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6509U -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6509U
CN209946509U CN201920967344.8U CN201920967344U CN209946509U CN 209946509 U CN209946509 U CN 209946509U CN 201920967344 U CN201920967344 U CN 201920967344U CN 209946509 U CN209946509 U CN 209946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lens
optical
image
len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73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SZ DJI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73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6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6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6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该光学透镜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与构成光学透镜组的各透镜两个侧面均为曲面相比,第一透镜(10)的物面为平面,可以减小对显示屏边缘处的成像干扰,进而减小光学透镜组的系统畸变,提高成像质量,减小人眼不适感和眩晕感。另外,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可以对来自第一透镜(10)的光线进行汇聚,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穿戴式电子产品逐渐兴起,例如VR眼镜和VR头盔等智能VR穿戴设备。其中,便携且拥有高品质成像质量的穿戴式电子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
然而,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趋于小型化设计,限制了光学系统的总长,从而增加了光学系统的设计难度。为了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现有产品通常配置的成像系统的图像接收器较小,或者视场角较小;此外,现有产品的光学系统畸变较大,造成画面变形大。目前的光学系统无法在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同时,实现大范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使用户体验时沉浸感不佳,且会造成人眼不适与眩晕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以在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同时,实现大视角、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且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所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至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光学透镜组满足:0.75<f/TTL<0.95。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1.7≤n1≤1.9。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为塑料。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半口径为DA,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满足:
1.0≤DA/CT≤1.5,且0.5<|R1/R2|<0.8。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值为VD,所述第二透镜还满足:
1.5≤n2≤1.56,且54≤VD≤57。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为负透镜。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
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中心顶点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中心顶点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至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光学透镜组还满足:0.1<SL/TTL<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成像系统,包括:显示屏、以及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设于所述设备本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并且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同轴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与构成光学透镜组的各透镜两个侧面均为曲面相比,第一透镜的物面为平面,可以减小对显示屏边缘处的成像干扰,进而减小光学透镜组的系统畸变,提高成像质量,减小人眼不适感和眩晕感。另外,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可以对来自第一透镜的光线进行汇聚,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学透镜组中f/TTL=0.79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色差分布图;
图3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图;
图4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畸变图;
图5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相对照度分布图;
图6为光学透镜组中f/TTL=0.945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色差分布图;
图8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图;
图9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畸变图;
图10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相对照度分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透镜;
20:第二透镜;
30:物面;
40: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组,图1和图6为光学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光学透镜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光学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中,该光学透镜组满足:0.75<f/TTL<0.95。
进一步地,图1为光学透镜组中f/TTL=0.79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光学透镜组中f/TTL=0.945时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该光学透镜组的f/TTL可以在0.75与0.95之间任意取值,本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同轴设置;具体地为第一透镜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共线设置。
其中,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为向第一透镜10内部凹陷的球面,即第一透镜10为凹面;第一透镜10的主光轴为与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垂直并且经过第一透镜10像侧面球心的直线。
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和物侧面中的至少一面为凸面,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和物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为向第二透镜20外凸出的球面。示例性的,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可以为凸面,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可以为平面,此时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为与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垂直并且经过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球心的直线;或者,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凸面时,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也可以为向第二透镜20内部凹陷的凹面,并且凹面为球面,此时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为经过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球心和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球心的直线;优选地,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凸面时,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还可以为向第二透镜20外凸出的凸面,并且凸面为球面,此时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为经过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球心和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球心的直线。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设置为凸面,相应的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平面,此时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为与第二透镜20像侧面垂直并且经过第二透镜20物侧面球心的直线;或者,当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为凸面时,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还可以为向第二透镜20内部凹陷的凹面,并且凹面为球面,此时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为经过第二透镜20像侧面球心和第二透镜20物侧面球心的直线。
继续参照图1和图6,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均为向第二透镜20外部凸出的凸面;如此设置,由第一透镜10射出的光线在经过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时均向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汇聚,与仅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凸面或仅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为凸面相比,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和物侧面均为凸面,可以提高第二透镜20汇聚光线的能力,进而缩短成像面40与第二透镜20之间的距离,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本实施例对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第一透镜10可以呈圆形、矩形等规则形状,或者第一透镜10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相同的,本实施例对第二透镜20的形状也不做限制,例如:第二透镜20的形状可以呈圆形、矩形等规则形状,或者第二透镜20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为光线出射的位置,使用时,可以将显示屏或者其他的显示装置设置在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处;成像面40为光学透镜组接收来自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的光线后成像的位置。具体地,位于光学透镜的物面30的显示屏发出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进而汇聚至成像面40,在成像面40可以接收来自显示屏的光线。
优选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与光学透镜组的光轴垂直设置,即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与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平行设置。其中,第一透镜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共线,则光学透镜组的光轴与第一透镜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镜20的主光轴均共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组的使用过程为:来自光学透镜组物面30的光线射向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用于承接来自物面30的光线;光线入射进入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后,由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射出,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为凹面,使得经由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射出的光线与入射至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的光线相比,减小了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从而将从物面30接收到的光线进行收集。优选地,经过第一透镜10的处理,光线以大致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从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出射,并射向第二透镜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凹面,可以在较短的行程内将显示屏上的光线进行收集,有利于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在光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距离不变的前提下,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显示屏设置的较大,进而实现大范围成像,提高用户体验时的沉浸感。进一步地,来自第一透镜10的光线自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射入,并且经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射出,由于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为向第二透镜20外凸出的凸面,凸面可以对光线进行汇聚,使得由第二透镜20射出的光线汇聚在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上,以实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
优选地,当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均为凸面时,经过第二透镜20的光线可以发生两次汇聚,进而提高了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可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与第二透镜20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与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之间沿光轴方向的距离,与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或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为凸面相比,可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组,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并且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同轴设置,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与构成光学透镜组的各透镜两个侧面均为曲面相比,第一透镜10的物面30为平面,可以减小对显示屏边缘处的成像干扰,进而减小光学透镜组的系统畸变,提高成像质量,减小人眼不适感和眩晕感。另外,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可以对来自第一透镜10的光线进行汇聚,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本实施例对构成第一透镜10的材质不做限制,例如:第一透镜10可以主要由玻璃、树脂等材质构成。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的材料为玻璃,其中,玻璃的折射率高于树脂的折射率;如此设置,高折射率的第一透镜10有利于减缓物面的出射角度,更好地实现光线收集,改善边角成像品质,从而实现小型化设计,此外,玻璃的加工精度高,使得光学透镜组对公差的敏感度更小,性能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为n1,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1满足:1.7≤n1≤1.9。如此设置,保证了第一透镜10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进而可以提高第一透镜10对光线发散能力,进一步减小由第一透镜10射出的光线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使经第一透镜10射出的光线沿大致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射向第二透镜20。
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0的材料为塑料。由塑料构成的第二透镜20,加工价格低廉,并且制作简单。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20的半口径为DA,第二透镜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20满足:1.0≤DA/CT≤1.5,且0.5<|R1/R2|<0.8。
如此设置,可以减小光学透镜组成像的畸变,并且可以减小第二透镜20的体积,进而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
其中,第二透镜20的口径为第二透镜20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中,面积最大的圆形截面的直径。相应的第二透镜20的半口径为第二透镜20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中,面积最大的圆形截面的半径。
具体地,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为凸面时R1为正值,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为凹面时R1为负值,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为平面时R1为0;相同的,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凸面时R2为正值,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凹面时R2为负值,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为平面时R2为0。为了保证0.5<|R1/R2|<0.8成立,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均不为平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0的折射率为n2,第二透镜20的色散值为VD,第二透镜20还满足:1.5≤n2≤1.56,且54≤VD≤57。由于光线经过第一透镜10后会发生一定的色散,如此设置,第二透镜20可以对来自第一透镜10的发生了色散的光线进行处理,进而减弱光线经过光学透镜组后的色散程度,矫正光学透镜组的色差,提高光学透镜组的成像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为负透镜,第二透镜20为正透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中心顶点与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中心顶点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光学透镜组还满足:0.1<SL/TTL<0.5。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
其中,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中心顶点为光轴与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的交点,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中心顶点为光轴与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的交点。
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图1为光学透镜组中f/TTL=0.79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色差分布图,图3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图,图4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畸变图,图5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相对照度分布图。
进一步地,表1-3为图1所示光学透镜组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具体地:
表1为透镜各面的数据:
Figure BDA0002107426810000091
其中,第1面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第2面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第3面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第4面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孔径光阑(STO)为用于接收的屏幕,在本实施例中,像(IMA)成像于孔径光阑(STO)上,也就是说,第5面与第6面可以重合。
表2各透镜焦距及分布能力:
透镜 焦距 能力
第一透镜 -29.81 -0.03354579
第二透镜 34.32 0.029137529
对应的该实施例中的光学透镜组的视角为54°,光学畸变为3.00%。
表3为非球面数据:
Figure BDA0002107426810000092
Figure BDA0002107426810000101
其中,A2-A16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2至16阶非球面系数,K为圆锥系数。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图6为光学透镜组中f/TTL=0.945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色差分布图,图8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图,图9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畸变图;图10为图6所示光学透镜组的相对照度分布图。
进一步地,表4-6为图2所示光学透镜组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具体地:
表4透镜各面的数据:
Figure BDA0002107426810000102
其中,第1面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第2面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第3面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第4面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孔径光阑(STO)为用于接收的屏幕,在本实施例中,像(IMA)成像于孔径光阑(STO)上,也就是说,第5面与第6面可以重合。
表5为各透镜焦距及分布能力:
透镜 焦距 能力
第一透镜 -21.51 -0.04649
第二透镜 26.84 0.0372578
对应的该实施例中的光学透镜组的视角为55°,光学畸变为5.00%。
表6为非球面数据:
Figure BDA0002107426810000111
其中,A2-A16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2至16阶非球面系数,K为圆锥系数。
实施例二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系统,包括:显示屏、光学透镜组,显示屏设置于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上,其中,光学透镜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光学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光学透镜组的物面30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光学透镜组满足:0.75<f/TTL<0.95。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光学透镜组物面30的显示屏作为成像系统的光源,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经过光学透镜组的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后,会在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40处成像,用户可以在成像面40处接收图像。
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透镜组与实施例一中的光学透镜组大体相同,参照实施例一对光学透镜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成像系统,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并且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同轴设置,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为平面,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与构成光学透镜组的各透镜两个侧面均为曲面相比,第一透镜10的物面30为平面,可以减小对显示屏边缘处的成像干扰,进而减小光学透镜组的系统畸变,提高成像质量,减小人眼不适感和眩晕感。另外,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可以对来自第一透镜10的光线进行汇聚,以减小光学透镜组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成像系统,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成像系统设于设备本体。
本实施例中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可以为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如:VR眼镜、VR头盔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
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所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至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光学透镜组满足:
0.75<f/TTL<0.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1.7≤n1≤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为塑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半口径为DA,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满足:
1.0≤DA/CT≤1.5,且0.5<|R1/R2|<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值为VD,所述第二透镜还满足:
1.5≤n2≤1.56,且54≤VD≤5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负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中心顶点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中心顶点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至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光学透镜组还满足:
0.1<SL/TTL<0.5。
12.一种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以及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透镜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物面上。
13.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设于所述设备本体。
CN201920967344.8U 2019-06-26 2019-06-26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Active CN209946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7344.8U CN209946509U (zh) 2019-06-26 2019-06-26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7344.8U CN209946509U (zh) 2019-06-26 2019-06-26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6509U true CN209946509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6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7344.8U Active CN209946509U (zh) 2019-06-26 2019-06-26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6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8823A (zh) * 2020-08-21 2020-11-17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可抑制近视加深的虚拟现实设备及其光路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8823A (zh) * 2020-08-21 2020-11-17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可抑制近视加深的虚拟现实设备及其光路结构
CN111948823B (zh) * 2020-08-21 2024-01-23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可抑制近视加深的虚拟现实设备及其光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2431B (zh) 影像撷取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601994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577031B (zh) 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438480B (zh) 光學影像系統組
EP3702825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5372792A (zh)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319679A (zh) 取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TW201827880A (zh)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333595B (zh) 一种成像透镜系统
CN105319675A (zh)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11699428A (zh)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CN104166220A (zh) 3d交互式镜头
CN107632388B (zh) 目镜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09116512A (zh) 六片式广角镜片组
CN104142565A (zh) 近红外交互式投影镜头
CN108614346A (zh) 六片式广角镜片组
CN108693632A (zh) 一种微型广角成像镜头光学系统
CN110879471B (zh) 光学系统、投影设备以及头戴设备
CN209946509U (zh) 光学透镜组、成像系统及穿戴式显示设备
CN104142566A (zh) 近红外交互式投影镜头
CN204009209U (zh) 近红外交互式投影镜头
CN104199172B (zh) 一种取像镜头
CN211426927U (zh) 一种目镜系统及近眼显示装置
CN113219628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5301743B (zh) 光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