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3685U -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3685U
CN209933685U CN201920432419.2U CN201920432419U CN209933685U CN 209933685 U CN209933685 U CN 209933685U CN 201920432419 U CN201920432419 U CN 201920432419U CN 209933685 U CN209933685 U CN 209933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novel
boss
extension pip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24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明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TUOREN MEDICAL DEVIC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TUOREN MEDICAL DEVI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TUOREN MEDICAL DEVIC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TUOREN MEDICAL DEVI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24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3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3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3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在底座内设有输液通道,在外壳的侧面设有侧枝,侧枝与外壳内部连通,在侧枝上套设有防菌帽,在外壳内设有可压缩的弹性胶囊,在弹性胶囊上设有排气孔,在外壳对应位置设有通气孔,在弹性胶囊的下方设有与外壳内壁贴合并能够沿外壳内部上下移动的活塞头,在活塞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内部中空,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活塞杆套设在连接柱上并能够沿连接柱上下移动,在连接柱的下部设有通液孔,通液孔与底座上的输液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持续的正压,能有效较低回血概率,安全系数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在医院经常用来给病重、病危、难穿刺病人进行长时间连续输液用,既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购买一次性医疗耗材的费用,又能给医护人员减轻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一次性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颇为广泛。
然而,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患者治疗期间的迅速康复情况更加重视。目前医院使用的普通型、单安全、双安全留置针在下次输液前进行冲管,以防留置软管的堵塞,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也经常出现漏液、回血、造成血液污染、传染病的传播,形成血栓等症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均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市场上双安全留置针仅能产生瞬间,少量正压等现象,基于此,新型持续正压留置针便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能够产生持续的正压,能有效较低回血概率,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在底座内设有输液通道,在外壳的侧面设有侧枝,侧枝与外壳内部连通,在侧枝上套设有防菌帽,在外壳内设有可压缩的弹性胶囊,在弹性胶囊上设有排气孔,在外壳对应位置设有通气孔,在弹性胶囊的下方设有与外壳内壁贴合并能够沿外壳内部上下移动的活塞头,在活塞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内部中空,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活塞杆套设在连接柱上并能够沿连接柱上下移动,在连接柱的下部设有通液孔,通液孔与底座上的输液通道连通。
排气孔设置在弹性胶囊的顶面,通气孔设置在外壳的顶面。
弹性胶囊上部的侧面与外壳内壁紧密贴合。
在活塞头的侧面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在底座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在侧枝内设有定位座,在定位座内安装单向鸭嘴阀;在定位座上部的外侧设有倒扣,在侧枝内设有与倒扣相配合的凸台。
在外壳的上部上设有纵向螺纹结构。
一种使用新型持续正压接头的新型留置针,包括延长管,延长管的进口端与新型持续正压接头的底座相连通,在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止流夹呈U型,在止流夹的一端设有按压部,在按压部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延长管的挤压部,在止流夹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按压部与卡接部相配合,在止流夹壁上设有延长管通道,在止流夹的与挤压部相对的内壁上依次凸台和凸角,在挤压部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与凸台相配合。
卡接部包括上卡接部和下卡接部,上卡接部设置在下卡接部的上方,当按压部与上卡接部相配合时,凸台与凹槽的间隙大于延长管的两倍壁厚,小于延长管的管径,延长管处于微流状态;当按压部与下卡接部相配合时,凸台与凹槽的间隙等于延长管的两倍壁厚,延长管处于止流状态。
凸角靠近延长管的进液端;凸角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板,其开口指向凸台。
本实用新型中药液进入外壳后,推动活塞头向上运动,活塞头挤压弹性胶囊,产弹性胶囊对活塞头有向下的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药液向输液方向流动,当输液完成后,关闭止流夹,再次向外壳内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使活塞头上移,拧紧防菌帽,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内产生持续的正压,能有效较低回血概率,安全系数高;排气孔设置在弹性胶囊的顶面,通气孔设置在外壳的顶面,便于弹性胶囊内的空气排出;在活塞头的侧面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起第一层密封作用,弹性胶囊上部的侧面与外壳内壁紧密贴合,起第二层密封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接头的上部出现漏液,在底座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能够有效的避免接头的下部出现漏液;单向鸭嘴阀限制药液单向流通,避免回流;定位座便于单向鸭嘴阀的安装,定位座上的倒扣与侧枝内的凸台配合,便于限制单向鸭嘴阀的位置;当挤压部的凹槽与凸台相配合,挤压延长管时,延长管挤压凸角,导致凸角受力向下弯曲,由于凸角相对高于止流夹水平底面,使延长管中的药液向前移动,产生正压,同时凸台与凹槽配合,也利用与延长管的相互作用使药液向前推移,再次产生正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持续正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剖视图(工作前);
图4为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剖视图(工作后);
图5为止流夹的结构示意图(工作前);
图6为止流夹的结构示意图(工作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包括外壳70,在外壳7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71,在底座71内设有输液通道,在外壳70的侧面设有侧枝79,侧枝79与外壳70内部连通,在侧枝79上套设有防菌帽72,在外壳70内设有可压缩的弹性胶囊74,弹性胶囊74的下部能够沿外壳70的内壁上下移动,在弹性胶囊74上设有排气孔740,在外壳70对应位置设有通气孔73,在弹性胶囊74的下方设有与外壳70内壁贴合并能够沿外壳70内部上下移动的活塞头75,在活塞头7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750,活塞杆750内部中空,在底座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10,活塞杆750套设在连接柱710上并能够沿连接柱710上下移动,在连接柱710的下部设有通液孔,通液孔与底座71上的输液通道连通,即侧枝79、外壳70、通液孔及底座71内的输液通道连通。
排气孔740设置在弹性胶囊74的顶面,通气孔73设置在外壳70的顶面,便于弹性胶囊74内的空气排出。
在活塞头75的侧面设有凹槽52,在凹槽52内设有第一密封圈751,起第一层密封作用。
弹性胶囊74上部的侧面与外壳70内壁紧密贴合,起第二层密封作用。
上述两处密封能够有效的避免接头的上部出现漏液。
在底座71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711,能够有效的避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7的下部出现漏液。
在侧枝79内设有单向鸭嘴阀77限制药液A单向流通,避免回流。
在侧枝79内设有定位座78,单向鸭嘴阀77安装在定位座78内,定位座78便于单向鸭嘴阀77的安装;在定位座78上部的外侧设有倒扣,在侧枝79内设有与倒扣相配合的凸台53,定位座78上的倒扣与侧枝79内的凸台53配合,便于限制单向鸭嘴阀77的位置。
在外壳70的上部上设有纵向螺纹结构,使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把持力加大,不易滑落。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一种使用新型持续正压接头的新型留置针,包括延长管6,延长管6的进口端与新型持续正压接头7的底座71相连通,在延长管6的出口端设有软管座4、钢针1、铆钉、留置软管2、保护套3、隔离塞、针座8,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延长管6上设有止流夹5,止流夹5呈U型,止流夹5的材质一定要选择具有强硬度,高韧性的塑料,便于在弯曲后迅速恢复形变,在止流夹5的一端设有按压部57,在按压部57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棱结构55,在止流夹5下压过程中增加手接触面的摩擦力,在按压部57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延长管6的挤压部56,在止流夹5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50,按压部57与卡接部50相配合,在止流夹5壁上设有延长管通道51,延长管通道51为在止流夹5上开设的两个孔,延长管6依次贯穿着两个孔,从而使延长管6设置在止流夹5内,在止流夹5的与挤压部56相对的内壁上依次凸台53和凸角54,在挤压部56的底部设有凹槽52,凹槽52与凸台53相配合。
当止流夹5的按压部57与卡接部50配合时,挤压部56的凹槽52与凸台53相配合,挤压延长管6时,延长管6挤压凸角54,导致凸角54受力向下弯曲,由于凸角54相对高于止流夹5水平底面,使延长管6中的药液A向前移动,产生正压,同时凸台53与凹槽52配合,也利用与延长管6的相互作用使药液A向前推移,再次产生正压。当止流夹5的按压部57释放时,U型结构迅速恢复形变,凸台53挤压部56回升,凸角54也迅速恢复形变,迅速将弯曲的输液管崩直,恢复形变,由于凸角54和止流夹5的相对重力势能差,产生向输液方向流动的趋势,产生正压,达到冲洗软管的目的。
卡接部50包括上卡接部和下卡接部,上卡接部设置在下卡接部的上方,当按压部57与上卡接部相配合时,凸台53与凹槽52的间隙大于延长管6的两倍壁厚,小于延长管6的管径,延长管6处于微流状态,在可持续正压输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在静脉留置针输液路径中形成一个微通道;当按压部57与下卡接部相配合时,凸台53与凹槽52的间隙等于延长管6的两倍壁厚,延长管6处于止流状态,一般用于病人意外回血,起到应急的作用。
凸角54靠近延长管6的进液端;凸角54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板,其开口指向凸台53。
当挤压部56的凹槽52与凸台53相配合,挤压延长管6时,延长管6挤压凸角54,导致凸角54受力向下弯曲,由于凸角54相对高于止流夹5水平底面,使延长管6中的药液A向前移动,产生正压,同时凸台53与凹槽52配合,也利用与延长管6的相互作用使药液A向前推移,再次产生正压。
本实用新型三防(防针刺、防回血、防漏液),三免(免冲管、免封管、免通管),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在使用时,从新型持续正压接头7的侧枝79输入药液A,药液A经鸭嘴阀进入外壳70内时,药液A会推动活塞头75向上滑动,活塞头75挤压弹性胶囊74,弹性胶囊74受到向上的推力发生弹性形变而压缩,内部气体从弹性胶囊74的排气孔740及外壳70的通气孔73排出,随着药液A的不断进入,弹性胶囊74压缩的越来越厉害,产生的潜在向下弹性力越大,药液A有向输液方向流动的趋势,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药液A进入连接柱710的通液孔,然后进入底座71的输液通道,在进入延长管6内,再通过留置软管2进入人体,当输液完成时,关闭止流夹5,再次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使活塞上移,拧紧防菌帽72,新型持续正压接头7内产生持续强大的正压,能有效较低回血概率,留置时间更长,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技术易于实现,成本较低,但可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成功率,是较为理想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仍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此正压接头可以设计两个,三个侧枝79,多向同时输液;上述弹性胶囊74也可采用弹簧代替;活塞头75和活塞杆750组成的活塞也可用具有弹性的薄壁球囊代替;鸭嘴阀也可使用单向阀代替;凸台53也可采用多个水平凸台53,或者凸楞代替;同时卡接部50也可设置3个及以上档位,形成限速,限流作用等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等不具有具体含义,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是从附图的方位进行描述,便于描述和理解,不具有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在底座内设有输液通道,在外壳的侧面设有侧枝,侧枝与外壳内部连通,在侧枝上套设有防菌帽,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设有可压缩的弹性胶囊,在弹性胶囊上设有排气孔,在外壳对应位置设有通气孔,在弹性胶囊的下方设有与外壳内壁贴合并能够沿外壳内部上下移动的活塞头,在活塞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内部中空,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活塞杆套设在连接柱上并能够沿连接柱上下移动,在连接柱的下部设有通液孔,通液孔与底座上的输液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排气孔设置在弹性胶囊的顶面,通气孔设置在外壳的顶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弹性胶囊上部的侧面与外壳内壁紧密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活塞头的侧面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在侧枝内设有定位座,在定位座内安装单向鸭嘴阀;在定位座上部的外侧设有倒扣,在侧枝内设有与倒扣相配合的凸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上部上设有纵向螺纹结构。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持续正压接头的新型留置针,包括延长管,延长管的进口端与新型持续正压接头的底座相连通,在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止流夹呈U型,在止流夹的一端设有按压部,在按压部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延长管的挤压部,在止流夹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按压部与卡接部相配合,在止流夹壁上设有延长管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止流夹的与挤压部相对的内壁上依次凸台和凸角,在挤压部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与凸台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卡接部包括上卡接部和下卡接部,上卡接部设置在下卡接部的上方,当按压部与上卡接部相配合时,凸台与凹槽的间隙大于延长管的两倍壁厚,小于延长管的管径,延长管处于微流状态;当按压部与下卡接部相配合时,凸台与凹槽的间隙等于延长管的两倍壁厚,延长管处于止流状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凸角靠近延长管的进液端;凸角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板,其开口指向凸台。
CN201920432419.2U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Active CN209933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2419.2U CN209933685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2419.2U CN209933685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3685U true CN209933685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2419.2U Active CN209933685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3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5450B (zh) 一种多功能留置针
CN107050558B (zh) 一种正压缓释接头
US20150157800A1 (en) Needleless connector module
CN201088780Y (zh) 单向正压阀
CN205084112U (zh) 一种提供持续正压的留置针
CN203342135U (zh) 一种多功能留置针
CN202397883U (zh) 可持续正压无针连接组件
CN209933685U (zh) 一种新型持续正压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新型留置针
CN102188761A (zh) 一种正压管囊阀
CN104043161A (zh) 一种直型留置针
CN205073412U (zh) 静脉留置针
CN204601282U (zh) 一种注射器
CN201791157U (zh) 可持续正压无针连接组件
CN108421113B (zh) 正压缓释接头
CN203971056U (zh) 一种留置针
CN208339882U (zh) 一种止水夹
CN201248965Y (zh) 医用连接装置
CN114642787B (zh)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CN205924600U (zh) 一种脉冲式正压单手夹留置针
CN104740718A (zh) 一种弯囊双压y型留置针
CN206138501U (zh) 一种推拉式y型防血栓留置针
CN208405768U (zh) 一种止水夹
CN101337105B (zh) 一种具有正压功能的ⅰ型动静脉留置针
WO2017016092A1 (zh) 正压免针注射y型接头装置
CN209316691U (zh) 一种正压微渗止流夹及使用其的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Mingxue

Inventor after: Cheng Lingling

Inventor after: Yang Qiong

Inventor after: Zhao Pengyu

Inventor after: Wang Zhuhong

Inventor before: Zhao Mingxue