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7312U -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7312U
CN210017312U CN201822090086.8U CN201822090086U CN210017312U CN 210017312 U CN210017312 U CN 210017312U CN 201822090086 U CN201822090086 U CN 201822090086U CN 210017312 U CN210017312 U CN 210017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seedling
tray
planting cup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00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少庸
韩继亮
丁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00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7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7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7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定植杯为多个,各定植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各定植杯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育苗盘,育苗盘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水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的水培叶菜生产中,育苗一般是在整张的部分连接着的育苗海绵块上播种育苗,在成苗后准备定植时,再将每个带有成苗的育苗海绵块人工撕开,然后将单独的海绵块塞进定植板的定植孔内进行在营养液栽培。
但是,由于在相关技术中,使用整张的育苗海绵块育苗后,需要人工将单独海绵块分离,由于海绵块的湿润及柔软性,不便于机械手操作,并且容易损伤到幼苗的根系。进一步,由于育苗海绵块是通过其自身的弹性镶嵌在定植板的定植孔,更不便于机械手将其抓取后送入定植孔内。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定植杯为多个,各定植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各定植杯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育苗盘,育苗盘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
进一步地,定植杯的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止挡凸沿,止挡凸沿能够与定植板上的定植孔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定植杯自上而下呈缩口结构。
进一步地,定植杯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相适配,且定植杯不宜倾斜。
进一步地,育苗盘包括:盘体,盘体具有多个放置孔;形成容置凹部的承载托,承载托为多个,多个承载托与多个放置孔一一对应且位于盘体的下方,承载托的顶部边缘与放置孔的边缘连接,承载托的底部具有过水孔。
进一步地,盘体与承载托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承载托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面,以台阶面为分界,容置凹部被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大于下部空间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定植杯的底部止挡在台阶面处。
进一步地,承载托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且第一筒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筒段的横截面积,以使承载托呈阶梯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和育苗盘,其中,定植杯为多个,各定植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各定植杯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育苗盘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
通过设置育苗盘和与育苗盘相配合的定植杯,且定植杯的大小均相同,相邻容置凹部的间隔距离也相同,便于机械手批量抓取定植杯,利于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定植杯底部的第二开口放置在容置凹部处,容置凹部的过水孔的开设是为了将营养液引入到容置凹部内,幼苗的根系经第二开口进入到容置凹部处,以对幼苗进行水培。在使用时将育苗海绵放到定植杯中,再将盛有育苗海绵的定植杯放到育苗盘上,进行播种及育苗。定植杯与育苗盘的配合使幼苗独立生长,可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同时定植时,不会损伤到幼苗根系。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定植杯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定植杯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定植杯的正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育苗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育苗盘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育苗盘的仰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定植杯;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止挡凸沿;20、育苗盘;21、盘体;211、放置孔;22、承载托;221、第一筒段;222、第二筒段;23、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如图1至图6所示,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10和育苗盘20,其中,定植杯10为多个,各定植杯10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1,各定植杯10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12,育苗盘20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10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3。
通过设置育苗盘20和与育苗盘20相配合的定植杯10,且定植杯10的大小均相同,相邻容置凹部的间隔距离也相同,便于机械手批量抓取定植杯10,利于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定植杯10底部的第二开口12放置在容置凹部处,容置凹部的过水孔23的开设是为了将营养液引入到容置凹部内,幼苗的根系经第二开口12进入到容置凹部处,以对幼苗进行水培。在使用时将育苗海绵放到定植杯10中,再将盛有育苗海绵的定植杯10放到育苗盘20上,进行播种及育苗。定植杯10与育苗盘20的配合使幼苗独立生长,可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同时定植时,不会损伤到幼苗根系。
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1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12的开口面积。由于第一开口11用于盛放幼苗和成苗的茎叶,第二开口12用于盛放幼苗和成苗的根系。第二开口12设置的开口面积较小有利于将根系收拢,便于根系进入到容置凹部吸收养分。第一开口11设置的开口面积较大有利于茎叶舒展,使茎叶繁密茂盛。
如图1至图3所示,定植杯10的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止挡凸沿13,止挡凸沿13能够与定植板上的定植孔止挡配合。当定植杯10中的幼苗完成育苗后,需要机械手将定植杯10抓取处放入到定植板(图中未示出)上,定植杯10会部分进入到定植孔(图中未示出)中,止挡凸沿13能够搭在定植孔的边缘,避免了定植杯10全部进入到定植孔内,便于机械手抓取操作。
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定植杯10自上而下呈缩口结构。缩口结构的设置便于定植杯10放置到育苗盘20的容置凹部处,且便于幼苗根系内收拢生长。
优选的,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相适配,且定植杯10不倾斜。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形状一致,且能够相互配合,便于定植杯10放入到容置凹部处。
当然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的形状也可以不一样,只要能将定植杯10放入到容置凹部处,育苗过程中保证定植杯10不倾斜即可。
如图5和图6所示,育苗盘20包括盘体21和形成容置凹部的承载托22,其中盘体21具有多个放置孔211,承载托22为多个,多个承载托22与多个放置孔211一一对应且位于盘体21的下方,承载托22的顶部边缘与放置孔211的边缘连接,承载托22的底部具有过水孔23。过水孔23位于承载托22的底部的中心处,过水孔23可以保证承载托22内外营养液相通,保证幼苗根系能充分吸收营养液。
可选地,盘体21与承载托22一体成型。便于育苗盘20的注塑,节省了人工劳动强度。
在另一个未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盘体21与承载托22是分体的,承载托22卡在盘体21的上表面处,便于对育苗盘20进行拆卸清洗,而且储藏育苗盘20时占用空间较小。当某一承载托22损坏时可以直接更换新的承载托22,减少了资源浪费。
如图5所示,承载托22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面,以台阶面为分界,容置凹部被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大于下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定植杯10的底面与台阶面接触,定植杯10底部的第二开口12使定植杯10内部空间和容置凹部相通,保证营养液可以充分接触幼苗根系。定植杯10镶嵌在上部空间,并与上部空间相吻合,根系伸入到下部空间接触营养液。容置凹部的上部空间用于稳固定植杯10,下部空间用于保证幼苗根系的生长空间。
具体的,定植杯10的底部止挡在台阶面处。以保证定植杯10稳固的放在承载托22上,减少了定植杯10晃动,保证育苗过程中定植杯10不倾斜。
如图5所示,承载托22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筒段221和第二筒段222,且第一筒段2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筒段222的横截面积,以使承载托22呈阶梯状。第一筒段221的内部空间形成上部空间,用于稳固定植杯10。第二筒段222的内部空间形成下部空间,用于保证幼苗根系的生长空间。
在使用上述的定植杯10和育苗盘20时,将育苗海绵块放置在定植杯10内,然后将定植杯10放置到育苗盘20内,由于定植杯10便于抓取,育苗盘20上的放置孔211呈均匀排列,因此该操作可以使用机械化作业。在播种完成开始育苗时,每个幼苗根系独立生长在其自身的容置凹部内,能够接触充分营养液,幼苗生长健壮。定植时,将定植杯10从育苗盘20拿出后放入定植板的定植孔内,由于定植杯10便于抓取,并且幼苗根系在其独立空间内收拢生长,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定植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植杯(10),所述定植杯(10)为多个,各所述定植杯(10)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1),各所述定植杯(10)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1)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面积;
育苗盘(20),所述育苗盘(20)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所述定植杯(10)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所述容置凹部内,且所述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的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止挡凸沿(13),所述止挡凸沿(13)能够与定植板的定植孔止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自上而下呈缩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相适配,且所述定植杯(10)不易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20)包括:
盘体(21),所述盘体(21)具有多个放置孔(211);
形成所述容置凹部的承载托(22),所述承载托(22)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托(22)与多个所述放置孔(211)一一对应且位于所述盘体(21)的下方,所述承载托(22)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放置孔(211)的边缘连接,所述承载托(22)的底部具有所述过水孔(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与所述承载托(22)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22)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面,以所述台阶面为分界,所述容置凹部被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上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部空间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的底部止挡在所述台阶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22)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筒段(221)和第二筒段(222),且所述第一筒段(22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筒段(222)的横截面积,以使所述承载托(22)呈阶梯状。
CN201822090086.8U 2018-12-12 2018-12-12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Active CN210017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0086.8U CN210017312U (zh) 2018-12-12 2018-12-12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0086.8U CN210017312U (zh) 2018-12-12 2018-12-12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7312U true CN210017312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3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0086.8U Active CN210017312U (zh) 2018-12-12 2018-12-12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73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750A (zh) * 2020-08-17 2020-10-0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便于快速机械化间苗移栽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750A (zh) * 2020-08-17 2020-10-0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便于快速机械化间苗移栽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42750B (zh) * 2020-08-17 2024-03-1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便于快速机械化间苗移栽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1957U (zh) 可拆卸的育苗穴盘
CN207284383U (zh) 一种林业树苗培育装置
KR20150130898A (ko) 화분식 묘목 생산용 기구
CN201995394U (zh) 一种分体式育苗钵盘
CN210017312U (zh)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CN106577235B (zh) 使用海绵块进行小规模培育蔬菜幼苗的方法
CN205671085U (zh) 一种水稻育秧盘
JP3202903U (ja) 水耕野菜栽培装置の改良
CN212629333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的育苗装置
CN210008374U (zh) 一种多格室可组合高杆水培植物定植套盆
CN2471092Y (zh) 一种水稻育苗钵盘
CN209931144U (zh) 一种便于移栽的育苗盘
CN105165462A (zh) 育苗脱杯装置
CN201163906Y (zh) 重叠式育苗装置
CN211983103U (zh) 一种水培法整板式育苗组件
CN210247678U (zh) 一种用于草莓苗种植的易于移栽的育苗盘
CN210328852U (zh) 一种兼具育苗功能的水培蔬菜种植盆
CN213095113U (zh) 一种提高祁连圆柏幼苗成活率的育苗盘
CN210298913U (zh) 一种新型水培蔬菜育苗种植盆
CN211832038U (zh) 一种盆景栽培盆
CN219961473U (zh) 一种便于移苗的草莓育苗穴盘
CN213343576U (zh) 一种用于莲雾的育苗装置
CN212393354U (zh) 一种便于无损起苗的穴盘
CN214628424U (zh) 一种玉米幼苗培育装置
CN210157732U (zh) 一种胡杨林幼苗培育用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