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9628U -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9628U
CN210019628U CN201920257608.0U CN201920257608U CN210019628U CN 210019628 U CN210019628 U CN 210019628U CN 201920257608 U CN201920257608 U CN 201920257608U CN 210019628 U CN210019628 U CN 210019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pipe
assembly
channel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576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迟
徐彬凯
吴银龙
常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AOXIANG MEDICA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AOXIANG MEDICA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AOXIANG MEDICA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AOXIANG MEDICA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576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9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9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9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本实用新型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了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

Description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冻治疗的部分场景下,要求所插入的冷刀探针应具有柔性,以尽可能小地减少冷刀探针在进入腔道(如呼吸道、肺泡、食道等)的自然滑入过程中对组织造成的创伤。传统冷刀由于刀柄是由金属制成,很难实现上述目标,一般只能对组织采取破坏性的穿刺,而一旦上述腔道的管壁穿通后,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所以,柔性冷冻消融针在腔道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相关技术中,柔性冷冻消融针在进气与出气以外,还可设有用于保温的例如真空夹层的真空通路,以及用于测量刀头温度的热电偶线、用于刀头复温的电加热丝等电线。然而,柔性冷冻消融针只有刀头和柔性导管段会与人体的肿瘤或正常组织接触,因此,仅将刀头和柔性导管段作为一次性无菌耗材、剩下的手柄和延长管段作为重复使用器械,会大大降低耗材端的成本、减少浪费。故而,需要实现柔性冷冻消融针的分离与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真空通路与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更无法通过一次插拔操作,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以解决无法实现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的问题,并在其可选方案中解决了无法实现电线的分离与连接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的可选方案中解决如何通过一次插拔操作,同时实现真空夹层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
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
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
可选的,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外导管与外管固定部件,所述外导管包括外管本体与设于所述外管本体后端的连接管部;所述连接管部套设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所述外管固定部件装配于所述插接本体外侧,所述连接管部部夹持于所述外管固定部件与所述插接本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为锥形外壁,且所述锥形外壁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锥形外壁后端的外径;所述外管固定部件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锥形外壁相匹配的夹持部,以及设于所述夹持部后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插接本体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装配固定。
可选的,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后端的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内侧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时,所述通气孔的外侧连通所述真空通道。
可选的,所述真空通道通过真空宝塔接头连接所述真空软管。
可选的,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导管、挤压管与回气连接管;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前端的部分为挤压段;
所述回气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与设于所述第一管段后端的第二管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管段后端的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内导管的靠近其后端的部分沿所述内导管的径向挤压于所述挤压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与所述挤压管还通过焊点焊接,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挤压管的内侧,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后端的内壁套设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
可选的,所述插座结构中还设有回气通道与进气通道,所述内管组件中穿设有J-T槽结构,所述回气通道连通至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J-T槽结构之间的回气间隙,所述J-T槽结构的前端连接所述刀头结构,所述J-T槽结构的后端连接所述进气通道。
可选的,所述真空通道与所述回气通道沿参考方向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为所述插座结构的横截面中经过其轴心的直线方向。
可选的,所述插座结构包括插座主体、接头结构与锁紧组件;所述接头结构连接于所述插接本体的后端,所述插接本体与所述接头结构插入所述插座主体,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所述插座主体与所述插接本体;所述真空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回气通道均设于所述插座主体;
所述J-T槽结构依次穿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接头结构连接位于所述接头结构后端一侧的所述进气通道;
所述接头结构内设有回气腔,所述回气通道位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外侧,所述接头结构的侧壁设有回气孔,所述回气间隙、所述回气腔、所述回气孔与所述回气通道依次连通。
可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端连接至刀头的电线,所述插座主体中还设有供延长线穿过的电线通道,所述接头结构的侧壁设有第一导通组件,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电线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延长线的一端与第二导通组件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能够接触导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接头结构侧壁的插针孔,以及设于所述插针孔的插针,所述插针能够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插针与所述电线的另一端导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插座主体的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延长线的一端导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环设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外侧,所述导电环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环与所述延长线的一端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之间的第二真空间隙、真空通道,以及真空软管,可在分离与连接后,实现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间真空夹层通路的匹配接通,即本实用新型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了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由于回气通道、进气通道、插接本体、插座主体、接头结构等的设置,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夹层、进气通路与回气通路的分离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由于电线、延长线、电线通道、第一导通组件、第二导通组件的设置,可利用第一导通组件与第二导通组件的接触导通,实现了电线与延长线之间的分离与连接。其中,还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刀头导管结构与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管组件与插接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图7中B-B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头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图11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E-E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G-G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刀头导管结构;11-外管组件;111-外管本体;112-连接管部;113-外管固定部件;1131-夹持部;1132-第一连接部;12-内管组件;121-内导管;122-挤压管;123-回气连接管;1231-第一管段;1232-第二管段;1233-第三管段;13-插接本体;131-空腔;132-通气孔;133-定位部;134、135-密封圈;136-凸环;14-第一真空间隙;15-第二真空间隙;16-J-T槽结构;17-回气间隙;
2-插座结构;21-真空通道;211-真空宝塔接头;22-进气通道;23-回气通道;24-接头结构;241-回气孔;242-密封圈;243-插针;244-绝缘涂层;245-插针孔;246-绝缘套管;247-回气腔;25-电线通道;26-插座主体;27-锁紧组件;28-导电弹片;281-弹片部;282-插接部;29-导电环;
3-刀头结构;
4-真空软管;
5-进气管;
6-回气管;
7-电线;71-热电偶线;72-复温加热线;
8-延长线;81-热电偶延长线;82-复温加热延长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包括:刀头导管结构1与插座结构2;所述刀头导管结构1包括外管组件11、内管组件12与插接本体13,所述插接本体13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2中设有真空通道21。
所述外管组件11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13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12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11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12与所述外管组件11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14,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12具有第二真空间隙15;所述第一真空间隙14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15。
故而,通过第一真空间隙14与第二真空间隙15的连通,可形成刀头导管结构1中的真空通路部分。
第一真空间隙14可用于柔性导管段的真空保温,还可防止回气的冷量释放到外管组件1以外对人体正常腔道造成冻伤。从间隙抽出的空气最终被排出。
所述插接本体13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2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15与所述真空通道21连通,所述真空通道21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4。
该真空软管4可连接抽真空组件,进而,可实现刀头导管结构1中真空间隙与插座结构2中真空通道的一次抽真空。相较于分别抽真空的方式,也可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成本,其还可便于连接于分离的操作。
其中的真空通道21可形成插座结构2中的真空通路部分,通过真空通道21与第二真空间隙15之间的连通,可实现两个真空通路部分的连通,形成整体的真空通路,进而,通过一次插接操作,即可实现两个真空通路部分的连通,形成完整的真空通路,即:本实施例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能够通过一次插拔实现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
其中真空通道21与第二真空间隙15的连通,可以是径向的连通,也可以是轴向的连通。同样的,第一真空间隙14与第二真空间隙15的连通,可以是径向的连通,也可以是轴向的连通。
请参考图1,为了实现第二真空间隙15与真空通道21的径向连通,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本体13的靠近后端的侧壁设有通气孔132,所述通气孔132的内侧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15;所述插接本体13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2时,所述通气孔132的外侧连通所述真空通道21。该通气孔1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若为两个,其可沿径向对称分布。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所述插座结构中还设有回气通道23与进气通道22,所述内管组件12中穿设有J-T槽结构16,所述回气通道23连通至所述内管组件12与所述J-T槽结构16之间的回气间隙17,具体可理解为内管组件12外壁与J-T槽结构16内壁之间的回气间隙17,所述J-T槽结构16的前端连接所述刀头结构3,所述J-T槽结构16的后端连接所述进气通道22。
刀头结构3可用于插入肿瘤进行冷冻治疗。J-T槽结构16可用于将冷媒介质输送至刀头结构3,然后通过回气间隙17将冷媒介质返回,最终被排出。
J-T槽结构16中的J-T,具体可理解为Joule-Thomson,例如可以为不锈钢形成的毛细管。
请参考图2,所述真空通道21与所述回气通道23沿参考方向位于所述进气通道22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为所述插座结构2的横截面中经过其轴心的直线方向,其可理解为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参考方向也可具体为插座结构2中插座主体26的横截面中经过其轴心的直线方向。
通过真空通道21、进气通道22与回气通道23的沿截面方向的区分分布,可有利于合理分布空间,避免通道间互相影响。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刀头导管结构与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管组件与插接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请参考图3至图5,所述外管组件11包括外导管与外管固定部件113,所述外导管包括外管本体111与设于所述外管本体111后端的连接管部112,该外管本体111与连接管部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两者之间可直接连接,也可通过过渡管部连接;所述连接管部112套设于所述插接本体13的靠近前端的外壁,所述外管固定部件113装配于所述插接本体13外侧,所述连接管部112部夹持于所述外管固定部件113与所述插接本体13之间。
通过外管固定部件113与插接本体13之间的夹持,可有效固定外导管,保障结构的稳定,同时,在夹持下,外导管的内侧空间可与插接本体13内的空腔131连通,并保持较佳的密封性。
故而,外管固定部件113可以为任意能够对连接管部112进行夹持,并能够与插接本体13固定连接的任意部件或部件的集合。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本体13的靠近前端的外壁为锥形外壁,且所述锥形外壁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锥形外壁后端的外径,该锥形外壁可适于实现与外管固定部件113的装配与夹持。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内管组件12的外壁的外径是保持不变的,插接本体13的空腔131中的锥形外壁内的空间的内径可大于等于外管本体111的内径,由此,才能保证真空夹层的通畅。同时,插接本体13的空腔131中的其他空间的内径可进一步扩大,即内径可以发生变化。
对应的,所述外管固定部件113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锥形外壁相匹配的夹持部1131,以及设于所述夹持部113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132,所述插接本体13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装配固定。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连接部1132的内壁呈螺纹结构,第二连接部也可以为与第一连接部1132内壁的螺纹结构相匹配啮合的另一螺纹结构,故而,第一连接部1132与第二连接部可以是螺纹连接的。
进而,以上所涉及的外管固定部件113也可视作一个快拧螺帽,连接管部112,或者连接管部112与过渡管部的组合,可视作喇叭口形状,进而,具体实施过程中,外导管的后端通过热处理可以做成喇叭口形状,将该喇叭口套在锥形外壁上,然后套入快拧螺帽,通过螺纹拧紧,由此,外管组件11能够被紧紧夹在该快拧螺帽和锥形外壁之间,达到较佳的连接强度与密封性能。
以上所涉及的夹持部1131的内壁形状与锥形外壁相匹配,可理解为两者的斜面角度是相同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锥形外壁可设有凸环136。该凸环136可避免气体的进一步外流,还可对插接本体13与外管固定部件113之间的相对滑动提供阻力,故而,该凸环可进一步起到提高连接强度和气密性能的效果。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接本体13外还可设有定位部133,用于实现插接本体13与插座结构2之间的定位,例如:在插座结构2中可设有定位槽,通过将定位部133插入定位槽,可便于实现以上所涉及的定位。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6,并结合图3,所述内管组件12包括内导管121、挤压管122与回气连接管123;所述挤压管122的靠近其前端的部分为挤压段,该挤压段可理解为能够对其内侧的内刀管121与回气连接管123起到挤压作用的管段。
所述回气连接管123包括第一管段1231与设于所述第一管段1231后端的第二管段123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管段1232后端的第三管段1233;故而,第一管段1231、第二管段1232与第三管段1233,可理解为首尾依次连接的,其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同时,管段间还可设有过渡段。
所述第一管段1231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二管段1232,所述第二管段1232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三管段1233;其中,所述内导管121的靠近其后端的部分沿所述内导管121的径向挤压于所述挤压段与所述第一管段1231之间,同时,所述第三管段1233的外壁与所述挤压管122还通过焊点焊接,焊点具体可设于第三管段1233靠近后端的位置与挤压管122的靠近后端的位置;可见,挤压段可提供充足的连接强度,此外,挤压段和焊接点可共同作用,起到相对位置的固定,并可利用挤压管122与内导管121之间的挤压,以及内导管121与第一管段1231之间的挤压,起到双重密封的效果,充分保证了流通于内管组件12的例如回气的气体不会泄露至内管组件12与外管组件11之间的第二真空间隙14。其中,挤压段的长度、第一管段1231的长度,以及内导管121插入挤压管122的部分的长度可以是均相同的。
所述第二管段1232位于所述挤压管122的内侧,进而,第二管段1232的外壁与挤压管122的内壁之间可产生间隙,该部分可防止较为细的第一管段1231过长而增加回气阻力。所述挤压管122的靠近其后端的内壁套设于所述第三管段1233的外壁。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内管组件12的后端可穿过所述插接本体13延伸至插座结构2中,具体可延伸至插座结构2中的接头结构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图7中B-B的截面示意图。
请参考图7和图8,所述插座结构2包括插座主体26、接头结构24与锁紧组件27;所述接头结构24连接于所述插接本体13的后端,所述插接本体13与所述接头结构24插入所述插座主体26,所述锁紧组件27用于锁紧所述插座主体26与所述插接本体13。所述真空通道21、所述进气通道22与所述回气通道23均设于所述插座主体26。
其中的锁紧组件27可以为任意能够在径向和/或轴向锁紧插座主体26与插接本体13的部件或者部件的集合。进一步的,由于接头结构24连接于插接本体13的后端,接头结构24可被插接本体13与插座主体26共同作用定位,即:接头结构24安装于插接本体13的后端与插座主体26之间,故而,其可满足接头结构24安装固定的需求。
所述J-T槽结构16依次穿过所述内管组件12与所述接头结构24连接位于所述接头结构24后端一侧的所述进气通道22;其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若内管组件12的后端未延伸出插接本体13,则所述J-T槽结构16可进一步依次穿过所述内管组件12、插接本体13与所述接头结构24;若内管组件12延伸出插接本体13,则所述J-T槽结构16也可依次穿过直接相连的所述内管组件12与所述接头结构24。
请参考图7,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22可处于插座主体26的轴心位置,回气通道23、真空通道21,以及各电线通道25可环绕该进气通道22均匀分布。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头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9,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通道21通过真空宝塔接头211连接所述真空软管4,该真空软管4可连接真空泵。插座主体26和真空宝塔接头211之间可通过胶水粘接,真空软管25套入真空宝塔接头211可有利于实现密封。第一真空间隙内的空气在真空泵的抽吸下,可经通气孔132排出,再经过真空通道21、真空宝塔接头211和真空软管4而抽至刀外。
请参考图8、图9和图10,并结合图2,所述接头结构24内设有回气腔247,所述回气通道23位于所述接头结构24的外侧,该外侧可理解为其径向的外侧,所述接头结构24的侧壁设有回气孔241,所述回气间隙17、所述回气腔247、所述回气孔241与所述回气通道23依次连通。
该回气腔可以包括靠近接头结构24前端的第一腔部与靠近其后端的第二腔部,第一腔部的直径可大于第二腔部,第二腔部的直径可小于内管组件12的后端端面的外径,进而,利用第一腔部可适于实现内管组件12的插入,具体可适于实现内管组件12中挤压管122的插入。该回气孔241可设有第二腔部的侧壁。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接本体13外侧可设有密封圈134与密封圈135,接头结构24外侧可设有密封圈242,对应的,插接本体13与接头结构24外侧可设有密封圈槽,用于安装密封圈。
密封圈134沿插接本体13的径向设置于插接本体13的外壁与插座主体26的内壁之间,锁紧组件27也位于密封圈134的外侧,其中,锁紧组件27、插座主体26与插接本体13之间的连接处处于密封圈134的前端一侧,真空通道21与通气孔132处于密封圈134的后端一侧,进而,其可保证空气中的气体不会进入真空通道,起到较佳的密封作用。
密封圈135沿插接本体13的轴向可处于回气孔241与通气孔132之间,其可在两个孔之间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了返回的冷媒介质不会进入真空通道21,密封圈135具体可沿插接本体13的轴向夹持于插接本体13与接头结构24之间,沿插接本体13的径向处于插座主体26与接头结构24的外壁之间。
密封圈242沿接头结构24的轴向可处于回气孔241与进气通道22之间,其可保障进气通道22与回气通道23之间的隔离密封。密封圈242具体可沿接头结构24的径向设置于接头结构24外壁与插座主体26的内壁之间。
此外,该插座主体26可例如为塑料材质的。进气通道22的后端可连接进气管5,插座主体26与该进气管5之间可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连接,也可通过螺纹与另一密封圈连接;回气通道23后端可连接回气管6,插座主体26与回气管6之间可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连接,也可通过螺纹与另一密封圈连接。
由于真空通道、回气通道、进气通道、回气腔、插接本体、插座主体、接头结构、通气孔、回气孔等的设置,通过一次插接通气孔径向可实现真空通道与第二真空间隙的连通,通过该次插接回气孔径向可实现回气通道与回气腔的连通,通过该次插接还可实现进气通道与J-T槽结构的连通。可见,以上实施方式道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与回气通路的分离与连接。其中的通路理解为可包含前文所涉及的孔、通道等等,例如进气通路可理解为所有可实现进气的空间部分,其具体可例如以上所涉及的J-T槽结构中的通气管道、进气通道等的整体,回气通路可理解为所有可实现进气的空间部分,其具体可例如以上所涉及的回气间隙、回气孔、回气通道、回气腔等的整体,真空通路可具体例如以上所涉及的通气孔、第一真空间隙、第二真空间隙、真空通道等的整体。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端连接至刀头的电线7,该电线7可例如延伸至刀头内,所述插座主体26中还设有供延长线穿过的电线通道25,所述接头结构24的侧壁设有第一导通组件,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电线7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延长线8的一端与第二导通组件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能够接触导通。
由于第一导通组件与第二导通组件是通过接触导通的,故而,可适于在一次插拔中完成连接与分离。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以上所涉及的真空通道21、回气通道23与例如四个的电线通道25,可以环绕进气通道22均匀分布。
请参考图9和图10,所述第一导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接头结构24侧壁的插针孔245,以及设于所述插针孔245的插针243,所述插针243能够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接触导通。
该电线7可以例如包括热电偶线71与复温加热线72,该复温加热线72也可理解为复温加热丝。具体实施过程中,热电偶线71具体可包括热电偶康铜线与热电偶铜线。对应的也可配置有匹配的插针243,例如可以采用类似材料,或适于连接的材料。同时,插针243的材料也可不随热电偶线71变化。
具体实施过程中,电线7可包括两根复温加热线72与两根热电偶线71,该两个热电偶线71可例如热电偶康铜线与热电偶铜线。
例如热电偶线71和复温加热线72的电线7可被放置于J-T槽结构16和内管组件12之间的回气间隙内,两者的前端直达刀头结构3内部,热电偶线71的后端具体可被分开成两根线,即前文所涉及的热电偶康铜线和热电偶铜线,其中热电偶康铜线可插入至对应的插针中并焊接,接头结构24的插针孔245附近的表面可覆有一层绝缘涂层244,插针孔245中可塞入有绝缘套管246并相互粘接;插针243塞入插针孔245中并相互粘接后,在外侧可只露出其圆头,绝缘涂层244和绝缘套管246的共同作用确保了热电偶康铜线对应的插针243与接头结构24其他部分之间不会导通。热电偶铜线以及复温加热丝的连接结构也如前文热电偶康铜线的描述理解。
故而,第一导通组件还可包括:设于插针孔245的绝缘套筒246,以及设于插针孔245外侧的绝缘涂层244,所述绝缘涂层244可设于插针243的头部与接头结构24表面之间,绝缘套筒246可设于插针24的插入部与插针孔245的孔壁之间。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二;图12是图11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E-E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请参考图11至图14,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插座主体26的导电弹片28,所述导电弹片28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弹片28与所述延长线8的一端导通连接。具体实施过程中,导电弹片28的分布可如图13所示。
该延长线8可以例如包括热电偶延长线81与复温加热延长线82,该复温加热延长线82也可理解为复温加热丝。具体实施过程中,热电偶延长线81具体可包括热电偶康铜延长线与热电偶铜延长线。对应的也可配置有匹配的导电弹片28,例如可以采用类似材料,或适于连接的材料。同时,导电弹片28的材料也可不随热电偶延长线81变化。
具体实施过程中,延长线8可包括两根复温加热延长线82与两根热电偶延长线81,其中的两个热电偶延长线可例如热电偶康铜延长线与热电偶铜延长线。对应的,可沿顺时针方向分别分布有3个铜的导电弹片与一个康铜的导电弹片,三个铜的导电弹片可分别用于与两根复温加热延长线82与热电偶铜延长线连接,一个康铜的导电弹片可与热电偶康铜延长线连接。以上所涉及的连接可以例如为焊接。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5,导电弹片28可安装于设于插座主体26的弹片槽中,具体的,导电弹片28可包括弹片部281,用于与插针243导电接触,导电弹片28还可包括插接部282,其可用于插入弹片槽中,用于固定导电弹片28的位置。延长线8可与弹片部281焊接,也可与插接部282焊接。
电线通道25穿入延长线8后,可用胶水灌入,以实现密封,防止回气通道中的冷媒介质泄露至刀外。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刀头导管结构1插入插座结构2并锁紧后,进气通道、回气通道和真空通道可同时被接通,与此同时,3个铜的插针243和一个康铜的插针243可分别与3个铜的导电弹片28和一个康铜的导电弹片28接触,并由于导电弹片的弹性保证接触牢固,由此,便可实现复温加热线与复温加热延长线间的导通、热电偶康铜线与热电偶康铜延长线间的导通,以及热电偶铜线与热电偶铜延长线间的导通。
除了以上通过导电弹片实现导电连接的方式,在后续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导电环实现接触导通的方式。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G-G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6与图17,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导电环29,所述导电环29环设于所述接头结构24的外侧,具体可处于接头结构24外侧与插座主体26内侧之间;所述导电环29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具体可与插针243接触导通,所述导电环29与所述延长线8的一端导通连接。
其中,导电环29可安装于基座291,该基座291可以与插座主体26或接头结构24装配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的。该基座291可以为塑料材质的。
若延长线8可包括两根复温加热延长线82与两根热电偶延长线81,其中的两个热电偶延长线可例如热电偶康铜延长线与热电偶铜延长线;则:以上所述涉及的导电环可包括3个铜的导电环29与一个康铜的导电环29。
具体实施过程中,铜的热电偶延长线81和两根复温加热延长线82分别与一个铜的导电环29焊接,康铜的热电偶延长线81则可与一个康铜的导电环29焊接。基座291、导电环29与接头结构24可作为一个整体塞入插座主体26,并用胶水固定。其中,插座主体26中只需设置两个电线通道25,例如图17中上方的电线通道可走两根复温加热延长线82,下方的电线通道25可走热电偶铜延长线和热电偶康铜延长线,电线通道25内布线后,需用胶水灌注密封。
请参考图17,沿接头结构24轴向可分布有四个插针,从前往后分别分布有铜的插针243、铜的插针243、康铜的插针243与铜的插针243,插针的绝缘方式可参照前文所涉及的绝缘涂层244与绝缘套筒246来实现。
其中的第2个插针243和第4个插针243,可以分别与两根复温加热线82焊接,第1个插针243和第三个插针243,可以分别与热电偶铜线和热电偶康铜线焊接。同一功能的两根线可隔开布置,即沿轴向相邻的两个插针分别是连接热电偶线71与复温加热线72的插针,其可避免距离太近而发生短路。
插接后,4个插针243分别与对应的4个导电环29相接触,由于导电环29为环状结构,因此,该方案无需限制刀头导管结构1的插入方向。
以上实施方式中,可利用第一导通组件与第二导通组件的接触导通,实现了电线与延长线之间的分离与连接。其中,还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
此外,由于电线延伸至刀头结构,例如热电偶线和复温加热线的电线可直接作用至靠近刀头结构的位置,进而,可使得温控监测,以及复温可直接针对刀头的工作区域来实现,避免了温控监测的滞后性与温差范围的不确定性,有效提高了热电偶检测的精度,并有效提升了复温效果。
同时,由于热电偶线延伸至刀头结构,即热电偶可直接设置于刀头结构附近,还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连续实时监测刀头位置肿瘤组织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之间的第二真空间隙、真空通道,以及真空软管,可在分离与连接后,实现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间真空夹层通路的匹配接通,即本实用新型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真空夹层的分离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由于回气通道、进气通道、插接本体、插座主体、接头结构等的设置,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夹层、进气通路与回气通路的分离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由于电线、延长线、电线通道、第一导通组件、第二导通组件的设置,可利用第一导通组件与第二导通组件的接触导通,实现了电线与延长线之间的分离与连接。其中,还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
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
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外导管与外管固定部件,所述外导管包括外管本体与设于所述外管本体后端的连接管部;所述连接管部套设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所述外管固定部件装配于所述插接本体外侧,所述连接管部部夹持于所述外管固定部件与所述插接本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为锥形外壁,且所述锥形外壁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锥形外壁后端的外径;所述外管固定部件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锥形外壁相匹配的夹持部,以及设于所述夹持部后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插接本体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装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后端的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内侧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时,所述通气孔的外侧连通所述真空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通道通过真空宝塔接头连接所述真空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导管、挤压管与回气连接管;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前端的部分为挤压段;
所述回气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与设于所述第一管段后端的第二管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管段后端的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内导管的靠近其后端的部分沿所述内导管的径向挤压于所述挤压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与所述挤压管还通过焊点焊接,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挤压管的内侧,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后端的内壁套设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结构中还设有回气通道与进气通道,所述内管组件中穿设有J-T槽结构,所述回气通道连通至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J-T槽结构之间的回气间隙,所述J-T槽结构的前端连接刀头结构,所述J-T槽结构的后端连接所述进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通道与所述回气通道沿参考方向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为所述插座结构的横截面中经过其轴心的直线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结构包括插座主体、接头结构与锁紧组件;所述接头结构连接于所述插接本体的后端,所述插接本体与所述接头结构插入所述插座主体,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所述插座主体与所述插接本体;所述真空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回气通道均设于所述插座主体;
所述进气通道设于所述插座主体中,所述J-T槽结构依次穿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接头结构连接位于所述接头结构后端一侧的所述进气通道;
所述接头结构内设有回气腔,所述回气通道位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外侧,所述接头结构的侧壁设有回气孔,所述回气间隙、所述回气腔、所述回气孔与所述回气通道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连接至刀头的电线,所述插座主体中还设有供延长线穿过的电线通道,所述接头结构的侧壁设有第一导通组件,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电线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延长线的一端与第二导通组件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能够接触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接头结构侧壁的插针孔,以及设于所述插针孔的插针,所述插针能够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插针与所述电线的另一端导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插座主体的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延长线的一端导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环设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外侧,所述导电环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环与所述延长线的一端导通连接。
CN201920257608.0U 2019-02-28 2019-02-28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Active CN210019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7608.0U CN210019628U (zh) 2019-02-28 2019-02-28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7608.0U CN210019628U (zh) 2019-02-28 2019-02-28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9628U true CN210019628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3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57608.0U Active CN210019628U (zh) 2019-02-28 2019-02-28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96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0763A (zh) * 2019-02-28 2019-05-10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US11633224B2 (en) 2020-02-10 2023-04-25 Icecure Medical Ltd. Cryogen pum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0763A (zh) * 2019-02-28 2019-05-10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US11633224B2 (en) 2020-02-10 2023-04-25 Icecure Medical Ltd. Cryogen pum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9628U (zh)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US8181995B2 (en) Cool tip junction
EP2448510B1 (en) Map and ablate open irrigated hybrid catheter
US4202336A (en) Cauterizing probes for cryosurgery
US7763018B2 (en) Cool-tip thermocouple including two-piece hub
US20210068894A1 (en) Ablation Probe
WO2007125637A1 (en) Radio frequency medical treatment device and system and usage method thereof
US8162937B2 (en) High volume fluid seal for electrosurgical handpiece
US20050283147A1 (en) Surgical treatment devic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system
CN101969875A (zh) 微波发生器
US20050245927A1 (en) Bipolar resectoscope electrode
US11096740B2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a bipolar resectoscope, and resectoscope
CN209847360U (zh) 柔性冷冻消融针的分体式导电结构
US10765472B2 (e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extension attachment
CN109730763A (zh)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CN115604874A (zh) 加热结构和加热装置
CN210872006U (zh) 一种止血电极
JP6846746B2 (ja) 高周波治療用カテーテル
US8998896B2 (en) Tube connector for a radio-frequency surgical device, handle for an RF surg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ubes for an RF surgical device to such a tube connector
CN218944131U (zh) 用于与多腔管配合的连接手柄及消融系统
CN219289663U (zh) 探针结构及包含该探针结构的消融系统
CN219271098U (zh) 深部电极
US20080125773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of electrosurgical knife
RU2817325C2 (ru) Зонд для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ой абляции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ткани
TWI655814B (zh) 醫療儀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