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1887U -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1887U
CN210031887U CN201920349596.4U CN201920349596U CN210031887U CN 210031887 U CN210031887 U CN 210031887U CN 201920349596 U CN201920349596 U CN 201920349596U CN 210031887 U CN210031887 U CN 210031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pi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95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聪
苏广和
闫涛
张新和
张鹏
崔志永
刘桂满
霍文棠
杨旭光
冯彦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BEI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3495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1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1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1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变直径桩柱采用变截面连接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桩和墩柱连接,连接处的弯矩大,容易发生损伤,且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包括一体结构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预制段包括顺次连接的柱段、桩柱连接段和第一桩段,第一桩段与第二桩段通过桩连接段固定连接;桩连接段所处位置为反弯点所处的位置,反弯点的位置由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桥梁基础工程中,桩柱式预制拼装桥墩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桩基础等隐蔽部位,如果发生损伤,难以检查和修复,故通常从能力保护构件的思想出发,使桩基设计强度大于墩柱设计强度,因此,对于圆形的桩柱式基础,一般桩的直径可能大于墩柱的直径。
传统变直径桩柱的设计施工方案是分别预制桩和墩柱,然后将预制桩和墩柱采用变截面连接的方式连接,此设计繁琐,施工工作量大,变直径对中精度控制要求高,施工工期长,施工工艺较为繁琐。此外,由于连接部分所处位置弯矩大,属于薄弱环节,发生损伤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研究设计一种具有一体结构预制变径段的变直径桩柱连接方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其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变直径桩柱采用变截面连接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桩和墩柱连接,连接处的弯矩大,容易发生损伤,且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包括一体结构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预制段包括顺次连接的柱段、桩柱连接段和第一桩段,柱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桩段的直径且柱段与第一桩段通过桩柱连接段过渡连接,第一桩段与第二桩段通过桩连接段固定连接;桩连接段所处位置为反弯点所处的位置,反弯点的位置由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确定。
进一步地,第一桩段内设的钢筋伸出第一桩段的端面,第二桩段的端面设有钢筋插孔。
进一步地,第二桩段内设的钢筋伸出第二桩段的端面,第一桩段的端面设有钢筋插孔。
进一步地,第一桩段与第二桩段采用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法兰盘。
进一步地,第一桩段的下端和第二桩段的上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
进一步地,咬合结构包括第一咬齿和第二咬齿,第一咬齿设置于第一桩段下端的外圆周,第二咬齿设置于第二桩段上端的外圆周。
进一步地,咬合结构包括第一桩段下端设置的凸起和第二桩段上端设置的凹槽。
进一步地,咬合结构包括第一桩段下端设置的凹槽和第二桩段上端设置的凸起。
进一步地,第一桩段和第二桩段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直径桩柱结构,预先制备一定数量及所需规格的一体结构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预制段的第一桩段与第二桩段在反弯点处采用连接件固定连接,将薄弱环节设置于弯矩小、受力较小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因而保证了结构安全可靠性,而且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中变直径桩柱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多个变直径桩柱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具有第一种咬合结构的变直径桩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柱段;2-桩柱连接段;3-第一桩段;4-桩连接段;5-第二桩段;6-连接件;7-第一咬齿;8-第二咬齿;9-系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端”、“下端”表示变直径桩柱结构直立状态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体结构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预制段包括顺次连接的柱段1、桩柱连接段2和第一桩段3,柱段1的直径小于第一桩段3的直径且柱段1与第一桩段3通过桩柱连接段2过渡连接,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通过桩连接段4固定连接;桩连接段4所处位置为反弯点所处的位置,反弯点的位置由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确定。
当变直径桩柱结构受到的荷载以水平荷载为主时,分析得到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变直径桩柱结构的上部弯矩和下部弯矩的方向是相反的,弯矩图中存在一正一负经过零的点,即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为零的位置,即为反弯点。反弯点处的弯矩小,承载力强,发生损伤的可能性较小,属于相对安全环节,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将预制段的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在反弯点处固定连接,结构的整体承载力更大,显著地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实施时,根据施工设计需要,预先制备一定数量及所需规格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施工时,将预制段的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采用连接件6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直径桩柱结构,预先制备一定数量及所需规格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预制段的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在反弯点处固定连接,将薄弱环节设置于弯矩小、受力较小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因而保证了结构安全可靠性,而且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本实施例中,柱段1的直径小于第一桩段3的直径,并且柱段1与第一桩段3通过桩柱连接段2过渡连接,桩柱连接段与柱段和第一桩段均为弧形过渡连接,弧形过渡连接结构避免因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提升了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第一桩段3和第二桩段5的直径相同,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采用连接件6固定连接。优选地,连接件6为法兰盘。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也可以为其他现有能够固定连接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的组件。
为了便于施工时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对接,第一桩段3的下端和第二桩段5的上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其中,咬合结构包括但不限定于以下三种结构:第一种咬合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咬齿7和第二咬齿8,第一咬齿7设置于第一桩段3下端的外圆周,第二咬齿8设置于第二桩段5上端的外圆周。第二种咬合结构包括第一桩段3下端设置的凸起和第二桩段5上端设置的凹槽;或者,咬合结构包括第一桩段3下端设置的凹槽和第二桩段5上端设置的凸起。第三种咬合结构为第一种咬合结构和第二种咬合结构的组合。具有咬合结构的变直径桩柱结构,便于施工时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对接,提高了对接精度,而且能够防止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提高了变直径桩柱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为了提升变直径桩柱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提升桩连接段处稳定性,第一桩段3内设的钢筋伸出第一桩段3的端面,即第一桩段3内设的钢筋预留一定长度,第二桩段5的端面设有钢筋插孔;第二桩段5内设的钢筋伸出第二桩段5的端面,即第二桩段5内设的钢筋预留一定长度,第一桩段3的端面设有钢筋插孔。施工时,将预留的钢筋对准并放置在钢筋插孔内,实现第一桩段3和第二桩段5的精确对接,同时由于钢筋的存在提升了连接处的稳定性。
制备上述变直径桩柱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程需要计算得到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确定反弯点所处位置。计算反弯点位置时,考虑变直径桩柱结构的承载力、地基结构以及设计第二桩段5埋入地基深度等条件及参数,计算得到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弯矩为零的位置即为反弯点。
步骤二:根据反弯点所处位置数据制备所需长度和数量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优选采用离心法制备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结构的离心过程是离心力、重力与各类型振动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离心原理及离心计算公式可知,在相同转速下,颗粒密度、半径、体积均与离心加速度成正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桩柱结构横截面为圆形,离心半径相等,假设混凝土质量相同,外界一致时,混凝土中砂石、水泥等组分的分布合理,混凝土分层分布均匀,不存在盲点与死角,桩身混凝土强度高,质量稳定。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离心法制备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在相同的转速下,得到的混凝土密实、均匀、强度高,制备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等壁厚,显著提高了变直径桩柱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备时,根据柱段1与第一桩段3的直径差值,确定桩柱连接段2的长度,即选择合适的高度范围将柱段1与第一桩段3之间的桩柱连接段2均匀连接,更好地进行直径过渡。
步骤三:连接第一桩段3和第二桩段5。将预制段的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采用连接件6固定连接,连接件6优选法兰盘。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也可以为其他现有能够固定连接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的组件。
为了提高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步骤二中,可以在制备好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上设置咬合结构,如图3所示的咬齿结构。制备的咬合结构可以在制备过程中一次成型,也可以后期加工。
本实施例的步骤二中,采用离心法制备预制段和第二桩段5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制作预制段或第二桩段5的钢筋笼;
②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在钢筋笼上安装圆形端板,使预应力主筋在端板边缘出孔并均匀分布,再安装钢筋锚固板、张拉板和张拉杆等,与钢筋笼联结,其中,张拉板、张拉杆都是张拉机具的组成部分,还包括千斤顶、张拉螺母等。然后将钢筋笼装入到下模中;
③在安装好钢筋笼的下模内采用布料装置进行混凝土的布料;
④混凝土布料完成后,将模具的上模与下模进行合模,并用螺栓固定上、下模;
⑤合模后,用张拉设备对钢筋笼进行张拉,张拉到设定强度(例如钢筋强度的70%)后,将张拉螺母锁紧。优选地,张拉设备采用千斤顶式张拉机。
⑥张拉完成后,将模具移放到离心机上,进行离心;
⑦离心完成后,将模具移放到养护池中进行养护;
⑧养护完成后,移出模具,并将合模螺丝拆除,将上模移走,将预制段或第二桩段5从下模中移出,完成脱模,得到预制段或第二桩段5。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变直径桩柱结构,在桩柱连接段2设置系梁9,将不同的变直径桩柱结构进行横向连接,如图2所示,能够帮助整体受力,提升结构的横向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变直径桩柱结构的方法,通过预制桩柱连接变直径段,即预先制备预制段,并在预制段的第一桩段3与第二桩段5在反弯点处设置桩连接段4来实现,此方法将薄弱环节设置于弯矩较小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发生损伤的可能性,保证了结构安全可靠性,克服了传统变直径桩柱采用变截面连接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桩和墩柱连接,连接处的弯矩较大,容易发生损伤,且工艺复杂、施工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结构的预制段和第二桩段,所述预制段包括顺次连接的柱段、桩柱连接段和第一桩段,所述柱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桩段的直径且所述柱段与所述第一桩段通过桩柱连接段过渡连接;
所述第一桩段与所述第二桩段通过桩连接段固定连接;
所述桩连接段所处位置为反弯点所处的位置,反弯点的位置由所述变直径桩柱结构的弯矩图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段内设的钢筋伸出所述第一桩段的端面,所述第二桩段的端面设有钢筋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段内设的钢筋伸出所述第二桩段的端面,所述第一桩段的端面设有钢筋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段与所述第二桩段采用连接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法兰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段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桩段的上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结构包括第一咬齿和第二咬齿,所述第一咬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桩段下端的外圆周,所述第二咬齿设置于所述第二桩段上端的外圆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一桩段下端设置的凸起和所述第二桩段上端设置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一桩段下端设置的凹槽和所述第二桩段上端设置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变直径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段与第二桩段的直径相同。
CN201920349596.4U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Active CN210031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9596.4U CN210031887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9596.4U CN210031887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1887U true CN210031887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5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9596.4U Active CN210031887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1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8483B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u形框架梁及其连接钢架
CN109989529B (zh) 一种拼接式灌浆套筒及建筑预制构件
CN110106978A (zh) 一种半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单元及其应用
CN112412707B (zh) 一种装配式风电机组圆截面混凝土支撑结构
CN106592777B (zh)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节点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CN110700100A (zh) 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匝道桥现浇平台贝雷梁束施工方法
CN110565510B (zh) 预制拼装节段式桥墩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53180B (zh) 一种“v”型型钢混凝土斜柱混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29544B (zh) 干湿式复合连接拼装式构建物
CN210031887U (zh) 一种变直径桩柱结构
CN111979894A (zh) 一种钢立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898542B (zh) 一种制备变直径桩柱一体式结构的方法
CN108678164B (zh) 连接梁式拼装建筑结构
CN110653918A (zh) 后张法顶底板同步浇筑大跨度带齿块波形钢斜腹板预制梁的施工方法
CN110616855A (zh) 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机械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212153690U (zh) 预制构件及预制构件与承台连接结构
CN212506738U (zh) 一种预制构件干连接的先铰后刚的半刚性铰节点
CN110306548B (zh) 穿越全填充型溶洞长锚索锚固力的计算方法
CN210507799U (zh) 一种半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节点单元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体
CN109235640B (zh) 一种建筑用模块化钢结构件间的扦销式连接结构
CN218091007U (zh) 一种预应力台柱补强结构
CN208441258U (zh) 拼装式梁柱连接结构
Király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Novel Demountable Shear Connectors fo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uildings
CN110700102A (zh) 一种预应力钢结构前拉后锁现浇平台施工方法
CN108755939A (zh) 复合连接拼装式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50011 No.36 Jianshe South Street, Qiaoxi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11 No.36 Jianshe South Stree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