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1354U -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1354U
CN209981354U CN201921133120.3U CN201921133120U CN209981354U CN 209981354 U CN209981354 U CN 209981354U CN 201921133120 U CN201921133120 U CN 201921133120U CN 209981354 U CN209981354 U CN 209981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metal
connecting part
soft
battery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31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31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1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1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1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包括呈实体片状的实体片部,所述实体片部包括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所述实体片部中还设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包括2条或者2条以上金属丝条,所述金属丝条一端连接所述外连接部,另一端则连接所述内连接部;所述金属丝条中间段之间不相互连接,保持相对独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在软包动力电池成组组装后,由于具有条带状的缓冲带,当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由于振动产生横向或纵向撕扯力时,可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被撕裂或出现裂纹,从而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导电功能受影响,保证软包动力电池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背景技术
参照附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包括实体片部以及密封条103,其中,实体片部是一定厚度的纯铜或纯铝薄片,厚度范围通常是0.2mm-0.4mm之间不等,密封条103通过热熔方式,形成在实体片部的中间,且密封条103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实体片部的两侧外。
在实际运用中,软包动力电池的铝塑膜在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密封条103处进行压接,将实体片部分为外连接部101以及内连接部102,其中,内连接部102较短,其被密封在软包动力电池的内部,与软包动力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焊接在一起;外连接部101则较长,其裸露在软包动力电池的外部,这样,通过外连接部101与外界导线连通,则可以实现软包动力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电流与外部连通。
软包动力电池在成组组装后,在使用过程中,软包动力电池极耳会承受着横向以及纵向的振动撕扯力。现有技术中,软包动力电池极耳难以有效的吸收由于振动产生的横向或纵向撕扯力,这样,成组组装的软包动力电池在后续的国家强检振动测试中,由于振动产生的横向或纵向撕扯力,软包动力电池极耳上经常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严重影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导电功能,降低软包动力电池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明显改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对于横向或者纵向撕扯力的承受能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包括呈实体片状的实体片部,所述实体片部包括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
所述实体片部中还设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包括2条或者2条以上金属丝条,所述金属丝条一端连接所述外连接部,另一端则连接所述内连接部;所述金属丝条中间段之间不相互连接,保持相对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带沿着所述实体片部横向延伸布置;所述金属丝条结构、尺寸相同且并列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实体片部的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不相接、由所述缓冲带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包括与所述外连接部相接的外端以及与所述内连接部相接的内端,所述中间段处于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与外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依序平齐排布,形成所述缓冲带的内连接端,所述缓冲带的内连接端与所述内连接部对接;所述金属丝条的外端依序平齐排布,形成所述缓冲带的外连接端,所述缓冲带的外连接端与所述外连接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或外端为片状,构成所述实体片部的内连接部或外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和外端均为片状,构成所述实体片部的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整体受压成片状,构成所述实体片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为纯铜材料或纯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条为圆柱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在软包动力电池成组组装后,由于具有条带状的缓冲带,缓冲带具有多个并列排布的金属丝条,金属丝条对接在实体片部上,且相邻的金属丝条的中间段活动布置,这样,当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由于振动产生横向或纵向撕扯力时,依靠缓冲带中的多个金属丝条的变形缓冲作用,则可以完全吸收横向或纵向撕扯力,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被撕裂或出现裂纹,从而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导电功能受影响,保证软包动力电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缓冲带;101、外连接部;102、内连接部;103、密封条;1001、金属丝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运用于电池中,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电池极耳本为一种常用的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应用于其他电池或者设备中,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应用。
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包括呈实体片状的实体片部,实体片部包括外连接部101和内连接部102,实体片部中还设有缓冲带100,缓冲带包括2条或者2条以上金属丝条,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带中的金属丝条为多条(数十条),金属丝条一端连接外连接部101,另一端则连接内连接部102。金属丝条中间段之间不相互连接,保持相对独立。在此处,缓冲带中金属丝条的数量根据实际极耳的尺寸进行选择,金属丝条的尺寸以及长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所需要的极耳的尺寸、所设计电池的汇流量等设定参数进行缓冲带金属丝条尺寸(如若是圆形,其直径的选择)、金属丝条数量的选择只需经过有限次试验即可获得。
上述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软包动力电池成组组装后,由于具有条带状的缓冲带100,缓冲带100具有多个并列排布的金属丝条1001,金属丝条1001对接在实体片部上。且相邻的金属丝条1001的中间段活动布置,这样,当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由于振动产生横向或纵向撕扯力时,依靠缓冲带100中的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变形缓冲作用,则可以完全吸收横向或纵向撕扯力,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被撕裂或出现裂纹,从而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导电功能受影响,保证软包动力电池的质量。当然,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部分相邻的中间段之间焊接,而部分相邻的中间段之间活动布置,进一步为了增强缓冲能力,还可将实体片部设为其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不相接、由所述缓冲带进行连接,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本实施例中,缓冲带100由多个上述的金属丝条1001组成,缓冲带沿着实体片部横向延伸布置,多个金属丝条结构、尺寸相同且依序并列排布,当然,作为其他实施例,缓冲带100也可以部分是金属丝条1001组成,而部分是实体片带组成,只要其能实现缓冲振动的作用,具体结构可视实际需求而定。
本实施例中,金属丝条包括与外连接部相接的外端以及述内连接部相接的内端,其中间段处于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与外端之间,这样的结构更利于与实体片部之间的连接。当软包动力电池承受横向或纵向撕扯力时,由于相邻的金属丝条1001的中间段之间活动布置,从而,金属丝条1001的中间段之间则可以相对形变,从而达到更好吸收横向或纵向撕扯力的作用,当然,中间段的长度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不限制于具体长度数值。
进一步地,金属丝条的内端依序平齐排布,形成缓冲带的内连接端,缓冲带的内连接端与内连接部对接;金属丝条的外端依序平齐排布,形成缓冲带的外连接端,缓冲带的外连接端与外连接部对接。金属丝条1001为纯铜材料或纯铝材料制成,并且,金属丝条1001为圆柱状,这样,可有利于金属丝条1001之间的缓冲变形,以起到吸收振动的横向或纵向撕扯力的作用。作为常规设置,在实体片部的外连接部101上连接有密封条103。
另外,由于金属丝条1001呈丝状,这样,更容易采用冷压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形式,实现软包动力电池之间的串并联,从而,在软包动力电池成组组装过程中,则可以省去了汇流排,从而达到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的效果。作为可以更换的实施例,将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一端压平处理,形成实体片部;或者,将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两端分别压平处理,形成实体片部;或者,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中间压片处理,形成实体片部。
上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实现方法如下:
a、将一定直径的纯铜材料或纯铝材料的金属丝条1001,规则排布成一定长、宽、高的长方体,根据金属丝条1001的直径,以及长方体要求的高度,可排列成一排或多排;
b、采用冷压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形式,将以上多个金属丝条1001组成的长方体的一端,焊接成无间隙的片状结构,也就是形成在多个金属丝条1001一端的实体片部;
c、同理,将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另一端也焊接成无间隙的片状结构,也就是形成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另一端的实体片部;多个金属丝条1001的中间段之间则不做焊接,以保证相邻的金属丝条1001的中间段之间活动不相接,使得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具有柔性。
从上述是实力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软包动力电池成组组装后,由于具有条带状的缓冲带,缓冲带具有多个并列排布的金属丝条,金属丝条对接在实体片部上,且相邻的金属丝条的中间段活动布置,这样,当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由于振动产生横向或纵向撕扯力时,依靠缓冲带中的多个金属丝条的变形缓冲作用,则可以完全吸收横向或纵向撕扯力,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被撕裂或出现裂纹,从而避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导电功能受影响,保证软包动力电池的质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
包括呈实体片状的实体片部,所述实体片部包括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
所述实体片部中还设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包括2条或者2条以上金属丝条,所述金属丝条一端连接所述外连接部,另一端则连接所述内连接部;所述金属丝条中间段之间不相互连接,保持相对独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带沿着所述实体片部横向延伸布置;所述金属丝条结构、尺寸相同且并列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片部的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不相接、由所述缓冲带进行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包括与所述外连接部相接的外端以及与所述内连接部相接的内端,所述中间段处于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与外端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依序平齐排布,形成所述缓冲带的内连接端,所述缓冲带的内连接端与所述内连接部对接;所述金属丝条的外端依序平齐排布,形成所述缓冲带的外连接端,所述缓冲带的外连接端与所述外连接部对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或外端为片状,构成所述实体片部的内连接部或外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的内端和外端均为片状,构成所述实体片部的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整体受压成片状,构成所述实体片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为纯铜材料或纯铝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条为圆柱状。
CN201921133120.3U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Active CN209981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3120.3U CN209981354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3120.3U CN209981354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1354U true CN209981354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3120.3U Active CN209981354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1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39510U (zh) 电池、以及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CN101999185B (zh)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09786103U (zh) 二次电池
CN102034950B (zh) 电阻焊接用通电块、使用其的密闭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密闭电池
US7862934B2 (en) Battery having a collector plate
JP5279697B2 (ja) 二次電池
JP4526996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0874055B1 (ko) 단위 전지간 인터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직렬 전지
CN205376627U (zh) 二次电池
US6599660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11106300B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JP4199460B2 (ja) 角形密閉式電池
CN104025337B (zh) 电池的焊接结构、其形成方法、二次单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
CN101820078A (zh) 圆柱型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KR100627360B1 (ko) 집전판용 플레이트와 이의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JP2013178997A (ja) 二次電池
US20130252080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having current collector and vehicle having the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CN110190244B (zh) 软包装电池极耳及用于该极耳的热压成型装置
KR101038115B1 (ko) 원통형 축전지
US20060040176A1 (en) Prismatic battery cells, batteries with prismatic battery cel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209981354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
CN204558578U (zh)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及其连接结构
CN21765597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US5786108A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JP2006338964A (ja) スポット溶接用のリー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a, Xingli Zundian furniture factory, No.1 shouhe Road, Jinsha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Room 201, building a, No.1 Qianhai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g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