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7603U -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7603U
CN210017603U CN201920585399.2U CN201920585399U CN210017603U CN 210017603 U CN210017603 U CN 210017603U CN 201920585399 U CN201920585399 U CN 201920585399U CN 210017603 U CN210017603 U CN 210017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ator
inboard
sealing
protection box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53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勇仁
善盈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gy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53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7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7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76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对缺血损伤的残余废物进行置换,同时可添加适当物药进行针对治疗,可以保持离体断肢的活性,进而提高再植成功率和存活率,减少肢体残疾发生的保护箱,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灌注缓冲池下端设置冷却部和冷凝管,在保护箱内设置存放箱、氧气瓶、和医用蠕动泵,在保护箱内设置灌注液储存箱和灌注缓冲池,再通过管路使得各个装置相互连接形成灌注管道,通过采集肢体温度、压力、流量、肢端组织液凝结状态、代谢耗氧状态等参数,自动调节指定设备,如养护液、氧气等。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背景技术
残疾人口中肢体残疾者2412万人,占29.07%,在各类残疾人中居第一位。造成肢体残疾的因素当前主要有: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疾病、战争等造成肢体残废的主要因素。残疾,包括肢体残疾,直接给患者带来对日后工作、学习、生活的不便影响,同时也极大限制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并带来各种精神和心理影响,严重降低了其本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承重的负担。
另一类肢体是病变,其中最著名的是糖尿病足。以2008年调查的上海市为例,上海市该年糖尿病足约占糖尿病病患的8.6%,而1980年仅为1.01%,20年来增加了八倍,同时糖尿病发病率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增加。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仅是缺血本身,还有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代谢产物自由基攻击这部分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组织内的细胞造成的,这种损伤,叫做“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的损伤是因为缺氧、缺营养成分所造成细胞坏死或暂时功能受损,同时会发生传导阻滞下壁梗死可能会导致完全性血脉阻滞。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因为血液HbO2中的氧与受损心肌细胞或坏死心肌细胞的溶解物质反应形成氧自由基对部分组织有损伤作用。表现为细胞坏死、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物增加,自由基大量生成,此时若恢复血流,上述物质将流向心脏并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左心室收缩力减弱,室内压下降等心肌功能的抑制,危及患者,现有的保护箱均是采用低温来防止器官报废,缺少一种可以保护断肢并保持断肢的活性同时可以将断肢内的残余废物进行置换的保护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对缺血损伤的残余废物进行置换,同时可添加适当物药进行针对治疗,可以保持离体断肢的活性,进而提高再植成功率和存活率,减少肢体残疾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包括保护箱、灌注缓冲池、医用蠕动泵、热式质量流量计和氧合器,所述保护箱内侧前端固定连接有灌注液储存箱,所述灌注液储存箱上端密封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后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底部的存放箱,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右端设有氧气瓶,所述氧气瓶中端外侧卡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右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右壁内侧的连接部,所述氧气瓶上端设有左右两个出氧口,左右所述出氧口螺纹连接有电磁阀的一端,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气动快速接头,左端所述气动快速接头内侧密封连接有第一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内侧,所述第一管路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盖内侧,右端所述气动快速接头内侧密封连接有第二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氧合器的进气端,所述氧合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底部,所述氧合器的进液端密封连接有进液管的一端,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内侧底部,所述氧合器的出液端密封连接有出液管的一端,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缓冲池右端下侧,所述灌注缓冲池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底部,所述灌注缓冲池位于所述存放箱右端,所述灌注缓冲池前端下侧密封连接有回流管的一端,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内侧,所述灌注缓冲池左端下侧密封连接有输出管,所述出液管、回流管和输出管中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热式质量流量计,所述热式质量流量计固定连接在保护箱底部,所述输出管左端穿过存放箱右壁位于存放箱内侧,所述输出管左端外侧安装有位于所述热式质量流量计左侧的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底部,所述存放箱前端内侧设有循环管的一端,所述循环管另一端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内侧,所述循环管穿过所述密封盖并与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所述存放箱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循环管外侧的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所述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底部,所述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循环管中端外侧的医用蠕动泵,所述医用蠕动泵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底部,所述保护箱上端密封连接有安装盖,设有灌注液储存箱、灌注缓冲池、氧气瓶和医用蠕动泵,通过提供适宜的“血流”,将断肢中堆积的代谢产物置换出,防止其残留在肢体内危害肢体细胞活性,同时提供新鲜“血流”供肢体恢复生命活性所需。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用蠕动泵前端设有与循环管密封连接的支管,所述支管的活动端穿过所述密封盖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内,所述支管与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所述支管中端密封连接有注射管,注射管上端内侧设有密封膜,所述注射管穿过安装盖位于安装盖上端,设有注射管,方便对灌注液添加相应的药物进行针对治疗。
进一步完善,保护箱右端下侧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保护罩内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右壁外侧,所述连接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端中心位置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端后侧电性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和GPS信号发射器,设有多种非接触性信号监测装置和控制器,可以通过实时提供灌注液的同时采集肢体温度、压力、流量、肢端组织液凝结状态、代谢耗氧状态等参数,自动调节指定设备,如养护液、氧气等,设有无线信号收发器和GPS信号发射器可以通过远程的控制端口实时的控制和定位该保护箱。
进一步完善,灌注缓冲池内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灌注缓冲池下端固定连接有冷却部,冷却部内侧设有冷凝管,所述灌注缓冲池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压细管,所述灌注缓冲池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液管和输出管外侧的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所述灌注缓冲池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液管、回流管和输出管外侧的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所述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位于所述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外侧,灌注缓冲池一路灌入,一路输出,一路经调压细管向上连接大气,一路旁路回流至灌注液储存箱。在此实现恒流灌注、恒压恒流灌注调节。堵住调压细管,则进行恒流灌注。开放调压细管,调节旁路输出,当灌入量≤输出量+回流容量时,液位进入稳态变化,即可达到恒流恒压灌注,在灌注液储存箱设有灌注液,通过对灌注缓冲池进行冷却使得灌注液在灌注缓冲池中可以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再灌注入断肢中。
进一步完善,存放箱四周的箱壁内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存放箱内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存放箱后壁上的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存放箱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制冷器,制冷器上端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有若干个交流孔,所述分隔板下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存放箱内壁上的限位环,所述分隔板上端覆盖有柔性层,对断肢周围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控制,避免高温使得断肢报废。
进一步完善,氧合器内侧设有氧合腔,所述氧合器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氧合器前端,所述氧合器内侧设有纤维膜层,纤维膜层的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氧合器的进气端外侧,所述纤维膜层的另一端密封,所述氧合器的进液端位于所述氧合器前端左侧,所述氧合器的出液端位于所述氧合器后端,氧合器是一种能进行血气交换的一次性使用人工装置。它根据生物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原理,用于替代心脏功能和肺脏功能进行血液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以满足术中病人的需要,增加灌注液内氧气的含量,避免断肢缺氧坏死。
进一步完善,存放箱上端设有保护盖,保护盖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盖后端左侧,所述保护盖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存放箱上端内侧的密封条,使得存放箱的存取方便,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冷凝管冷却灌注缓冲池,使得灌注液可以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再灌注入断肢中,设有通过管路循环连接的灌注液储存箱、医用蠕动泵和灌注缓冲池并在缓冲液中通入氧气,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给断肢提供适宜的“血流”,将断肢内堆积的代谢产物置换出,防止其残留在肢体内危害肢体细胞活性,同时提供新鲜“血流”供肢体恢复生命活性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除去密封盖后的俯视图;
图6为存放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灌注缓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氧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箱,2、灌注缓冲池,3、医用蠕动泵,4、热式质量流量计,5、氧合器,6、冷却部,7、冷凝管,8、温度传感器,10、灌注液储存箱,11、密封盖,12、第一温度感应器,14、存放箱,15、氧气瓶,16、固定部,17、连接部,18、出氧口,19、电磁阀,20、气动快速接头,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501、进气端,502、进液端, 23、进液管,503、出液端,24、出液管,25、回流管,26、输出管,27、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28、循环管,29、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30、支管,31、注射管,32、密封膜,33、安装盖,34、保护罩,35、蓄电池,36、支撑板,37、连接板,38、控制电路板,39、控制器,40、无线信号收发器,41、GPS信号发射器,42、密封板,43、空腔,44、调压细管, 45、机械式压力开关,46、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47、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48、保温隔热层,49、第二温度感应器,50、制冷器,51、分隔板,52、交流孔,53、限位环,54、柔性层,61、氧合腔,62、纤维膜层,63、保护盖,64、铰链,65、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9: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包括保护箱1、灌注缓冲池2、医用蠕动泵3、热式质量流量计4和氧合器5,所述保护箱1内侧前端固定连接有灌注液储存箱10,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上端密封连接有密封盖11,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后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的存放箱14,所述灌注液储存箱 10右端设有氧气瓶15,所述氧气瓶15中端外侧卡接有固定部16,所述固定部16右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右壁内侧的连接部17,所述氧气瓶15上端设有左右两个出氧口 18,左右所述出氧口18螺纹连接有电磁阀19的一端,所述电磁阀19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气动快速接头20,左端所述气动快速接头20内侧密封连接有第一管路21的一端,所述第一管路2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11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所述第一管路21 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盖11内侧,右端所述气动快速接头20内侧密封连接有第二管路22的一端,所述第二管路2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氧合器5的进气端501,所述氧合器5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氧合器5的进液端502密封连接有进液管23的一端,所述进液管23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底部,所述氧合器5的出液端503 密封连接有出液管24的一端,所述出液管2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缓冲池2右端下侧,所述灌注缓冲池2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灌注缓冲池2位于所述存放箱14右端,所述灌注缓冲池2前端下侧密封连接有回流管25的一端,所述回流管25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所述灌注缓冲池2左端下侧密封连接有输出管 26,所述出液管24、回流管25和输出管26中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热式质量流量计4,所述热式质量流量计4固定连接在保护箱1底部,所述输出管26左端穿过存放箱14右壁位于存放箱14内侧,所述输出管26左端外侧安装有位于所述热式质量流量计4左侧的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27,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27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存放箱14 前端内侧设有循环管28的一端,所述循环管28另一端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所述循环管28穿过所述密封盖11并与所述密封盖11密封连接,所述存放箱14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循环管28外侧的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所述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循环管28中端外侧的医用蠕动泵3,所述医用蠕动泵3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保护箱1上端密封连接有安装盖33,所述医用蠕动泵3前端设有与循环管28密封连接的支管30,所述支管30 的活动端穿过所述密封盖11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所述支管30与所述密封盖11 密封连接,所述支管30中端密封连接有注射管31,注射管31上端内侧设有密封膜32,所述注射管31穿过安装盖33位于安装盖33上端,所述保护箱1右端下侧设有保护罩34,所述保护罩34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35,所述保护罩34内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37,连接板37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右壁外侧,所述连接板37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38,所述控制电路板38上端中心位置电性连接有控制器39,所述控制电路板38 上端后侧电性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40和GPS信号发射器41,所述灌注缓冲池2内侧设有空腔43,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灌注缓冲池2下端固定连接有冷却部6,冷却部6内侧设有冷凝管7,所述灌注缓冲池2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压细管44,所述灌注缓冲池2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液管24和输出管26外侧的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46,所述灌注缓冲池2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液管24、回流管25和输出管26外侧的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47,所述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47位于所述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46 外侧,所述存放箱14四周的箱壁内设有保温隔热层48,所述存放箱14内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存放箱14后壁上的第二温度感应器49,所述存放箱14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制冷器50,制冷器50上端设有分隔板51,分隔板51上开有若干个交流孔52,所述分隔板51下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存放箱14内壁上的限位环53,所述分隔板51上端覆盖有柔性层54,所述氧合器5内侧设有氧合腔61,所述氧合器5的进气端501位于所述氧合器5前端,所述氧合器5内侧设有纤维膜层62,纤维膜层62的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氧合器5的进气端501 外侧,所述纤维膜层62的另一端密封,所述氧合器5的进液端502位于所述氧合器5前端左侧,所述氧合器5的出液端503位于所述氧合器5后端,所述存放箱14上端设有保护盖63,保护盖63通过铰链64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盖33后端左侧,所述保护盖63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存放箱14上端内侧的密封条65。
热式质量流量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部热源对管道内的被测流体加热,热能随流体一起流动,通过测量因流体流动而造成的热量(温度)变化来反映出流体的质量流量,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和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检测依据光学吸收法工作,通过检测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特征吸收波长来检测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再通过灌注出口和入口的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比例变化情况,来表征肢体整体耗氧情况。
氧合器是一种能进行血气交换的一次性使用人工装置。它根据生物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原理,用于替代心脏功能和肺脏功能进行血液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以满足术中病人的需要,增加灌注液内氧气的含量,避免断肢缺氧坏死。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断肢放入存放箱14内,使得输出管26与断肢的动脉连接,使得循环管28与断肢的静脉连接即可,通过医用蠕动泵3来提供灌注液流动的动力,通过热式质量流量计4来检测灌注缓冲池2中输出量和灌入量,保证灌注液的恒流或恒压,通过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27和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来检测断肢整体的耗氧情况,通过冷凝管7对灌注缓冲池2以及内部的缓冲液进行冷却保温,保证灌注液具有合适的灌注温度,控制器39收集各监测设备传输的信号并加以处理通过无线收发器40发送至控制端,并自动根据各项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自动调节氧气瓶15上电磁阀19的开合或控制冷凝管7 工作等。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Claims (7)

1.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包括保护箱(1)、灌注缓冲池(2)、医用蠕动泵(3)、热式质量流量计(4)和氧合器(5),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箱(1)内侧前端固定连接有灌注液储存箱(10),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上端密封连接有密封盖(11),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后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的存放箱(14),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右端设有氧气瓶(15),所述氧气瓶(15)中端外侧卡接有固定部(16),所述固定部(16)右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右壁内侧的连接部(17),所述氧气瓶(15)上端设有左右两个出氧口(18),左右所述出氧口(18)螺纹连接有电磁阀(19)的一端,所述电磁阀(19)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气动快速接头(20),左端所述气动快速接头(20)内侧密封连接有第一管路(21)的一端,所述第一管路(2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11)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所述第一管路(21)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盖(11)内侧,右端所述气动快速接头(20)内侧密封连接有第二管路(22)的一端,所述第二管路(2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氧合器(5)的进气端(501),所述氧合器(5)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氧合器(5)的进液端(502)密封连接有进液管(23)的一端,所述进液管(23)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底部,所述氧合器(5)的出液端(503)密封连接有出液管(24)的一端,所述出液管(2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缓冲池(2)右端下侧,所述灌注缓冲池(2)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灌注缓冲池(2)位于所述存放箱(14)右端,所述灌注缓冲池(2)前端下侧密封连接有回流管(25)的一端,所述回流管(25)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所述灌注缓冲池(2)左端下侧密封连接有输出管(26),所述出液管(24)、回流管(25)和输出管(26)中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热式质量流量计(4),所述热式质量流量计(4)固定连接在保护箱(1)底部,所述输出管(26)左端穿过存放箱(14)右壁位于存放箱(14)内侧,所述输出管(26)左端外侧安装有位于所述热式质量流量计(4)左侧的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27),第一生理活性传感器(27)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存放箱(14)前端内侧设有循环管(28)的一端,所述循环管(28)另一端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侧,所述循环管(28)穿过所述密封盖(11) 并与所述密封盖(11)密封连接,所述存放箱(14)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循环管(28)外侧的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所述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第二生理活性传感器(29)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循环管(28)中端外侧的医用蠕动泵(3),所述医用蠕动泵(3)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底部,所述保护箱(1)上端密封连接有安装盖(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其特征是:所述医用蠕动泵(3)前端设有与循环管(28)密封连接的支管(30),所述支管(30)的活动端穿过所述密封盖(11)位于所述灌注液储存箱(10)内,所述支管(30)与所述密封盖(11)密封连接,所述支管(30)中端密封连接有注射管(31),注射管(31)上端内侧设有密封膜(32),所述注射管(31)穿过安装盖(33)位于安装盖(33)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箱(1)右端下侧设有保护罩(34),所述保护罩(34)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35),所述保护罩(34)内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7),连接板(37)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箱(1)右壁外侧,所述连接板(37)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38),所述控制电路板(38)上端中心位置电性连接有控制器(39),所述控制电路板(38)上端后侧电性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40)和GPS信号发射器(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其特征是:所述灌注缓冲池(2)内侧设有空腔(43),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灌注缓冲池(2)下端固定连接有冷却部(6),冷却部(6)内侧设有冷凝管(7),所述灌注缓冲池(2)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压细管(44),所述灌注缓冲池(2)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液管(24)和输出管(26)外侧的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46),所述灌注缓冲池(2)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液管(24)、回流管(25)和输出管(26)外侧的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47),所述非接触式流压控制器(47)位于所述非接触式气泡检测器(46)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其特征是:所述存放箱(14)四周的箱壁内设有保温隔热层(48),所述存放箱(14)内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存放箱(14)后壁上的第二温度感应器(49),所述存放箱(14)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制冷器(50),制冷器(50)上端设有分隔板(51),分隔板(51)上开有若干个交流孔(52),所述分隔板(51)下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存放箱(14)内壁上的限位环(53),所述分隔板(51)上端覆盖有柔性层(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其特征是:所述氧合器(5)内侧设有氧合腔(61),所述氧合器(5)的进气端(501)位于所述氧合器(5)前端,所述氧合器(5)内侧设有纤维膜层(62),纤维膜层(62)的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氧合器(5)的进气端(501)外侧,所述纤维膜层(62)的另一端密封,所述氧合器(5)的进液端(502)位于所述氧合器(5)前端左侧,所述氧合器(5)的出液端(503)位于所述氧合器(5)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其特征是:所述存放箱(14)上端设有保护盖(63),保护盖(63)通过铰链(64)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盖(33)后端左侧,所述保护盖(63)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存放箱(14)上端内侧的密封条(65)。
CN201920585399.2U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7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5399.2U CN210017603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5399.2U CN210017603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7603U true CN210017603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539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7603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76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3783A (zh) * 2022-12-30 2023-03-28 杭州莱普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断肢保存的灌注系统以及转运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3783A (zh) * 2022-12-30 2023-03-28 杭州莱普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断肢保存的灌注系统以及转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985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сервации печеночного трансплантата в условиях нормотермии
EP3370676B1 (en) Premature infant amniotic bath incubator
US11089775B2 (en) System for hypothermic transport of samples
IL264199A (en) Lung-body preserv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573456B (zh) 收获心脏后的处理方法、装置和流体
EP0376763A2 (en) A device for transportation of human organs used for transplantation
WO1980002376A1 (en) Computer-controlled medical care system
CN104705288A (zh) 亚常温移植器官体外智能支持系统与方法
CN210017603U (zh)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CN110506734A (zh) 离体器官灌注设备
JP2024042048A (ja) 器官維持および輸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ならびに方法
CN114470377A (zh) 一种基于滚压式血泵的智能化ecmo救治装置及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806351B (zh) 器官灌注装置、器官运输系统及灌注液
CN110122474B (zh) 一种基于非接触传感控制灌注技术的人体断肢保护箱
EP2882660B1 (en) System for hypothermic transport of samples
US11178866B2 (en) System for hypothermic transport of samples
Hayslett et al. In vitro perfusion of the dogfish rectal gland
EA037943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вода насоса перфузионного контура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кровообращения и оксигенации крови
US20220256838A1 (en) System for hypothermic transport of samples
CN110507882A (zh) 一种自动输送生理盐水的系统
Strauss et 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warming on blood components dispensed in syringes for neonatal transfusions
CN209437762U (zh) 一种新型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连接装置
CN203483513U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医用吊塔
CN207011580U (zh) 一种离体器官保存系统
CN213993954U (zh) 一种便携式高原储氧输液加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9

Address after: 325599 west side of Hedong Road, Xincheng, xiajiaoyang village, Luoyang Town, Taishun Coun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hangy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Binjiang District 310053 shore road 528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