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8238U -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8238U
CN209978238U CN201920216345.9U CN201920216345U CN209978238U CN 209978238 U CN209978238 U CN 209978238U CN 201920216345 U CN201920216345 U CN 201920216345U CN 209978238 U CN209978238 U CN 209978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denser
air conditioner
pip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63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阳
张业强
严满泉
王赛
郭宝坤
吴亮亮
张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163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8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8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8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包括:排风管;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上游的冷凝器风扇;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下方的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一侧且出风口正对所述冷凝器的送风管;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上方的蒸发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一侧且用于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的喷雾降温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风管设置,减少了室内热负荷,以及采用雾化降温的方式回收冷凝水,利用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同时,提高了移动空调器的能效比。

Description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移动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的是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移动空调器中,通常只设计一根风管道,因此,冷凝器需要采用房间内的冷空气进行冷却,被加热的空气由冷凝器风扇通过风管道送至室外;然而,采用这种冷却方式,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空调的冷负荷,降低了移动空调器的能效比。
另外,现有的移动空调器中,冷凝水的处理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将冷凝水先储存,到一定水量之后再由人工倒掉;第二种是采用打水盘将冷凝水雾化后随热空气排到室外;在这两种处理方式之中,第一种方式会给移动空调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可能因为满水溢出而带来损失;而第二种则会因为打水盘的快速打击而给移动空调带来巨大的噪音,而且水量少时打水盘雾化水量小,不能显著提高冷凝器的冷却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旨在采用双风管设置减少室内热负荷,以及采用雾化降温的方式回收冷凝水,并利用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提高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同时也提高移动空调器的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中,包括:排风管;
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上游的冷凝器风扇;
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下方的冷凝器;
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一侧且出风口正对所述冷凝器的送风管;
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上方的蒸发器;
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一侧且用于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的喷雾降温装置;
所述喷雾降温装置的储水箱与所述蒸发器接水盘用软管连接,以存储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喷雾降温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增压水泵和喷嘴,喷嘴与所述送风管固定连接,将所述冷凝水进行增压,并以喷雾的形式混合室外空气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底部的接水盘;
与所述接水盘软管连接的储水箱;
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下方且与所述储水箱底部管道连接的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表面设置有加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侧面设置有液位显示仪。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送风管的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的底面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与储水箱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连接到所述储水箱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出风口处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喷雾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水泵的出水口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可调流量式雾化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的抽风口延伸至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的送风口延伸至室外。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移动空调器中增加送风管,形成双风管,由送风管抽取室外的空气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减少了室内冷空气的消耗,降低了移动空调的负荷;同时,采用储水箱储存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经水泵增压,将冷凝水以喷雾的形式在送风管的出风口处排出,与空气混合后共同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却效果,也相应地提高了移动空调的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风管;2、冷凝器;3、送风管;4、喷嘴;5、水泵;6、储水箱;7、加水口;8、排水管;9、接水盘;10、蒸发器;11、液位显示仪;12、蒸发器风轮;13、冷凝器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中,包括:排风管1、冷凝器2、送风管3、蒸发器10、蒸发器风轮12、冷凝器风扇13、以及喷雾降温装置(未标注)。
所述排风管1用于将所述冷凝器2内的热空气排出,以对整个冷凝器2进行降温;通过所述冷凝器风扇13的带动,可将所述冷凝器2产生的热空气排至室外。
具体地,所述排风管1的送风口延伸至室外,所述冷凝器风扇13设置在所述排风管1的上游处,通过所述冷凝器风扇13的带动,可抽取所述冷凝器2内的热空气,并将热空气排至室外;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所述排风管1的下方位置,所述蒸发器10则设置在所述排风管1的上方位置。
所述蒸发器10的端部则还设置有蒸发器风轮12,所述蒸发器风轮12将被蒸发器10冷却后的空气吹送至室内空间,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现有的移动空调器中,只设计一根风管道(即排风管1);而对冷凝器2进行冷却时,则需要采用房间内的冷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热空气则由冷凝器风扇13带动,并通过风管道(即排风管1)送至室外;但是,采用这样的冷却方式,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移动空调的冷负荷。
如图1所示,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凝器2的一侧增加了送风管3,从而形成双风管设置;通过将所述送风管3的抽风口延伸至室外,可吸取室外空气,并对所述冷凝器2进行降温,以达到减少室内冷空气消耗的目的;具体地,所述送风管3设置在所述冷凝器2的一侧,且所述送风管3的出风口正对所述冷凝器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配合所述送风管3,共同对所述冷凝器2进行降温,以提高对所述冷凝器2的冷却效果,在所述排风管1的一侧设置有喷雾降温装置。
具体地,所述喷雾降温装置的储水箱6与所述蒸发器10的接水盘9通过软管进行连接,以存储所述蒸发器10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喷雾降温装置的另一端则设置水泵5和喷嘴4,所述喷嘴4与所述送风管3固定连接,所述水泵5可将所述冷凝水进行增压,并以喷雾的形式混合室外空气对所述冷凝器2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喷雾降温装置包括接水盘9、储水箱6、以及水泵5。
所述接水盘9设置在所述蒸发器10的底部,且所述接水盘9与所述蒸发器10固定连接;在所述接水盘9的底面设置有排水口(未标注),所述排水口与储水箱6之间设置有排水管8(即软管),所述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8连接到所述储水箱6的顶部。
所述接水盘9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10产生的冷凝水,并将收集到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8排至储水箱6中;所述储水箱6可单独设置在移动空调机壳外侧,也可与移动空调机壳一体成型;在所述储水箱6的表面设置有加水口7,所述储水箱6可通过所述加水口7进行补水,以保证所述储水箱6内有一定的水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储水箱6的侧面设置有液位显示仪11,所述液位显示仪11可显示所述储水箱6内储存的水量;所述液位显示仪11可为智能液位显示仪器,可进行报警提示,当所述储水箱6内储存的水量少于预设值时,进行报警,以提示用户及时进行补水;所述液位显示仪11以及报警提示的方式为现有技术,故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储水箱6的底部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用于吸取所述储水箱6内的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进行增压,以使所述冷凝水以喷雾的形式喷出;所述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6的底部端口连接,所述水泵5的出水口则通过另一管道延伸至所述送风管3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在所述送风管3出风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喷雾的喷嘴4,所述喷嘴4与水泵5的出水口管道连接;经过所述水泵5增压后的冷凝水,以喷雾的形式从所述喷嘴4喷出。
优选地,所述喷嘴4为可调流量式雾化喷嘴,可根据冷却需要设置所述喷嘴4喷雾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雾降温装置的冷却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水盘9收集蒸发器10产生的冷凝水,收集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8排至储水箱6中,储水箱6内的冷凝水通过水泵5进行加压,再通过喷嘴4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滴与送风管3中的室外空气进行混合,使雾化水滴变成水蒸气,从而使空气温度降低;降温后的空气流经冷凝器2,带走冷凝器2的散热量而变成热空气,随后通过所述冷凝器风扇13的带动,从排风管1排至室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移动空调器中增加送风管,形成双风管,由送风管抽取室外的冷空气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减少了室内冷空气的消耗,降低了移动空调的负荷;同时,采用储水箱储存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经水泵增压,将冷凝水以喷雾的形式在送风管的出风口处排出,再结合送风管中的室外空气共同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却效果,也相应地提高了移动空调的能效比。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管;
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上游的冷凝器风扇;
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下方的冷凝器;
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一侧且出风口正对所述冷凝器的送风管;
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上方的蒸发器;
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一侧且用于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的喷雾降温装置;
所述喷雾降温装置的储水箱与所述蒸发器接水盘用软管连接,以存储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喷雾降温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增压水泵和喷嘴,喷嘴与所述送风管固定连接,将所述冷凝水进行增压,并以喷雾的形式混合室外空气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底部的接水盘;
与所述接水盘软管连接的储水箱;
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下方且与所述储水箱底部管道连接的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的表面设置有加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的侧面设置有液位显示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送风管的出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底面设置有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与储水箱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连接到所述储水箱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出风口处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喷雾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水泵的出水口管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可调流量式雾化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的抽风口延伸至室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的送风口延伸至室外。
CN201920216345.9U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Active CN209978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6345.9U CN209978238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6345.9U CN209978238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8238U true CN209978238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6345.9U Active CN209978238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8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4095B (zh) 一体式空调器和一体式空调器的冷凝水的处理方法
CN104697149A (zh) 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204006599U (zh) 空调冷凝水回收雾化装置
CN205137834U (zh) 空调用节能装置和空调器
CN107490092A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装置及其应用
CN102297479A (zh) 节能加湿除尘空调装置
CN210602078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工业风扇
CN208059153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装置
CN207990806U (zh) 一种轿厢顶置电梯空调系统
CN204329216U (zh)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一体化空调机组
CN103743265A (zh) 一种喷淋水冷式冷凝器
CN103277848B (zh) 一种无需排水的节能型家用空调器
CN209978238U (zh) 一种带喷雾降温的双风管移动空调器
CN210569388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04026859U (zh) 一种移动空调
CN204534933U (zh) 一种水冷空调
CN207081187U (zh) 无排水的空调器
CN203687670U (zh) 一种喷淋水冷式冷凝器
CN203258772U (zh) 一种无需排水的节能型家用空调器
CN206974220U (zh) 蒸发冷制冷设备的喷淋冷却机构
CN2821464Y (zh) 带有冷凝水利用装置的空调器
CN101900404B (zh) 空调主机托盘及无排水空调机
CN101871685A (zh) 无排水的空调机
CN210267814U (zh) 一种翅片式风冷冷凝器
CN207599870U (zh) 具有冷凝水利用及新风排气利用的中央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