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8702U - 一种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8702U
CN209948702U CN201920397029.6U CN201920397029U CN209948702U CN 209948702 U CN209948702 U CN 209948702U CN 201920397029 U CN201920397029 U CN 201920397029U CN 209948702 U CN209948702 U CN 209948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ircuit
charger
shel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7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
江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7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8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8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8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至少包括壳体、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第二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通过所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比常规充电器体积小,携带方便,用户体验好。通过所述改进最大功率密度可以达到25W/英寸3,而常规设计在10W/英寸3左右,能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小体积大功率,还可以使充电器效率提高,损耗减小,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小体积高功率密度充电器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要实现小体积,除了电子元件在尺寸上的不断减小,产品高频化设计的应用,还需要合理利用空间,应用新的布局来优化整体设计,最终达到减小产品尺寸的目的。
常规的充电器设计,为工艺方便,大多采用单PCB设计,那么插件和其引脚就占用大部分面积,同时为了兼顾效率和散热,空间利用率不高,使最终产品尺寸很大。为进一步减小体积,需要对目前充电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便进一步减小充电器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存在充电器体积过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至少包括壳体、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第二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可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三电路板,第三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路板的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和/或所述第二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和/或所述第三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仅设置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至少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将充电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和/或,所述第一电路至少包括能量转换电路,用于改变所述充电器中的直流电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整流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中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一侧为插件面,所述整流电路为设置于所述插件面上的贴片整流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路至少包括滤波器电路,用于输出稳定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路至少包括输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器的输出所需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在充电器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至少设置两个排列方向不一样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并且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设置于不同的空间方向上,以充分利用所述充电器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比常规充电器体积小,携带方便,用户体验好。通过所述改进最大功率密度可以达到25W/英寸3,而常规设计在10W/英寸3左右,能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小体积大功率,还可以使充电器效率提高,损耗减小,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版图结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版图结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版图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识
100、充电器
101、第一电路板
102、第二电路板
1011、第一电路
1021、第二电路
10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常规的充电器设计,为工艺方便,大多采用单PCB设计,那么插件和其引脚就占用大部分面积,空间利用率不高,使最终产品尺寸很大。
此后,多口充电器的推出,有效解决了同时给多台设备充电的问题,但同时因为输出口的增加,导致充电器的体积随之增大。因此需要采用新的电源拓扑结构和方案来解决此问题。采用高频电路设计,但是电路比常规结构复杂。为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充电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进行说明,其中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器100至少包括:所述充电器至少包括壳体103、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0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02设置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01上;
第二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102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01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02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各个功能器件和/或模块,各个功能器件和/或模块集成于主板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各个功能器件和/或模块集成于设置方向不同的主板上,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采用立体布局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常规结构采用单板方式,散热表面积有限,热量比较集中,单点发热量大;采用多板方式后,增大了整体散热面积,使热量更分散,解决热集中问题。
可选地,壳体由上下壳组成,并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形可以重合,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和之后形成容纳空间。
可选地,上壳体和下壳体选用相同的材料,以使其具有相同的缩水率,防止在经加工之后两者不能完全卡和、密闭。
可选地,对于壳体一般选用的塑胶材料为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和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本领域中常用的壳体材料均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的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可选地,壳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以满足各种跌落、扭曲和坐压等测试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示例性地,壳体的厚度为0.5-4mm,对于注塑成型的塑胶件的壳体来说,其壁厚和零件的尺寸、结构、塑胶原料、模具浇口位置、注塑工艺等因素有关,大致范围为0.5-4mm;太薄,零件强度不好,难以注塑成型;太厚,造成材料浪费,成型周期长,易缩水,表面质量不好。
对于充电器,在采用PC材料的情况下,壳体的正面壁厚选择范围为1.0-1.2mm,目前常用的厚度为1.0mm(如果产品较大应选用1.2mm,如手机类)。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至少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需要说明的是,主板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某一数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根据充电器的体积、以及功能器件的数目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可以选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基板、陶瓷基板、预注塑(Pre-mold)基板等。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选用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基板。其中,所述PCB由不同的元器件和多种复杂的工艺技术处理等制作而成,其中PCB线路板的结构有单层、双层、多层结构,不同的层次结构其制作方式是不同的。
可选地,印刷电路板主要由焊盘、过孔、安装孔、导线、元器件、接插件、填充、电气边界等组成。
进一步,印刷电路板常见的板层结构包括单层板(Single Layer PCB)、双层板(Double Layer PCB)和多层板(Multi Layer PCB)三种,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1)单层板:即只有一面敷铜而另一面没有敷铜的电路板。通常元器件放置在没有敷铜的一面,敷铜的一面主要用于布线和焊接。
(2)双层板:即两个面都敷铜的电路板,通常称一面为顶层(Top Layer),另一面为底层(Bottom Layer)。一般将顶层作为放置元器件面,底层作为元器件焊接面。
(3)多层板:即包含多个工作层面的电路板,除了顶层和底层外还包含若干个中间层,通常中间层可作为导线层、信号层、电源层、接地层等。层与层之间相互绝缘,层与层的连接通常通过过孔来实现。
其中,印刷电路板包括许多类型的工作层面,如信号层、防护层、丝印层、内部层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基板可以为预注塑(Pre-mold)基板,其中,所述预注塑基板中具有注塑导线和引脚,所述注塑导线嵌于所述基板的主体结构之内,所述引脚位于所述基板的主体结构的表面,例如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等,以实现所述基板分别与激光二极管芯片、驱动芯片,以及电路板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预注塑(Pre-mold)基板的制备方法可先后经过常规的注塑流程、刨刀挖制及模具压印成型形成,此处不赘述。
其中,所述预注塑(Pre-mold)基板的注塑材料可以选用常规的材料,例如可以为导热塑胶材料等,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其中,所述预注塑(Pre-mold)基板的形状由注塑框架来限定,并不局限于某一种。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在注塑框架之内先放置PCB基板,然后在所述PCB基板上注塑形成环状的凹槽结构。或者在注塑框架内布置注塑导线和引脚,然后在注塑框架注塑成型。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1011和第二电路1021包括实现充电器充电的各种功能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器至少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能量转换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
具体的,整流电路电连接至滤波电路,从输入接口接收交流电源整流后输出至滤波电路。进一步,整流电路可以是桥式整流电路。
滤波电路,电连接至能量转换电路,对从整流电路接收直流电源信号进行滤波,并传输至能量转换电路。
能量转换电路,电连接至输出控制电路,接收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源信号,调节充电器输出能量。
输出控制电路,电连接至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用于采样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信号并反馈至能量转换电路输入端,以通过能量转换电路调整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以及进一步的输出控制电路连接输出端口以与外部设备协议通信确定充电参数,并将参数输出至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能量转换电路输入端设置有能量转换控制电路,基于从输出控制电路接收的信号调整输出。进一步的能量转换电路还包括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对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和滤波。
其中,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其中,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01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均可以设置所述第一电路1011和/或在所述第二电路板102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均可以设置第二电路1021。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1011可以贴装于和/或直插封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01的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其中,在第一电路板101上设置的第一电路1011包括整流电路和能量转换电路,本实用新型中该整流桥为贴片整流桥,其通过贴装方式封装到第一电路板101插件面上,从而可以使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路1011的电流回路优化到最小、输出路径达到最短,损耗小,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路板中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一侧为插件面,所述整流电路为设置于所述插件面上的贴片整流桥,可以选用如图1中所示的整流桥。
例如,可以通过表面封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将所述第一电路1011贴装于第一电路板上,具体贴装方式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方式,例如利用锡膏等通过SMT的方式贴装在基板上,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直插封装是指在功能器件上设置引脚,功能器件作为插件通过引脚直接插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插接孔上,当时所述直插封装还可以选用本领域的其他常规直插封装方式。
所述第一电路1011至少包括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电连接至滤波电路,从输入接口接收交流电源整流后输出至滤波电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通过直插封装的第二电路1021设置于第二电路板102上,从而节省出第一电路板的空间,使第一电路板上的功能器件设置更加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路至少包括滤波器电路,用于输出稳定的电压。更具体地,所述滤波器电路采用π型滤波结构,具体为电容-电感-电容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中PCB-B部分的结构,例如(C1-L1-C2/C3),其中,C1,C2,C3:为高压电解电容,L1为电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电器中,所述整流电路接收充电电源的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第二电路的滤波处理后,传输至第一电路的能量转换电路,所述能量转换电路接收该直流电并对直流电的电压大小进行调整,并传输至输出滤波器电路,所述输出滤波器电路接收能量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并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稳压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呈一定角度的设置,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大体相互垂直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电路板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作为示例,第一电路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电路板沿竖直方向设置,通过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设置于相互垂直的水平和竖直方向,从而使充电器中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均得以利用,并且能够减小由于仅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单一主板时充电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变大的问题,从而使充电器的整体体积减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直插封装于第一电路板上,例如第一电路板上设置连接焊盘,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互连结构,例如焊球等结构,将所述焊球焊接于所述连接焊盘上;或者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凹槽形状的连接焊盘,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柱形连接件,将所述柱形连接件插入所述凹槽形状的连接焊盘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设置有插脚,其通第一电路板的插接孔,焊接在第一电路板上,使得第一第二电路电连接。
此外,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从而使发热源背离外壳,能极大减少外壳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在充电器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至少设置两个排列方向不一样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并且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设置于不同的空间方向上,以充分利用所述充电器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比常规充电器体积小,携带方便,用户体验好。通过所述改进最大功率密度可以达到25W/英寸3,而常规设计在10W/英寸3左右,能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小体积大功率,还可以使充电器效率提高,损耗减小,达到节能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3和附图4、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中另一实施例中的充电器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版图结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版图结构俯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充电器中主板的版图结构俯视图。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充电器至少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PCB-A和第二电路板PCB-B;
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PCB-A上;
第二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PCB-B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PCB-A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PCB-B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具体地,在一示例中,第一电路,贴装于和/或直插封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PCB-A的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第二电路,直插封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PCB-B的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第一电路板PCB-A和第二电路板PCB-B之外,所述充电器还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PCB-C。
其中,所述充电器还包括第三电路,第三电路通过连接器焊接于第一电路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三电路设置于第三电路板上,从而节省出第一电路板的空间,使第一电路板上的功能器件设置更加优化。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其中,第一电路板PCB-A、第二电路板PCB-B和第三电路板PCB-C的设置方向均可以不同,但是为了节省空间,更好的利用充电器的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将其中两个与另外一个相互垂直设置,例如所述第一电路板PCB-A与第二电路板PCB-B和第三电路板PCB-C相互垂直设置。
具体地,第二电路板PCB-B和第三电路板PCB-C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PCB-A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PCB-A相互垂直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PCB-A、第二电路板PCB-B和第三电路板PCB-C采用立体布局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采用多板方式后,增大了整体散热面积,使热量更分散,解决热集中问题。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一侧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与充电器的壳体相对设置,第一表面远离壳体,经发热器件设置于远离壳体的第二表面上,可以使发热源背离外壳,能极大减少外壳温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和/或所述第二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和/或所述第三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例如在上述的各个空隙中填充导热硅胶,达到均热目的,使整体器件温度和外壳温度在规格之内。
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路至少包括输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器的输出所需电压。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至少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接收充电电源的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第二电路的滤波处理后,传输至第一电路的能量转换电路,所述能量转换电路接收该直流电并对直流电的电压大小进行调整,并传输至输出滤波器电路,所述输出滤波器电路接收能量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并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稳压处理,同时输出控制电路根据所需电压对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并将所需电压传输至待充电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还包括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对待充电的电子器件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充电的电子器件的电压是否与充电器的电压匹配,只有当充电器的电压与所述待充电的电子器件的电压匹配时,才控制所述输出控制电路输出响应的电压,对待充电的电子器件进行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将发热较大的贴片整流电路放置在PCB-A的插件面,图3所示,发热源背离外壳,能极大减少外壳温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还通过将插件的功能器件设置于其他主板上之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预留更多的空间,可以对各个功能器件的位置更加合理的进行设置,例如将初级主功率回路优化到最小,图3中箭头所指的环路所示。
又例如,次级输出大电流回路也设计在PCB-A上,使输出路径达到最短,损耗小,效率高;同时电磁辐射量也小,达到优化EMC的目的,图4箭头所指示的环路所示。
此外,还可以在组装好的PCB和外壳内壁空隙处填充导热硅胶,达到均热目的,使整体器件温度和外壳温度在规格之内。通过以上主要措施,有效解决热和EMC的问题,也达到减小尺寸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其中,PCB-C电路与主板连线较少,只有输入和输出线路,没有其他信号线,因此干扰小。
通过多板拼接的方式,减少了滤波器件数量,且有效解决EMI,温度等难题,空间上比常规设计减小约40%的尺寸,是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比常规充电器体积小,携带方便,用户体验好,其中,最大功率密度可以达到25W/英寸3,而常规设计在10W/英寸3左右,能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小体积大功率,还可以使充电器效率提高,损耗减小,达到节能的目的。
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至少包括壳体、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第二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三电路板,第三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路板的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电路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和/或所述第二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和/或所述第三电路板中与所述壳体贴近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散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仅设置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至少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将充电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和/或,所述第一电路至少包括能量转换电路,用于改变所述充电器中的直流电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一侧为插件面,所述整流电路为设置于所述插件面上的贴片整流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至少包括滤波器电路,用于输出稳定的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路至少包括输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器的输出所需电压。
CN201920397029.6U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充电器 Active CN209948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7029.6U CN209948702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7029.6U CN209948702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8702U true CN209948702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5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7029.6U Active CN209948702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8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977A (zh) * 2019-03-26 2019-07-16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977A (zh) * 2019-03-26 2019-07-16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
CN110021977B (zh) * 2019-03-26 2024-03-2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8303U (zh) 充电器
CN103517557B (zh) 在印刷电路板上加工槽的方法及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N103683365B (zh) 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和充电底座
CN110021977B (zh) 一种充电器
CN209948702U (zh) 一种充电器
CN110391687A (zh) 充电器
CN205670539U (zh) 一种有机基板高密度集成的三维微波电路结构
WO2021249142A1 (zh) 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及充电设备
CN102760994B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WO2023124966A1 (zh)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其系统
CN204144246U (zh) 一种射频功放模块、射频模块及基站
CN208078224U (zh) 玻璃绝缘子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3895655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微型usb连接器
WO2022252888A1 (zh) 封装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5789142A (zh) 一种有机基板高密度集成的三维微波电路结构
CN104396352A (zh) 具有集成印刷电路板的注模的线路载体
CN202080215U (zh) 一种电压调节器刷架总成
CN202103516U (zh) 一种多层线路联接的电压调节器刷架总成
CN102185411B (zh) 一种电压调节器刷架总成
CN103972676A (zh) 便于装配的贴片式导电端子及其制造方法、易于装配的led模组
CN209001650U (zh) 无线充电组件及移动电源
CN210838329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转接装置
CN215378542U (zh) 充电器
CN208478615U (zh) 一种新型低频接口互连结构
CN204376474U (zh)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