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8967U -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8967U
CN209948967U CN201921298208.0U CN201921298208U CN209948967U CN 209948967 U CN209948967 U CN 209948967U CN 201921298208 U CN201921298208 U CN 201921298208U CN 209948967 U CN209948967 U CN 209948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beam
control unit
mounting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82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一伦
张良浩
孙瑞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2982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8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8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8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其中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构造有彼此平行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主板,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IPM功率模块组件,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主板,所述第一安装部竖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主板及第二主板的元器件安装侧面在安装后能够水平朝向用户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有效减小主控单元的体积,便于后期检修。

Description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形势下,变频器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也在逐渐完善,四象限大功率变频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重工业、供水建设系统、空调设备、电梯运行等。但是国内变频器的研制和发展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其变频器结构设计也尚不成熟,导致目前的大功率变频器体积大、维护和定期检验困难、故障率高,尤其以主控单元的结构设计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有效减小主控单元的体积,便于后期检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框架,用于变频器主控单元中,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构造有彼此平行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主板,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IPM功率模块组件,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主板,所述第一安装部竖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主板及第二主板的元器件安装侧面在安装后能够水平朝向用户侧。
优选地,所述主框架包括水平平行设置的底框与顶框,所述底框与顶框之间通过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竖梁连接,多根所述竖梁包括第一竖梁、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的间隙位置设置有第一主板安装板;和/或,多个所述竖梁还包括第三竖梁,所述第三竖梁上设置有IPM功率模块组件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多个竖梁还包括第四竖梁、第五竖梁,所述第四竖梁、第五竖梁的间隙位置设置有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包括固定背板、活动背板,所述固定背板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竖梁与所述第五竖梁之间,所述活动背板用于与所述第二主板连接,所述固定背板与所述活动背板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背板与所述活动背板之间设置有导轨。
优选地,所述活动背板上构造有定位通孔,所述固定背板上构造有与所述定位通孔相对应的固定螺纹孔,当所述活动背板处于预设的缩回位置时,所述定位通孔与所述固定螺纹孔之间通过螺纹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背板上构造有位置保持螺孔。
优选地,所述多个竖梁还包括第六竖梁、第七竖梁,所述第六竖梁、第七竖梁与所述第一竖梁、第四竖梁共同围成电容安装部,所述电容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容。
优选地,所述底框与所述电容安装部相对应的区域上设置有电容安装板,所述电容与所述电容安装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框上还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处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顶框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主控单元,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为上述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
优选地,所述IPM功率模块组件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散热部件,所述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分别处于所述散热部件的相对两侧,以与所述散热部件形成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散热部件为板状结构,所述散热部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中。
优选地,所述散热部件的裸露表面设有保温棉;和/或,所述散热部件通过冷媒循环实现温度调节。
优选地,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之间还通过母排电连接,当所述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包括电容安装部时,电容与所述母排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包括上述的变频器主控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皆处于竖向位置且相互平行,从而使所述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及IPM功率模块组件能够彼此平行竖向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而所述IPM功率模块组件则处于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的位置,这使三者在组装上形成了水平延伸方向上的层叠结构,结构紧凑的同时,防止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及IPM功率模块组件水平放置容易沉积灰尘的现象产生,另外,由于所述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及IPM功率模块组件能够被竖直安装,这能够保证所述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及IPM功率模块组件上的电气元器件能够水平朝向用户侧,便于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便利主控单元的后期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1、第一竖梁;12、第二竖梁;13、第三竖梁;14、第四竖梁;15、第五竖梁;16、第六竖梁;17、第七竖梁;2、接水盘;3、电源模块安装板;4、顶框;41、第一横梁;42、第二横梁;43、第三横梁;44、第四横梁;5、底框;51、第五横梁;52、第六横梁;53、第七横梁;54、第八横梁;100、第一主板;101、第一主板安装板;200、IPM功率模块组件;201、IPM功率模块组件安装板;202、整流模块;203、逆变模块;204、散热部件;205、母排;300、第二主板;301、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3011、固定背板;3012、活动背板;3013、导轨;3014、定位通孔;3015、位置保持螺孔;400、电容;401、电容安装板;50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用于变频器主控单元中,具体作为所述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安装框架应用,所述主框架上构造有彼此平行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主板100,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IPM功率模块组件200,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主板300,所述第一安装部竖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主板100及第二主板300的元器件安装侧面在安装后能够水平朝向用户侧。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皆处于竖向位置且相互平行,从而使所述第一主板100、第二主板300及IPM功率模块组件200能够彼此平行竖向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而所述IPM功率模块组件200则处于所述第一主板100与所述第二主板300之间的位置,这使三者在组装上形成了水平延伸方向上的层叠结构,结构紧凑的同时,防止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主板100、第二主板300及IPM功率模块组件200水平放置容易沉积灰尘的现象产生,另外,由于所述第一主板100、第二主板300及IPM功率模块组件200能够被竖直安装,这能够保证所述第一主板100、第二主板300及IPM功率模块组件200上的电气元器件能够水平朝向用户侧,便于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便利主控单元的后期检修。
所述主框架在具体制作时,例如可以采用多根不同规格的角钢彼此拼接焊接形成,具体的,所述主框架包括水平平行设置的底框5与顶框4,所述底框5与顶框4之间通过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竖梁连接,多根所述竖梁包括第一竖梁11、第二竖梁12,所述第一竖梁11、第二竖梁12的间隙位置设置有第一主板安装板101;和/或,多个所述竖梁还包括第三竖梁13、第四竖梁14,所述第三竖梁13、第四竖梁14的间隙位置设置有IPM功率模块组件安装板201。具体的,所述顶框4例如可以采用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41、第二横梁42、第三横梁43、第四横梁44形成,而所述底框5则可以采用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五横梁51、第六横梁52、第七横梁53、第八横梁54形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竖梁还包括第四竖梁14、第五竖梁15,所述第四竖梁14、第五竖梁15的间隙位置设置有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30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301包括固定背板3011、活动背板3012,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竖梁14与所述第五竖梁15之间,所述活动背板3012用于与所述第二主板300连接,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所述活动背板3012之间滑动连接,也即当所述第二主板300组装到所述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301上时,在需要对所述第二主板300进行检修时,由于所述活动背板3012与所述固定背板3011之间滑动连接,此时可以施力于所述活动背板3012并往外侧拉动,所述第二主板300将完全被暴露于操作人员面前,如此,虽然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之间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的遮挡,但是由于该技术方案的设计,可以将因为水平遮挡带来的不利影响消除,极大程度的方便主控单元的后期检修过程。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在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所述活动背板3012之间设置有导轨3013的方式实现前述的滑动连接。
由于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所述活动背板3012之间滑动连接,当所述安装框架的放置方位发生倾斜时,例如当所述变频器主控单元被设置在车辆上时,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所述活动背板3012之间的滑动连接将导致所述活动背板3012的位置不稳定,为了提升其位置的可靠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活动背板3012上构造有定位通孔3014,所述固定背板3011上构造有与所述定位通孔3014相对应的固定螺纹孔,当所述活动背板3012处于预设的缩回位置时,所述定位通孔3014与所述固定螺纹孔之间通过螺纹件连接,具体操作中,所述螺纹件采用常用的定位螺栓即可。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背板3012上构造有位置保持螺孔3015,在具体应用时,所述位置保持螺孔3015中旋拧抵触螺栓,并将所述抵触螺栓朝向所述固定背板3011的一侧旋进,使所述抵触螺栓的杆部顶端抵触在所述固定背板3011上,从而使所述活动背板3012与所述固定背板3011之间的间距由所述抵触螺栓保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抵触螺栓与所述定位螺栓共同形成对所述活动背板3012与所述固定背板3011的相对位置的保持。
主控单元中的电容的体积往往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优选地,所述多个竖梁还包括第六竖梁16、第七竖梁17,所述第六竖梁16、第七竖梁17与所述第一竖梁11、第四竖梁14共同围成电容安装部,所述电容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容400,此时的电容400与IPM功率模块组件200中的母排205电连接。为了提高所述电容400的位置可靠性,所述底框5与所述电容安装部相对应的区域上设置有电容安装板401,所述电容400与所述电容安装板401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电容400朝向所述电容安装板401的一侧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电容安装板401上。
当所述的IPM功率模块组件200中设有散热部件时,散热部件上极易产生冷凝水,此时,优选地,所述底框5上还设有接水盘2,所述接水盘2处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部位置,以及时承接并排出所述IPM功率模块组件200产生的冷凝水,防止对电气元件产生隐患。
优选地,所述顶框4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安装板3,具体的,所述电源模块安装板3具有下凹结构,所述下凹结构形成电源模块500的安装空间,采用此种结构,所述电源模块500被与所述第一主板100、第二主板300以及IPM功率模块组件200隔离,能够对其形成电磁保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模块500用于对所述第一主板100、第二主板200的电能供给。
而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外周可以设置相应的罩壳,以对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部件形成封闭,而实际的应用中,所述安装框架往往被安置于电器柜中,此时,无需对所述安装框架的外部实行完全密封,而仅需在影响外观或者较易发生误触的位置设置相应盖板即可,例如在所述第一主板100的相应侧面上设置前盖板以提升所述安装框架的外观美感性,在所述电源模块500的相应侧面上设置顶盖板,以防止操作人员误触电源模块500触电。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框架,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中,其整体尺寸可以被控制在620mm×350mm×440mm以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主控单元,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为上述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进一步地,所述IPM功率模块组件200包括整流模块202、逆变模块203、散热部件204,所述整流模块202、逆变模块203分别处于所述散热部件204的相对两侧,以与所述散热部件204形成热交换,也即所述整流模块202及逆变模块203共同与所述散热部件204发生热交换,这能够进一步使所述安装框架的结构紧凑,主控单元的占用体积将进一步缩减。优选地,所述散热部件204为板状结构,所述散热部件204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中,可以理解的,此时所述散热部件204成为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安装载体,而所述整流模块202及逆变模块203则直接安装在所述散热部件204上,板状的散热部件204可以具体为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具有外壳以及穿行于所述外壳内的管路,所述管路内具有冷媒介质,以实现温度调节(也即降温冷却)。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所述散热部件204上冷凝水的形成,优选地,所述散热部件204的裸露表面设有保温棉,保温棉的设置目的在于隔离所述散热部件204与外部空气的接触,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与冷凝结成为冷凝水。
优选地,所述整流模块202与所述逆变模块203之间还通过母排205电连接,当所述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包括电容安装部时,电容400与所述母排205电连接,所述母排205例如可以采用叠层母排,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安装框架的结构紧凑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包括上述的变频器主控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变频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安装框架,用于变频器主控单元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构造有彼此平行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主板(100),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IPM功率模块组件(200),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主板(300),所述第一安装部竖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主板(100)及第二主板(300)的元器件安装侧面在安装后能够水平朝向用户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水平平行设置的底框(5)与顶框(4),所述底框(5)与顶框(4)之间通过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竖梁连接,多根所述竖梁包括第一竖梁(11)、第二竖梁(12),所述第一竖梁(11)、第二竖梁(12)的间隙位置设置有第一主板安装板(101);和/或,多个所述竖梁还包括第三竖梁(13),所述第三竖梁(13)上设置有IPM功率模块组件安装板(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竖梁还包括第四竖梁(14)、第五竖梁(15),所述第四竖梁(14)、第五竖梁(15)的间隙位置设置有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板安装板组件(301)包括固定背板(3011)、活动背板(3012),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竖梁(14)与所述第五竖梁(15)之间,所述活动背板(3012)用于与所述第二主板(300)连接,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所述活动背板(3012)之间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背板(3011)与所述活动背板(3012)之间设置有导轨(30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背板(3012)上构造有定位通孔(3014),所述固定背板(3011)上构造有与所述定位通孔(3014)相对应的固定螺纹孔,当所述活动背板(3012)处于预设的缩回位置时,所述定位通孔(3014)与所述固定螺纹孔之间通过螺纹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背板(3012)上构造有位置保持螺孔(30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竖梁还包括第六竖梁(16)、第七竖梁(17),所述第六竖梁(16)、第七竖梁(17)与所述第一竖梁(11)、第四竖梁(14)共同围成电容安装部,所述电容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容(4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5)与所述电容安装部相对应的区域上设置有电容安装板(401),所述电容(400)与所述电容安装板(401)之间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5)上还设有接水盘(2),所述接水盘(2)处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部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4)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安装板(3)。
12.一种变频器主控单元,包括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IPM功率模块组件(200)包括整流模块(202)、逆变模块(203)、散热部件(204),所述整流模块(202)、逆变模块(203)分别处于所述散热部件(204)的相对两侧,以与所述散热部件(204)形成热交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204)为板状结构,所述散热部件(204)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204)的裸露表面设有保温棉;和/或,所述散热部件(204)通过冷媒循环实现温度调节。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202)与所述逆变模块(203)之间还通过母排(205)电连接,当所述变频器主控单元安装框架包括电容安装部时,电容(400)与所述母排(205)电连接。
17.一种变频器,包括变频器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主控单元为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主控单元。
18.一种压缩机,包括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为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频器。
CN201921298208.0U 2019-08-12 2019-08-12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Active CN209948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8208.0U CN209948967U (zh) 2019-08-12 2019-08-12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8208.0U CN209948967U (zh) 2019-08-12 2019-08-12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8967U true CN209948967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0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8208.0U Active CN209948967U (zh) 2019-08-12 2019-08-12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8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3630U (zh) 一种变流器dc/ac功率模块
CN209948967U (zh)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CN110299851A (zh) 安装框架、变频器主控单元、变频器及压缩机
CN210898900U (zh) 一种变频器及空调
CN211351268U (zh) 一种大容量有源滤波器布局结构
CN20982363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igbt功率模块
CN215301318U (zh) 一种有源滤波柜散热装置
CN215295171U (zh) 一种一体化户外空调柜
CN216700781U (zh) 一种可传导散热的模块化设计机柜
CN209964417U (zh) 一种室外一体化机柜扩容柜
CN218976571U (zh) 四象限变频装置及变频柜
CN218102197U (zh) 一种模块化电容补偿单元
CN210980120U (zh) 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134771U (zh) 一种高稳定性且散热效果好的双向逆变器
CN216872556U (zh) 一种兆瓦级大功率储能变流柜
CN216619120U (zh) 一种具有多种安装方式的中控主机
CN212012447U (zh) 变流器
CN209016506U (zh) 一种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箱体构造
CN212463815U (zh) 一种服务器冷热分区的机柜
CN218867761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用控制柜
CN214960404U (zh) 一种电厂电气设备安装柜
CN211239708U (zh) 主控装置、变频器及空调器
CN211628144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模块的固定装置
CN219419981U (zh) 一种低压综合配电箱
CN219961183U (zh) 具有高效散热性能服务器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