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1732U -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1732U
CN210001732U CN201920555069.9U CN201920555069U CN210001732U CN 210001732 U CN210001732 U CN 210001732U CN 201920555069 U CN201920555069 U CN 201920555069U CN 210001732 U CN210001732 U CN 210001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water
area
pond
micro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50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军
吴宛青
罗钤元
刘晓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550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1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1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17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轻质杂物仓和水池;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底盘上的弹性刷条;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本实用新型利用绞龙破碎厨余废弃物,将破碎产生的混合液分离净化,将固体厨余用作鱼类的食物,水体残渣饲喂蚯蚓,废气及液肥用于养藻和蔬果,既环保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废弃物主要是指用餐后产生的剩菜、剩饭、剩汤以及烹饪过程中产生废弃食材;当前,对厨余废弃物的处理手段包括焚烧、填埋、制作生态饲料、好氧堆肥、蚯蚓堆肥和食腐昆虫养殖等,其中生物处理手段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由于垃圾分类的成本高昂以及操作困难等原因,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将居民的厨余废弃物专门收集起来集中生态化处理。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分类好的厨余废弃物与普通垃圾一起被简单的焚烧或填埋,既不能发挥这些有机物质的剩余价值又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将厨余废弃物通过水体生物链转化为高品质的水产和蔬果,充分利用厨余废弃物中的有机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也具有撇渣功能)、轻质杂物仓和水池;
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其中第一水油分离管在侧面较高点与储油仓连通,在底部与沉淀仓连通,混合液进入第一水油分离管之后自动分层,油液漂浮在上,第一水油分离管内油液液面升高后自动流入储油仓;
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水池内养殖鱼类;
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弹性刷条,底盘倾斜设置使得底盘刷条的一部分浸入水池的液面以下;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轻质杂物仓的入口对应撇油器;轻质杂物仓侧面较高点设置滤网连通至第二水油分离管,第二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第二水油分离管与储油仓的连通口高于第二水油分离管与沉淀仓的连通口,第二水油分离管与储油仓的连通口低于第二水油分离管与轻质杂物仓的连通口;
经过破碎的厨余进入水池后,残留的少量油液和轻质杂物(例如尚未能沉水的菜叶及塑料物品等)漂浮在水池内,旋转的撇油器将漂浮的油液和轻质杂物扫进轻质杂物仓,其中的油液和仓内过多的水经过滤网进入第二水油分离管。
进一步的,所述绞筒的末端还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阻挡厨余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液,使混合液尽可能的从绞筒底面的第一漏孔渗漏。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中继仓和淋水系统,中继仓与沉淀仓的上部连通,淋水系统抽取中继仓内的水并在料斗的投料口喷淋,淋水系统用于冲刷料斗及绞筒内的厨余废弃物,冲洗厨余废弃物中的油盐、刺激性及染色物质等,同时,为料斗及绞筒内的厨余废弃物接种有益菌。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浓缩仓,浓缩仓与中继仓连通,浓缩仓内设置有第一热源加热蒸发浓缩仓内的盐水;浓缩仓与中继仓之间设置过滤装置并设置单向阀,避免浓缩仓的盐水返回中继仓。
具体的,所述水池包括前端主池、后端主池、底池、杂物挡板、斜板和重质杂物区,绞筒的末端连通前端主池,杂物挡板位于前端主池和后端主池之间,杂物挡板从上到下部分浸入水池液面,尽可能的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油液和轻质杂物阻隔在前端主池,以便撇油器能够将漂浮的油液和轻质杂物扫进轻质杂物仓;斜板位于后端主池下部,底池位于斜板之下,底池内养殖小型鱼虾,斜板上设置有第三漏孔,重质杂物区位于斜板末端;破碎后的厨余在沉底之后沿着斜板下滑,细小的碎屑穿过第三漏孔进入底池供小型鱼虾食用,最终被鱼类取食剩余下来的重质杂物在水流作用下沿斜板滑入重质杂物区堆积,定期清理。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蚯蚓处理仓和沉渣泵,沉渣泵安装在底池,沉渣泵通过管路将底池的沉渣(主要是鱼虾的排泄物和未分解的厨余残渣)输送至蚯蚓处理仓,蚯蚓处理仓内养殖蚯蚓以分解沉渣。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植物种植区,蚯蚓处理仓下部设透气隔板,隔板下设置溢流口,蚯蚓处理仓内来自沉渣以及蚯蚓分解产生的液体经过溢流口及管路引流至植物种植区。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气体循环系统、生化仓和微藻养殖池,中继仓上部连通生化仓,此连通口的高度略高于中继仓与浓缩仓之间的连通口,生化仓的底部连通微藻养殖池,微藻养殖池内养殖微藻;气体循环系统将料斗、水池、沉淀仓、生化仓、中继仓、浓缩仓和蚯蚓处理仓内的气体持续泵入微藻养殖池,气体循环系统同时将微藻养殖池内溢出的气体输送至植物种植区,气体循环系统利用植物种植区净化后的气体对绞筒、水池、沉淀仓、生化仓、中继仓、浓缩仓以及蚯蚓处理仓的液体进行曝气。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微藻富集池和循环气举泵,微藻富集池与微藻养殖池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第一过滤网,循环气举泵持续将微藻养殖内的藻液泵入微藻富集池,小型微藻能够穿过第一过滤网重新回到微藻养殖池,成熟的大型藻类被滞留在微藻富集池,方便采收。
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包括进液管和采收箱;
采收箱内设置有重力过滤区、张力过滤区、烘存区、冷凝区、第二热源及气体循环系统,进液管用于将微藻富集池的藻液输送至重力过滤区;
重力过滤区包括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并最终通过管路连通至微藻养殖池;浅水区设置有藻液通道连通至张力过滤区;
张力过滤区设置有第三过滤网和位于第三过滤网之下的填料,第三过滤网倾斜;
张力过滤区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筒和缠绕在滚筒上的传送带,传送带下方设置有第一导热板和采收滚筒,采收滚筒与传送带相切;
采收滚筒下方设置有烘存区,烘存区内设置有第二导热板;
第二热源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置于冷凝区内,采收箱内气体循环系统抽取采收箱内藻液蒸发产生的湿润空气在冷凝区中进行冷凝。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处理装置利用绞龙破碎厨余废弃物,破碎冲淋产生的混合液分离净化,固体物用作鱼类的食物,实现了废物重新利用,既环保又能产生经济效益。(2)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处理装置设置蚯蚓处理仓对水池的沉渣进一步分解,植物种植区再次利用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液体,扩展了厨余处理装置内的生态链,进一步提升厨余的转化利用价值。(3)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处理装置收集各仓产生的碳氮废气用于养殖藻类,再行采收,再次提高了厨余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价值。(4)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处理装置各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及有机物通过内部构造的生态链予以循环利用,在提升转化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外实现近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隐藏部分封板)。
图3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隐藏水池和植物种植区)。
图4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另一个视角)。
图5是实施例1中微藻采收烘存系统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1中蚯蚓处理区结构图。
其中:1、料斗;101、投料口;2、绞筒;3、绞龙;4、撇油器;5、轻质杂物仓;6、中继仓;7、浓缩仓;8、沉渣泵;9、植物种植区;10、生化仓;11、微藻养殖池;12、微藻富集池;13、第一水油分离管;14、储油仓;15、沉淀仓;16、挡板;17、挡水板;18、前端主池;19、后端主池;20、底池;21、杂物挡板;22、斜板;23、重质杂物区;24、第二水油分离管;25、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6、溢流口;27、第一过滤网;28、进液管;29、重力过滤区;2901、深水区;2902、浅水区;2903、藻液通道;30、张力过滤区;3001、第三过滤网;3002、填料;31、烘存区;32、蚯蚓处理仓;33、第二过滤网;34、滚筒;35、传送带;36、第一导热板;37、采收滚筒;38、第二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包括料斗1、绞筒2、绞龙3、撇油器4、轻质杂物仓5、水池、中继仓6、淋水系统、浓缩仓7、蚯蚓处理仓32、沉渣泵8、植物种植区9、气体循环系统、生化仓10、微藻养殖池11、微藻富集池12、循环气举泵和微藻采收烘存系统;
如图3所示,料斗1的底部连通绞筒2,绞龙3安装在绞筒2内;绞筒2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3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13,第一水油分离管13分别连通储油仓14和沉淀仓15,其中第一水油分离管13在侧面较高点与储油仓14连通,在底部与沉淀仓15连通,混合液进入第一水油分离管13之后自动分层,油液漂浮在上,在第一水油分离管13的油液面升高后自动流入储油仓14;绞筒2的末端设置有挡板16,挡板16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2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水池内养殖鱼类;绞筒2的末端还设置有挡水板17,挡水板17阻挡厨余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液,使混合液尽可能的从绞筒2底面的第一漏孔渗漏;
水池具体如图2所示,包括前端主池18、后端主池19、底池20、杂物挡板21、斜板22和重质杂物区23,绞筒2的末端连通前端主池18,杂物挡板21位于前端主池18和后端主池19之间,杂物挡板21部分浸入水池液面,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油液和轻质杂物阻隔在前端主池18,以便撇油器4将漂浮的油液和轻质杂物扫进轻质杂物仓5;斜板22位于后端主池19下部,底池20位于斜板22之下,底池20内养殖小型鱼虾,斜板22上设置有第三漏孔,重质杂物区23位于斜板22末端;破碎后的厨余沉底之后在水流作用下沿着斜板22下滑,细小的碎屑穿过第三漏孔进入底池20供小型鱼虾食用,最终被鱼类取食剩余下来的重质杂物落入重质杂物区23堆积,定期清理;
撇油器4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弹性刷条,底盘倾斜设置使得刷条的一部分浸入水池液面以下;轻质杂物仓5安装在撇油器4旁,轻质杂物仓5的入口对应撇油器4;轻质杂物仓5侧面上部设置滤网连通第二水油分离管24,轻质杂物仓5内的油液及多余的水经过滤网流入第二水油分离管24,第二水油分离管24分别连通储油仓14和沉淀仓15;第二水油分离管24内的油液液面升高后自动流入储油仓14;
中继仓6与沉淀仓15的上部连通,淋水系统抽取中继仓6内的水并在料斗1的投料口101喷淋,淋水系统用于冲刷料斗1及绞筒2内的厨余废弃物,冲洗厨余废弃物中的油盐、及其它刺激或染色类物质,以便破碎后的厨余更有利于鱼类食用;浓缩仓7与中继仓6连通,浓缩仓7内设置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5,其冷端置于微藻养殖池中,其热端加热蒸发浓缩仓7内的盐水;浓缩仓7与中继仓6之间还设置进水过滤装置以及单向阀,避免浓缩仓7中浓缩后的盐水返回中继仓6;
沉渣泵8安装在底池20,沉渣泵8通过管路将底池20的沉渣(主要是鱼虾的排泄物和未分解的厨余残渣)输送至如图6所示的蚯蚓处理仓32,蚯蚓处理仓32内养殖蚯蚓;蚯蚓处理仓32的底层设置多孔隔板,隔板下设置溢流口26,蚯蚓处理仓32内来自沉渣以及蚯蚓分解产生的液体经过溢流口26及管路引流至植物种植区9;
中继仓6与生化仓10上部连通,其连通口位置略高于中继仓6与沉淀仓15和浓缩仓7的连通口。生化仓10内放置滤材及有益菌对液体进行过滤,生化仓10的底部连通微藻养殖池11,微藻养殖池11内养殖微藻;气体循环系统将料斗1、水池、沉淀仓15、生化仓10、中继仓6、浓缩仓7和蚯蚓处理仓32内的气体持续泵入微藻养殖池11,气体循环系统将微藻养殖池11内溢出的气体输送至植物种植区9,气体循环系统利用植物种植区9净化后的气体对绞筒2、水池、沉淀仓15、生化仓10,中继仓6以及蚯蚓处理仓32的液体进行曝气;
如图2所示,微藻富集池12与微藻养殖池11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第一过滤网27,循环气举泵持续将微藻养殖内的藻液泵入微藻富集池12,小型微藻能够穿过第一过滤网27重新回到微藻养殖池11,成熟的大型藻类被滞留在微藻富集池12,方便采收;
如图4和图5所示,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包括进液管28和采收箱;
采收箱内设置有重力过滤区29、张力过滤区30、烘存区31、冷凝区、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和气体循环系统,进液管28用于将微藻富集池12的藻液输送至重力过滤区29;
重力过滤区29包括深水区2901和浅水区2902,深水区29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3并最终通过管路连通至微藻养殖池11;浅水区2902设置有藻液通道2903连通至张力过滤区30;
张力过滤区30设置有第三过滤网3001和位于第三过滤网3001之下的填料3002,第三过滤网3001倾斜;
张力过滤区30下方设置有三个滚筒34和缠绕在滚筒34上的传送带35,传送带35下方设置有第一导热板36和采收滚筒37,采收滚筒37与传送带35相切;
采收滚筒37下方设置有烘存区31,烘存区31内设置有第二导热板38;
第二半导体制冷片37加热第一导热板36和第二导热板38,其冷端置于冷凝区内,采收箱内气体循环系统抽取采收箱内藻液蒸发产生的湿润空气在冷凝区中进行冷凝。
本实施例的厨余处理装置主要用于对厨余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即时生态处理,可应用在各类餐厅食堂等场合,其中的植物种植区9可以用作景观,后端主池19亦可作兼做观赏之用。厨余从图1所示的料斗1的投料口101投入,厨余在绞筒2内被破碎,汁液进入第一水油分离管13进行水油分离,固体厨余依次进入前端主池18、后端主池19和底池20供鱼虾食用,最终固体残余物进入重质杂物区23,池内沉渣通过管路被输送至蚯蚓处理仓32,蚯蚓处理产生的液肥被引流至植物种植区9,实现了厨余废弃物的多级生态利用。
同时本实施例利用气体循环系统将鱼虾、蚯蚓以及细菌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氨气等多种气体为藻类和植物的生长提供碳氮养料,并配置微藻采收烘存系统采收藻类;具体步骤是:
(1)进液管28将藻液从微藻富集池12泵入采收箱的重力过滤区29,较小的微藻和水透过第二过滤网33然后回流至微藻养殖池11,较大的微藻被滞留在重力过滤区29并不断堆积扩散至浅水区2902,经浅水区2902的藻液通道2903到达张力过滤区30;
(2)在张力过滤区30,部分水分被填料3002吸收,浓缩后的粘稠藻液顺着第三过滤网3001流动至缓慢移动的传送带35并在传送带35的表面均匀摊薄,自然蒸发,并经滚筒34处进一步擦除水分;
(3)第一导热板36对经初步风干的微藻进一步加热干燥,使得微藻收缩干裂;干裂的微藻到达采收滚筒37处被清扫并剥离传送带35落入烘存区31,在烘存区31被第二导热板38进一步烘烤脱水,实现微藻采收。
(4)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热端连接第一导热板36和第二导热板38,其冷端置于冷凝区内,采收箱内气体循环系统抽取采收箱内藻液蒸发产生的湿润空气在冷凝区中进行冷凝,冷凝水存储适时排出。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轻质杂物仓和水池;
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
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
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弹性刷条,底盘倾斜设置使得底盘刷条的一部分浸入水池的液面以下;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轻质杂物仓的入口对应撇油器;轻质杂物仓上部设置滤网并连通至第二水油分离管,第二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筒的末端还设置有挡水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继仓和淋水系统,中继仓与沉淀仓连通,淋水系统抽取中继仓内的水并在料斗的投料口喷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浓缩仓,浓缩仓与中继仓连通,浓缩仓内设置有第一热源加热蒸发浓缩仓内的盐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包括前端主池、后端主池、底池、杂物挡板、斜板和重质杂物区,绞筒的末端连通前端主池,杂物挡板位于前端主池和后端主池之间,斜板位于后端主池下部,底池位于斜板之下,斜板上设置有第三漏孔,重质杂物区位于斜板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蚯蚓处理仓和沉渣泵,沉渣泵安装在底池,沉渣泵通过管路将底池的沉渣输送至蚯蚓处理仓,蚯蚓处理仓内养殖蚯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物种植区,蚯蚓处理仓下部设透气隔板,透气隔板下设置溢流口,蚯蚓处理仓内来自沉渣以及蚯蚓分解产生的液体经过溢流口及管路引流至植物种植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循环系统、生化仓和微藻养殖池,中继仓连通生化仓,生化仓连通微藻养殖池,微藻养殖池内养殖微藻;气体循环系统将料斗、水池、沉淀仓、生化仓、中继仓、浓缩仓和蚯蚓处理仓内的气体持续泵入微藻养殖池,气体循环系统将微藻养殖池内的气体输送至植物种植区,气体循环系统利用植物种植区的气体对绞筒、水池、沉淀仓、生化仓、中继仓、浓缩仓以及蚯蚓处理仓底部内的液体进行曝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藻富集池和循环气举泵,微藻富集池与微藻养殖池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第一过滤网,循环气举泵持续将微藻养殖池内的藻液泵入微藻富集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包括进液管和采收箱;
采收箱内设置有重力过滤区、张力过滤区、烘存区、冷凝区、第二热源及气体循环系统,进液管用于将微藻富集池的藻液输送至重力过滤区;
重力过滤区包括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并最终通过管路连通至微藻养殖池;浅水区设置有藻液通道连通至张力过滤区;
张力过滤区设置有第三过滤网和位于第三过滤网之下的填料,第三过滤网倾斜;
张力过滤区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筒和缠绕在滚筒上的多孔传送带,传送带下方设置有第一导热板和采收滚筒,采收滚筒与传送带相切;
采收滚筒下方设置有烘存区,烘存区内设置有第二导热板;第二热源加热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
第二热源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置于冷凝区内,采收箱内气体循环系统抽取采收箱内藻液蒸发产生的湿润空气在冷凝区中进行冷凝。
CN201920555069.9U 2019-04-23 2019-04-23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01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5069.9U CN210001732U (zh) 2019-04-23 2019-04-23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5069.9U CN210001732U (zh) 2019-04-23 2019-04-23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1732U true CN210001732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4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506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01732U (zh) 2019-04-23 2019-04-23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1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909A (zh) * 2019-04-23 2019-07-23 胡小军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909A (zh) * 2019-04-23 2019-07-23 胡小军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CN110040909B (zh) * 2019-04-23 2024-04-02 胡小军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9713B2 (en) Apparatus for bio-conversion of putrescent wastes
ES2693260T3 (es) Sistema acuapónico
CN106688900B (zh) 集生态养殖、种植及粪液处理一体化的循环系统
CN109290338B (zh) 封闭式厨余废弃物生态循环处理系统
CN111138034B (zh) 一种餐厨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81973A (zh)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尿分离式生态化处理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13115740B (zh) 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2503018A (zh) 鱼菜蚓循环消除有机废物
CN207885493U (zh) 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112314508A (zh) 一种海参养殖设备
CN210001732U (zh)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CN206078669U (zh) 一种蚯蚓养殖设施
CN108996845A (zh) 厨余废弃物生态预处理系统
CN209594546U (zh) 一种微型鱼--蔬共生系统
CN110040909B (zh)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CN208137582U (zh) 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
US11684051B2 (en) Rotating disc type continuous automated biological breeding apparatus
CN115152688A (zh) 一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养殖方法
CN108425540A (zh) 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
CN208829511U (zh) 厨余废弃物生态预处理系统
CN110813982B (zh) 一种农产品加工回收利用装置
CN210580487U (zh) 用水葫芦越冬棚常年净化水质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
CN113558004A (zh) 外塘虾菜共生过滤系统技术
CN108325373B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108421811B (zh) 生活废物和种植养殖废物分类收集生态利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Kitchen waste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water biological chai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Pledgee: Huang Chun

Pledgor: Hu Xiaojun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654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