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8749U -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48749U CN209948749U CN201920978090.XU CN201920978090U CN209948749U CN 209948749 U CN209948749 U CN 209948749U CN 201920978090 U CN201920978090 U CN 201920978090U CN 209948749 U CN209948749 U CN 2099487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overcharge
- charge
- discharge
- tr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包括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过充过放控制电路和充放电开关电路,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分别与多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每节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检测;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充过放信号,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保护。所述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通过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过充过放控制电路和充放电开关电路采用分离元件设计,使得制造成相对较低。在功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满足低成本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Li)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锂(Li)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等。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接负载短路而出现的过流现象,过流现象可能会导致放电回路过热。甚至会将电路板烧坏。为了给外接设备提供足够的电压,锂电池包通常由多个电池串联而成,但是如果电池之间的容量失配,便会影响整个电池包的容量。为此,需要地失配对电池进行均衡。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锂电池的过充过放及均衡管理均采用一个锂电池管理集成电路来完成,锂电池管理集成电路将各种管理功能集成在一起,采用一个锂电池管理集成电路设计电路可以使得设计相对简单。但是,会造成生产成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包括:
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分别与多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每节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检测;
过充过放控制电路,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充过放信号,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
充放电开关电路,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保护。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与第一节锂电池连接;
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与第二节锂电池连接;
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与第三节锂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第一三极管QA1和第二三极管QA2,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的电源正端通过第一电阻R8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的电源地端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A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 R10与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放检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A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A1的集电极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A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9与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充检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A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 QA2的集电极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包括:
过充控制电路,所述过充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根据过充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控制锂电池的充电时的过充保护;
过放控制电路,所述过放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根据过放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控制锂电池的放电时的过放保护。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充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R23与锂电池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 和第四三极管Q14的基极分别第五电阻R28和第六电阻R29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充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 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充电受控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放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七电阻R22与锂电池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7 和第六三极管Q13的基极分别第八电阻R26和第九电阻R27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放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 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放电受控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包括:
放电开关电路,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一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 晶体管Q9,所述第一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晶体管Q9的受控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的所述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晶体管Q10 的源极与所述多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MOS晶体管Q10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晶体管Q9的源极连接;
充电开关电路,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三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 晶体管Q12,所述第三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晶体管Q12的受控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的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晶体管 Q11的源极与第二MOS晶体管Q9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晶体管Q11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晶体管Q1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晶体管Q12的漏极通过充放电负载与所述多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还包括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电池均衡电路包括:
第一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第一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一节锂电池连接;
第二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第二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二节锂电池连接;
第三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第三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三节锂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池均衡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和第五MOS晶体管QJ3,所述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的电源正端通过第十电阻RQ3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的电源地端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均衡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五MOS 晶体管QJ3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J3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通过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分别与多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每节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检测;过充过放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充过放信号,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充放电开关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保护,避免过流现象可能导致放电回路过热,将电路板烧坏。另外,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过充过放控制电路和充放电开关电路采用分离元件设计,使得制造成相对较低。在功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满足低成本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充过放控制电路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开关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均衡电路图。
附图标记: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10;
电池均衡控制电路101;
锂电池组接口102;
充放电开关电路103;
放电开关电路1031;
充电开关电路1032;
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
过充控制电路1041;
过放控制电路1042;
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
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1;
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2;
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10,包括: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和充放电开关电路103,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分别与多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每节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检测;当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检测到里的多节锂电池过充过放时,可输出过充过放控制信号。
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与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连接,用于接收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的过充过放信号,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充过放控制电路1042用于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以控制充放电回路的充电或放电。
充放电开关电路103与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连接,用于根据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保护。充放电开关电路103的受控端与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的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充放电回路进行导通或断开控制。正常工作状态下,充放电回路处于导通状态,当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检测到锂电池过充或过放时,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检测输出过充过放控制信号,过充过放控制信号通过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控制充放电开关电路103断开,以对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10通过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分别与多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每节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检测;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与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连接,用于接收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的过充过放信号,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充放电开关电路103与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连接,用于根据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保护,避免过流现象可能导致放电回路过热,将电路板烧坏。另外,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过充过放控制电路 104和充放电开关电路103采用分离元件设计,使得制造成相对较低。在功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满足低成本要求。
参阅图2,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包括: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1、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2和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3,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1与第一节锂电池连接;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2与第二节锂电池连接;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3与第三节锂电池连接。通过三个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可对三节锂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并在锂电池出现过充过放时,输出过充过放控制信号。
参阅图2,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1包括: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第一三极管QA1和第二三极管QA2,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 的电源正端通过第一电阻R8与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的电源地端与第一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A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10与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放检测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A1的发射极与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A1的集电极与充放电开关电路103;第二三极管QA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9与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充检测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A2的发射极与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A2的集电极与充放电开关电路 103。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对一节锂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当检测到一节锂电池过放时,通过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放检测输出端输出过放信号,过放信号作用在第一三极管QA1的基极,使得第一三极管QA1 导通,此时,第一三极管QA1输出高电平过放检测信号。同理,当检测到一节锂电池过充时,通过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放检测输出端输出过充信号,过充信号作用在第二三极管QA2的基极,使得第二三极管QA2导通。此时,第二三极管QA2输出高电平过充检测信号。
参阅图1和图2,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包括:过充控制电路1041和过放控制电路1042,过充控制电路1041与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连接,用于根据过充检测信号控制充放电开关电路103控制锂电池的充电时的过充保护;也就是,当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检测到锂电池过充时,输出过充检测信号,过充检测信号通过过充控制电路1041输出过充控制信号,控制充放电开关电路103的断开,进行过充保护。
过放控制电路1042与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连接,用于根据过放检测信号控制充放电开关电路103控制锂电池的放电时的过放保护。也就是,当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检测到锂电池过放时,输出过放检测信号,过放检测信号通过过放控制电路1042输出过放控制信号,控制充放电开关电路103的断开,进行过放保护。
如图2中所示,过充控制电路1041包括: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 Q14,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R23与锂电池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基极分别第五电阻R28和第六电阻R29与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的过充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与充放电开关电路103 的电源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还与充放电开关电路103充电受控端连接。当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输出过充检测信号时,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在高电平作用下开始导通,将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电平拉低,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 Q14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使得充放电开关电路103断开充电,进行过充电保护。
如图2中所示,过放控制电路1042包括: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 Q13,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七电阻R22与锂电池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基极分别第八电阻R26和第九电阻R27与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的过放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分别与充放电开关电路103 的电源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还与充放电开关电路103放电受控端连接。当过充过放检测电路105输出过放检测信号时,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在高电平作用下开始导通,将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电平拉低,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 Q13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使得充放电开关电路103断开放电,进行过放电保护。
参阅图3,充放电开关电路103包括:放电开关电路1031和充电开关电路1032,放电开关电路1031包括第一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晶体管Q9,第一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晶体管Q9的受控端与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 的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MOS晶体管Q10的源极与多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第一MOS晶体管Q10的漏极与第二MOS晶体管Q9的源极连接;第一 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晶体管Q9相互串联,以增加放电回路的开关力度,对放电回路进行快速关断。
放电开关电路1031包括第三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晶体管Q12,第三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晶体管Q12的受控端与过充过放控制电路104 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MOS晶体管Q11的源极与第二MOS晶体管 Q9漏极连接,第三MOS晶体管Q11的漏极与第四MOS晶体管Q12的源极连接,第四MOS晶体管Q12的漏极通过充放电负载与多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第三 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晶体管Q12相互串联,以增加充电回路的开关力度,对充电回路进行快速关断。
参阅图1和图4,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10,还包括:电池均衡电路电池均衡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均衡电路、第二电池均衡电路和第三电池均衡电路,第一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一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第一节锂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并在第一节电池电压出现异常时,通过将出现异常锂电池并入放电电阻,从而对锂电池组进行保护,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第二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二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第二节锂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并在第二节电池电压出现异常时,通过将出现异常锂电池并入放电电阻,从而对锂电池组进行保护,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第三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三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第三节锂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并在第三节电池电压出现异常时,通过将出现异常锂电池并入放电电阻,从而对锂电池组进行保护,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4,第一电池均衡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和第五MOS 晶体管QJ3,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的电源正端通过第十电阻RQ3与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的电源地端与第一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栅极与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 均衡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第五MOS 晶体管QJ3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J3与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当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检测到锂电池出现异常时,输出高电平至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栅极,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栅极导通,从而将第十一电阻RJ3 并入到第一节锂电池的两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分别与多节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每节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检测;
过充过放控制电路,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充过放信号,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
充放电开关电路,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控制多节锂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与第一节锂电池连接;
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第二过充过放检测电路与第二节锂电池连接;
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所述第三过充过放检测电路与第三节锂电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第一三极管(QA1)和第二三极管(QA2),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的电源正端通过第一电阻(R8)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的电源地端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A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10)与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放检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A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A1)的集电极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A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9)与所述第一过充过放检测集成芯片(UA1)过充检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A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A2)的集电极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包括:
过充控制电路,所述过充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根据过充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控制锂电池的充电时的过充保护;
过放控制电路,所述过放控制电路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根据过放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控制锂电池的放电时的过放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充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R23)与锂电池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基极分别第五电阻(R28)和第六电阻(R29)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充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和第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充电受控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放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七电阻(R22)与锂电池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基极分别第八电阻(R26)和第九电阻(R27)与所述过充过放检测电路的过放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放电受控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包括:
放电开关电路,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一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晶体管(Q9),所述第一MOS晶体管(Q10)和第二MOS晶体管(Q9)的受控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的所述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 晶体管(Q10)的源极与所述多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MOS晶体管(Q10)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晶体管(Q9)的源极连接;
充电开关电路,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三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晶体管(Q12),所述第三MOS晶体管(Q11)和第四MOS晶体管(Q12)的受控端与所述过充过放控制电路的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晶体管(Q11)的源极与第二MOS晶体管(Q9)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晶体管(Q11)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晶体管(Q1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晶体管(Q12)的漏极通过充放电负载与所述多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电池均衡电路包括:
第一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第一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一节锂电池连接;
第二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第二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二节锂电池连接;
第三电池均衡电路,所述第三电池均衡电路与第三节锂电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均衡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和第五MOS晶体管(QJ3),所述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的电源正端通过第十电阻(RQ3)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的电源地端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池均衡集成芯片(UA2)均衡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五MOS晶体管(QJ3)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J3)与所述第一节锂电池的正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78090.XU CN209948749U (zh) | 2019-06-24 | 2019-06-24 |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78090.XU CN209948749U (zh) | 2019-06-24 | 2019-06-24 |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48749U true CN209948749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3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78090.XU Active CN209948749U (zh) | 2019-06-24 | 2019-06-24 |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4874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98631A (zh) * | 2023-07-17 | 2023-08-15 | 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组及锂电池组充放电方法 |
CN117060539A (zh) * | 2023-08-17 | 2023-11-14 | 深圳市助尔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清洁机器人的充放电管理系统 |
-
2019
- 2019-06-24 CN CN201920978090.XU patent/CN20994874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98631A (zh) * | 2023-07-17 | 2023-08-15 | 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组及锂电池组充放电方法 |
CN116598631B (zh) * | 2023-07-17 | 2023-09-26 | 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组及锂电池组充放电方法 |
CN117060539A (zh) * | 2023-08-17 | 2023-11-14 | 深圳市助尔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清洁机器人的充放电管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16825B1 (ko) | 배터리 팩 및 과방전 보호 방법 | |
CN101350532B (zh) | 带有旁路的过电压保护电池充电器 | |
CN102684165B (zh) | 一种多节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 |
US782123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 equalization with switched charging sources | |
CN101436774A (zh) | 锂离子电池保护系统 | |
CN105322612B (zh) | 充放电控制电路和蓄电池装置 | |
KR20160099357A (ko) |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시스템 | |
CN203377638U (zh) | 切换式电池组充放电保护均衡电路 | |
CN101916983A (zh) | 电池保护电路及便携式灯具 | |
CN102005787A (zh) |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式电源装置 | |
CN209948749U (zh) | 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 | |
CN104901373A (zh) | 均衡式充电器及方法 | |
WO2020181437A1 (zh) | 电芯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922235Y (zh) |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电路 | |
CN101394080B (zh) | 电池组保护装置 | |
WO2017219359A1 (zh) | 多极耳电池 | |
CN215378497U (zh) | 充放电电路 | |
CN210792872U (zh) | 充放电隔离锂电池保护电路 | |
CN201113506Y (zh) | 可对低电压电池组充电的电路 | |
CN113078720A (zh) | 充放电电路及方法 | |
JP3806639B2 (ja) | 保護回路を備える電池パック | |
CN203660569U (zh) | 一种动力锂串联电池组的并联充电电路及保护电路 | |
CN208369239U (zh) |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 |
CN209948745U (zh) | 带温度检测电池保护电路 | |
CN209948660U (zh) | 带自锁功能电池保护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