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4537U -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4537U
CN209944537U CN201920176794.5U CN201920176794U CN209944537U CN 209944537 U CN209944537 U CN 209944537U CN 201920176794 U CN201920176794 U CN 201920176794U CN 209944537 U CN209944537 U CN 209944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uct assembly
air
positioning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67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先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67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4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4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4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风道组件包括蜗壳和支架,蜗壳包括筒形部,筒形部限定出送风风道,支架包括机座部和静叶部,机座部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送风风道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内,静叶部连接在机座部与蜗壳之间,静叶部包括沿筒形部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导流静叶,其中,预设投影面与筒形部的轴线垂直,静叶部与机座部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静叶部与蜗壳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和设计灵活性。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用于对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节的电器。空调器的种类繁多,例如包括分体式空调器、移动空调、窗机等等。然而,相关技术中的一些空调器,送风效果不佳,效率较低,且运行噪音较大。另外,相关技术中的一些空调器,设计较为死板,使得空调器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和设计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包括筒形部,所述筒形部限定出送风风道;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机座部和静叶部,所述机座部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预设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静叶部连接在所述机座部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静叶部包括沿所述筒形部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导流静叶,其中,所述预设投影面与所述筒形部的轴线垂直,所述静叶部与所述机座部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所述静叶部与所述蜗壳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导流静叶以引导气流,使得风道组件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提升风道组件的效率,而且,由于静叶部与机座部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静叶部与蜗壳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从而可以提高风道组件的设计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为所述送风风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支架设在所述筒形部的所述入口端或所述出口端,从而简化风道组件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静叶上形成有走线槽,所述蜗壳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走线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机座部,所述走线槽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蜗壳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便于走线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静叶上形成有走线槽和压线卡,所述走线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机座部,所述走线槽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蜗壳,所述压线卡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压线卡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压线卡沿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从而有效限制走线槽内走线的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线卡设在所述走线槽的顶壁处,所述走线槽的底壁上具有与所述压线卡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以便于导流静叶出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压线卡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所述压线卡分别位于所述走线槽的宽度两侧,从而提升布线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座部上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支架还包括设在所述安装腔的边缘处的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一连接结构,以便于驱动装置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上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筒形部的周向间隔开,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均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之间,保证有效定位、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座部上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有利于驱动装置的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为所述送风风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蜗壳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在所述筒形部的所述入口端,所述导流部沿着从所述出口端到所述入口端的方向、沿着远离所述筒形部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导流部为围绕所述入口端的开口环形檐或闭口环形檐,以有效引导气流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筒形部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1,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2,其中,8mm≤d1≤100mm,和/或,10mm≤d2≤150mm,以保证风道组件的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风道的直径D满足:200mm≤D≤6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蜗壳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所述安装件上具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压线结构、加强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从而风道组件设计灵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件为法兰环,当所述安装件上具有所述压线结构和所述加强结构时,所述压线结构和所述加强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法兰环的厚度两侧,保证走线平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座部;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送风风道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风道组件,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风机效率、提高出风量,同时有利于降低风机的功率和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二风道组件限定出第二送风风道;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且所述第二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风轮将气流朝向所述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便于使得空调器具有多种出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圈示的B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圈示的C部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所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3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3中F-F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3中G-G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沿图18中H-H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面板部件1001;箱体部件1002;
风道组件100;预设投影面100a;
蜗壳1;第一通孔10;筒形部11;导流部12;弧形檐121;
筒形部的轴线110;送风风道111;入口端1111;出口端1112;
支架2;机座部21;静叶部22;第一定位结构23;第一连接结构24;
安装腔211;散热孔212;
导流静叶221;走线槽2211;第二通孔2211a;压线卡2212;
加强部222;
安装件3;第二连接结构31;第二定位结构32;压线结构33;加强结构34;
压线槽331;加强筋341;
第一风道组件200;第一电机300;第一风轮400;
第二风道组件500;第二送风风道5001;第二风轮600;第二电机700;安装板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包括蜗壳1和支架2,蜗壳1包括筒形部11,筒形部11限定出送风风道111,气流可以在送风风道111内流动,使得风道组件100可以通过送风风道111送风。
如图1和图15所示,支架2包括机座部21和静叶部22,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位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内,则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位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的内侧,使得在筒形部11的径向上、机座部21的外边缘可以与送风风道111的外周壁彼此间隔设置;而静叶部22连接在机座部21和蜗壳1之间,则静叶部22的一端可以与机座部21相连、静叶部22的另一端可以与蜗壳1相连。其中,预设投影面100a与筒形部的轴线110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位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内”,可以包括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也可以包括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不重合。
如图1-图13所示,静叶部22包括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导流静叶221,每个导流静叶221的一端可以与机座部21相连、每个导流静叶221的另一端可以与蜗壳1相连;气流在流经支架2时,气流可以通过相邻两个导流静叶221之间的空间从支架2的一侧流至支架2的另一侧,每个导流静叶221均可以引导气流的流动,使得风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当风道组件100应用于空调器1000时,有利于提升空调器1000的风机效率、提高出风量,同时有利于降低风机的功率和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机座部21可以位于送风风道111的上游、也可以位于送风风道111的下游、还可以位于送风风道111内;例如,当机座部21位于送风风道111的上游时,气流可以先经过静叶部22、再流至送风风道111,当机座部21位于送风风道111的下游时,气流可以先经过送风风道111、再流经静叶部22,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上游”、“下游”分别是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下游。
其中,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当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可拆卸地相连时,说明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为两个互相独立的部件,采用装配的手段连接在一起,可以简化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的结构,便于静叶部22、机座部21的加工和拆装;当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为一体件时,说明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为一个整体件不可拆分,例如静叶部22可以与机座部2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相连、或者二次注塑成型等,可以保证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便保证支架2的使用可靠性。
静叶部22与蜗壳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当静叶部22与蜗壳1可拆卸地相连时,说明静叶部22与蜗壳1为两个互相独立的部件,采用装配的手段连接在一起,此时支架2与蜗壳1可以可拆卸相连,使得风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拆装灵活性,便于后期维护;当静叶部22与蜗壳1为一体件时,说明静叶部22与蜗壳1为一个整体件不可拆分,例如静叶部22可以与蜗壳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相连、或者二次注塑成型等,可以保证静叶部22与蜗壳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便保证支架2与蜗壳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由此,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之间、静叶部22与蜗壳1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使得风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可拆卸相连时,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限,例如静叶部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螺钉或螺栓等)、卡扣等与机座部21相连;当静叶部22与蜗壳1可拆卸相连时,静叶部22与蜗壳1之间的可拆卸方式不限,例如静叶部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卡扣等与蜗壳1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通过设置导流静叶221以引导气流,使得风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提升风道组件100率,而且,由于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静叶部22与蜗壳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从而可以提高风道组件100的设计灵活性。
可选地,导流静叶221可以为n个,n满足:6≤n≤30,例如导流静叶221可以为6个、或10个、或18个、或25个、或30个等。例如,在图1-图13的示例中,导流静叶221可以为9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筒形部11的轴向两端分别为送风风道111的入口端1111和出口端1112,支架2设在筒形部11的入口端1111或出口端1112。例如,如图1、图13-图16所示,送风风道111的入口端1111可以形成在筒形部11的轴向一端、出口端1112可以形成在筒形部11的轴向另一端,气流可以自入口端1111沿送风风道111流至出口端1112,支架2可以设在入口端1111,此时气流流经支架2后、再流至出口端1112。当然,支架2还可以设在出口端1112,此时气流流经入口端1111后、再流至支架2。由此,风道组件100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当然,送风风道111的入口端1111和出口端1112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位于筒形部11的周壁上;例如,入口端1111可以位于筒形部11的轴向一端、且出口端1112可以形成在筒形部11的周壁上,或者出口端1112可以位于筒形部11的轴向一端、且入口端1111可以形成在筒形部11的周壁上。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流静叶221上形成有走线槽2211,蜗壳1上形成有第一通孔10,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蜗壳1且走线槽2211与第一通孔10连通。例如,如图1、图3-图9所示,多个导流静叶221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走线槽2211,在由机座部21朝向蜗壳1的方向上、走线槽2211可以沿导流静叶221的延伸方向延伸,走线槽2211可以由导流静叶221的迎风端朝向背风端凹入形成、也可以有导流静叶221的背风端朝向迎风端凹入形成,走线槽2211的内端可以贯穿导流静叶221的与机座部21相连的一端,使得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第一通孔10可以沿筒形部11的径向贯穿蜗壳1,走线槽2211的外端可以贯穿导流静叶221的与蜗壳1相连的一端,使得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蜗壳1以与第一通孔10连通。由此,通过在至少一个导流静叶221上形成走线槽2211,走线槽2211内可以布置走线,从而方便了走线的布置,避免走线干涉静叶部22而影响导流静叶221的导流作用;同时,由于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第一通孔10,从而走线槽2211内的走线可以自机座部21延伸至蜗壳1、并通过第一通孔10穿过蜗壳1,进一步方便了走线的布置,使得走线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可以指靠近筒形部的轴线110的方向,方向“外”可以指远离筒形部的轴线110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导流静叶221中还可以至少两个导流静叶221上形成有走线槽2211,每个走线槽2211均可以沿对应导流静叶221延伸,使得每个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每个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蜗壳1以与第一通孔10连通。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流静叶221上形成有走线槽2211和压线卡2212,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蜗壳1,压线卡2212为一个或多个,当压线卡2212为多个时,多个压线卡2212沿走线槽2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例如,如图1、图3-图9所示,多个导流静叶221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走线槽2211和压线卡2212,在由机座部21朝向蜗壳1的方向上、走线槽2211可以沿导流静叶221的延伸方向延伸,走线槽2211的内端可以贯穿导流静叶221的与机座部21相连的一端,使得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走线槽2211的外端可以贯穿导流静叶221的与蜗壳1相连的一端,使得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蜗壳1。由此,走线槽2211内可以布置走线,方便了走线的布置,避免走线干涉静叶部22而影响导流静叶221的导流作用;同时压线卡2212可以邻近走线槽2211设置,以限制走线槽2211内走线的浮动,避免走线脱离走线槽2211,便于组装。
例如,在图1、图3-图9的示例中,压线卡2212可以为多个,每个压线卡2212均可以对走线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有效限制了走线槽2211内走线的浮动;由于多个压线卡2212沿走线槽221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从而可以通过较少数量的压线卡2212有效限制走线的浮动,进而简化风道组件100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8-图10所示,走线槽2211的顶侧可以敞开设置,压线卡2212设在走线槽2211的顶壁处,且压线卡2212可以部分覆盖走线槽2211的敞开侧,当在走线槽2211内布置走线时,走线可以自走线槽2211的顶侧置于走线槽2211内,以提升布置效率;走线槽2211的底壁上具有与压线卡2212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2211a,第二通孔2211a可以贯穿走线槽2211的底壁,从而在导流静叶221的成型过程中、方便了导流静叶221的脱模,提升了导流静叶221的出模效率,方便了导流静叶221的加工,提升了风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在图8-图10的示例中,第二通孔2211a与对应的压线卡2212可以沿筒形部的轴线110方向相对设置,压线卡2212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不超过对应第二通孔2211a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也就是说,压线卡2212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可以与对应第二通孔2211a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重合设置,或者压线卡2212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对应第二通孔2211a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边缘的内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导流静叶221的出模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9所示,当压线卡2212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压线卡2212分别位于走线槽2211的宽度两侧,也就是说,相邻两个压线卡2212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位于走线槽2211的宽度的一侧、相邻两个压线卡2212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走线槽2211的宽度的另一侧,使得相邻两个压线卡22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距离,从而便于将走线快速布置在走线槽2211内,提升布线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走线槽2211的宽度方向可以与走线槽221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在图1、图3-图9的示例中,压线卡2212为多个,且每个压线卡2212可以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相邻两个压线卡2212中的上述其中一个可以朝向走线槽2211的宽度的上述另一侧延伸,相邻两个压线卡2212中的上述另一个可以朝向走线槽2211的宽度的上述一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机座部21上形成有安装腔211,安装腔211可以用于安装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等,支架2还包括设在安装腔211的边缘处的第一定位结构23和/或第一连接结构24,也就是说,支架2还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3,且第一定位结构23设在安装腔211的边缘处,或者支架2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24,且第一连接结构24设在安装腔211的边缘处,或者支架2还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3和第一连接结构24,且第一定位结构23和第一连接结构24均设在安装腔211的边缘处。
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3位于安装腔211的边缘处,使得第一定位结构23距离安装腔211的中心较远,以便于第一定位结构23实现有效定位;第一连接结构24位于安装腔211的边缘处,使得第一连接结构24距离安装腔211的中心较远,以便于第一连接结构24实现可靠连接。安装腔211可以由机座部21的迎风侧朝向背风侧凹入形成、也可以由机座部21的背风侧朝向迎风侧凹入形成,以便于驱动装置的安装,但不限于此。例如,当支架2设在入口端111时,安装腔211可以由机座部21的迎风侧朝向背风侧凹入形成;当支架2设在出口端1112时,安装腔211也可以由机座部21的背风侧朝向迎风侧凹入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结构23的数量以及第一连接结构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结构2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当支架2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3时,驱动装置上可以形成有与第一定位结构23定位配合的第三定位结构;在安装驱动装置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23与第三定位结构定位配合,以实现驱动装置与支架2的快速定位,方便了驱动装置的安装,同时便于保证支架2与驱动装置之间的安装精度。当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结构24时,驱动装置上可以形成与第一连接结构24相连的第三连接结构;在安装驱动装置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连接结构24与第二连接结构31相连,以实现支架2与驱动装置的可靠连接。当支架2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3和第一连接结构24时,驱动装置上可以形成有与第一定位结构23定位配合的第三定位结构、和与第一连接结构24相连的第三连接结构;在安装驱动装置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23与第三定位结构定位配合、第一连接结构24与第二连接结构31相连,实现了驱动装置的快速安装,保证了驱动装置的安装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包括定位柱、定位台、和定位孔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包括定位柱,或者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包括定位台,或者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包括定位孔,亦或者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包括定位柱、定位台、和定位孔中的至少两个。当然,第一定位结构23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定位的结构,而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图3-图8的示例中,第一定位结构23可以形成为定位柱,定位柱的轴向可以与筒形部的轴线110平行设置,定位柱的自由端可以延伸至超过机座部21,且定位柱的自由端可以形成有导向部,导向部的横截面积沿定位柱的自由端朝向定位柱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定位柱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以便于提升风道组件100的安装效率。
可选地,第一连接结构24可以包括螺纹柱和卡扣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连接结构24可以包括螺纹柱,或者第一连接结构24可以包括卡扣,或者第一连接结构24可以包括螺纹柱和卡扣。当然,第一连接结构24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连接的结构,而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图3-图8的示例中,第一连接结构24可以形成为螺纹柱,螺纹柱上可以形成有内螺纹,从而第一连接结构24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同时便于保证驱动装置与机座部21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8所示,支架2上具有多个第一定位结构23和多个第一连接结构24,多个第一连接结构24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开,以便于保证驱动装置与支架2相连时、多个第一连接结构24受到的作用力较为均衡,从而在保证驱动装置安装可靠性的前提下、保护第一连接结构24;由于第一定位结构23为多个,每个第一定位结构23均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结构24之间,便于保证驱动装置与支架2之间的定位效果,减小第一定位结构23的受力,使得多个第一定位结构23受力均衡,同时进一步保证了驱动装置与支架2之间定位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机座部21上形成有安装腔211,安装腔211可以用于安装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等,安装腔211的侧壁或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孔212,散热孔212可以贯穿安装腔211的侧壁或底壁,此时安装腔211可以通过散热孔212与送风风道111、或外界环境连通,驱动装置运行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212有效散发出去,有利于驱动装置的散热,保证驱动装置的可靠运行。
例如,散热孔212可以形成在安装腔211的侧壁上,此时散热孔212可以贯穿安装腔211的侧壁;散热孔212还可以形成在安装腔211的底壁上,此时散热孔212可以贯穿安装腔211的底壁,其中,安装腔211的底壁可以理解为与安装腔211的敞开侧相对的一侧壁。当然,安装腔211的侧壁和底壁上还可以均形成有散热孔212。可选地,散热孔2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散热孔212为多个时,多个散热孔212可以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布置,从而提升了驱动装置的散热面积,进一步保证了驱动装置的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图12和图16所示,筒形部11的轴向两端分别为送风风道111的入口端1111和出口端1112,气流可以自入口端1111沿送风风道111流至出口端1112;蜗壳1还包括导流部12,导流部12设在筒形部11的入口端1111,导流部12沿着从出口端1112到入口端1111的方向、沿着远离筒形部的轴线100方向延伸,以有效引导气流的流动,保证风道组件100的出风量,降低风道组件100的噪音。
其中,导流部12为围绕入口端1111的弧形檐121或闭口环形檐。例如,当导流部12为弧形檐121时,导流部12形成为非环形,此时导流部12可以部分围绕入口端1111设置,即导流部12未围绕入口端111一整圈设置,且弧形檐121对应的圆心角可以大于180°、也可以小于180°,其中,当弧形檐121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时,弧形檐121可以形成为开口环形檐,当弧形檐121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时,弧形檐121可以为多段,多段弧形檐121可以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设置;当导流部12为闭口环形檐时,导流部12可以形成为环形,例如导流部12可以形成为喇叭口状,此时导流部12可以环绕入口端1111设置,即导流部12围绕入口端111一整圈设置。由此,导流部12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导流部12的具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部12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沿曲线延伸,也就是说,导流部12沿着从出口端1112到入口端1111的方向、沿着远离筒形部的轴线100方向直线延伸,或者导流部12沿着从出口端1112到入口端1111的方向、沿着远离筒形部的轴线100方向曲线延伸。
当然,导流部12还可以设在筒形部11的出口端1112;其中,支架2和导流部12可以设在送风风道111的同一端,例如支架2和导流部12均设在入口端1111,或者支架2和导流部12均设在出口端1112,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风道111的入口端1111和出口端1112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位于筒形部11的周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1,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2,其中,8mm≤d1≤100mm,和/或,10mm≤d2≤150mm。例如,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d1可以为8mm、或20mm、或35mm、或52mm、或65mm、或78mm、或81mm、或100mm等,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d2可以为10mm、或20mm、或38mm、或55mm、或62mm、或70mm、或88mm、或120mm、或150mm等。由此,导流部12可以有效引导气流的流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当风道组件100应用于空调器1000时,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性。
进一步地,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d1可以进一步满足10mm≤d1≤30mm,例如d1可以为10mm、或15mm、或24mm、或28mm、或30mm等;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d2可以进一步满足20mm≤d2≤80mm,例如d2可以为22mm、或30mm、或46mm、或58mm、或66mm、或75mm、或80mm等。由此,有效保证了风道组件100的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送风风道111的直径D满足:200mm≤D≤600mm,例如送风风道111的直径D可以为200mm、或300mm、或350mm、或420mm、或550mm、或600mm等。由此,送风风道111的直径设置合理,便于保证风道组件100的出风量,同时避免风道组件100产生较大的噪音。
进一步地,送风风道111的直径D可以进一步满足300mm≤D≤400mm,例如送风风道111的直径D可以为310mm、或330mm、或360mm、或380mm、或400mm等,以进一步合理设计送风风道111,满足实际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风道组件100还包括安装件3,安装件3与支架2可以分布在蜗壳1的轴向两侧,风道组件100可以通过安装件3实现风道组件100的安装。安装件3与蜗壳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使得风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当安装件3与蜗壳1可拆卸相连时,说明书安装件3与蜗壳1为两个互相独立的部件,采用装配的手段连接在一起,此时可以简化安装件3与蜗壳1的结构,便于安装件3、蜗壳1的加工;当安装件3与蜗壳1为一体件时,说明安装件3与蜗壳1为一体整体件不可拆分,例如安装件3可以与蜗壳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相连等,以保证安装件3与蜗壳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安装件3上具有第二连接结构31、第二定位结构32、压线结构33、加强结构34中的至少一个。当安装件3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32时,便于实现风道组件100的快速定位;当安装件3上具有第二连接结构31时,便于实现风道组件100的可靠安装;当安装件3上具有压线结构33时,压线结构33可以限制走线的浮动,便于实现条理化的走线布置;当安装件3上具有加强结构34时,加强结构34可以增强安装件3的强度,保证安装件3的使用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结构31的数量、第二定位结构32的数量、压线结构33的数量、加强结构3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例如,在图1-图12的示例中,安装件3可以大致形成为环形结构,安装件3可以环绕蜗壳1设置,安装件3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32、第二连接结构31、压线结构33和加强结构34,从而方便了风道组件100的定位、安装、走线布置,且风道组件100具有可靠的强度。
可选地,第二定位结构32可以包括定位柱、定位台、和定位孔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二定位结构32可以包括定位柱,或者第二定位结构32可以包括定位台,或者第二定位结构32可以包括定位孔,亦或者第二定位结构32可以包括定位柱、定位台、和定位孔中的至少两个。当然第二定位结构32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定位的结构,而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图12的示例中,第二定位结构32可以形成为定位孔,定位孔可以沿安装件3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件3;当然,定位孔还可以形成为盲孔。
可选地,第二连接结构31可以包括螺纹柱、卡扣和螺钉孔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二连接结构31可以包括螺纹柱,或者第二连接结构31可以包括卡扣,或者第二连接结构31可以包括螺钉孔,或者第二连接结构31可以包括螺纹柱、卡扣和螺钉孔中的至少两个。当然,第二连接结构31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连接的结构,而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图12的示例中,第二连接结构31可以形成为螺纹柱,螺纹柱上可以形成有内螺纹,从而第二连接结构31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同时便于风道组件100的安装可靠性。
可选地,在图1-图12的示例中,安装件3可以为法兰环,加强结构34可以为由法兰环的内环向法兰环的外环延伸的加强筋341,加强筋341可以为至少一个,加强筋341可以沿法兰环的径向延伸,例如加强筋341的内端可以延伸至安装件3的内环、加强筋341的外端可以延伸至安装件3的外环;当加强筋341为多个时,多个加强筋341可以沿法兰环的周向间隔排布,以均衡提升安装件3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地,每个加强筋341上可以均形成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可以由对应加强筋341的远离安装件3的一侧表面的部分朝向安装件3的凹入形成,从而当风道组件100应用于空调器100时,便于实现风道组件100的快速定位、安装。
当然,安装件3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可以实现安装的结构,加强结构34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可以结构以实现结构加强,而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图3-图8、图10-图13和图16的示例中,安装件3为法兰环,当安装件3上具有压线结构33和加强结构34时,压线结构33和加强结构34分别位于法兰环的厚度两侧,则与压线结构33对应的走线和加强结构34可以分别位于法兰环的厚度两侧,在安装件3上布置走线时、加强结构34不会与走线之间发生干涉,避免加强结构34使得部分走线凸出设置而导致走线不平整,使得走线易与其他部件干涉而易被磨损,从而起到了保护走线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3-图8、图10-图13和图16所示,安装件3位于蜗壳1的轴向一侧,压线结构33可以位于安装件3的邻近蜗壳1中心的一侧,加强结构34可以位于安装件3的远离蜗壳1中心的一侧。
下面参考图17-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落地机、或挂机、或移动空调、或窗机等。另外,在空调器1000的类型确定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空调器1000其他构成(例如面板部件1001、箱体部件1002等),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不限于应用在空调器1000中,例如还可以用在其他需要风道组件100的装置中,例如散热器中等等。
如图17-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第一风道组件200、第一电机300和第一风轮400,第一电机300安装于机座部21,第一风轮400的至少部分设于送风风道111且第一风轮400与第一电机300相连,使得第一风轮400可以由第一电机300驱动转动,以使送风风道111实现送风。其中,第一风道组件2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轮400的至少部分设于送风风道111,可以包括第一风道400仅部分设于送风风道111,还可以包括整个第一风轮400均设于送风风道111。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风道111内不限于只设置第一风轮400,也就是说,送风风道111还可以设置除第一风轮400以外的其他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采用上述的风道组件100,有利于提升空调器1000的风机效率、提高出风量,同时有利于降低风机的功率和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还包括第二风道组件500和第二风轮600,第二风道组件500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00的上游或下游,第二风道组件500限定出第二送风风道5001,第二风轮600设于第二送风风道5001,且第二风轮600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风轮400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例如,在图19的示例中,第二风道组件500可以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00的下游,第二风道组件500和第一风道组件200可以分别安装在安装板800的两侧,送风风道111可以与第二送风风道5001连通,气流依次流经送风风道111和第二送风风道5001。其中,第一风轮400与第二风轮600对旋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风轮400和第二风轮600构造成:第一风轮400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第二风轮600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换句话说,当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转动方向相反时,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出风方向相同。例如,沿图19中所示的自后向前的方向观察,如果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中的一个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中的另一个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风轮400和第二风轮600均可以自后向前送风。其中,第二风轮600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等,第一风轮400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等。
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当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大体相同时,可以获得远距离的送风效果;而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转速相差较大时(此时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反或者相同),可以获得无风感或柔风感的送风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可以由一个驱动装置例如电机驱动,此时,一种情况:其中一级风轮由电机驱动,另一级风轮受气流作用跟转(例如第一风轮400由第一电机300驱动、第二风轮600在第一风轮400引发的气流作用下被带动旋转),另一种情况是:其中一级风轮由电机驱动,另一级风轮通过与该电机相连的具有反转功能的离合器等驱动。当然,不限于此,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电机驱动,在图17-图19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风轮400转动的第一电机300、以及用于驱动第二风轮600转动的第二电机700,此时,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转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转动方向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也可以不对旋设置,此时,当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转动方向相同时,第二风轮600和第一风轮400的出风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道组件500也可以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6所示,风道组件100包括蜗壳1、支架2和安装件3。蜗壳1包括筒形部11和导流部12,筒形部11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结构且筒形部11限定出送风风道111,送风风道111的直径D满足200mm≤D≤600mm;筒形部11的轴向两端分别为送风风道111的入口端1111和出口端1112,导流部12设在筒形部11的入口端1111且导流部12为环绕入口端1111设置的弧形檐121,弧形檐121为两段,两段弧形檐121沿筒形部11的径向相对设置,导流部12沿着从出口端1112到入口端1111的方向、沿着远离筒形部的轴线100方向延伸,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1,导流部12在筒形部11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2,其中,8mm≤d1≤100mm、且10mm≤d2≤150mm。
支架2和安装件3可以分别在蜗壳1的轴向两侧,支架2设在入口端1111、安装件3设在出口端1112,安装件3与蜗壳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支架2包括机座部21和静叶部22,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位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内,且机座部2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送风风道111在预设投影面100a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机座部21上形成有安装腔211,安装腔211用于安装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等,支架2还包括设在安装腔211的边缘处的多个第一定位结构23和多个第一连接结构24,多个第一连接结构24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开,每个第一定位结构23均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结构24之间,第一定位结构23形成为定位柱,第一连接结构24形成为螺纹柱;安装腔211的侧壁上具有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散热孔212,散热孔212贯穿安装腔211的侧壁以与送风风道111连通。
静叶部22包括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九个导流静叶221,每个导流静叶221沿筒形部11的周向弯曲延伸,且每个导流静叶221可以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两个导流面,每个导流面相对于筒形部的轴线110倾斜设置;每个导流静叶221具有每个导流静叶221的外端可以与导流部12相连、每个导流静叶221的内端可以与机座部21相连,静叶部22与蜗壳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静叶部22与机座部21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气流可以通过相邻两个导流静叶221之间的空间从支架2的一侧流至支架2的另一侧,每个导流静叶221均可以引导气流的流动。
进一步地,静叶部22还可以包括加强部222,加强部222可以形成为弧形加强肋或环形加强肋,加强部222可以设在多个导流静叶221上且加强部222可以在筒形部11的径向上位于机座部21和蜗壳1之间,以提升风道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13所示,九个导流静叶221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走线槽2211和压线卡2212,走线槽2211由上述其中一个由导流静叶221的迎风侧朝向该导流静叶221的背风侧凹入形成,也就是说,走线槽2211沿入口端1111朝向出口端1112的方向凹入形成,且在筒形部11的周向上、走线槽2211沿导流静叶221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有走线槽2211的导流静叶221的两个导流面可以与筒形部的轴线110平行设置,以便于走线槽2211的加工成型。压线卡2212为多个,多个压线卡2212设在走线槽2211的顶壁处,多个压线卡2212沿走线槽22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压线卡2212分别位于走线槽2211的宽度两侧,走线槽2211的底壁上具有多个第二通孔2211a,每个第二通孔2211a贯穿走线槽2211的底壁,多个第二通孔2211a分别与多个压线卡2212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通孔2211a与对应的压线卡2212在筒形部11的轴向上相对设置。
如图1、图3-图9所示,导流部12上形成有第一通孔10,走线槽2211的内端延伸至机座部21,且走线槽2211的内端与安装腔211连通,走线槽2211的外端延伸至蜗壳1且走线槽2211与第一通孔10连通。
安装件3形成为法兰环,且安装件3环绕蜗壳1设置,安装件3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32、第二连接结构31、压线结构33和加强结构34,第二定位结构32为多个且每个第二定位结构32均形成为定位孔,第二连接结构31为多个且每个第二连接结构31均形成为螺纹柱;压线结构33和加强结构34分别位于法兰环的厚度两侧,且压线结构33位于安装件3的邻近蜗壳1中心的一侧,压线结构33可以邻近走线槽2211设置,从走线槽2211内伸出的走线可以通过压线结构33进一步限位,压线结构33的一端与安装件3相连,压线结构33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且与安装件3间隔设置,使得压线结构33与安装件3之间形成压线槽331,以便于穿设走线;加强结构34形成为加强筋341,加强筋341为多个且多个加强筋341沿筒形部11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加强筋341均由法兰环的内环延伸至法兰环的外环,使得多个加强筋341呈放射状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包括筒形部,所述筒形部限定出送风风道;和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机座部和静叶部,所述机座部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预设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静叶部连接在所述机座部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静叶部包括沿所述筒形部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导流静叶,其中,所述预设投影面与所述筒形部的轴线垂直,所述静叶部与所述机座部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所述静叶部与所述蜗壳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为所述送风风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支架设在所述筒形部的所述入口端或所述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静叶上形成有走线槽,所述蜗壳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走线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机座部,所述走线槽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蜗壳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静叶上形成有走线槽和压线卡,所述走线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机座部,所述走线槽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蜗壳,所述压线卡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压线卡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压线卡沿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卡设在所述走线槽的顶壁处,所述走线槽的底壁上具有与所述压线卡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线卡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所述压线卡分别位于所述走线槽的宽度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部上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支架还包括设在所述安装腔的边缘处的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一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筒形部的周向间隔开,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均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部上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或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为所述送风风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蜗壳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在所述筒形部的所述入口端,所述导流部沿着从所述出口端到所述入口端的方向、沿着远离所述筒形部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导流部为围绕所述入口端的弧形檐或闭口环形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筒形部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1,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为d2,其中,8mm≤d1≤100mm,和/或,10mm≤d2≤15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的直径D满足:200mm≤D≤6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蜗壳可拆卸地相连或为一体件,所述安装件上具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压线结构、加强结构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法兰环,当所述安装件上具有所述压线结构和所述加强结构时,所述压线结构和所述加强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法兰环的厚度两侧。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座部;
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送风风道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二风道组件限定出第二送风风道;和
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且所述第二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风轮将气流朝向所述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CN201920176794.5U 2019-01-30 2019-01-30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944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6794.5U CN209944537U (zh) 2019-01-30 2019-01-30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6794.5U CN209944537U (zh) 2019-01-30 2019-01-30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4537U true CN209944537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6794.5U Active CN209944537U (zh) 2019-01-30 2019-01-30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4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2643C (zh) 带轴向入口的通风用鼓风机叶轮
WO2016180281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689057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EP3388683B1 (en) Volute centrifugal fan provided with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otor system
WO2016180255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WO2016116996A1 (ja) 送風装置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CN206919121U (zh) 风道组件和暖风机
EP3604937B1 (en) Housing assembly of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05546647A (zh) 轴流柜机
CN106958538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8321965B (zh) 无刷吸尘器电机端盖
KR20030025428A (ko) 사류식 에어제트 송풍기
CN106989034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2334266B (zh) 带冷却风扇的电动机
CN209944537U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944584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11666920U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06152458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5316624U (zh) 轴流柜机
CN105570991A (zh) 轴流柜机
CN105783223A (zh) 空调器的出风罩及空调器
CN210861438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10688645U (zh) 风道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