支撑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4174U
CN210034174U CN201920696630.5U CN201920696630U CN210034174U CN 210034174 U CN210034174 U CN 210034174U CN 201920696630 U CN201920696630 U CN 201920696630U CN 210034174 U CN210034174 U CN 210034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pport
curved surface
controll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66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k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 Ke 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 Ke 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 Ke 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66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4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4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4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种支撑设备,包括:基座和悬浮支撑件。其中,基座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电磁组件,悬浮支撑件与所述基座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悬浮支撑件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永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与所述永磁组件磁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实现无需机械连接,将被稳定物体稳定于三维空间中所需的位置状态,提高支撑设备应用的便利性,降低支撑设备的耗能。

Description

支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支撑设备一般采用接触式的机械结构,被支撑的物体安装于支撑设备上,通过机构的配合连接关系实现对被支撑物体的稳定。支撑设备中大多设有伺服电机作为驱动部件,以实现被支撑物体的位置变换,例如,摄像机的云台。
然而,需要使被支撑物体在三维空间中任意位置变换时,空间中各轴上位置至少需要一个对应的伺服电机进行调控,耗能较大,并且伺服电机相对较大较重,这样会导致支撑设备体积和重量过大,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设备,旨在无需机械连接,将被稳定物体稳定于三维空间中所需的位置状态,提高支撑设备应用的便利性,降低支撑设备的耗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支撑设备,包括:
基座,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电磁组件,
悬浮支撑件,与所述基座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悬浮支撑件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永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与所述永磁组件磁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多个电磁铁,多个所述电磁铁呈阵列排布并形成第一曲面,任意相邻两所述电磁铁的磁性相反;
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多个磁性相反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交替排布并形成第二曲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面的开口与所述第二曲面的开口同向设置,所述第一曲面的开口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用于调节输入电磁组件的电流强度和/或电流方向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悬浮支撑件的姿态参数的三轴传感器,所述三轴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三轴传感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发射线圈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电连接;
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磁耦合的接收线圈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三轴传感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第二电源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电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的外壁;
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永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基座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的外壁还设有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永磁组件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还设有标识物。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基座中呈曲面状的电磁铁与悬浮支撑件中呈曲面状的永磁体之间相互的磁场作用,使悬浮支撑件可受到基座的驱动在三维空间中以任意的姿态静止或运动,在被支撑的物体设于悬浮支撑件上时,使用该支撑设备便可通过悬浮作用支撑该物体使物体可在三维空间中以任意的姿态静止或运动,此结构中无需设置多个伺服电机及其对应的所需的机械连接结构,从而有效减小支撑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使支撑设备可适应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提高支撑设备应用的便利性,并且电磁组件的驱动电流相较伺服电机小,可有效的降低支撑设备的耗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支撑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基座 210 永磁组件
2 悬浮支撑件 211 第一永磁体
111 电磁铁 212 第二永磁体
110 电磁组件 220 三轴传感器
120 控制器 230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130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240 接收线圈
140 发射线圈 250 第二壳体
150 第一壳体 260 标识物
170 第一电源模块 270 第二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设备。该支撑设备可用于支撑任意物体,如摄像机、盘子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设备包括基座1和悬浮支撑件2。其中,基座1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电磁组件110,悬浮支撑件2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永磁组件210,电磁组件110与永磁组件210磁性连接。
具体的,基座1中的电磁组件110通电后产生磁场,悬浮支撑件2中的永磁组件210在磁场的作用下悬浮,由于电磁组件110和悬浮支撑件2中的永磁组件210均呈曲面状设置,基座1中曲面状的电磁组件110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不再局限于一个方向,而是可以产生多个方向的磁场,悬浮支撑件2中呈曲面状的永磁组件210对应收到不同方向的磁场作用,可以不同的姿态悬浮稳定于三维空间中。将需要被支撑的物体安装于悬浮支撑件2,便可使用该支撑设备将被支撑物体支撑于三维空间中多个方向上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电磁组件110包括多个电磁铁111,多个所述电磁铁111呈阵列排布并形成第一曲面;所述永磁组件210包括多个磁性相反的第一永磁体211和第二永磁体212,所述第一永磁体211和所述第二永磁体212交替排布并形成第二曲面。其中,任意相邻两电磁铁111的磁性(即磁场方向)相反。通过控制各电磁铁111产生的磁场方向的变化以及磁场强度的变化,变化的磁场作用于磁性相反的第一永磁体211和第二永磁体212,使电磁组件110与永磁组件210之间产生交替的吸附作用和排斥作用,便可使被支撑的物体可以多种姿态稳定于三维空间中。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述第一曲面的开口与所述第二曲面的开口同向设置,所述第一曲面的开口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2。通过此设置方式,基座1中每个电磁铁111均可对悬浮支撑件2产生磁场作用,使基座1可对悬浮支撑件2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悬浮控制,以提高悬浮支撑件2姿态的稳定度。
其中,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可同时设置为球面或半球面等。在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设置为球面时,可将被支撑的物体稳定于三维空间中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姿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基座1中呈曲面状的电磁铁111与悬浮支撑件2中呈曲面状的永磁体之间相互的磁场作用,使悬浮支撑件2可受到基座1的驱动在三维空间中以任意的姿态静止或运动,在被支撑的物体设于悬浮支撑件2上时,使用该支撑设备便可通过悬浮作用支撑该物体使物体可在三维空间中以任意的姿态静止或运动,此结构中无需设置多个伺服电机及其对应的所需的机械连接结构,从而有效减小支撑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使支撑设备可适应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提高支撑设备应用的便利性,并且电磁组件110的驱动电流相较伺服电机小,可有效的降低支撑设备的耗能。
所述基座1还包括用于调节输入电磁组件110的电流强度和/或电流方向的控制器120。所述控制器120与所述电磁组件110电连接。具体的电流组件中,相邻两电磁铁111在同一时刻输入的是相反电流方向的电流。控制器120可根据被支撑的物体的姿态需求,输入不同电流强度和/或电流方向的电流至电磁组件110,以适应于被支撑物体多样化的姿态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支撑件2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悬浮支撑件2的姿态信息的三轴传感器220,所述三轴传感器220与所述控制器120通信连接。控制器120可获取三轴传感器220检测的姿态参数(如悬浮支撑件2的三轴加速度、三轴线速度以及三轴相对于地面的倾角等),根据所获取的姿态参数调整输入至电磁组件110中的电流,以提高控制器120对电磁组件110控制的准确性,以使悬浮支撑件2所支撑的物体可维持于其所需的姿态。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20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所述悬浮支撑件2还包括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0,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0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0与所述三轴传感器220连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0实现三轴传感器220与控制器120之间的无线通信,从而进一步简化基座1与悬浮支撑件2之间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还包括发射线圈140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模块170,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70与所述发射线圈140电连接;所述悬浮支撑件2还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140磁耦合的接收线圈240和第二电源模块270,所述三轴传感器220、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0和所述控制器120均与所第二电源模块270电连接。电源模块从外部电源获取电源并输入发射线圈140,发射线圈140产生的磁场在接收线圈240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第二电源模块270可将感应电动势进行储存,并为悬浮支撑件2中三轴传感器220、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0、控制器120等用电器提供电能,以保证支撑设备可正常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还包括第一壳体150,所述控制器120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50内,所述电磁组件110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50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2的外壁;所述悬浮支撑件2还包括第二壳体250,所述永磁组件210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50朝向所述基座1的外壁。通过此方式,可有效的拉近电磁组件110和永磁组件210之间的距离,保证永磁组件210位于电磁组件110的磁场作用范围内,提高基座1对悬浮支撑件2悬浮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其中,第一壳体150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2的外壁可优选为与电磁组件110的曲面形状适配的曲面,第二壳体250朝向所述基座1的外壁可优选为与永磁组件210的曲面形状适配的曲面,一方面便于电磁组件110和永磁组件210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在第一曲面的开口与第二曲面的开口同向设置、且第一曲面的开口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2,可在基座1中形成容纳腔,在悬浮支撑件2无需对其他物体支撑时,停止电磁组件110的电流输入,使悬浮支撑件2可容纳于基座1中,方便支撑设备的使用和收纳。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150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2的外壁还设有定位传感器(未图示),所述定位传感器(未图示)与所述控制器120连接,以使控制器120可根据定位传感器(未图示)的信息确定悬浮支撑件2相对于基座1的位置。例如,定位传感器(未图示)可为摄像头,控制器120可根据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识别悬浮支撑件2相对于基座1的位置,并基于所确定的位置控制电磁铁111的运行,以提高对电磁铁111控制的准确性,保证悬浮支撑件2所支撑的物体可维持在所需的姿态。
进一步的,所述永磁组件210朝向所述基座1的表面设有标识物260,以使控制器120可根据标识物260在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悬浮支撑件2中各第一永磁体211和各第二永磁体212的相对于基座1的位置,以基于所确定的位置控制电磁铁111的运行,以进一步提高对电磁铁111控制的准确性,保证悬浮支撑件2所支撑的物体可维持在所需的姿态。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传感器(未图示)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传感器(未图示)间隔设置。通过多个定位传感器(未图示)的设置,有利于保证悬浮支撑件2大幅度姿态改变时,也可有效获取到悬浮支撑件2中标识物260的图像,以准确确定各第一永磁体211和各第二永磁体212的位置相对于基座1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电磁组件,
悬浮支撑件,与所述基座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悬浮支撑件包括呈曲面状设置的永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与所述永磁组件磁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多个电磁铁,多个所述电磁铁呈阵列排布并形成第一曲面,任意相邻两所述电磁铁的磁性相反;
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多个磁性相反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交替排布并形成第二曲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的开口与所述第二曲面的开口同向设置,所述第一曲面的开口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用于调节输入电磁组件的电流强度和/或电流方向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组件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悬浮支撑件的姿态参数的三轴传感器,所述三轴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三轴传感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发射线圈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电连接;
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磁耦合的接收线圈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三轴传感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第二电源模块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电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的外壁;
所述悬浮支撑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永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基座的外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悬浮支撑件的外壁还设有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组件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还设有标识物。
CN201920696630.5U 2019-05-15 2019-05-15 支撑设备 Active CN210034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6630.5U CN210034174U (zh) 2019-05-15 2019-05-15 支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6630.5U CN210034174U (zh) 2019-05-15 2019-05-15 支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4174U true CN210034174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6630.5U Active CN210034174U (zh) 2019-05-15 2019-05-15 支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4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6461A (zh) * 2020-07-30 2022-02-18 魏宏帆 具有悬浮坐垫的自行车以及磁力调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6461A (zh) * 2020-07-30 2022-02-18 魏宏帆 具有悬浮坐垫的自行车以及磁力调控方法
CN114056461B (zh) * 2020-07-30 2023-03-21 魏宏帆 具有悬浮坐垫的自行车以及磁力调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6271B1 (ko) 이동 단말기의 부상 시스템
CN110067810B (zh) 悬浮控制方法、控制器、支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2990868B1 (en) Microprojection device, magnetic suspension base and microprojection equipment
US8169114B2 (en) Large gap horizontal field magnetic levitator
CN110073589A (zh) 用于受控地相对定子输送运输体的具有定子的输送装置
CN113904464B (zh) 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017353A (zh) 用于感应耦合的磁定位
CN110262156B (zh) 一种光学采集模组
CN210034174U (zh) 支撑设备
CN110901965B (zh) 用于微重力落塔的导向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11293562U (zh) 相机设备
CN1822487B (zh) 磁斥型悬浮装置
US11508259B2 (en) Information output apparatus
US20190319524A1 (en) Power generation element and smart key
CN210038293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2556729A (zh) 一种主动式仿生触须传感器及装置
US5701113A (en) Passive non-contacting centering system
CN209748435U (zh) 可控旋转的磁悬浮装置
CN216248713U (zh) 磁悬浮防抖结构、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CN210093131U (zh) 可控旋转的磁吸型悬浮装置
CN113867071A (zh) 磁悬浮防抖结构、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KR20160120703A (ko) 이동 단말기의 부상 시스템
CN210225281U (zh) 可控旋转的磁斥型磁悬浮装置
US20110025153A1 (en) optimised levitation device
CN112995473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4

Address after: No.102, building p09, South China International Printing paper packaging logistics zone (phase I), No.1, Huanan Avenue, Pinghu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UKE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okeha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