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8735U - 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8735U
CN209948735U CN201920885705.4U CN201920885705U CN209948735U CN 209948735 U CN209948735 U CN 209948735U CN 201920885705 U CN201920885705 U CN 201920885705U CN 209948735 U CN209948735 U CN 209948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er
battery
circuit board
charging
coi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57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贡献
徐春祺
匡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57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8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8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8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射线圈模组、电路板,所述壳体具有一充电表面,所述发射线圈模组正对所述充电表面设置,以为位于所述充电表面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和电池电连接,使得所述电池能够为所述无线充电器供电以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特别是无线充电技术也已经进入应用阶段。
目前的无线充电器虽然可以通过磁感应的方式实现对手机的无线充电,但是,无线充电器本身是需要通过充电线电连接市电的,无线充电器无法随意移动,需要根据充电线的长短来配合,这样就带来使用上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随意移动且同时能够充电的无线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射线圈模组、电路板,所述壳体具有一充电表面,所述发射线圈模组正对所述充电表面设置,以为位于所述充电表面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和电池电连接,使得所述电池能够为所述无线充电器供电以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在所述充电接口未连接外部电源时控制所述电池开启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器为平板式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池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发射线圈模组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发射线圈模组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电路板和电池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池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器为立式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及连接至所述底座上的靠撑板,所述充电表面位于所述靠撑板上,所述电池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发射线圈模组设置在所述靠撑板内,所述电路板层叠在所述电池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器为可立可平式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充电板和支撑板,所述充电表面位于所述充电板上,所述充电板下方设有穿孔,所述支撑板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穿孔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充电板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能够在平板结构和立式结构之间切换,所述发射线圈模组、电路板和电池均设置在所述充电板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和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层叠在所述电池和电路板上,所述发射线圈模组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设置,所述电池和电路板远离所述充电表面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随意移动且同时能够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在无线充电器内部增加电池,壳体上的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和发射线圈模组电连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当没有数据线的时候,电池可以给发射线圈模组供电,真正实现了无线充电。当充电接口连接外部电源时,能够在给发射线圈模组供电的同时也给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多种形态的无线充电器,例如平板式结构、立式结构或者可立可平式结构的无线充电器,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无线充电,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用户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一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3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4中无线充电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另一实施例处于平板结构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无线充电器处于立式结构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无线充电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10,该无线充电器10包括壳体12和容置于壳体12内的发射线圈模组14、电路板16和电池18,壳体12上设有充电接口20,充电接口20用于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市电或移动电源等。壳体12具有一充电表面22,发射线圈模组14正对充电表面22设置,以为位于充电表面22上的电子设备充电。其中,充电接口20与电路板16电连接,电路板16分别与发射线圈模组14和电池18电连接。电池18优选为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
应当指出的是,发射线圈模组14正对充电表面22设置以为位于充电表面22的电子设备充电。在此所称的“充电表面”是指手机放在该表面上或者靠近该表面,即可以无线方式充电,例如通过壳体12内部的发射线圈模组14充电。也就是说,被充电电子设备可以直接靠在该表面上,也可以与该表面之间具有一间隙,本文所称的“位于”该充电表面即包含这两种情形。
当无线充电器10未连接外部电源时,电池18能够为无线充电器10供电,使其正常运转,从而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此时,无线充电器10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随意移动,而不受位置限制。当无线充电器10连接外部电源时,无线充电器10在给待充电设备充电的同时也给电池18充电;或者,无线充电器10连接外部电源时,单独给电池18充电。
壳体12上设有开关,该开关连接至电路板16,用于在充电接口20未连接外部电源时控制发射线圈模组14的开启,即在使用无线充电器10充电时,打开开关,电池18开始供电,发射线圈模组14开始扫描并充电。发射线圈模组14工作一段时间后若一直未能实现无线充电,则电池18停止供电。所述待充电设备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接受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为手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的无线充电器。下面列举三种形态的无线充电器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平板式结构。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壳体12包括相互闭合在一起的上壳体部24和下壳体部26,上壳体部24具有容纳腔28,下壳体部26盖合至容纳腔28。发射线圈模组14、电路板16和电池18均设置在容纳腔28内,充电表面22位于上壳体部24的上表面上,充电接口20设置在上壳体部24的侧边上。上壳体部24的下侧表面上环设有若干散热孔30。
请参考图3,电池18、电路板16和发射线圈模组14依次层叠设置,其中电池18靠近壳体12的底部,即下壳体部26设置,发射线圈模组14靠近充电表面22设置。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为单线圈,但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也可以采用双线圈或三线圈,或者更多线圈。本实施例中开关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也可以是其他布置方式(图未示出)。例如,将电路板设计成圆环状,电路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将发射线圈模组设置在圆形通孔内,发射线圈模组和电路板层叠在电池上方,即,电池靠近壳体的底部,即下壳体部设置,发射线圈模组和电路板靠近充电表面设置。
在如图4-6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立式结构。更具体地,壳体12包括底座32及一体连接至底座32上的靠撑板34,靠撑板34倾斜设置在底座32上,充电表面22位于靠撑板34的倾斜表面上。底座32还包括底盖36,底盖36盖设在底座32的底部。电池18和电路板16设置在底座32内,例如,电路板16层叠在电池18上方,发射线圈模组14设置在靠撑板34内靠近充电表面22的位置。靠撑板34的前端向上突起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支撑斜面。开关设置在底座32的侧壁上,开关包括按钮37和用于容置按钮37的开关槽38。
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为双线圈,但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也可以采用单线圈或三线圈,或者更多线圈。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未示出。
在如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可立可平式结构。更具体地,壳体12包括充电板40和支撑板42,充电板40的下方设有穿孔44,支撑板42有部分结构穿过穿孔44并通过转轴与充电板40转动连接,使得支撑板42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动。当支撑板42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板42与充电板40成一预设角度形成立式结构;当支撑板42位于闭合位置时,支撑板42闭合至充电板40上形成平板结构,从而使得无线充电器10能够在平板结构和立式结构之间切换。
支撑板42包括转轴部46以及自转轴部46的相对两侧反向平行延伸的支撑部48和承托部50,转轴部46枢转连接至穿孔44的内侧壁上,使得支撑部48和承托部50位于充电板40的相对两侧。支撑部48用以与充电板40的底部配合共同将无线充电器10支撑在一平面上,承托部50用于支撑手机。本实施例中,转轴部46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孔52,穿孔44的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设有轴销(图未示出),轴销插入轴孔52实现充电板40与支撑板42的转动连接。充电板40的正面下部设有用于容置承托部50的容置槽51,充电板40的背面对应位置设有用于容置支撑部48的容置槽(图未示出),使得当支撑板42闭合至充电板40上形成平板结构时,承托部50和支撑部48都容置于对应的容置槽内,充电板40的正反两面平整,能够水平放置在一平面上进行无线充电,且更为美观。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充电板40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54和第二壳体56,充电表面22位于第一壳体54的外表面上。第一壳体54和第二壳体56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发射线圈模组14、电路板16和电池18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充电表面22位于充电板40靠近承托部50的一侧。发射线圈模组14、电路板16和电池18均设置在充电板16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18和电路板16间隔设置,发射线圈模组14层叠在电池18和电路板16上。其中,发射线圈模组14靠近充电表面22设置,电池18和电路板16远离充电表面22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布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为双线圈,但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也可以采用单线圈或三线圈,或者更多线圈。本实施例中开关和充电接口未示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随意移动且同时能够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在无线充电器内部增加电池,壳体上的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和发射线圈模组电连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当没有数据线的时候,电池可以给发射线圈模组供电,真正实现了无线充电。当充电接口连接外部电源时,能够在给发射线圈模组供电的同时也给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多种形态的无线充电器,例如平板式结构、立式结构或者可立可平式结构的无线充电器,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无线充电,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用户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射线圈模组、电路板,所述壳体具有一充电表面,所述发射线圈模组正对所述充电表面设置,以为位于所述充电表面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和电池电连接,使得所述电池能够为所述无线充电器供电以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在所述充电接口未连接外部电源时控制所述电池开启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为平板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池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发射线圈模组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发射线圈模组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电路板和电池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池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为立式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及连接至所述底座上的靠撑板,所述充电表面位于所述靠撑板上,所述电池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发射线圈模组设置在所述靠撑板内,所述电路板层叠在所述电池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为可立可平式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充电板和支撑板,所述充电表面位于所述充电板上,所述充电板下方设有穿孔,所述支撑板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穿孔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充电板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能够在平板结构和立式结构之间切换,所述发射线圈模组、电路板和电池均设置在所述充电板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和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层叠在所述电池和电路板上,所述发射线圈模组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设置,所述电池和电路板远离所述充电表面设置。
CN201920885705.4U 2019-06-13 2019-06-13 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09948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5705.4U CN209948735U (zh) 2019-06-13 2019-06-13 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5705.4U CN209948735U (zh) 2019-06-13 2019-06-13 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8735U true CN209948735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5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5705.4U Active CN209948735U (zh) 2019-06-13 2019-06-13 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8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9069B1 (en) Wire reel hav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apable of doing emergency charging work
US20090017881A1 (en) Storage and activation of mobile phone components
JP2016512018A (ja) 充電変換アダプタを携帯でき且つ二次元バーコードの識別をサポートするモバイル電源
CN204376964U (zh) 移动终端
CN210007730U (zh) 移动终端
CN210577880U (zh) 磁吸潜艇移动电源
CN209948735U (zh) 无线充电器
CN208445316U (zh) 充电座
US20090058360A1 (en) Self-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0120415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1720281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20510369U (zh) 侧面接触用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器
CN219420378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8569876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8386864U (zh) 无线充电宝
CN213693202U (zh) 支架式移动电源
JP4843552B2 (ja) 充電システム
CN214255783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479889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210927150U (zh) 具有闹钟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16216001U (zh) 无线充电器
KR200212929Y1 (ko) 벨트형 배터리
CN210687515U (zh) 无线充电智能手持装置的置放座
CN218348306U (zh) 连接壳体及支架
CN219493705U (zh) 多功能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