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1661U -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1661U
CN210001661U CN201920314563.6U CN201920314563U CN210001661U CN 210001661 U CN210001661 U CN 210001661U CN 201920314563 U CN201920314563 U CN 201920314563U CN 210001661 U CN210001661 U CN 210001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micro
submerged
odorous water
wa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45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騄
常方
赵英杰
田明晶
寿幼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OT
Priority to CN2019203145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1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1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16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横沉至河底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河岸两侧,且一端连接气体发生器,另一端封闭,在所述通气管道的顶侧均布有多个微纳米曝气孔,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上安装有微纳米曝气头,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通气管道固接的浮线,在所述浮线上包裹有微生物固定片;在所述通气管道的底侧固定有软铁丝,所述软铁丝的两端绑系在位于河道两岸的固定桩上。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微生物的活性并有效减少微生物在水体中的流失;有效增加微生物附近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微生物更易于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行洪期间能够有效防止处理装置阻碍泄洪。

Description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黑臭水体的处理,多是采用底泥疏浚,随后采用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方法,即投加菌剂及常规曝气的方式治理,但是这种原位投加菌剂及常规曝气的方式不适用于治理水流流速较大的污染河段,因为直接原位投加菌剂到流速较大的水体中,投加的菌剂还未驯化出一定活性时就已经大量流失,而且常规曝气还有能耗大,效率低等缺点。
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对黑臭水体中氨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效果较好,但具有停留时间长、投资费用高且菌剂在水体中易流失的弊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通过将特选的高效微生物固定在特殊的微生物载体上,使其在复杂环境中依然可保持很高的微生物密度和生物活性,并且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快速增殖,具有处理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微生物流失少,运行稳定可靠等诸多优势,其处理效率往往为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的5-6倍。
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采用的常规曝气,其能耗高、效率低,采用微纳米曝气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增加水体中溶解氧,使微生物活性大大增强,更易于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虽然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在诸多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较为成熟,但在实际黑臭水体修复工程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投加微生物菌剂至水流流速较大的河段中,微生物尚未达到一定生物活性,就会随着较高速度的水流全部流失。2)在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中采用常规曝气,产生具有上升速度快、溶解性差、比表面积超小、表面电荷低等特性的大尺度气泡,此曝气过程能耗大、效率低。3)采用传统原位修复,需要在河段投放处理装置,当该区域连降暴雨时,所投放的装置会严重阻碍河流行洪。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增加微生物的活性并有效减少微生物在水体中的流失;有效增加微生物附近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微生物更易于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行洪期间能够有效防止处理装置阻碍泄洪。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横沉至河底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河岸两侧,且一端连接气体发生器,另一端封闭,在所述通气管道的顶侧均布有多个微纳米曝气孔,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上安装有微纳米曝气头,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通气管道固接的浮线,在所述浮线上包裹有微生物固定片;在所述通气管道的底侧固定有软铁丝,所述软铁丝的两端绑系在位于河道两岸的固定桩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所述通气管道是由聚氯乙烯增强管制成的,外侧横断面为正方形,内侧横断面为圆形,内径为2~3cm。
所述微纳米曝气头为盘式纳米曝气头。
所述盘式纳米曝气头的直径为2至2.5cm。
所述盘式纳米曝气头粘固在所述通气管道上。
所述微生物固定片采用塑料线绑在所述浮线上。
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至0.5cm。
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全风高压风机,所述全风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连接。
所述软铁丝绑扎在所述通气管道上。
所述软铁丝的直径为0.5~1.5c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微生物固定片,可以增加微生物的活性并有效降低了微生物在水体中的流失。采用原位微纳米曝气技术,在吸附微生物的载体表面产生上升速度慢、溶解性强、比表面积超大、表面电荷富集的微纳米尺度级别气泡,可有效增加微生物附近水体中溶解氧,使微生物更易于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在行洪期间可快速将处理装置拉出水面,有效防止装置阻碍泄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体发生器;2、软铁丝;3、河底;4、通气管道;5、微生物固定片;6、微纳米曝气头;7、浮线;8、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横沉至河底3的通气管道4,所述通气管道4的两端分别位于河面两侧,且一端连接气体发生器1,另一端封闭,在所述通气管道4的顶侧均布有多个微纳米曝气孔,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上安装有微纳米曝气头6,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头6的上方设有与所述通气管道4固接的浮线7,在所述浮线7上包裹有微生物固定片5;在所述通气管道4的底侧固定有软铁丝2,所述软铁丝2的两端绑系在位于河道两岸的固定桩8上。
上述微生物固定片5是表面附着富集筛选出的高效氨氮、磷营养物质降解菌的改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片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道4是由聚氯乙烯(PVC)增强管制成的,外侧横断面为正方形,内侧横断面为圆形,内径为2~3cm。所述微纳米曝气头6为市售的三元乙丙胶(EPDM橡胶)材质的盘式纳米曝气头,该盘式纳米曝气头的直径为2至2.5cm,该盘式纳米曝气头通过防水胶水粘固在通气管道4的微纳米曝气孔上。所述微生物固定片5采用塑料线绑在所述浮线7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至0.5cm。所述气体发生器1采用市售全风高压风机,所述全风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气管道4的一端连接。所述软铁丝2绑扎在所述通气管道4上。所述软铁丝2的直径为0.5~1.5cm。
使用时,先将处理装置沉至河底3,使通气管道4位于河面之下,微纳米曝气头6位于河面之下与河底之上的位置,然后打开气体发生器1,向通气管道4内输气;通气管道4内的气体进入盘式微纳米曝气头6,产生微纳米级气泡,可有效增加微生物固定片附近的氧气含量;固定在微生物固定片表面的微生物,在富含氧气的条件下,能够加速降解黑臭水体中难降解的氨氮、磷等营养物。当河流需要行洪时,可利用软铁丝2将处理装置拉至岸上,以防止该装置阻碍河流泄洪。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1采用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所产的全风高压风机,型号为YX-81D-2,功率5.5kw,鼓风量为550m3/m;使用的微生物固定片5为市售改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片体,该片体长3cm、高2.5cm、宽2.5cm;将改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片体置于含水容器中,将富集筛选出的高效氨氮、磷等营养物质降解菌加置容器中,曝气三天,微生物则附着至改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片体表面,成为微生物固定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针对现有投加菌剂及常规曝气方法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研制出本实用新型沉线式微生物固定化耦合微纳米曝气一体化装置来原位治理黑臭水体。通过将富集筛选出的N、P等营养物降解菌固定化到修饰后聚氨酯微生物载体上,增加微生物活性并有效减少微生物流失,使其可以高效降解黑臭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解决传统微生物原位修复中微生物生长速率低、活性差、在水体中易流失的问题;通过集成原位微纳米曝气装置,产生具有上升速度慢、自我增压溶解、比表面积超大、表面电荷富集等特点的微纳米尺度级别气泡,有效增加水体中溶解氧,使微生物更易于降解水体中营养物质,解决常规曝气能耗大、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沉线结构,可将一体化装置沉放在河面,有效降解黑臭水体中高浓度氨氮和P等其他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在泄洪时将处理装置拉至岸上,解决河流中投放装置不易于泄洪的问题。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沉至河底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河面两侧,且一端连接气体发生器,另一端封闭,
在所述通气管道的顶侧均布有多个微纳米曝气孔,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上安装有微纳米曝气头,在所述微纳米曝气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通气管道固接的浮线,在所述浮线上包裹有微生物固定片;
在所述通气管道的底侧固定有软铁丝,所述软铁丝的两端绑系在位于河道两岸的固定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是由聚氯乙烯增强管制成的,外侧横断面为正方形,内侧横断面为圆形,内径为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曝气头为盘式纳米曝气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纳米曝气头的直径为2至2.5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纳米曝气头粘固在所述通气管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固定片采用塑料线绑在所述浮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至0.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全风高压风机,所述全风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铁丝绑扎在所述通气管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铁丝的直径为0.5~1.5cm。
CN201920314563.6U 2019-03-13 2019-03-13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1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4563.6U CN210001661U (zh) 2019-03-13 2019-03-13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4563.6U CN210001661U (zh) 2019-03-13 2019-03-13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1661U true CN210001661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456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1661U (zh) 2019-03-13 2019-03-13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1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3991B (zh) 安全防护型复合纤维人工水草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201605197U (zh) 河流湖泊水体净化景观装置
CN101898833B (zh) 一种柔性生态浮床
CN108715486B (zh) 一种流域深潭浅滩分子流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3991963A (zh) 一体化浮动式水体净化装置
CN103253823A (zh) 人工湿地高效污水处理协同甲烷废气氧化的方法和系统
CN204058075U (zh) 一种生物填料修复湖泊水体的装置
CN109231658B (zh) 修复富营养化天然水体的可移动式生态介质箱
CN206502728U (zh)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的原位处理装置
CN113511721B (zh)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生物治理系统
CN208561850U (zh) 一种微动力循环复氧式人工浮岛
CN108002549A (zh) 一种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消除河道黑臭的综合治理方法
CN210001662U (zh) 浮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001661U (zh) 沉线式黑臭水体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5204917U (zh) 复合型活性炭纤维人工水草充氧曝气装置
CN108218137A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1573848A (zh) 一种采用石墨烯光催化网水生态综合治理系统
CN217895260U (zh) 基于物联网的河道治理潜水震荡波漫流系统
CN204454727U (zh) 水体净化系统
CN205204900U (zh) 新能源充氧式无断流复合纤维人工水草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210261299U (zh) 一种河道生态净化系统
CN210048546U (zh) 自然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
CN211367121U (zh) 一种向活性污泥连续投加芽孢杆菌的繁殖装置
CN105800786A (zh) 一种利用人工生物载体改善湖库深水区水质控制蓝藻水华方法
CN204022560U (zh) 一体化浮动式水体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