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0670U -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0670U
CN210030670U CN201920706915.2U CN201920706915U CN210030670U CN 210030670 U CN210030670 U CN 210030670U CN 201920706915 U CN201920706915 U CN 201920706915U CN 210030670 U CN210030670 U CN 210030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temperature
rain
cultivation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69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路荣
柏老六
仲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Boxin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Boxin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Boxin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Yunnan Boxin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7069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0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0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0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属于红球藻养殖设备领域,包括H型立柱、底部支撑板和冷却水管;H型立柱的四个侧板上均等间距设有养殖管支撑杆;同一侧的两个侧板上的养殖管支撑杆位置和高度相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支撑杆在垂直方向交错排列;H型立柱的底部固定在底部支撑板上;冷却水管穿过H型立柱的顶部并用定位夹固定,冷却水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孔,冷却水管的下部内侧开设有一排均布的补充冷却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却水管上开设两排滴水孔,对下部养殖管补充冷却水,进而保证上层和下层养殖管温度的相对稳定,且能有效降低冷却水的用量,同时冷却水管对整个养殖架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球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背景技术
红球藻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继螺旋藻、小球藻之后,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藻类食品,特别是雨生红球藻被认为是生产虾青素最佳原料之一。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对光照和温度均有较高要求;为保证足够的光照,目前的雨生红球藻大多在玻璃养殖管内室外养殖,因此红球藻养殖架随之诞生。在雨生红球藻的养殖过程中,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向养殖管上滴水,利用水分的蒸发带走养殖管内的热量,进而降低雨生红球藻的养殖温度。目前常使用在底部扎孔的塑料软管放于最上层养殖管上,通过塑料软管将冷却水滴在最上层养殖管上,并随着养殖管的管壁逐层下滴,但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滴落至下层养殖管的水量逐渐降低,导致下层养殖管的降温效果变差,而且塑料管在室外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如果通过增加总冷却水量来保证底部养殖管的冷却水量,则会造成冷却水的浪费。因此如何在节约冷却水量的同时保证上层和下层养殖管温度的均匀可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通过在冷却水管上开设两排滴水孔,对下部养殖管补充冷却水,进而保证上层和下层养殖管温度的相对稳定,且能有效降低冷却水的用量,同时冷却水管对整个养殖架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包括H型立柱、底部支撑板和冷却水管;H型立柱的四个侧板上均等间距设有养殖管支撑杆;同一侧的两个侧板上的养殖管支撑杆位置和高度相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支撑杆在垂直方向交错排列;所述H型立柱的底部固定在底部支撑板上,同一块底部支撑板沿同一方向等间距固定多个H型立柱;冷却水管穿过H型立柱的顶部并用定位夹固定,冷却水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孔,冷却水管的下部内侧开设有一排均布的补充冷却水孔,底排冷却水孔与侧排补充冷却水孔的夹角为1-45℃。
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孔和补充冷却水孔的直径为1-2mm。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冷却水孔的间距为10-30mm。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补充冷却水孔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冷却水孔间距的4-6倍。
作为优选,底排冷却水孔与侧排补充冷却水孔的夹角为10-30℃。
作为优选,底部支撑板上相邻两个H型立柱的间距为1-3米。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夹包括对称的两个夹片,夹片包括夹槽和夹板,夹槽的内径与冷却水管的外径相匹配;定位固定在在H型立柱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H型立柱和底部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H型立柱上支撑杆的设计,可使相邻两排玻璃养殖管不在同一高度上,从而减少相邻两排玻璃养殖管之间产生遮挡,使雨生红球藻的光照更充分。
2、冷却水管底部和下部内侧分别开设两排水孔,不仅保证了上层玻璃养殖管的冷却水供应,且实现了中下层玻璃养殖管冷却水的补给。不仅可降低冷却水的总用量,整体实现降低冷却水用量和使上下层玻璃养殖管温度的稳定控制。
3、冷却水管和拉杆之间形成垂直网状结构,并通过固定夹的固定,有效保证了整个实用新型整体的稳定性。
4、整个实用新型所用材质均为热镀锌钢,镀锌钢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螺栓连接、整体无焊接结构,能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腐蚀、生锈,经实际试样,可将本实用新型养殖架的使用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H型立柱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管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片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片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管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H型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H型立柱、2-底部支撑板、3-冷却水管、4-养殖管支撑杆、5-定位夹、6-冷却水孔、7-补充冷却水孔、8-夹片、8-1-夹槽、8-2-夹板、8-3-螺栓孔、9-玻璃养殖管、10-冷却水管固定孔、1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10所示,所述的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包括H型立柱1、底部支撑板2和冷却水管3;H型立柱1的四个侧板上均等间距设有养殖管支撑杆4;同一侧的两个侧板上的养殖管支撑杆4的高度相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支撑杆在垂直方向交错排列;此结构可使相邻两排玻璃养殖管9不在同一高度上,从而减少相邻两排玻璃养殖管9之间产生遮挡,使雨生红球藻的光照更充分。
H型立柱1的底部固定在底部支撑板2上,H型立柱1同向等间距固定在同一块底部支撑板2上,同一个底部支撑板2上相邻两个H型立柱1的间距为1-3米,H型立柱1和底部支撑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整个实用新型所用材质均为热镀锌钢,镀锌钢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螺栓连接、整体无焊接结构,能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腐蚀、生锈,经实际试样,可将本实用新型养殖架的使用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
冷却水管3穿过H型立柱1的顶部并用定位夹5固定,定位夹5包括对称的两个夹片8,夹片包括夹槽8-1和夹板8-2,夹槽8-1的内径与冷却水管3的外径相匹配;夹板8-2上开设有螺栓孔8-3,定位夹5通过螺栓固定在在H型立柱1的同一侧。如此,定位夹5夹固在冷却水管3上,并通过H型立柱1得以固定,而冷却水管3同时又起到固定H型立柱1,使整个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稳定;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两列H型立柱1之间设有拉杆11,拉杆11也用固定夹5在H型立柱1的同一方向固定,拉杆11和冷却水管3形成垂直网格结构,对H型立柱1的顶部固定,以保证整个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稳定。
冷却水管3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孔6,相邻两个冷却水孔6的间距为10-30mm。冷却水管3的下部内侧开设有一排均布的补充冷却水孔7,相邻两个补充冷却水孔7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冷却水孔6间距的4-6倍。底排冷却水孔6与侧排补充冷却水孔7的夹角a为1-45℃,优选为10-30℃。冷却水孔6和补充冷却水孔7的直径为1-2mm。使用时,冷却水管3的底部的冷却水孔6将冷却水滴至第一层玻璃养殖管9上,并从第一层玻璃养殖管9顺着管壁滴落至第二层玻璃养殖管9……,由此冷却水逐层滴落至玻璃养殖管9的外壁,利用水的冷却和蒸发降低玻璃养殖管9的温度,但随着水分的蒸发,滴入底层养玻璃殖管9上的水量降低,而开设在却水管3的下部内侧的补充冷却水孔7通过角度与玻璃养殖管9层高的合理设计,使从补充冷却水孔7出来的冷却水刚好喷至中下层玻璃养殖管9上,对下层玻璃养殖管9补充冷却水,不仅有效解决了中下层玻璃养殖管9冷却水量不足的问题,且通过中下层补充的办法,可降低冷却水的总用量,整体实现降低冷却水用量和使上下层玻璃养殖管9温度稳定的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包括H型立柱、底部支撑板和冷却水管;H型立柱的四个侧板上均等间距设有养殖管支撑杆;同一侧的两个侧板上的养殖管支撑杆位置和高度相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支撑杆在垂直方向交错排列;所述H型立柱的底部固定在底部支撑板上,同一块底部支撑板沿同一方向固定多个H型立柱;冷却水管穿过H型立柱的顶部并用定位夹固定,冷却水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孔,冷却水管的下部内侧开设有一排均布的补充冷却水孔,底排冷却水孔与侧排补充冷却水孔的夹角为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孔和补充冷却水孔的直径为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冷却水孔的间距为10-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补充冷却水孔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冷却水孔间距的4-6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底排冷却水孔与侧排补充冷却水孔的夹角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板上相邻两个H型立柱的间距为1-3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包括对称的两个夹片,夹片包括夹槽和夹板,夹槽的内径与冷却水管的外径相匹配;定位固定在H型立柱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其特征在于:H型立柱和底部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CN201920706915.2U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Active CN210030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6915.2U CN210030670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6915.2U CN210030670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0670U true CN21003067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6915.2U Active CN210030670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0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76870A2 (en) Microorganism growth apparatus
CN102630518B (zh) 一种组装式可移动垂直绿化模块和垂直绿化系统
CN210030670U (zh) 一种控温均匀的雨生红球藻养殖架
CN210030671U (zh) 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支架
CN215736154U (zh) 一种食用菌循环式立体栽培装置
CN212116571U (zh) 一种管道式鱼菜共生装置
CN213881283U (zh) 一种便于控制遮光角度的植物组织培养瓶
CN219844193U (zh) 一种藏红花培育装置
CN203840884U (zh) 一种果蔬立体无土栽培装置
CN218278163U (zh) 水培种植机
CN207100042U (zh) 快速组装的多层托架式立体水培架
CN210580211U (zh) 一种用于农业育种的育种架
CN216701060U (zh) 一种新型兰花养殖架
CN212259909U (zh) 一种蔬菜种植装置
CN110894463A (zh) 一种用于微藻培养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19919784U (zh) 一种用于牧草生产的快速组装模块
CN218278148U (zh) 一种无土栽培架
CN213755963U (zh) 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农业生产用优质种子培育装置
CN220799267U (zh) 一种林业幼苗培育装置
CN212232322U (zh) 一种农业栽培装置
CN218791604U (zh) 一种室内设计用物品放置架
CN210298919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可调节种植架
CN220965932U (zh) 一种水培蔬菜培养箱
CN210695382U (zh) 一种装配式无土栽培双面植物墙
CN221094115U (zh) 一种节能控温的藻类培养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